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段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策略探究

2021-08-02杨玉林

江苏教育 2021年11期
关键词:低年段教学策略

【摘 要】背景知识的缺失、课文情境的陌生等原因,会影响儿童阅读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的流畅性和理解的深入度,导致作品人物形象虚化,削弱革命精神的浸润力量。教学一年级《吃水不忘挖井人》时,教师可依据统编教材特点,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去蔽、交融、延伸等教学策略突破学生学习困境,达到革命传统题材课文教学文道统一、言意兼得的圆融境界。

【关键词】革命传统题材课文;低年段;《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3-0012-03

【作者简介】杨玉林,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江苏南通,226300)教师,一级教师,南通市学科带头人,获第二届全国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优质课提名奖。

在革命文化方面,统编小学语文教材选取了35篇反映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的作品,如第一学段选入《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难忘的泼水节》《邓小平爷爷植树》《雷锋叔叔,你在哪里》等5篇文章。这类课文聚焦革命领袖、革命英雄、革命精神,从微观视角撷取一件小事展现革命领袖、革命英雄的伟大形象。事小情深、易入人心是这类课文共同的特点。生动的故事,高大的形象,利于激发学生对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

以下,笔者试以南通市开发区实验小学黄嫣琳执教的一年级下册《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为例,探求低年级革命传统题材课文的教学策略。

一、去蔽,解除初读困境

《吃水不忘挖井人》是小学阶段第一篇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改编自《人民日报》1951年10月12日的一则新闻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文中所写内容与当下相隔年代久远,人物、环境、事件对于学生来说都比较陌生,造成了理解上的困难。这是低年级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学情。统编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陈先云先生指出,统编教材革命文化题材内容的低年段工具性学习目标主要是识字、写字、学词学句和初步理解课文的意思。因此,笔者认为紧扣文中关键词语巧补资料、缩短文本与学生的距离,是阅读教学解码文本信息的首要任务。

1.具化,化抽象为直观。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中存在一些词语,在学生眼中是陌生和抽象的。因为缺乏与之相关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所以这些词语就成了空洞的符号,学生无法从中提取需要的信息。

黄嫣琳老师执教此课时,开篇即聚焦课题《吃水不忘挖井人》,抓住关键事物“井”和关键人物“挖井人”补充了一组图片。水井图片和甲骨文“井”字的比照,既解释了什么是水井又阐释了“井”字字源,可谓一箭双雕。再如,在认识“挖井人”的环节,黄老师精选了一张插图,生动地再现感人场景,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衣着来区分人物,将“主席”“战士”“乡亲”三个词语变为可观可感的具体形象,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填补,变留白为丰盈。

在文本留白处适时链接资料,可以拓宽学生的认知,为深入理解文本搭架桥梁。为什么要挖井?课文中只提到“村子里没有水井”,但没有水井给村民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呢?学生并不清楚,因为他们少有缺水的体验。如果不辅以资料补充,很难读懂课题中“不忘”二字凝注的感恩之心。黄老师在教学中紧扣“没有”这个词,适时补充了原文中描写缺水景象的音频资料,并配以田地干涸、塘水浑黄的图片。于是,“没有”这个词语背后隐藏的画面便直扑眼帘,带给学生心灵的震撼。

二、交融,推动言意共进

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要谨防走入“重道轻文”的误区。要紧扣语文学科特點,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领学生真正走进文本,在情感与文本的和谐共振中获得思想的熏陶,探求言意兼得的圆融境界。

1.还原情境,让文字与体验交融。

低年段课文大多句子简洁、文字浅白。如果“看山是山”,获得的阅读体验也是单薄肤浅的。教师要善于还原文字背后的情境,让学生“走进去”并沉浸其中,让身心与文字创设的情境同频,披文入境,体验情感。

《吃水不忘挖井人》一文描述乡亲们缺水的困难只有一句话:“村子里没有水井,乡亲们吃水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很远”是多远?“挑”又是怎样的体验?黄老师在此处巧设情境,让学生“拿出扁担一起上山挑水”。学生认真地“走”过路桥,“爬”上山坡, “装”满水桶,步履沉重,艰难前行。在音乐和图片渲染的情境中,学生体验着挑水的苦与难,从而深切地体悟到乡亲们对毛主席的崇敬和感激。

2.激发想象,让情感与表达交融。

低年段革命传统教育题材类课文教学不能止步于识字写字,而是要让学生历经真实的阅读过程,在语言文字的训练过程中受到思想教育。

为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乡亲们对毛主席的感激和想念,可以紧扣“时刻”一词,启发他们以乡亲的身份去想象、思考。学生借助“当   的时候,乡亲们就会想起毛主席,想念他   ”这个句式,联系已有的理解,将乡亲们离别相送时、回忆过往时、享受清水时的种种思绪一一倾吐,可实现情感与表达的交融。

3.巧抓对比,让形象与思想交融。

低年段革命文化题材类课文教学时要关注文本前后的照应,精选最具张力的情节反复品读,帮助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高大形象,领略领袖风采,传承革命文化,深植红色基因。

《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篇课文就隐含着三处对比,每一处对比都折射出伟人的精神光辉。教学时抓住三处对比,利用资料链接、想象补白、对比朗读的方法深入文字,感受毛主席急百姓所急、想百姓所想,关心民众、造福民众的崇高风范。扣“没有水井”感无水之困,想挖井之幸;扣“很远”体无井之苦,想近水之便;对比挖井前的愁容和挖井后的笑脸,悟主席恩情之重。三次对比,步步深入,让主席的光辉形象悄然入心。

三、延伸,实现内外贯通

低学段革命传统题材类课文的学习还可借助形式丰富的实践活动打通课内外壁垒,由课内走向课外,由单篇教学走向群文阅读,由单个事件走向主题研讨,由阅读体悟走向综合实践。

1.延伸阅读。

教完《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师可以围绕毛主席在江西瑞金的革命经历,搜集这一时期主席“心系百姓”的故事进行延伸阅读。《修建红军桥》《开办合作社》《分田》《开荒种粮》等故事生动地再现了毛主席与人民同甘共苦、心怀天下的革命精神。班级还可以举行毛主席童年和少年时代故事阅读分享会,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革命领袖的成长历程。

2.延伸研讨。

基于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知识结构、认知特点、生活实际,教师可以帮助学生选择适合他们欣赏的毛主席诗词作品和书法作品,开展集中专题学习,感受领袖风采,缅怀一代伟人。从这样的专题学习中,学生不仅能获得更加鲜活立体的伟人形象,而且为他们后续深入学习有关毛主席的文章打下基础。

3.延伸实践。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学习“出发点在‘知,而终极点在‘行”,而后又在《认知学习语文》中进一步强调“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教学本课后,教师可以抓住建党百年庆祝纪念活动的契机,开展“党史故事宣讲员”活动,让学生在党史宣讲活动中讲一讲《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传递革命精神,弘扬红色文化。

猜你喜欢

低年段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谈低年段学生书法兴趣的培养
设计趣味化作业,促进低年段学生有效发展
低年段儿童“唱读”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低年段书法课激趣法宝之甲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