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墨人物画主题性创作与个性创作样态

2021-08-02王桥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主题性个性

王桥

摘 要: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方式粗略可以分为主题性创作和个性创作,二者相辅相成。对于创作者来说,这两种创作思路会带来不同的思考和探索。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重在研究这两种创作方式之间的关系,以厘清水墨人物画创作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关键词:主题性;个性;水墨人物画;新表达

艺术创作涉及很多因素,其中艺术家和社会环境尤为重要,这二者相互影响和制约。我们不仅需要了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的心理和思维机制,也需要了解创作活动与社会环境的内在关系,中国画中的人物画创作的形式大致可分为传统人物、具象人物、抽象人物,因作品题材的不同,其标准和要求也各不相同。本文之所以将人物画创作区分为主题性创作与个性创作,目的是比较清楚地说明艺术创作的丰富性、复杂性、历史性和社会制约性,重点分析两个创作方式之间的特征和关系,而不是把创作看作一种固定的模式。艺术创作的表达是相对自由的,在回望历史和面对当下时,人物创作需要思考更多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思考如何进行恰当的表述,如何用传统的笔墨发出现代人的声音,这些便是主题性创作应该做的事情。而自由的个性创作,更注重个体的表达,使个人想象得到充分发挥,受现实和图像的影响较小,手法更加多元,不局限于画种的类别,利于画家个性艺术语言的形成,利于个人思想主题的深刻建立。两种创作方式相互借鉴、相得益彰,有很多共通的艺术语言,而对两种创作方式的分别深入探索,更加有助于对人物画创作的整体把握。

一、图像借鉴与主题表达

在当下图像时代,图像拉近了艺术家与不同层面社会环境的距离,对绘画创作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对于图像不同的使用方式造就了截然不同的绘画面貌。水墨人物画创作因其题材原因,更能直观反映历史与现实的情境,会有别于山水、花鸟的创作方式,形成宏阔历史主题、带有情节叙事性的主题性创作。而目前大量的主题性作品内容单一,形式陈旧,机械地借鉴甚至照抄照片,这大大影响了绘画的艺术价值。东晋顾恺之在《论画》中有“迁想妙得”的主张,就谈到艺术创作的本质不是被动抄袭客观现象,面对现实面对图像要通过自身的联想运用艺术规律去表达。真正经典、高水平的主题性创作有其独特的魅力。在人类早期,大部分被我们今天称为艺术作品的东西,如汉代的霍去病墓雕塑,汉墓中的壁画、画像石、画像砖,西方教堂壁画,都不是为了欣赏而创造的,而是为了服务于巫术和宗教。对于这类艺术作品的创作方式,我们很难用今天的艺术观念来阐明它的创作特征。从某种意义上说,在这类艺术创作中社会功能和非艺术的目的是主要的,此类作品更像我们现在谈到的“主题性创作”,但这些作品在今天看来有着共通的艺术价值和创造力。主题是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艺术家对题材及其意义的认识、评价、态度和情感,属于艺术作品内容的主观因素,它是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思考和认识,是艺术家主观情感与题材本身所具有的客观意义融合汇聚后生发出来的思想。

人物画中的主题性创作有其明确的意指,如刘文西1962年创作的作品《祖孙四代》。作品描绘了西北地区四代农民的真实面貌,同时弘扬了广大劳动人民勤劳朴实的精神品质,四代人并立的形象符合中国家庭观中美满的含义,通过刻画现实的生活场景将这一主题深刻揭示出来。《祖孙四代》对四个人物的穿插安排采取平视的角度,形成一种纪念碑式的效果。刘文西运用独特的构图方式将这些普通的世代农民在同框中描绘,在普通中见到伟大,平凡中见到不凡。画面中,三代人都看着画前,而最小的第四代小女孩则出现了走神的瞬间,她的视线与其他三位不在一个焦点上,表现出儿童活泼的天性,增加了生活的趣味。刘文西除了在画面中塑造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之外,也努力通过添加一些瓷碗、水罐等器物,包括第一代人手中的烟袋,以营造最普通的场景来配合画面中的人物塑造。语言方式带有“徐蒋体系”的特征,放弃了传统文人画的笔墨,但同时异于新水墨的方式,以独特的笔墨语言为他的时代贡献了一种新的样式。作品的笔墨朴拙、厚实,对传统艺术的表现形式有着深入挖掘与借鉴,通过中国画特有的平面写实的方式进行描绘,删减掉一些繁琐的细节,以概括突出人物形象的粗犷豪迈,在写实基础之上带有西北民间意味的造型,通过不同的线性表现出来。《祖孙四代》的色彩处理围绕传统色彩观进行,可大致归纳为“渲染法”“平涂法”“皴染法”,人物面部以“渲染法”表现不同年龄的肤色特征,以“平涂法”加强色彩的装饰性,青年人物的衣服、中年人物的红腰带以及烟袋荷包与野菊花,添彩平涂,使得画面平实通透,而用“皴染法”表现土地的苍茫,凸显色彩的肌理美感。整幅画面充分体现了“色不碍墨,墨不碍色”的传统用色观念,呈现了色墨呼应、稳重沉厚的视觉效果。《祖孙四代》不仅是刘文西的代表作,也是20世纪60年代中国画创作的一件重要作品。在中国绘画的传统中,对于普通民众的表现从六朝以来基本上就处于边缘化的地位,这一情形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才有所改变,《祖孙四代》就是表现社会基层民众的代表作。

