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路径探索

2021-07-30汪贤泽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中小学开发

汪贤泽

摘  要: 在新时代,中小学职业启蒙劳动教育真正的落实需要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切实跟进。然而,在实践上中小学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课程开发存在劳动教育内涵没能得到准确理解,课程散乱体系化不足,实施缺乏理论的探索和指引等问题。因此,需要从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规划,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统整,课程的实施与评价,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保障等方面进行实践落实。

关键词: 中小学; 职业启蒙; 劳动教育课程; 开发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1-2153(2021)03-0040-04

劳动是实现个体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教育不仅对学生人生发展必备的品性和核心能力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学会服务他人,培养责任感,为社会共同的福祉努力奋斗。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切实落实,需要课程开发及其实践在其中发挥关键性的作用,这也是新时代劳动教育的迫切要求。为此,我们从分析中小学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课程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入手,探讨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路径。

一、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课程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当下,劳动教育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相比德育、智育等全面发展的教育维度实施要求来说,是相对弱化的,职业启蒙劳动教育的课程开发与实施更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对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有清醒地认识,才能更好地实现劳动教育的课程实践价值。主要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职业启蒙劳动教育内涵没能得到准确理解

新时代以来,全社会都在重新关注劳动教育,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新定义和理解就是其中的明证。如何理解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课程,这关乎着劳动教育课程能否得到真正的落实,关乎着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当前,对劳动教育的理解仍然存在很多错误和异化。例如,一提到劳动教育,首先想到要搞农业生产,将劳动教育简单地等同于体力劳动。例如,插秧、种地等,或者进工厂学习工人生产等。忽略了对中小学生进行“基于劳动的教育”“通过劳动的教育”,出现“新瓶装旧酒”“有劳动、无教育”等倾向[1]。对劳动教育的新形态缺乏足够的重视与理解,劳动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了解和学习社会发展带来的新产业以及技术和工艺创新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其次,在职业启蒙劳动教育的实践上对相关概念理解不清。例如,将职业启蒙劳动教育等同于“劳动与技术”“职业教育”“实践研学”“综合实践”等。尤其是研学旅行,不少学校将它作为职业启蒙劳动教育的核心,但它本身不是劳动教育课程,这对于劳动教育是不利的。职业启蒙与劳动教育课程之间既有差异又有融通,出于实践主要考虑二者之间的目标、内容和途径融通。

(二)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课程散乱,体系化不足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健全劳动教育课程,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和劳动周,保证必要的劳动实践时间,同时强调其他课程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和要求”。但在实践中小学实际实施的劳动教育课程还有着不小的差距。本课题组在浙江省L市做了抽样调查,发现:(1)学生反映学校开设了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课程的占30%,没有开设的占32%,不清楚的占38%。(2)按照课表统计,一学期开设劳动教育课程1-3课时的占51%,4-6课时的占8%,高于6课时的占比为零;其中开设职业启蒙类课程的比例低于15%。(3)按照学校实施的劳动教育内容来看,有70%涉及的是“劳动知识”,有28%涉及的是“劳动技能”,有 5%涉及“劳动习惯”;而对于“职业启蒙”方面的内容,中小学涉及很少。(4)在有沒有形成全校性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方面,只有30%的小学初步建立了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中学则不到20%。其他还有课程实施的师资和场地保障性等也存在较大问题。

(三)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缺乏理论的探索和指引

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实施不是主观任意的,需要我们对劳动教育课程的相关理论有充分的理解。在职业启蒙劳动教育的实施中,中小学普遍存在这样的看法:职业教育已经开展了这么多年,也形成了专门的课程体系,还需要我们去探索?我们直接引入职业院校的相关课程既简单又实用,何乐而不为呢?从理论和实践上来看,职业启蒙和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之间在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向上是有很大的差别的,需要我们在发挥各自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中小学的实际重新进行梳理与整合。然而,中小学对这方面甚少关注(当然也是有研究条件所限方面的原因),只关心怎么简单开设一些劳动课,最好是能有现成的模板照搬就更好了。而对为什么要开设,怎么建立学校自己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怎么实施等缺乏思考和研究,这些急需我们对劳动教育观进行深入领悟并切实指导我们的劳动课程实施。

二、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路径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中小学职业启蒙劳动教育目前仍存在“缺失”“误解”“理论指导不足”等问题,为防止继续出现“在课上听劳动、在课外看劳动、在网上玩劳动”,还有在试卷上考劳动等问题[2],本文从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路径角度进行探讨。

