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戒尺与钥匙

2021-08-02顾青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育惩戒问题行为自我教育

【关键词】教育惩戒;问题行为;自我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9-0050-02

【作者简介】顾青,南京外国语学校(南京,210008)教师,一级教师。

小南,个头不高,戴着一副黑框眼镜,不大爱说话,脸上总挂着腼腆的笑容,待人彬彬有礼,学习认真。一眼看上去,就是个老实的好学生。可是接班不久,我眼中的好学生身上却发生了一件令我意想不到的事情。

一天,学校德育处的老师告诉我,小南在当天的大课间进入别的班,拿了同学的财物。在学校的监控录像中我看到:小南在各个教室门口向里张望,发现一个没有人的教室后,迅速从教室后门进去,几分钟后又从前门走了出来。了解情况后,我立刻找到小南询问,他没有辩解,点了点头。我追问:“为什么这么做?”他不说话,只是从口袋里掏出私自拿的同学的财物交给我。我叹了口气,让他先回去写份说明。随后,我电话联系了他的母亲,告知了事情的经过,希望家庭能关注这件事,并加强教育。小南的母亲先是很惊讶,然后反复强调家里对孩子物质方面的需求一直都很宽松,最后希望我能给孩子一次机会,并表示一定会好好教育孩子。

第二天,小南交给我一份寥寥数字的说明书: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我到某班拿了别人的东西。我看着他的眼睛问:“你知道错在哪里吗?作为一名高中生,你不知道这种行为违反了校纪校规吗?知道的话,为什么还要这么做呢?”他看了看我,说会再写一份说明。在他再次交上来的说明中,他把自己错误行为的原因归结为一时糊涂。我觉得他认错的态度还算诚恳,想给他一次改过的机会。于是在和学校德育处的老师商议后,我们决定给他一次机会,不公开处分,而是让他做一周的校园劳动志愿者。我在办公室里告知他这个处理决定时,他表示没有异议,然后很淡定地走出了办公室。我满心以为,他肯定会改过。可是,几周后,我又一次在监控录像里看到了他。不同的班级,相同的操作。惊讶之余我觉得非常纳闷,一个高一的学生,明知道有监控,还再次做出同样的行为,这次肯定不能说是一时糊涂了。难道这个学生有什么心理方面的问题?我又一次联系了他的母亲,询问孩子以前有没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小南的母亲一口否定,她告诉我孩子近来在家里也不听父母的话,总是跟他们对着干,希望我严加惩戒。

我再一次找来小南。这次我开门见山地问:“这次你不能说是一时糊涂了吧?为什么要这样做?”“不知道。”他回答。“你知不知道這么做的后果?你这次是明知故犯,学校肯定要惩戒的。”他低头不说话。我苦口婆心地劝说:“小南,你是不是有什么苦衷?你告诉我,老师一定帮你保密。”他低声嗫嚅了一句:“我不想做好学生了,不行吗?没什么苦衷,我愿意接受惩戒。”我无奈地看向他,他平静地回视我。最终,学校决定给小南一次严重警告处分。处分决定公布后,我特地留意小南的表现,发现他并没有悔意,而且这次处分好像彻底摘掉了他原本戴着的一张叫作“好学生”的面具,他的行为愈发失控了。我深感头痛,再次约谈他:“小南,你是不是对处分决定有什么想法?”“没有,挺好的。”他笑着回答。“你知道吧,处分是可以撤销的,你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哦。”“好的,好的。”他一脸敷衍地回答。面对这样的学生,我陷入了两难。放任自流是绝对不行的,可是教育惩戒似乎也不起任何作用。

我想起他之前表示不想做“好学生”的言论,推断是不是因为父母管束比较严格,对他要求比较高,所以他的违纪行为其实是一种反抗。我向小南的父母表达了我的猜测,可他们强调并没有给孩子压力,因为孩子从小到大都很乖。我问他们是否意识到“乖孩子”的标签给小南带来了压力?他们表示不可能,只是再三拜托我帮忙教育孩子。后来,小南还是不断违纪,我一次次的谈话也不见任何效果,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高一结束。高二,小南的父母突然向学校申请休学一年,理由是身体不适。复学后,我偶然在校园里碰到他,他还是会主动有礼貌地向我问好。我向他现在的班主任了解情况,班主任直摇头,表示他依旧我行我素,很难沟通。

小南的故事让我对教育惩戒有了不一样的理解。惩戒或许可以减少或者杜绝学生的某种行为,但却未必每一次都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因为每个学生的情况都不一样,只有学生本人自己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发挥自我教育的力量,能够自己控制自己的行为才能起效。小南不肯向老师敞开心扉,只是用自己的方法去抗争,与他自己内心的规则相比,戒尺这样外在的准则实在是很难产生效果。所有规则均需内化,只有这样教育才能真正见效。那么,如何才能实现内化呢?首先,我觉得还是要发挥家校合作的力量。在与小南父母的多次沟通中,我感受到他们的无力感,一味地高压和控制,不能突破孩子的心防。我想,问题的症结是家长从来没有走进过孩子的心里,他们也没有意识到一些无心的举动可能带给了孩子巨大的压力。其次,我想惩戒能否有一个犹豫期,在不确定惩戒是否会带来负面影响之前,班主任应该视情况延长开始实施惩戒的时间。我在心里忍不住假设,如果当时给我再多做一些,多了解他一点,而不是马上对他进行处分,他是否会愿意告诉我违规的真正原因呢?

的确,《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给了我们戒尺,也规定了尺度,但戒尺终究不是打开心灵的钥匙。

猜你喜欢

教育惩戒问题行为自我教育
学校教育惩戒的法理分析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关键点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研究
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大学生自我教育目标设定研究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成因与教育对策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中职学生良好习惯的自我教育模式探索
“规则”先行,追求高效语文课堂
关怀是教育惩戒者必备的伦理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