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教育合伙人”能力提升的家校共育

2021-08-02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1年6期

【摘 要】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提升家长的素质水平有助于发挥家庭在家校协同中的基础性作用,践行“家校协同共育”的逻辑起点。浙江省吴兴高级中学从做好顶层设计、创新合作形式、拓展家教新时空等方面,积极探索提升家长“教育合伙人”能力,推进“家校协同共育”实践落地,达成“育智慧而温暖的行者”的协育目标。

【关键词】家长素质;家校协同共育;教育合伙人

【中图分类号】G459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1)49-0013-03

【作者简介】董艳,浙江省吴兴高级中学(浙江湖州,313000)教师,高级教师。

在“家校协同共育”这一系统中,学校教育是关键,家庭教育是基础。一项关于我国家长素质现状的调查显示,家长作为家庭教育的主体,随着时代发展和现实需求的变化,需要不断提升“科学文化、身心健康、思想道德、教育专业、文明生活”等方面素质,唤醒自身的责任意识和学习意识,增进家校合作的信度和效度,从而在家校良性互动中,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笔者所在学校以提升家长素质和家教能力为抓手,实施“教育合伙人能力提升工程”,积极探索推进家校协同共育。

一、顶层设计促家长素质提升

家校协同共育以及家长素质提升,需要顶层设计,家校协同,有序推进。因此,在“教育合伙人能力提升工程”正式启动之前,学校结合校情,就如何提升家长素质推进家校协同进行了总体思考。

1.明确目标,同心协力。

若要家校之间形成合力、同向而行,家长就必须要认同学校的育人理念,并愿意和学校一起践行。我们确定了“当好教育合伙人,育智慧而温暖的行者”的家校协同目标,将学校和家长之间的关系定义为“教育合伙人”,双方志同道合一起行走在教育之路上,同心协力让孩子“学会感恩,做一个温暖的人;学会敬畏,做一个智慧的人;学会自律,做一个行动的人”,并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让家长知晓,同时努力达成这一目标。

2.规矩在先,人人参与。

“教育合伙人能力提升工程”综合考虑了参与者、场地、时间、活动内容等多种因素,工程实施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将相关事项制度化。比如:每月安排相對固定时间开展活动;活动主讲人除了学校教师、特邀嘉宾以外,更有家长参与;等等。规矩在先,人人参与,家长素质提升水到渠成,整个工程有序推进。

3.分段实施,策略指导。

按照学生高中三年的学习任务、身心发展状况、家庭背景、所处社会生活环境等不同情况,以及不同家长群体的特殊性等,“教育合伙人能力提升工程”设计了系列教育活动。例如:高一年级安排初高中衔接教育、生涯规划指导、选科基本原则指导等活动,促进家长素质提升;高二年级则结合当下“互联网+”及“后疫情”时代背景,开展网络安全教育、防疫技能及心理健康教育、居家学习规划等方面交流活动,协助家长树立正确家教观念,帮助家长掌握亲子沟通技巧、改善家庭交流氛围,提升家长育人理念、优化育人策略;等等。

二、创新协同方式转变家长教育角色

在以往的家校合作中,家长会往往采用大集会方式进行,家长处于“受教育者”和“倾听者”的地位,这削弱了家长在家校协同中的能动作用。为此,我校以转变家长教育角色为突破口,探索家长素质提升路径,促进协同教育方式转变。

1.从“大集会”到“小聚会”。

学校在保留原有一学期一至两次的全校、全年级家长会的基础上,结合班级目标及家长需求,召开分层小型家长会:会议发起人可以是班主任,也可以是任课教师;会议主题随班级实际需求而定,可以是班主任就班级管理问题与家长协商对策,也可以是任课教师邀请部分家长交流学生学习情况,为提升学习成绩支招;参会人数多则十几人,少则三四人。这一举措较好地解决了家长需求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矛盾,为协同育人提供契机。

2.从“倾听者”到“分享者”。

学校“家长课堂”开设了系列课程,其中特别设有家长大讲堂。如邀请在市公安局工作的家长,详细解读“公安警察类院校招考及就业”的相关要求,帮助大家了解行业特点,感知职业发展要求,做好职业规划准备;邀请在卫生健康局工作的家长围绕“青春期异性交往”等家长关心的孩子成长话题,开设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互为学习同伴的家长论坛,分享观点,介绍经验,寻求解决措施。通过这些活动,学校将有共同语言的家长群体组织起来,让他们相互传授育人理念及育人技巧,使以往家校活动中的“倾听者”更多转变为“讲述者”和“分享者”,在交流沟通中拓宽视野、提升家教能力。

3.从“旁观者”到“参与者”。

提升家长素质,除了需要学校教师的付出、部分家长的推动外,还需要健全协同机制,激励全体家长持续参与。为此,学校设立了“学校—年级—班级”三级家委会,让有组织策划经验的家长参与家长开放日、学生成人礼等活动的筹备工作;让有时间有热情的家长来校协助孩子所在班级的早晚自修秩序维护;让有领导力的家长参与生活饮食管理、教育质量监督等制度共建。家长作为教育合伙人,从学校教育管理的“旁观者”转变为家校协同共育的“参与者”,共同参与指导,共同分享生命成长的喜悦。在此基础上,教育合伙人一起规划家校协同共育的内容,构建目标同向、实践同行的家校协同育人共同体。

三、信息技术为增添家教智慧提供新时空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最大限度地打破了文化传播交流的时空局限,为家长素质提升提供了“线下+线上”家校协同可能。打造互联互通的信息化交流阵地,也成为学校“教育合伙人能力提升工程”实践的新举措。

1.线上平台即时反馈,优化协同方式。

为了给家庭教育中的家长提供较为全面的学生在校情况信息,学校借力线上家校联系平台向家长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并提醒相关配合事项。如在新学年开学第一个月,学校高二年级部就习惯养成等要求编辑发送系列信息,帮助家长通过关注线上信息明确教育方向,在反馈中优化教育方式。

2.自媒体搭建桥梁,畅通协同渠道。

疫情防控期间,学校以微信公众号为媒介,推送《“食”光里的治愈》《昼观微云夜观星——疫情下的宅家日记》等文章,组成“在‘抗疫的日子里”系列征文,与家长分享学生居家学习的优秀表现;而“信来信往”系列,则通过校长写给家长的《相约春天,携手育人》、家长写给孩子的《逆行者的春天——契一段文字给十八岁的你》,以及学校写给家长的《与过往今日,共赴将来》等信件,实现了家校、师生、亲子之间多维互动。

3.开设数字学校,助推家校协同。

为提升家长的参与度与积极性,学校在某教育类APP上开设家长数字学校,定期向家长推送文章、音频讲座、视频课程等多种形式的学习资料,有计划、有系统地普及家庭教育相关知识,并通过家校留言互动,线上问卷评价等方式,在家长与家长、家长与教师的分享中完成学习任务,助力家长教育智慧的进步与提升。

【参考文献】

[1]骆风.我国家长素质现状的调查和分析[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4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