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与美育一体化课程开发研究

2021-08-09陈华泽

艺术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一体化课程体育舞蹈学校体育

摘要:加强美育的渗透与融合,才能推进新时代学校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当前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存在美育教育渗透不足、审美教育观念错误、教师美育能力亟须提高等突出问题。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体育美育一体化课程教学可行性进行分析,并以体育舞蹈这一运动项目为例探索开发一体化课程的可实现路径,提出适合的课程目标、结构与评价体系,旨在为体育与美育一体化课程发展成真正的实用性教育提供借鉴与支持。

关键词:学校体育;学校美育;一体化课程;体育舞蹈

中图分类号:G423.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10-0-02

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提高学生的人文和审美素养为目标,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1]。如今,学校体育的美育功能受到了高度重视,这一方面与学校体育观念变革直接相关,另一方面则凸显了学校体育在促进个体价值跃升路径选择上的转变。可以说,在“身体教育”的基础上,构建学生的个体审美人格,让学生实现全面健康、自由和谐的发展,已成为当代学校体育的内在使命[2]。体育美育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能够解决如何在体育课程中发挥美育育人作用的问题。当前一体化研究多集中于学科融合的理念,即开展以美育为主题的跨学科教育教学,但缺失实践层面的衔接与创新。本文以体育舞蹈这一类融技术与艺术为一体的体育项目为例,探索适合体育美育一体化课程的开发路径。

1 体育课程中开展美育教育的突出问题

1.1 课程美育功能渗透不足

体育与美育是两个即独立又关联的概念。当前在各级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育体”功能明显,其强调身体实践,扼制学生的情感表达与能动的创造精神。但随着社会进步与人们认知水平的提高,体育课程的内在价值仍未被完全挖掘出来。

1.2 审美教育观念存在错误

美的概念虽然比较主观,没有确切的量化定义,但总的来说,美应该是可以使人的思想、感官、身体感到愉悦的事物或方式。审美能力大多来自后天培养和学习,是学生成为富有创造力与想象力人才的关键。因此,从长远来看,必须从学校教育入手,提升学生审美素养,进而提升全社会审美能力。

1.3 教师美育能力亟须提高

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需要课程教师统筹把握。当前,教师美育能力不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教师的美育意识不足;第二,体育美育教学方法缺乏创新[3]。体育教师亟须提高自身的美学素养,增加教学知识,及时地改进和大胆地探索美育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地发挥体育课程的美育效果和功能。

2 体育与美育一体化契合性分析

2.1 教育目標的一致性

体育与美育一个以健身为目的,一个以修心为主旨,但两者都是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别是随着现代教育理念和终身教育思想深入人心,现代社会赋予体育美育更重大的历史使命,改变了过去“副科”与“小三门”的落后思想,这对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建设、打造教学创新体系具有重要作用。

2.2 实现途径的相似性

体育和美育是引导学生成为一个有着独立健全人格的“人”的教育之本。两者有着相辅相成、相互依赖的关系。美育以艺术感知为手段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体育以身体运动为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两者手段虽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等途径普及知识、传授能力,进而贯穿人的终身教育的。

2.3 教学方法的重叠性

体育教材大多由竞技运动演化而来,天然的带有对抗性与合作性。美育教材则多为舞蹈、音乐、绘画、雕塑等富有艺术性的内容。在实践中,学生的体验不仅是生理层面的,还有心理层面的,这就对两者的教学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美育和体育都是通过直接感知、探究活动、创设情境等方式使学生在生动丰富的实践过程中增加兴趣、提高能力的。

3 体育舞蹈课程价值分析与现实路径

3.1 体育舞蹈课程价值分析

3.1.1 项目特征

体育舞蹈是以竞赛为目的,同时具备观赏性和娱乐性的竞技舞蹈,按照表现形式不同可以分为两个舞系,即标准舞(Standard Ballroom Dance)与拉丁舞(Latin Dance)。体育舞蹈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还具有极强的健身价值,对于养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塑造健美的身体姿态以及强化力量、耐力、柔韧、协调等身体素质有显著的作用,同时有助于各年龄阶段的学生追寻美、享受美、欣赏美,达到外部形态与内部情感的和谐统一。

3.1.2 美学特征

体育舞蹈独特的审美性是令参与者着迷的重要因素,同时也是这一项目吸引观众视觉的关键所在[4]。体育舞蹈源于中世纪欧洲的宫廷舞蹈,后来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交舞,它对于着装、礼仪、造型都有较高要求。华丽的服装、得体的礼仪、优美的动作是它的本质舞蹈风格和基本艺术要求,同时人们天生自我封闭的意识会在体育舞蹈中得到彻底释放,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近距离交流接触变得合情合理,它对于提升人们社交能力以及审美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1.3 技术特征

在项目特征上,一般认为体育舞蹈与其他项目有相似之处,具有“竞技性和艺术性双向特征”及“多元发展趋势”[5]。拉丁舞动作表现协调自如、准确优美,标准舞动作舒展大方、仪态高雅。同时富有韵律的节奏配乐不同于传统体育项目,舞蹈和音乐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引起学生对学习和生活的思考,更容易让学生感知美、获得美、表现美。

