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丰盈过程放飞思维

2021-08-05陈莉

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奇数苏教版算式

陈莉

【摘 要】苏教版数学教材呈现方式简单,教师要深入发掘、丰盈教学过程,放飞学生思维,从而使一些经典习题产生效益最大化。本文以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一课的习题为例,从设置问题,引领思维的方向;提供素材,激发思维的碰撞;撰写报告,呈现思维的轨迹;追本溯源,提升思维的深度;变化练习,提高思维的广度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丰盈思维深度广度

苏教版数学教材,在每一单元的后面都设置了相对 应的练习,这些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巩固新 知,还能拓宽学生思考问题的方式。但是,习题的呈现方 式都比较简单,如果不深入发掘,有效设计,学生对习题 的理解只能是流于表面,不能让经典的习题产生价值最 大化。例如,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课的习题为例(如图1 )。

无独有偶,这道习题和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八 单元的数学广角“数与形”(如图2)有惊人的相似。如 果这道题仅仅是停留在掌握这一组习题的规律,那么隐 藏在形式后面的内涵价值就完全被忽略了。如何有效地 利用好这一习题?笔者做了如下设计:

一、设置问题,引领思维的方向

问题是思维的核心。数学活动的开展是有一定的目 标的,而目标直接体现于课堂的方式便是问题,因此,设 计有指向性的问题能准确引领学生思维的方向。教学时, 我们可以先出示一道算式:1+3+5+7+9+11+-+100=? 面对这样一道复杂的习题,学生一开始可能手足无措,但 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去观察这道题的规律,确定从最简单 的1,1+3,1+3+5,1+3+5+7开始研究,然后通过“算一算, 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等大问题的引领,帮助学生确定 研究的路径。

二、提供素材,激发思维的碰撞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资 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日常生活 中与数学有关的信息,开发成教学资源……促进不同的 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素材的提供,能引发学 生研究的兴趣,触发学生探究的灵感,激发学生思维碰撞 的火花。在学生做完1,1+3,1+3+5,1+3+5+7等算式后, 教师相机出示书上的内容(第7大题中的第1小题),组 织学生继续填一填,想一想,算式与相对应的图形之间有 什么联系?接着可以让学生模仿着任意写几个算式,并 提供方格纸(如图3 ),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继续画一画, 然后引导学生有序地观察比较加数有什么特点,和图形 有什么联系?和有什么特点?与图形之间又有什么联 系?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加数对应的是L形所包含 的圆形个数;和可以写成大正方形每行或每列个数的平 方。图形与方格纸这两种素材的提供,激发了学生思维 的碰撞。

三、撰写报告,呈现思维的轨迹

不管是哪一种数学学习方式,都伴随着数学思维的 动态进程,而思维的内容仅凭大脑的记忆是有限的。如 果能撰写报告,呈现出思维轨迹,那么学生的思考过程会 找到一个可靠的支撑点。因此,给学生提供这样一份实 验报告不失为一种上策。

这份报告,整理了观察探索的过程,呈现了思考的痕 迹,让我们的探究过程有理、有据、有序。

四、追本溯源,提升思维的深度

学生通过上面一系列的研究,发现:算式左边的加 数是大正方形右上角的小圆和其他“L”形图形所包含 的圆形个数之和,它们的和正好等于每行或每列小正方 形个数的平方;或者说“从自然数1开始的连续奇数的 和”还有一个特殊的名称叫“正方形数”。如果仅仅记住 这个结论,那么学生对规律的探索也就仅仅停留于表面。 学生只有真正搞清楚规律内在的原理,才能理解规律掌 握规律,从而提升思维的深度。因此,接下来笔者又设计 了三个问题:(1)这个规律为什么要从自然数1开始? 能不能直接从3开始?(2)为什么一定要连续奇数? 去掉一个奇数行不行?(3)为什么一定是奇数相加? 添上一个偶数行不行?连续三个问题,促使学生不得不 去思考規律的内涵本质,结合图形,学生会发现:如果没 有1,或者不连续,正方形就不完整,更谈不上正方形数; 因为L形是一个轴对称图形,顶点处一个,两边对称,因 此,L形所包含的小正方形个数永远是奇数。这_过程 通过数形结合、相得益彰地对数学规律进行了详细的阐 述,从而极大地提高了问题的趣味性、思考性和挑战性。

五、变化练习,提高思维的广度

一个规律的掌握,需要相关的习题进行巩固。习题 的设计要有层次性,既要有针对基本规律的基础性练习, 又要有提高思维灵活性的变式练习,习题不在于多而在 于精,因此,笔者设计了四道习题:

(1) 1+3+5+7+9+11+13+15+17+19=

(2) 1+3+5+7+9+11+134- - -+97+99=

(3 ) =92

(4) 14-3+5+7+9+7+5+3+1=

这四道习题的设计,既有正向思维的训练,又有逆向 思维的培养,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正所谓 “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

我们的数学课堂,只有不断发掘教材内涵,丰盈教学 过程,才能放飞学生的思维,从而提高课堂品质。

猜你喜欢

奇数苏教版算式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奇数凑20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想一想,填一填,分一分,摆一摆
抓住数的特点求解
有多少个“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