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2019-12-15闫桂华

学校教育研究 2019年15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素质教育心理

闫桂华

随着社会科学的不断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往前推进,教育观念由知识就是力量,转变为现在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使得教育更加符合教育教学规律,使得教育的主体----学生更加优秀、更加符合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现在基础教育提出要实现“两全”,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最紧迫的任务就是素质教育的有效实施;推动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不断前进,其中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就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高度,也就显示出了与心理素质相对应的心理素质课程的重大意义。

众所周知,现在社会越来越重视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即人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心理素质是先天和后天的合金。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衡量:性格品质的优劣、认知潜能的大小、心理适应能力的强弱、内在动力的大小及指向。对内体现为心理健康状况的好坏,对外影响行为表现的优劣。人的心理素质强,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就高,就能在竞争激烈的科学时代更好的生活;人的心理素质在人的学习、工作、生活和交往等方方面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可以说心理素质是一个人是否幸福、快乐、成功的第一要素。具体到基础教育中学生成人成才层面上,心理素质就成了学生成长、学习过程是否顺利、是否成功最重要的因素。看过一篇报道,通过对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调查,优秀学生的成绩最重要来自于两点:基础知识牢固和心理素质强,同时,这些学生在性格和习惯方面也是优等。

但现实生活中,学生来自不同家庭、不同环境,他们的心理素质参差不齐,不可能都很好,也不可能都很坏;而且现在对独生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和探讨,有些家长常这样抱怨,“现在的孩子,大人都围着他转,只能光听好话,一批评就受不了,没有吃苦精神……”对于独生子女中存在一些共性的问题:缺乏自信心、缺乏责任感、任性、自我、脾气坏、不能吃苦等,其实很多问题本质上都可以归结为是心理素质中自信心的缺乏导致的;还有中国的传统文化容易形成封闭的人格,使人有痛苦不能发泄不能疏解,这就容易使得我们的心理不健康;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又导致了人们的心理紧张,則更加剧了心理的不健康;据有关资料显示,在压力大、竞争激烈的学生当中,更有高达30%至40%的人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不健康问题。既然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这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就需要我们想办法来弥补、解决。事实上现在家长和教师对孩子在心理素质方面的教育,还不足以具体、实际地满足学生的要求;其实心理素质和语文、数学一样,是可以通过对“心理素质”的不断学习和实践,在自然形成的心理素质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的;由此可见,心理素质应该开设专门的、系统的课程,通过课程为心理素质的培养提供具体、可操作的方式、方法;心理素质课程应该是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最直接、最容易见效的方法,来达到真正的“素质”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孩子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老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以更科学有效的方式引导孩子,形成正确积极的观念,培养出良好的心理素质。现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需要家长和老师用鼓励、激励、赞扬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学生来说都是外部的导入、外力推动;我想教师不如再加上既“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开设专门的心理素质课程, 一方面可以让心理素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直接针对,并解决学生实际的心理素质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自己也掌握心理素质的知识、方法,自觉、自发地来提高心理素质,让学生补上家庭、环境缺失的部分,可以更好地完善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让学生的心理内部、外部都有切实有效的“素质教育”不是更好吗?

良好的心理素质主要包括高度的自信心、坚韧的意志力、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勇敢无畏的性格、实践行动能力、良好的适应社会能力、丰富多彩的生活、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而在这些里面,高度的自信心即尊重自己、悦纳自己、相信自己又是重中之重;而且尊重自己、悦纳自己又是青少年自我提高、自我改变过程中所要遵循的首要原则;事实证明充满自信的孩子,更容易进行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对于学生缺乏自信这项素质,在其专门课程里会有很多方法,如多发现自己的优点、进步、发展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激励自己、积极自我暗示等,这些方法切实有效,不够自信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一些具体的方法、步骤来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这样使得自信这项心理素质可以非常有针对性、具象的得到解决。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了,心理素质也就提高了,心理健康、情绪稳定、状态良好,这样一来他就能更有精力、更用心地学习文化知识,在学习中更好的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性格变得勇敢而敢于学习、敢于尝试创新,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掘学生内在的创造力和潜能;心理素质增强了,还会让学生的各方面的能力都发挥得更好、发展得更强;再者文化课程学好了,会让学生有学业有成的实力和资本,增加学生的自信心,促使心理素质更强;如此一来,就形成了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也就是心理素质课程和文化课程是相互强化的过程。

人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心理现象,对心理的要求也不一样,很显然,由简单到复杂也是基础教育中心理素质课程必须遵循的另一重要原则,因此学习心理素质课程的过程也就应该是学生心理素质不断累积发展的过程。

综上所述,在基础教育中开设心理素质课程,使其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有它的重要性、必要性和有效性,将会大大提升所有学生的心理素质、思想素质和文化素质,而且也会培养出更多更好德才兼备的高精尖人才。因此我认为心理素质课程的设立,将会更好、更全面地促进素质教育的落实和实施,符合当代的教育体制和教育模式,将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效途径。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素质教育心理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心理小测试
我国普通高校国防生心理素质研究:现状、问题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