(一)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课程开发的规划

在2020年国家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是我们课程开发的重要指导文件。它提出:劳动教育作为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多方面内容的教育活动,需要从“全过程”“各学段”“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这对于中小学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规划来说,是重要的依据。

在学校层面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发规划时,总体上先要根据总纲和现有的理论研究成果确定学校劳动教育的总目标,以此为依据,再研究建立学校层面的职业启蒙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在建构学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时候,要对学校现有的办学特色、课程理念、课程资源、师资条件和地方特色等进行综合。总体来说,在国家规定的劳动教育课程框架内,结合现有的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等课程,开发单独课程层面的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课程;学校结合实际在地方和校本课程中加强劳动教育;通过多学科融合共同推进劳动教育。

具体来说:第一,明确学校中长期劳动教育课程建设与发展的核心理念和目标,从而将其落实在学校劳动课程的实施当中去;第二,明确劳动教育课程的具体内涵,从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明确学生应具备哪些劳动素养;第三,按照连贯、系统的要求,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劳动教育资源,规划建构有学段特点同时又前后连贯一致的课程体系;第四,结合学校实际,充分盘点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场地、师资、学生需要,并建立相应的制度和保障性措施。

(二)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统整

新时代劳动教育课程的总目标是很明确的:“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使他们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靠劳动创造的道理,培养他们勤奋学习、自觉劳动、勇于创造的精神,为他们终身发展和人生幸福奠定基础”[3]。与之相适应,新时代的劳动教育内容在总目标下不仅仅是学习一些关于劳动教育的书面知识或简单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包括劳动习惯、劳动态度、劳动品德的培养。

在根据目标选择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时候,除了课程价值的筛选之外,更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劳动形态的持续变革要求。当下劳动形态呈现出多样化叠加特点,生产与技术、知识与价值、信息与文化、时间与空间等劳动要件的耦合比以前的任何时代都更加复杂、多样化[4]。学校职业启蒙劳动教育如果不正视这一点,必将落后于时代。

从学校课程统整角度来说,要在学校劳动教育目标和课程内容体系上进行整合。首先,职业启蒙劳动教育的内容体系要体现新时代的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和职业发展的特点。具体来说,要把职业启蒙教育融于基础教育劳动课程之中,在中小学中不是再单独另起炉灶,要结合职业理想、职业能力、职业情感、职业体验帮助学生形成职业意识和职业规划能力。其次,要在普职融通的基础上,根据每个学段的劳动教育特点和需求,连贯设置职业启蒙劳动课程体系。既要照顾到总体的劳动教育内容要求,又要在具体的学段形成本学段的内容。再次,劳动教育不是学科化的产物,但是劳动教育离不开现有语文数学等学科课程的支持,这些学科同样也有职业启蒙教育的要素,需要我们进行挖掘和统整。最后,学校整体上对选择出来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结合学校实际进行统整,这样才能保证学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并且提升学校劳动教育的能力与水平。

(三)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劳动教育必须落实到具体课程中才能实现其目的。因此,必须在学段纵向和学校横向两个维度上,同时构建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这在上面已经说明,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重点落在学校层面。在学校层面,一方面,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一定是在学校整体课程框架内进行的,职业启蒙劳动教育不能打破学校原有课程的平衡,必须要进行综合平衡和系统化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课程的特点、形态与学科课程有明显的区别,其实施方式也必然不同于常规学科。例如,在各个学段:一方面,根据各学段国家规定的校内必修劳动课程框架融入职业启蒙劳动教育。同时,学校还要合理规划校内、校外的劳动实践安排。另一方面,在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中,集合各个学科的特点和内容,通过主体化的活动进行实施,效果会更好。

学生接受劳动教育就必须真正经历劳动,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劳动教育。由此,劳动课程未必要按固定周课表进行,从组织管理视角来考虑,可以由学校统筹家长、社区等方面的力量进行灵活安排,但在监督制度上须严密设计。同时,必须将劳动价值观体现到所有学科中,形成全课程渗透或实施劳动教育的局面。此外,还要进一步论证、规划学校课程结构及其与劳动教育的关系,进一步突出和加强劳动教育,由此形成一个由实际劳动课、紧密联系课程(如劳动与技术、综合实践课程和研究性学习等)和相关课程(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和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等)构成的劳动教育课程的完整实施体系。这里一种比较可行的路径是,采用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例如,在学校经常开展的种植课程中,除了通常的开垦、播种、育苗和收获等环节,会经常碰到病虫害、小动物祸害作物等情况。这时候,让学生研究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就是一种很好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方式。学生经过确立研究问题、收集信息和问题解决等环节,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既能形成良好的劳动教育学习成果,也个性化地显现了劳动教育的过程。

