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学生成长的“三位一体”家校协同共育模式

2021-08-02刘翠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6期
关键词:家校协同学生成长三位一体

【摘 要】家校协同共育有利于增强家庭教育功能,有利于学校、家庭、社区之间的合作及学生、教师、家长和其他参与者的共同成长,特别是学生心灵的成长及综合能力和社会化能力的提升。构建“三位一体”家校协同共育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家庭及社区的作用,能确保家校协同共育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家校协同;学生成长;共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9-0010-03

【作者简介】刘翠,江苏师范大学(江苏徐州,221000)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小学教育。

在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涯中,教师和家长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一致的目标,这也是家校协同共育的前提条件。指向学生成长的“三位一体”家校协同共育是指:通过学校、家庭、社区的合作,构建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自己、挑战自己、懂得倾听、学会合作,进而实现健康、全面的发展。

一、“指向学生成长”的内涵与价值

“指向学生成长”,就是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能够学会自主,获得自尊;与学生平等对话,让学生在自主参与中受到真正的教育,从而引领学生的心灵成长,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社会化能力。

1.引领学生的心灵成长。

教育的终极目的在于引领学生的心灵成长,实现有价值的幸福追求。学生心灵成长的主渠道是家校协同。在学校里,教师的高尚品德和人格魅力是学生心灵成长的榜样,教师的指引和教导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好学生的标准和好孩子的行为规范,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学生之间的交往是心灵成长的促进剂,为获得同伴的支持与认同,学生学会倾听,懂得关心,并逐渐接纳与不断完善自我。与此同时,父母的支持与陪伴、社区的配合都与学校教育同向同行,从而形成协同效应,为学生创设出良好的成长环境,让学生能够重新认识自我,重新定位自己的目标,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促进心灵成长。

2.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家校协同共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综合性的学习平台。学校是家校协同共育的载体,可整合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创设出多样化的校本课程和实践活动。其中,家长与社区相关人员是重要的人力资源,他们拥有不同的学科特长或从事不同的职业。在家长与社区相关人员的参与、教导下,学生有机会深度了解各行各业,深入思考与生活、社会、科技、环境等相关的问题。学校还可以将社区中的社会资源,如图书馆、博物馆、历史馆、工厂、景区等,与教科书上所学内容进行联结,给予学生充分锻炼的机会,让学生在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拓宽视野并完善思维,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培育学生的社会化能力。

促进学生的社会化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学生社会化教育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包括核心价值观、社会交往的认知与行为及社会实践能力等。而对于学校而言,由于资源限制,能够提供的社会实践机会有限。家庭、学校和社区协同共育可弥补学校资源有限的缺陷,丰富学校的教学资源,帮助学校创设出更多的实践课程,更有利于学生社会化教育目标的达成。作为三方协同共育的指导者与协调者,学校应制定社会化教育培养目标,确定教学内容,选择固定的教育场所,采用多种教学策略,促使学校、家庭、社区三方有效协作,构建出适合学生发展的学习和生活空间,进而提升学生的社会化能力。

二、“三位一体”家校协同共育的模式

“三位一体”家校协同共育是一种协调学校、家庭及社区关系的培育方式。虽然学校和家庭是关键要素,社区融合也是重要途径。学校要充分发挥其指导与服务的功能,加强家校沟通。家长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家校协同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学校事务,认真学习相关课程。社区要积极配合家庭和学校的各项活動,利用自身优势,提供学习平台与资源,确保家校协同共育能有效实施。“三位一体”家校协同共育的模式如图1:

1.学校搭建资源平台,为家教提供专业指导。

在家校协同共育中,学校要承担管理、指导与服务的职能,加强家庭、学校与社区之间的联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组建家委会。家委会一般分为学校、年级、班级三个层次,由学校、社区、家庭的代表组成,主要任务是协同共育。代表的选取条件包括热心教育、乐于付出、有组织能力等。二是搭建家校协同共育平台。例如,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QQ群,班级微信群,家校通、校报等。这些平台操作方便,互动及时,便于教师与家长沟通,能够实现信息资源的交互与数据共享,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共同的“朋友圈”。三是开发共育课程。包括家庭教育系列培训讲座、家庭教育经验交流会、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这些课程能够帮助家长接受系统、专业的家庭教育培训,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四是设计亲子实践活动,增加家长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与空间。五是举办新父母学校,组织父母定期接受家庭教育培训,提升父母教育素养。此外,学校还需整合多方资源,实现家庭、学校与社区的优势互补。

2.家长参与学校事务,携手孩子共成长。

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要从思想上认识到“三位一体”家校协同共育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学校事务,认真开展相关课程的学习。首先,家委会代表全体父母参与学校相关事务,监督学校日常教学及管理工作。班级家委会是教师联系班级家长的桥梁和纽带,可参与班级各项事务。其次,父母志愿者是学校重要的人力资源,可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如父母讲校史、父母做监督员、父母做义工等。父母志愿者积极参与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和大型活动,能提高学校的日常管理效率。最后,家长课堂是学校特色课程之一。经学校和家委会沟通,推荐不同学科和职业的家长走进课堂,传授相关的知识。例如,职业为医生的家长传授防疫保健知识,职业为消防员的家长组织学生进行消防安全演习,作为书法家或画家的家长开设书画赏析课程,等等。

3.社区利用自身优势,发挥资源共享作用。

家校协同共育的优势是实现了家庭、学校、社区资源互补,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在资源共享上,社区具有自身优势,可为学校提供多种资源,辅助学校开展各种活动。首先,开展社区大讲堂。社区不同职业、不同岗位的人员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可邀请他们走进学校,参与学校课程及相关活动。其次,建设社区实践基地。社区中的博物馆、图书馆、自然景点、工厂等都是重要的社会实践基地。社区应充分利用人力资源和社会资源,配合学校与家庭开展相关活动,确保“三位一体”家校协同共育工作能有效进行,这对于教育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的作用。

朱永新教授说:家校合作共育不是纯技术层面的简单模仿,不是孤立于学校整体工作之外的附加题,不是减轻教师工作量的手段。家校协同共育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三方合作,多方共赢。对教师而言,协同共育能够获得家长的理解与认同,提升工作效率及幸福指数;对家长而言,与学校携手参与孩子的成长,通过自身的努力能够获得孩子的认同和改善亲子关系,从而建设新型家庭教育模式;对社区而言,发挥优势资源,创设良好环境,完善孩子的成长空间,这一过程也是三方相互合作、共同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朱永新.家校合作激活教育磁场——新教育实验“家校合作共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17(11):75-80.

[2]徐新颖.心灵成长:指向幸福的教育追求[J].江苏教育,2020(71):37-38.

[3]康丽颖.家校共育:相同的责任与一致的行动[J].中国教育学刊,2019(11):45-49.

[4]杜建群,唐雅杰.家校协同:学生社会化教育目标达成的必要举措[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4):6-9.

[5]孙云晓.家校合作共育:中国家庭教育的新趋势[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

[6]朱相娟.家校协作共育的新视角、新内涵[J].人民教育,2018(20):62-64.

[7]朱永新.我国家校共育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研究,2021(1):15-19.

猜你喜欢

家校协同学生成长三位一体
利用博客平台 强化班级管理
家校协同PK“蒙式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家校协同发展教学策略的探究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基于“三位一体”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途径研究
在自主管理中分享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快乐
教师的“勤”与“懒”
论“有趣、有用、有效”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
浅析高职院校三位一体航空服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