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HIV/AIDS病例晚发现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2021-08-10吴欣华张瑜航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5期
关键词:风险意识应对措施影响因素

吴欣华 张瑜航

摘  要:目的  研究HIV/AIDS发现时间晚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  在国内艾滋病统计信息系统上随机纳入云南省HIV/AIDS患者,共有218例,均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确诊,回顾其资料,其中晚发现者84例为发现晚(临床诊断结果已确诊为艾滋病,或CD4细胞数在200个/mm3以下)组,早发现者(HIV-RNA和P24抗原阳性,无显著临床症状,或是急性期,伴有发热、恶心、盗汗等表现)134例为发现早组,并用问卷方式调查其发现晚的相关因素,制定应对对策。结果  在218例HIV/AIDS患者中,以性传播、毒品注射、母婴传播为主要渠道,高危因素有对艾滋病知识了解不足、害怕隐私暴露、性伴侣固定、无主动检测意识、感染风险淡薄、性伴侣有艾滋病但未告知、无侵入性检查治疗史、艾滋病症状不明显等。结论  为减少HIV/AIDS病例,需强调安全性行为的重要性,普及HIV/AIDS知识,推广安全套的使用,树立艾滋病主动检测意识等。

关键词:影响因素;艾滋病病毒感染;风险意识;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5-0190-02

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公共卫生的传染病,是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免疫系统被严重破坏,进而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的疾病[1]。发现晚指的是在患者确诊阳性时已经处于艾滋病期。有学者指出,艾滋病发病较隐匿,其潜伏期一般在7~8年,有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的特点,我国人口基数大,使得HIV/AIDS病例较多,其防治工作仍处于严峻态势。艾滋病传播途径有性行为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一般人群中艾滋病发生率不断增加,若发现时间较晚,会错过艾滋病的最佳治疗时机,且存在机会性感染风险,即使花费较多医疗费用,也很难控制死亡事件的发生,需对艾滋病病毒感染尽早确诊[2]。基于此,文章纳入国内艾滋病统计信息系统上云南省的218例HIV/AIDS病例,对其进行全面分析,重在研究疾病发现晚的相关因素。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国内艾滋病统计信息系统上云南省HIV/AIDS病例,共有218例,均在2019年7月~2020年7月确诊阳性,有130例男性,88例女性,年龄段22~54岁,年龄均值(38.49±5.66)岁。纳入者依据HIV/AIDS发现时间分组,其中发现晚者为发现晚组(临床诊断结果已确诊为艾滋病,或CD4细胞数在200个/mm3以下),发现早者为发现早组(HIV-RNA和P24抗原阳性,无显著临床症状,或是急性期,伴有发热、恶心、盗汗等表现),课题纳入者及伦理委员会均同意研究。发现晚是指临床诊断结果已確诊为艾滋病,或CD4细胞数在200个/mm3以下。

1.2  方法

回顾国内艾滋病统计信息系统上随机纳入的云南省HIV/AIDS,共218例的病历资料,条件允许下与其直接交谈,或与参与诊治的医生进行交谈,同时进行发现晚影响因素的问卷填写,其中包括婚姻情况、传播途径、影响因素等,此过程和HIV/AIDS者深入沟通,保证结果的准确性,以获取更为全面的数据资料。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HIV/AIDS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婚姻状况和传播途径。探究发现晚的影响因素,包括有无主动检测意识、对艾滋病了解不足、性伴侣有艾滋病未告知、性伴侣固定、感染风险意识淡薄等。

1.4  统计学方法

基本情况和发现晚影响因素均在SPSS23.0中用[n(%)]表示,属计数资料,χ2检验完成后(P<0.05)表示差异有意义。

2  结果

2.1  HIV/AIDS病例基本信息

218例HIV/AIDS病例,发现晚组有84例,其中已婚者66例,异性、同性性传播者分别是76例、7例,感染途径不详1例。各项数据和发现早组有差异(P<0.05)。见表1。