那么该如何判定劳动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呢?从评价角度来说,是不能用习惯性的笔纸测验来进行的,它更适合于表现性评价。目前比较关键的环节是:制定评价标准,编制相应的劳动手册。劳动教育中职业性知识是比较好解决的,更为关键的是,要体现学生在课程实施中能真正参与系统化的不同主题的职业体验和职业实践,既要有一定的职业能力,更要加强对职业体验、感悟、价值观等形成情况的考核,是一种综合性的实践评价而非卷面考试。例如,我们可以采用《劳动手册》来评价。它分为“记录”“感悟”“展示”三个部分,记录孩子们的劳动成果,通过回顾反思方式来让学生进行自我的评价,在記录活动过程中,学生又重新梳理了劳动的知识技能,在感悟的时候,学生内化了劳动教育精神,在展示的时候,增强了劳动的自豪感。同时辅之以教师的观察性评价和小组评价,这样能准确展示和判定劳动课程实施的效果和学生的成长过程。当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在给学生呈现评价结果的时候,要注意结果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让他们知道今后改进的方向,让评价镶嵌于课程实施之中并促进学生劳动教育素养的形成,这才是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

(四)职业启蒙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保障

一是建立多方合力的人员保障。职业启蒙劳动教育的实施不能走学科师资建设的老路,它的来源必定是多方面的。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我们不可能等着师范院校培养出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是学科合作并加上家庭和社会的力量,尤其是现有的职业教育资源。二是统筹建设符合职业启蒙劳动教育需要的场地。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学校现有的实践场地,对校内的空间、土地做出重新规划。当然,学校现有的条件肯定是不能完全满足课程实施的需要的,这就要充分利用学校周边职业院校、社区、青少年宫以及工厂企业的现有场地,通过多方整合来满足场地的需求。三是加强组织管理,一方面,为劳动教育课程提供足够的实施经费,不能边缘化;另一方面,对劳动教育课程实施建立安全保障机制,如果不能保障课程实施中的安全问题,那么课程肯定是实施不下去的,这也是职业教育中的应有之义。除了做好校内管理以外,还要对家长做出说明和引导,通过成果展示,让家长在其中发挥兼职师资的作用,以形成支持学校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劳动教育是一个历久弥新的研究话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的内容和理念呈现出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不断发展、丰富、完善的轨迹。人们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具有时代性。从价值诉求来看,虽然不同历史时期职业启蒙劳动教育的侧重点各有不同,但总体而言,是为了培养学生成为整体发展的、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合格人才,这一点是不变的,劳动教育课程开发不能偏离这一点。从课程角度来说,我们还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任何单一的课程,哪怕是独立设置的“劳动课”,也难以完全实现劳动教育目的。在新时代,学校更加需要把握劳动教育和职业启蒙劳动教育的目标取向,通过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课程实施体系,完善相关政策保障等路径,方能实现预期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 刍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空构建[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0,55(6):43-51.

[2] 陈宝生.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N]. 人民日报,2020-03-30(12).

[3]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EB/OL].(2020-03-26)[2021-04-01].http://www.gov.cn/zhengce/2020-03/26/content-5495977.htm.

[4] Frisk,E. and K. L. Larson. Educating for Sustainability:Competencies and Practices for Transformative Action. Journal of Sustainability Education[J]. 2011,68(2):32-53.

On the Practical Path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nlightenment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WANG Xianze

(Teacher Education School, Taizhou University, Taizhou 317000, China)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the real implementation of vocational enlightenment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needs to follow up the practice of labor educ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However, in practice,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vocational enlightenment labor education in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s, such as the connotation of labor education has not been accurately understood, the curriculum is scattered, the system is insufficient, and the implementation is lack of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and guidance. Therefore, we need to carry out the practice from the planning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he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objectives and contents, the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urriculum, and the guarante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Keywords: primary and secondary; vocational enlightenment; labor education; development

(責任编辑:王义)

猜你喜欢

中小学开发
浅谈动力总成骡子车开发方法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在线投稿与编辑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论多媒体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
略谈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微视频的应用
基于J2EE和Ionic的ITer学习APP设计与开发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