APP下载

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2021-08-15孙涛

教育现代化 2021年101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新生心理学

孙涛

(太原理工大学 求实学院,山西 晋中)

2020年我国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以后,心理健康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在重大灾难面前,人们的心理素质如自控能力、调试能力、抗压能力也能有所体现。对于很多心理健康领域工作者来说,疫情是一次严峻的挑战,在这个挑战中可以验证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成效。目前来说疫情还在持续当中,全球性的疫情仍然没有结束,还是存在很大的疫情防控压力的,因此需要心理健康相关从业人员全力以赴。在各大高校中,大一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十分重要的。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针对的是具备心理困惑的群体,但却忽略了正常学生潜力的开发。当今,可以将心理学相关理念作为导向,充分将积极心理学的观念体现到工作中,培养学生的潜力和人格,使得学生懂得智慧和爱,这是当前心理教育健康工作的发展趋势,对学校来说也有很高的现实价值[1]。尤其是疫情暴发以后,学生的心理素质是每个高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导致很多大学生对病毒传播十分恐慌,减少人际交往的不适以及各种情绪,造成了不必要的焦虑,这种情况更需要运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教育,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辅导。

一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

在各大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效果微乎其微。只有不断解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才能顺利开展工作,为更多的大学新生解决心理问题,发挥心理健康教师的作用。

(一)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水平有待提高

一所学校的心理健康教师直接关乎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目前在多数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教师都是心理学背景,但部分学校中并未达到教育部的要求[2]。各个学院从事心理健康工作的教师基本也不是心理学专业的,通常是临时接手的工作。国家在2017年取消了心理咨询师的证书,一些非科班出身的教师无法考取证书,这些没有经过系统培训的教师必然会阻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西方发达国家对校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十分重视。上个世纪80年代,英国创建了“解决问题为中心”的培养模式,主要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专业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在开展工作前,由知名专家引导参加晚间工作室活动,开展高效学习,掌握一些工作技巧。第二,专业训练。教师需要在高校内学习一周,学习的内容是和心理健康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开展相关的实践工作。第三,高级专业训练。待工作完成以后教师依然需要对知识进行巩固、更新,不断了解现今的技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3]。所以我国部分高校中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在建设师资队伍水平上有所突破。

(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方法需要更新

当今,《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是一门相对基础的课程,在很多学校实现了教学全覆盖,这是按照教育部课程规定的[4]。部分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宣传健康理念的关键手段,这门课程的效果会影响学生的接受程度,如果在课堂之中缺少互动环节,会令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大幅度减少。传统的理论知识可以采取讲解与灌输的方式,但是心理健康课不同,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体验。教师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尊重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体验、感悟和操作,增加授课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时除了讲授一些理论知识外,还可以运用团队辅导与理论、角色扮演、心理训练和案例分析等方式。这些方式能充分使得学生有参与课堂的感觉,改变学生的认知,挖掘他们的潜力。这些手段也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自身的成长和发展。

(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形式有待改善

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步相对较晚,很多高校的做法也不同,很多辅导员仅凭借自身的理解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不能将趣味性和专业性融为一体,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工作。部分教师参考传统的活动开展形式,主要进行理论的说教和知识的灌输,太过注重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引导,却忽略了学生的实际体验、人格塑造和情感的熏陶,这和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工作是不相同的,也会使得学生的兴趣降低。心理教育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勤于体验获得多种心理素质的过程,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建立积极的情感导向、构建坚定的信念。所以教师要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促进学生的认知使得学生的意志和情感能统一,全方位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另外,若教师能充分将心理学基本知识和活动融合在一起,就会使得学生获得非常深刻的感悟,心理教育也会发挥出最大成效。

二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思考

在上文中已经介绍了目前我国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出现这种现状的成因有很多,既包含了观念上的缺失,也包含了制度上的漏洞。在解决问题之前,需要先从工作模式、工作对象以及评估方面进行分析,进而选择出最有效的工作形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伴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活动模式已经从学生体验转变成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旨在强调在课堂中发挥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注重活动开展的形式并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情景式体验活动,主要是为了顺应时代的潮流,生成的一种活动模式[5]。这种模式就是将学生作为活动的中心,以目的为导向、情景为基础通过特定的形式打造出实际情景的目的,再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开展分析,使得学生能充分感受到知识的领悟过程。所以,这种模式是当今比较受欢迎的,且在学生的体验来看,这种方式对问题的理解更加深刻。

(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特点突出

在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对象主体为大学新生,刚进入大学是他们树立自我意识的关键阶段,也是他们建立自身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阶段。在这样的关键点上,大学新生可能会出现很多心理问题,但是总体来说是正常。心理健康教师要按照发展性原则,用成熟的眼光看待学生的问题,虽然并未成熟,但也已经逐渐走向了成熟的阶段[6]。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将学生的发展作为基础,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不仅要关注学生遇到的学习问题,还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完善、身心健康等全方位发展。尤其是在疫情暴发以后,可以了解到,需要塑造一批心理素质较高、在大灾大难面前依旧能保持健全人格的群体。