3.2 体育舞蹈课程现实路径

3.2.1 创新教学模式,调整教材内容

体育舞蹈教学不应采用传统的技能掌握型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体育教师要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新教学方法,即在合理运用动作示范、集体训练等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线上线下结合教学、数字教学等教学方式的实践,使体育舞蹈技术动作更加形象、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6]。跨学科的课程融合必须调整教材内容的难度和深度,一体化课程内容应围绕体育学科主题开展,做到学科虽不同却能紧密联系,保证所学内容多而不难。通过这种交融式学习,学生能够对美有更直观的感受,在不知不觉中提升美学素养。

3.2.2 完善选课制度,拓宽美育外延

体育舞蹈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大众健身性舞蹈,在设置其课程时要考虑不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可以通过开设专门的选修课程,独立于可选体育课程。这样学生就能接受专门的舞蹈训练,同时还可以采取舞蹈社团、协会的形式,让学生自由进行业余训练。体育舞蹈课程的美育价值功能要落到实处,在学习各种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创新创造能力。始终把课程的价值功能对人的塑造放在第一位,让美学教育真正成为体育教育的“同行者”。

3.2.3 丰富教学体系,营造校园文化

体育舞蹈课程适宜不同年龄阶段的健身人群学习,但教学体系要在高度的专业性与科学性支撑之上建立。要求一线体育教师亲身参与教学体系制定,通过充分论证与教改实验避免理论与现实脱节。不仅要做到纵向上各学段各年级课程的内容连贯,也要做到横向上同学段同年级各学科间的交叉融合。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打造一条从感知美到运用美和创造美的教学途径。同时可通过校园舞蹈大赛、摄影展、体育艺术节以及校际舞蹈比赛等方式给学生提供展示自身才艺的平台,同时营造一种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4 体育美育一体化课程开发路径探索

4.1 体育美育一体化课程目标

如今,一体化课程目标被赋予新的内涵,即体育美育两大核心目标。体育学科的核心目标是基于其学科特质,在“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础上确定的[7]。其中,学习和掌握运动技能是学生运动能力核心素养的主体构成部分,也是体育学科培养学生運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大核心素养的载体[8]。因此,一体化课程目标必须定位于体育学科这一显性目标之上,才能以此为抓手进一步陶冶学生情操,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发展,完成学习兴趣的美育隐性课程目标,两者关系如下图所示。

4.2 体育美育一体化课程结构

一体化课程结构打造主要面临三方面的问题。第一,课程内容选择问题。体育课程素材种类繁多,要挑选那些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具有美育价值的内容编写进教材。因此教材内容的选择尤为重要,应有机整合和开发体育学科中颇具美育意义的教材,例如,体育教育训练学中的艺术体操、健美操,民族传统体育中的毽球、高空舞狮等。第二,课程内在逻辑问题。不同年龄段需要学习不同的知识技能,课程设置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既要特点突出,又要考虑其逻辑关系。实现落实课堂教学、连接社会实践和营造校园文化的深度融合,形成协同育人的格局。第三,课程修学问题。要保证修学类型的全面性,例如,设置必修必学、必修选学等课程;又要有场域的多维性,例如,校内、校外,课内、课外等;也包括方式的多样化,例如,学、练、赛等[9]。只有在实施层面实现深度的贯彻,体育美育课程一体化才能取得突出成效。

4.3 体育美育一体化课程评价

要创设一个层次递进、角度多位的一体化课程评价体系。对学生来说,评价对象不仅要有对内容学习情况的评价,还要包括美学素养以及同伴关系等多方面的考察等。体育运动中的同伴关系能够显示预期体育运动态度,包括体育行为投入、对体育运动的控制感和支持感以及相关的情绪体验[10]。对于老师来说,评价依据要保持一致性,评价方法要遵循系统、多元和有效等准则,测量指标要有针对性,最后得出的结论要合理客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5 结语

体育与美育是素质教育中的一对“孪生姐妹”,两者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素养不断提高。课程一体化既是一种理念,又是一种实践;既是一种创新,又是一种回归。只有开发适合体育美育一体化课程教学的教材,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持续推进教改实验,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才能促使学生达到知识与技能、身体与思想的有机统一,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全民族美育水平提升,提高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 马苏薇.把美育纳入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2020-10/28/c_1126665815.htm,2020-10-28.

[2] 赵茜,方志军.论作为美育的学校体育:内涵、诉求及价值表征[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09):111-115,122.

[3] 王勇.普通高校体育舞蹈课美育教法新探——社会学视角下体育舞蹈教学的美育实践[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07):102-107.

[4] 杨杰.高校体育舞蹈“课证一体化”教学模式实验研究[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9.

[5] 陈灿,张清澍.体育竞技价值取向下体育舞蹈属性及特征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7,29(05):447-450,458.

[6] 陈姜华.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创新发展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40(21):62-64.

[7] 姜勇,徐光建.大中小学体育课程一体化现状及优化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12):97-103.

[8] 殷荣宾.基于学生的我国基础教育运动技能课程内容选择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7.

[9] 于素梅.体育课程一体化联动机制及其有效运行[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21,33(01):62-66.

[10] 邱勇,朱瑜.青少年同伴关系对锻炼态度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9(12):149-152.

作者简介:陈华泽(1997—),男,山东肥城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体育舞蹈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一体化课程体育舞蹈学校体育
基于一体化教学《电子产品生产与管理》课程的改革
浅谈一体化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技工院校礼仪课课程建设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当今社会对体育教师成见问题
浅议高职院校健美操教学新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