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阅读:小学状物类文章阅读策略

2021-08-11王凤芳

语文建设·下半月 2021年6期
关键词:比较阅读指导方法

王凤芳

【关键词】状物类文章,比较阅读,比较维度,比较路径,指导方法

状物类文章是指以描写事物为主的文章。作家通过观察,采用一定的表达方式写出事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统编教材中的状物类文章(见表1),三年级至四年级上册侧重学习“观察”,把事物写清楚;四年级下册至五年级侧重学习“表达”和“体会感情”,语文要素呈现梯度进阶、读写结合的特点。教学时,教师要立足状物类文章的文体特点,选择有效策略,落实语文要素。

一、比较阅读状物类文章的必要性与适切性

比较阅读,是将两种或多种学习材料对照阅读,分析其中的相同点或不同点的阅读方法。比较阅读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发散性等特点,可以打破单篇阅读教学的局限,鼓励学生在比较中深入探究,使学生的思维由点到面呈辐射状散开进行知识建构,让学生由浅表学习走向深度学习。

1.比较阅读状物类文章的必要性

阅读状物类文章聚焦于认知事物的特点、学习语言的表达和体会作家的感情三方面,分别指向三维目标。学生在学习状物类文章时通常会经历这样的思维过程(见图1):通过品读文本语言感知事物特点,通过了解事物的特点理解、体会作家对事物的感情。作家独特的语言表达中蕴含着感情,感情又要凭借语言来表达,学习语言和体会感情是双向思维的过程。比较是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比较阅读则是学习状物类文章的必要策略。

2.比较阅读状物类文章的适切性

比较阅读能有效落实统编教材中状物类文章的语文要素。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发现观察有不同的方法,如《搭船的鸟》是细致观察,《爬山虎的脚》是连续观察。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同样是细致观察,可以分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如《搭船的鸟》中对小鸟外形的观察是静态观察,对捕鱼动作的观察是动态观察。可以调动不同的感官进行观察,不仅可以用眼看,还可以用耳听,用心想。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深入揣摩状物类文章用不同的表達方式表现事物的特点,以表达对事物的不同情感。如《猫》用明贬实褒的写法写出大猫古怪、小猫可爱的特点,《母鸡》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现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特点;《桂花雨》和《珍珠鸟》是借物抒情,前者抒发对家乡的爱,后者抒发“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之感。可见,比较阅读是学习状物类文章的有效策略。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由精读课文《猫》《母鸡》《白鹅》、习作《我的动物朋友》和语文园地组成。三篇精读课文都是名家名篇,在语言表达上各具特色。课后分别有如下练习:“读下面的‘阅读链接,体会不同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猫》和《母鸡》都是老舍先生的作品。比一比,说说两篇课文在表达上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读下面的‘阅读链接,和课文《白鹅》比一比,说说两位作家笔下的鹅有什么共同点,再体会两篇文章表达上的相似之处”。这些课后练习直接指向比较阅读。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中都是形近字的比较;“词句段运用”有动物与一类人的比较,有加上语气词和去掉语气词表达效果的比较;“书写提示”里的字距、行距、字的大小、留的空白也都与比较有关。可见,整个单元都渗透着比较的思维。因此,本单元采取比较阅读策略是非常适切的。

二、比较阅读状物类文章的内容选择与维度划分

比较阅读,比较什么?怎么比较?这就需要选择比较的内容,还须要划分比较的维度,解决比什么、怎么比的问题。

1.比较阅读的内容选择

关于比较的内容,有些内容教材中直接给了,比如课后练习和阅读链接;有些内容需要教师根据单元语文要素精心选择。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本册教材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可见本单元由侧重阅读策略过渡到侧重表达方法,由读过渡到写。学生已经掌握了“抓住关键语句”的阅读策略,可以迁移到学习表达方法中。三篇课文的课后练习已经提示了抓哪些关键语句,《猫》抓表现大猫古怪、小猫淘气的语句,《母鸡》抓表现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语句,《白鹅》抓表现白鹅“高傲”的语句。教学时可以围绕这些关键语句选择内容,进行比较阅读。内容的选择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和课后,如学完《猫》,教师可推荐学生阅读唐敏的《一只叫“张来福”的猫》和梁实秋的《白猫王子》;学完《母鸡》,可推荐阅读老舍的《小麻雀》;学完《白鹅》,可推荐阅读丰子恺的《白象》和《阿咪》等,进一步让学生进行比较阅读,体会不同作家笔下的小动物的特点,感受作家的语言特色。

