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应坚持三个导向

2021-08-02王萍

江苏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目标导向综合与实践问题导向

王萍

【关键词】“综合与实践”;设计原则;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活动导向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3-0072-02

“综合与实践”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中是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并列的课程内容之一。课标指出:“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针对问题情境,学生综合所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独立思考或与他人合作,经历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決问题的全过程,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来谈谈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原则。

1.坚持目标导向——数学活动要指向应用性、深刻性、创造性。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不是泛化的综合性活动,即便是综合数学与其他学科或生活实际,也必须呈现数学的本质。“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因其本身“综合”的特性,不可避免地要开放融合。但是,在设计和实施过程中,教师要牢记目标导向,不能因为其他味道的加入,而冲淡甚至失去数学本来的味道,要通过“复合配方”调配出最适合学生的味道,同时让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营养价值更高。笔者认为,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要体现“综合”与“实践”两个关键词的意义。

例如,苏教版二上《有趣的七巧板》综合了数学学科与美术学科的内容和思想。但是,“综合”不能喧宾夺主,要凸显数学味道;“实践”不能为操作而操作,要在操作实践中引导学生数学思维的生长。基于以上分析和理解,笔者将《有趣的七巧板》拆分成三节课,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制定如下:第一课时,深度认识七巧板。研究7个板块之间的大小关系,以七巧板为媒介,刷新学生对数学以及“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认识,感受重叠、替换、推理策略的运用,培建起学生对“探究学习法”的正确理解。第二课时,研究用七巧板拼平面图形的方法。围绕一个大问题展开教学:七巧板为什么有7块?让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的探究过程,研究用2个、3个、4个三角形拼出不同图形并探究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从整体考虑的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受每一个复杂的图形都由简单、基本的元素构成。第三课时,当“七巧板”遇上“简笔画”。重点研究简笔画与用七巧板拼动物、人物等图案的关系,让学生明晰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善于发现规律,最终实现七巧板“千变万化”的价值目标。

2.坚持问题导向——情境创设要具有综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

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不是其他学习领域的简单重复,问题情境必须开阔,要在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最好来源于生活实际,既能被学生理解,又生动有趣。问题情境通常是基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新知识与生活经验之间、常规知识与特例之间、学生对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之间的矛盾而创设的。根据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问题情境的设计还要具有挑战性,教师可以运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不能解决现有问题的契机,有效制造认知冲突,促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促进学生在已有认知水平上实现跃迁。

例如,笔者在带领学生阅读《万物皆数》这本书后,根据书中的“密铺”内容设计了《美术馆里遇见数学——埃舍尔的骑士图》这样一节“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在认知冲突中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启发其思考。本课以艺术家埃舍尔的一幅名画导入,课始就颠覆学生的认知:名画里也藏着数学知识?数学和美术能有多大关系?随着研究不断深入,学生慢慢品味出数学的味道和美妙。数学本身是抽象的、理性的,数学的美是含蓄的、隐藏的,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启发、点拨、解释,甚至借助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映射才能被发现。通过发现数学的美和力量,促进学生自信地使用数学知识去解决问题,这符合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指向核心素养培育的人本主义价值取向。

3.坚持活动导向——问题解决过程要加强活动性、操作性和体验性。

课标明确指出: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也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到发展,如果切断了活动与思维之间的来源,思维就不能发展。”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动手操作会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是让学生思维进阶的有力抓手,是培养、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活动现场。以数学制作、数学实验、数学游戏为代表的“综合与实践”活动课就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验证猜想,由认知矛盾引发深度思考,感受数学的奇妙,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欲望。实践证明:学生经常参与身临其境的思维活动过程,对教学活动会产生直接而强烈的兴趣,而兴趣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原动力。体验是指借助“做”的过程加深对知识本源的理解,既有肢体的体验,也有思维的体验。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丰富直观认知,使他们在直观的基础上完善数学认知结构,自主建立数学模型,培养数学推理、数学建模等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综合与实践”活动课的设计要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活动导向,数学活动要指向应用性、深刻性、创造性,情境创设要具有综合性、趣味性和挑战性,问题解决过程要加强活动性、操作性和体验性,培养学生的综合性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作者单位:江苏省泰州市口岸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目标导向综合与实践问题导向
关于小学数学“综合与实践”教学设计案例探究
目标导向在班集体管理中的运用策略研究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让“综合与实践”活动“活”起来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对高中信息技术有效性教学的探索
目标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