2.2  发现晚影响因素

在发现晚的84例艾滋病患者中,发现晚因素有对艾滋病知识了解不足、害怕隐私暴露、性伴侣固定、无主动检测意识、感染风险淡薄、性伴侣有艾滋病但未告知、无侵入性检查治疗史、艾滋病症状不明显等。见表2。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云南省38.53%的HIV抗体阳性者发现时已处于艾滋病期,发现晚的严重现象说明此地存活的艾滋病传染源发现不足。在发现晚的84例艾滋病患者中,对其原因分析发现:多数艾滋病患者对艾滋病相关知识并无清楚明确的了解,不知道艾滋病传播途径、症状、检测途径等,即使有高危传播风险或相关症状也很难意识到,没有主动就医检测,仅当症状难以忍受时,至医院就诊检出。现代社会对艾滋病的认知度逐渐增加,但仍有部分歧视的现象,部分患者在调查时表明进行艾滋病的检测时担心周围异样的眼光,害怕隐私暴露,以至于检测时间不断推迟[3]。多数性伴侣固定的患者则认为自身性行为较安全,自己和性伴均无不良性行为,能摒绝性传播造成的艾滋病。有的患者则认为,只有性行为不良者以及吸毒的人才会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离自己还很远,主动检测意识不足。

因非婚非付费的性行为感染的患者怀有侥幸心理,对自身性行为和性伴侣并未存有疑惑,感染意识较低[4]。有些艾滋病病毒感染来源是性伴侣,但性伴侣在各因素下未坦白自身疾病,在进行性行为时未完善保护措施,使得艾滋病不断传播,而被感染者出于对性伴侣的信任,不认为自己会感染艾滋病,在最后症状严重时才被检出。此外,侵入性检查和治疗史能引起患者和医务人员的重视,从而通过各项检查明确机体的感染情况,而艾滋病症状不明显则无法引起艾滋病患者的重视,导致发现时间较晚。为提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的早期检出率,要强化艾滋病的宣传工作,让一般群体意识到艾滋病的危害性和主动检查的重要性,并实施反歧视工作,消除艾滋病歧视现象。有关部门需要加强性安全教育,推广使用安全套,减少性途径传播[5]。医疗机构要实施“逢血必检”、疫情严重地区普遍性筛查等工作,进一步扩大检测覆盖面,能及早的发现感染者。针对害怕检测暴露隐私的患者,应推广更便利可及的检测试剂,实现自检自查。强化确诊患者的随访和管理工作,落实单阳家庭的告知和定期检测工作,避免性伴侣未告知而导致发现晚的情形。此外,居民需树立艾滋病风险意识,完善自身和性伴侣的艾滋病检查工作,以便尽早发现艾滋病感染,进行性行为的规范[6]。

综上所述,对艾滋病检测知识知晓不足、害怕隐私暴露、风险意识淡薄、无主动检测意识、性伴侣有艾滋病未告知等均会延迟HIV/AIDS发现时间,为实现早发现早控制,需进一步扩大筛查覆盖面,普及艾滋病相关知识,提高知艾防艾意识,推广安全套的使用,医疗机构实施“逢血必检”等措施,加强阳性患者的管理和配偶的告知与检测,确保早发现、早治疗,控制疾病的传染。

参考文献

[1]曹文杰,袁智,韦薇,等.2017年贵州省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比例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12):1225-1228.

[2]杨作凯,王    ,方益荣,等.绍兴市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特征分析[J].预防医学,2019,31(6):603-605.

[3]汤恒,申幸福,张薇,等.2012-2016年湖北省新发现经性传播艾滋病晚发现病例特征及影响因素[J].实用预防医学,2018,25(9):1025-1029.

[4]袁月荣,唐倩如,陈冰冰,等.海曙区新报告HIV/AIDS病例晚发现情况分析[J].预防医学,2018,30(11):1136-1137,1141.

[5]徐银,骆莺,陆红达,等.江阴市新发现HIV/AIDS病例的晚发现影响因素及预测模型[J].职业与健康,2019,35(8):1086-1089.

[6]朱勇,马凤勋,吴维东,等.重庆市荣昌区2012-2017年晚发现HIV/AIDS病例特征分析[J].中国艾滋病性病,2019,25(1):37-39,51.

猜你喜欢

风险意识应对措施影响因素
中国共产党新征程上面临的风险挑战及应对研究
风险意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浅析注册制对市场效率的促进作用
手机通讯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施工企业营改增对会计核算的影响与应对措施
浅析高职院校学生厌学现象及应对措施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中小企业如何应对“营改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