2.比较阅读的维度划分

比较阅读有多种维度划分,常见的有以下四种:宏观比较与微观比较,横向比较与纵向比较,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课内比较与课外比较。宏观比较是大范围或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比较;微观比较是聚焦于某一方面的比较。横向比较是同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事物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是同一事物的历时比较,从而揭示其变化过程或发展规律。同类比较也叫同比、类比,主要揭示事物相同的方面;异类比较也叫异比、对比,主要用于区分事物的不同。课内比较主要是课本中的内容,课外比较则延伸到了课堂和课本之外。

不同的比较维度侧重点不同,选择何种维度进行比较阅读,首先要对教材中的比较点进行系统梳理、分类整合。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有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见表2)的,有不同的作家写相同的动物(见表3)的,三篇课文都有篇内比较和篇与篇的比较(见表4)。据此,教师可以根据文本选择合适的维度进行比较。可从同类比较与异类比较的维度发现语言特色,探寻表达规律。如同类比较阅读《猫》和《母鸡》,探究老舍亲切自然、口语化的语言特色及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异类比较阅读老舍、夏丐尊、周而复笔下的猫,体会三位作家不同的语言特色和表达方式。也可从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维度深刻理解动物特点,深人体会作家感情。如横向比较阅读《白鹅》和《白公鹅》,发现文章都采用了总分结构,通过写鹅的姿态、叫声、吃相来表现鹅的“高傲”,但丰子恺详写吃相,叶·索诺夫详写姿态;纵向比较阅读《母鸡》,教师可引导学生抓住老舍对母鸡叫声的不同感觉、母鸡对待公鸡态度的前后变化以及母鸡和鸡雏的对比,深化对母鸡“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认识,体会作家由“一向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感情变化。比较的维度不是单一的,也不是唯一的,教师应依据具体的文本合理划分。

三、比较阅读状物类文章的教学设计要点

选择好比较阅读的内容,确定好比较阅读的维度,接下来就要在教学设计中落实比较阅读策略。比较阅读,要在教学目标中有准确的定位,在路径选择上有明确的方向,在方法指导上有实在的效果。

1.目标的确定:比较阅读要有梯度性

无论是单篇课文的教学设计,还是单元整体的教学设计,教师都要先明确比较阅读在教学目标中的定位。安德森将教学目标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综合”六个层次,“比较”属于“理解”这个层次。通过比较阅读,学生要理解到什么程度?如何为实现后面的目标打好基础?这些需要结合年段特点、语文要素、文本特点来确定,呈现一定的梯度性。

四年级学生抽象思维开始萌芽,思维逐渐灵活和深刻,能够表现出更强的理解、总结、归纳以及鉴赏的能力。该年段的学生思维呈现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梯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试着写出特点”。前者是学习方法,后者是运用,体现由读到写的梯度。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在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时各有侧重点,比较阅读在教学目标中可呈现如下梯度(见表5)。

《猫》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通过比较阅读夏丐尊、周而复笔下的猫,学生可理解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理解老舍写大猫古怪、小猫淘气,实则是表现猫的可爱,引导学生建立起语言表达与事物特点之间的联系。比较阅读《母鸡》和《猫》,引导学生理解《母鸡》前面是贬,后面是褒,这是欲扬先抑的写法,与作家由“一向讨厌”到“不敢再讨厌”的感情变化是一致的,让学生建立起语言表达与感情抒发之间的联系。《白鹅》与《白公鹅》的比较阅读指向共同点、相似之处,在比较的过程中学生深入理解语言表达、事物特点、感情抒发三者之间的紧密联系。

单篇课文中的比较阅读在教学目标中也是呈现梯度的。如《母鸡》一课中比较阅读的目标定位为“比较阅读描写母鸡与鸡雏的语句,体会母鸡作为母亲的特点;上下文比较阅读,体会母鸡的英雄形象”。理解逐步深入,呈现由感性走向理性的梯度。

2.路徑的选择:比较阅读要有针对性

比较阅读的实质是探究性学习,体现了思维的过程。比较阅读不能为了比较而比较,拘于形式。教学时教师要根据需要确定比较阅读的路径,让比较阅读发挥针对性的作用。比较阅读的路径可分为宏观路径和微观路径。