(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估形式多样

因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十分特殊的,所以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是不太合适的。即便课堂教学能优化大学新生的心理素质,但这依旧不够。心理健康教育不但会获得理论知识,还会生成基本的、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心理素质具有内隐性特点,因此不能单一地靠学生的外显行为和语言来判断心理素质状况[7]。正因为这样,教师需要充分了解学生心理素质的基本特点,在开展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探索提高心理素质的学习规律和教学规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分数不能完全说明学生是否是健康的,仅可以说明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情况,所以对于学生心理素质的考察,可以通过一些心理测试开展长期的探索。例如考查学生课程学习前后的心理健康水平,才可以有效判断出学生的心理健康程度,为开设课程提供依据。

三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

(一)积极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传统心理学重点关注的是异常个体的心理情况,忽略了正常人的心理机能。积极心理学也是由此而生的,该理论重点研究比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的东西,从而促进在最大程度上挖掘出个体的潜能。积极心理学自带人文关怀性质,倡导积极的人生观,这也符合国家当今所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也符合教育部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潜能发展”理念相一致。国外研究积极心理学主要体现在心理弹性、幸福课等方面。

(二)积极心理学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教育最基本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长大成人,在过去衡量一个学生是否达标使用奖项和成绩来体现,评价方式相对来说是单一的。伴随着社会竞争的增大,人们愈加关注结果,忽略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喜悦,不能完全重视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积极心理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积极人格,使得学生人格健全、心理和谐[8]。一个人格健全的大学新生可以在实际生活中保持自身本性,不会因为困难灰心丧气,不会因为成就沾沾自喜。心理和谐指的是个体自身的行为能不断达到自身的期望。在本次的疫情中,和谐的心理状态以及健全的人格是十分重要的,会直接关系到生活质量的高低。另外,由于疫情的影响,全国多数情况需要上网络课程,需要大学新生不断适应面对,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有一个严峻的挑战,如果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置更多地从积极心理学出发,会使得课程更加完善心理素质更加完善。所以,用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指导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丰富自身的内容,使视角更加丰富。

(三)积极心理学能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积极向上的环境能挖掘出学生的潜力,尤其是大学新生。大一新生初入校园,可能还会保持着高中时的学习状态,故一个好的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当今国家所提倡的三全育人理念,要利用班主任、校外专家、辅导员等力量,使得大一新生能从多个角度认识到社会和学习,掌握过硬的本领,有效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水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平和的心态。在校园的日常文化建设中,要充分利用学校中的所有资源,充分尊重学生的爱好和兴趣,使得学生能更加幸福地成长,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快乐,在生活中感受到幸福。不但如此,还要教会学生发现积极力量的手段,增强自身的自信心。运用这种模式,学校就是学生快速成长的乐园,绝不会是制造产品的流水线。这种氛围实现了教育本质的目标,成为学生前进的动力。故将积极心理学的概念引入到校园文化中,会使得学校的面貌一新。

四 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讨

本文从国内高校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对培养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提出了思考,从师资队伍专业化和培训的长期性、将积极心理学思想融入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与形式的转变、调整授课内容等方面提出一些简介,希望有所帮助。

(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形式和内容的转变

在实际课程中,现今运用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目标和实际情况是不同的,经常会发生照本宣科的事情。所以课程要符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和时代发展相契合,这样才能使得心理健康工作开展更加顺利,在学生心中形成公认力。对于整套教育体系中的教学手段、方法等要符合大学生的发展特性,在授课过程中加入新型教学方式,运用多样化的表达形式,提高学生参与的热情,使得学生能体会到课程的实用性,进一步确保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

(二)将积极心理学思想融入工作中

在校园内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目标是为了提高全体师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探索了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生活,如何发挥出人的潜力,而不应该将少数心理不健康学生的矫正当成工作的重点。这就促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在教育活动中深刻落实积极心理学的思想,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所有的学生,充分发挥出学生的潜力,以此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积极心理学为学校转变传统的教育方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三)师资队伍专业化和培训的长期性

目前学校内很多的心理健康教师专业能力不足,很多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都非科班出身,缺少对专业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很难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所以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师能力刻不容缓。有能力的学校可以开展专业机构培训,条件不足的学校可以通过调研等方式接受培训。同时对于心理健康的教师来说,需要不断培养他们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技能,需要专业化的、长期的培训。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要对监督工作重视起来,提高教师工作的专业化水平。

(四)调整授课内容

疫情的出现使得生活十分不便利,也会随之产生很多心理问题,尤其是人际交往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不适以及长期和父母相处之间的观念冲突,隔离在家中的情绪问题,对疫情的恐惧心理,不适应在线教育的学习焦虑等。因此教学对象心理的变化也会使得教学内容产生变化。心理课程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部分学校要及时调整授课的内容[9]。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情况,调整教学模块,将理论教学、人际交往、爱情心理、情绪调节、学习心理、危机应对调整为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心理危机应对、保持好心态、珍爱生命等主题。通过社交平台向学生推送相关的资源,使得学生能更好地应对疫情,实现心理健康课程的实际价值[10]。

五 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校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尤其在当今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这是时代带来的严峻的挑战,也是对心理健康教师工作成果的检验。所以要对大学新生开展心理教育健康的问题不断调研和思考,提高大学新生的心理素质,是当代心理健康教师前进的使命和动力。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新生心理学
重获新生 庇佑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枯蓬新生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