面对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图像,如何充分“消化”当代媒体图像,如何在大量历史图像中探寻艺术意象,刘文西的《祖孙四代》是很好的典范,通过整合图像资源,结合生活体验与实践经验,或叠加或聚焦,以具体局部的细微彰显宏大主题。如果把《祖孙四代》与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和周昌谷的《两个羊羔》联系起来,可以看到20世纪50年代以来主题性水墨人物画的发展实际上是以一种新的笔墨去强化主题内容,使得主题性的表达达到了新的高度。这些作品需要后学进行认真研究,反思现在的主题性作品,反思为何在科技进步信息发达的当下社会很少出现具有高水平的作品,思考如何使得主题性的表达紧跟时代、反映時代。同时应该广泛吸取西方美术经典中的创作语言,德拉克洛瓦《自由引导人民》、列宾《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委罗内塞《伽纳的婚礼》等油画名作都从不同角度提供了绘画创作的经验。

二、传统水墨在当代语境的新表达

水墨人物画主题性创作就像一场巨大的工程,创作前需要翻阅大量历史资料、图像文献,实地写生考察,寻找与主题相关的一切线索,尤其是重大历史题材需要尊重客观记载,以确保反映的真实性,继而在其中进行筛选取舍,需要精心设计草图,构思画面形式结构,理性分析和客观呈现占据画面的很大一部分。相比之下,个性自由的水墨创作更加随性和多变,更尊重艺术家的内心追求,可以在不参考任何图像和现实的情况下任意组织画面,可以为了表达心中某种诉求跳出一些所谓的条条框框,将个人化的语言表现到极致,不同的情绪感受下会产生不同的画面,这样的创作往往具有更真挚的情感。正是在如此宽松的环境下,水墨这一传统的媒介方式有了更多延伸的空间,使得水墨画有了新的维度。20世纪以来以“反叛”“创新”为核心的文化逻辑,复杂社会现实所导致的反思精神,本土文化的自觉以及新技术革命所激发出的想象力,都迫切需要具有原创性的艺术形态,当代水墨便是这样的形式之一。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蔡广斌持续对本土的新文化观念与视觉经验进行个人化的当代探索,使水墨艺术这一传统遗存的中国艺术在观念、图像、方式和手法上都有了脱胎换骨的转换,多年的艺术实践使蔡广斌成為将中国水墨艺术与影像艺术结合的代表性艺术家。影像水墨的发生源于蔡广斌自创的方法论,以智能手机、整理、制作等方式进行创作,部分作品涂绘之后再进行影像化处理,水墨与图像的重构,让作品的视觉形式始终徘徊于人性化与智能化相互交叠的语境之中,并以此确立了一种新的美学范式。他的作品将现实影像与图像并置在一起,在社会场域中寻找代表性的图像来表达现代人的心理状态和现实思考,表达现代人关于传统经典的新解读,以艺术家的方式探寻影像水墨对当下的视觉呈现。《窗·隔层》即寓示着城市中人的现实状态,面对层层隔绝的窗口和水泥墙,显露出无奈、无聊的面部表情,通过这样的观察表现,表达艺术家关于当下社会的观照。

王晓辉是中国当代水墨艺术探索中的代表性画家,他用极富张力的水墨艺术为当代中国水墨探索打开了全新的向度。他坚守绘画的方式,深掘水墨更多的可能性,践行着水墨传统与现代转换的表达,试图在写生中捕捉鲜活的感受和形式,通过现场写生进行当下与传统的对话,寻找适用的新的笔墨方式,其有着极高的造型修养,作品具有强烈而独特的个人面貌。王晓辉的创作范围广泛,如当代水墨、无规矩的自由创作、传统创作等,从不同角度挖掘水墨表现的能力,他的绘画为当代中国水墨提供了新的范式,并且一直坚持着水墨的技术性、精神性和探索性并存的创作理念,毛笔在他手里几乎无所不能。有些人误以为“传统”就是保守、刻板的代名词,因此对绘画抱着狭隘的观念,殊不知传统绘画中有极为广阔的天地,而且传统并不是僵死的,传统并不等于程式,而是涵盖了整个历史文化发展进程的所有元素。人文、宗教、民俗、艺术都只是传统的一部分,并且都具有共通的特质,只有以更开阔的视野去认知,才能发现传统的价值,从而实现在现代语境中的融合。

三、兼容、开放的创作方式

通过对主题性创作和个性创作的分析,会发现艺术创作需要不同的能力和修养,只有自身修为足够丰富足够全面,在面对新的艺术问题时才不会显得无所适从。现代人物画的历史不过百年,还有很宽阔的领域亟待开拓,“水墨”自身的传统性有着兼容的一面,因此在今天也呈现出很多其他新的水墨方式。无论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创作,都应该立足于广博的传统,以开放的视野廓清不同类别的创作面貌,找准自身的艺术定位,并以积极的态度探索其中深远的艺术精神。

参考文献:

[1]裔萼.二十世纪中国人物画史[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8.

[2]蒋跃.绘画形式语言[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3]刘曦林.二十世纪中国画史.现代水墨与融合表现的变异[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主题性个性
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个案成果展示的指导研究
图案之于空间:概念性图案设计课程教学实践
增强服务意识 打造为民频率
主题酒店客房空间的主题性设计研究
浅谈主题课程背景下区域活动的开展
特效电影中的音乐表现分析
浅谈幽默式教学在中学生物课堂中的作用
语言表达重“个性”
诗性与个性:艾略特认知世界的建构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