对于状物类文章而言,宏观路径可针对以状物类文章为主题的单元,或本册教材中的状物类文章,或整个小学阶段的状物类文章。从学生学习的过程来看,可以遵循“由扶到放”的路径,如教师在首篇课文《猫》中教会学生比较阅读的方法,学生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母鸡》和《白鹅》。从单元语文要素来看,可以遵循“整体一部分一整体”的路径。如本单元教学时,通过比较阅读先整体感知单元语文要素“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再通过比较阅读明晰动物特点、表达方式、抒发感情三者之间的联系,深入理解单元语文要素;最后通过写一写《我的动物朋友》,整体上落实语文要素。

微观路径可针对单篇课文或单个知识点进行设计,不同的路径指向的目的也不同。针对本单元比较阅读的目标定位,可按以下两种路径进行比较阅读。路径一是基于阅读感情,比较阅读感知表达方式,这里的比较阅读指向的是表达方式。如老舍、夏丐尊、周而复都喜爱猫,但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老舍用了明贬实褒的方式;夏丐尊用了直接描写(猫的美丽可爱)与间接描写(别人对猫的赞美与喜爱)相结合的方式;周而复全文无一字写“爱”,但通过对猫外形、颜色、神态的描写,处处流露出爱意。路径二是比较阅读感知表达方式,体会阅读感情,这里的比较阅读指向的是表达方式和阅读感情。如《母鸡》一文,比较阅读课文1~3自然段和5~8自然段,感知先抑后扬的表达方式,体会作家的感情变化。

3.方法的指导:比较阅读促进思维发展

比较阅读作为一种阅读策略,既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即事物的特点和作家的感情,又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程序性知识,即作家是如何写出事物特点以及如何表达情感的。教师还应让学生学习策略性知识,即掌握阅读方法,学会如何思考。比较就是一种思维过程,在比较阅读中通过具体的方法指导,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深刻性。

(1)巧用思维导图,培养思维的逻辑性

思维导图可直观地反映学生的思维过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思维工具,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支架。用思维导图进行比较阅读时,教师可根据比较维度、目标指向、比较路径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思维导图。

例如,在比较阅读三位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时,可用气泡图作为工具。教师设计教学时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指导与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老舍的文章,学生自己完成另外两位作家文章的学习,可以通过画气泡图的方式把自己的发现写下来,从而发现三位作家表达方式的不同(见图2)。二是课内学习与课外运用相结合。课上学会方法后,课后运用气泡图比较阅读课外阅读推荐的两篇文章(见图3),实现方法的迁移。气泡图的设计体现了由简到繁的梯度,目的在于不断深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完善其知识的建构。

(2)活用对比朗读,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对比朗读是比较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朗读须出声,且要有语音、语调的变化,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实现理解、感悟、积累、迁移、运用。对比朗读有多种形式,如做不同动作对比朗读,想象不同画面对比朗读,增加、减少或变换部分词句对比朗读,带人不同角色对比朗读,等等。在比较阅读状物类文章时,不同形式的对比朗读可帮助学生知特点、明写法、悟感情。

如教学《猫》第3自然段时可进行三个层次的对比朗读。第一遍,让学生自由朗读,体会大猫的脾气古怪,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第二遍,学生想象画面朗读,说一说又有什么新的感受,体会老舍对猫的喜爱;第三遍,变换人称朗读,把文中的“你”换成“我”,再想象画面朗读,读者也爱上了这只大猫。通过对比朗读,不仅可感受到大猫的特点,而且在体会感情时呈现“文本一作家一读者”的梯度,学生的体会越来越深刻,思维越来越深入。

又如将《母鸡》中“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一句与“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是一位英雄”对比朗读,体会前者不仅赞美鸡母亲的伟大,更赞美母亲是英雄,内涵比第二句更丰富、更深刻。文章最后一句“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可以与“我不再讨厌母鸡了”对比朗读,体会作家对母鸡不只是喜欢,更多的是对母爱的敬畏。

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文章都是名家名篇,因此,在比较阅读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从作家的语言风格、生动的修辞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阅读。五年级的状物类文章有“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和“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表达效果”的相关语文要素,仍可采取比较阅读的策略,多角度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猜你喜欢

比较阅读指导方法
谈比较阅读内容的专题化
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
略谈幼儿手工活动的指导策略
试论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方法
浅析强化小学语文作文指导效果
细说小学课外阅读的类型及阅读指导方法
浅谈优化阅读方法 提高阅读能力
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与指导
原点之妙 终点之效
诗歌比较阅读的命题特点及解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