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扶正健脾汤辅助治疗厌食症脾胃虚弱型患儿的疗效分析

2021-07-30李瑞丽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0期
关键词:主症厌食症扶正

李瑞丽

(河南省洛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 洛阳471002)

厌食症为临床儿科常见疾病之一,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与机体缺乏微量元素有一定关联性,患儿临床多表现为食量减少、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若病情未获得及时治疗,随着病情进展,可致心脏功能下降、心律失常等,严重者可发生昏厥,对患儿生长发育带来极大影响[1~3]。健胃消食片+维生素B片为临床治疗厌食症患儿常用方案,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病情,但长时间服用,易导致机体微量元素紊乱,整体效果欠理想。中医学认为,厌食症属“内伤”范畴,归因于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故主张以滋养胃阴、益气健脾之法治疗[4]。扶正健脾汤是由炒白术、人参、茯苓、柴胡、炒山楂等多味中药材组成,具有消积开胃、健脾运脾之功效。本研究旨在探讨扶正健脾汤辅助治疗厌食症脾胃虚弱型患儿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收集2017年1月~2020年12月我院收治的82例厌食症脾胃虚弱型患儿资料,按治疗方案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各41例。研究组男22例,女19例;年龄4~12岁,平均(8.02±0.63)岁;病程1~9个月,平均(5.02±0.68)个月。常规组男24例,女17例;年龄3~11岁,平均(7.83±0.66)岁;病程1~8个月,平均(4.77±0.73)个月。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

1.2 选例标准 (1)纳入标准:经临床表现等确诊为厌食症;中医辨证属脾胃虚弱型,主症为食量减少、食欲不振,次症为脘腹胀满、少气懒言、恶心呕吐;资料完整;无不良饮食习惯。(2)排除标准:伴有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认知功能不全;过敏体质;伴有消化系统疾病;有其他合并症;近60 d有相关治疗史。

1.3 治疗方法

1.3.1 常规组 接受健胃消食片(国药准字Z41021983)+复合维生素B片(国药准字H33020873)治疗,均为口服,1片/次,3次/d。持续治疗21 d。

1.3.2 研究组 于常规组基础上予以扶正健脾汤辅助治疗,方剂组成:炒白术5 g,人参3 g,茯苓5 g,柴胡3 g,炒山楂3 g,木香5 g,炒麦芽3 g,陈皮2 g,焦三仙3 g,山药6 g,白芍3 g,肉豆蔻3 g,甘草2 g。水煎取汁200 ml,100 ml/次,2次/d。持续治疗21 d。

1.4 观察指标 (1)两组总有效率。(2)两组治疗前、治疗21 d主症中医证候积分(食量减少、食欲不振)、次症中医证候积分(脘腹胀满、少气懒言、恶心呕吐),依照症状严重程度分为重度(6分)、中度(4分)、轻度(2分)、无(0分)。

1.5 疗效评估标准 两组均于治疗21 d实施疗效评估,显效:食量减少、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少气懒言、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有效:上述症状明显改善;无效:未及上述标准。有效+显效=总有效。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 研究组总有效率97.56%较常规组78.05%高(P<0.05)。见表1。

表1 两组总有效率对比[例(%)]

2.2 两组主症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21 d研究组主症中医证候积分较常规组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主症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s)

表2 两组主症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s)

食欲不振治疗前 治疗21 d研究组常规组组别 n 食量减少治疗前 治疗21 d 41 41 t P 3.93±0.58 3.71±0.60 1.688 0.095 1.04±0.15 1.63±0.21 14.639<0.001 3.84±0.61 3.62±0.71 1.505 0.136 1.24±0.18 1.69±0.24 9.605<0.001

2.3 两组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对比 治疗21 d研究组次症中医证候积分较常规组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s)

表3 两组次症中医证候积分对比(分,±s)

恶心呕吐治疗前 治疗21 d研究组常规组组别 n 脘腹胀满治疗前 治疗21 d少气懒言治疗前 治疗21 d 41 41 t P 3.78±0.41 3.64±0.37 1.623 0.109 0.84±0.25 1.37±0.33 8.197<0.001 3.42±0.47 3.22±0.50 1.866 0.066 0.88±0.27 1.19±0.31 4.829<0.001 3.55±0.56 3.37±0.63 1.367 0.175 0.63±0.24 0.91±0.35 4.225<0.001

3 讨论

厌食症属临床常见慢性病症之一,多是因机体脾胃虚弱、消化功能障碍、微生态失衡引发气血生化之源匮乏所致,若病情未获得有效控制,可造成患儿体质量下降、营养不良、免疫功能紊乱,从而影响患儿生长发育[5~6],需尽早治疗。目前,临床缺乏厌食症特效药物,多采用胃肠动力增强类药物治疗,如健胃消食片、维生素B片等,虽可有效改善临床症状,但整体治疗效果欠理想。

中医学认为,厌食症属“内伤、纳呆、不化”等范畴,病理病机是外感六淫之邪、情志失调、先天禀赋不足、饮食不节,食少则饥,饥伤脾,食多则饱,饱伤胃,脾胃虚弱,易积食,以致脘腹胀满,久病体虚,致使正气亏虚,故多主张以滋养胃阴、益气健脾、消积开胃、辅助运化为主要治疗原则[7]。扶正健脾汤主要成分为炒白术、人参、茯苓、柴胡、炒山楂、木香、炒麦芽、陈皮、焦三仙、山药、白芍、肉豆蔻、甘草,其中人参性平,味甘、微苦,归脾、肺、心经,可生津安神、补脾益肺、复脉固脱;炒山楂性微温,味酸、甘,归脾、胃、肝经,可消食健胃,活血化瘀;甘草性甘、平,归胃、脾、肺、心经,可清热解毒、补脾益气、调和诸药;山药性平,味甘,可补脾肺肾、益气养阴;白芍性微寒、味酸、苦,可平抑肝阳、柔肝止痛、养血敛阴;柴胡性微寒,味辛、苦,可升举阳气,疏肝解郁;炒白术性温,味苦,可燥湿利水、补气健脾;茯苓性平,味甘、淡,可健脾安神、利水渗湿;陈皮性温,味辛、苦,可利水通便、燥湿化痰、理气和中;肉豆蔻可补脾养胃;木香可理气和胃;焦三仙、炒麦芽可滋补胃阴、消积开胃。诸药配伍,共奏滋养胃阴、益气健脾、消积开胃、辅助运化、补中益气之功效。本研究数据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97.56%较常规组78.05%高,治疗21 d中医证候积分较常规组低(P<0.05),由此可见,扶正健脾汤辅助治疗厌食症脾胃虚弱型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病情改善。原因分析为扶正健脾汤中炒白术、人参具有抗氧化、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胃肠道效果;柴胡主要成分为柴胡皂苷,具有较强抗炎作用;炒山楂对胃分泌具促进作用;山药可改善免疫细胞,从而增强机体抵抗力;焦三仙、炒麦芽对增强食欲及消化具有促进作用。故于健胃消食片、维生素B片治疗厌食症基础上,加用扶正健脾汤进行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促进病情改善。

综上所述,扶正健脾汤辅助治疗厌食症脾胃虚弱型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促进病情改善。

猜你喜欢

主症厌食症扶正
国王的厌食症
基于自噬探讨芪灵扶正清解方抗抑郁作用研究
基于多种方法融合的慢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主症选择研究
Effect of decoction of Fuzheng Jiedu Xiaoji formula (扶正解毒消积方) plus chemoembolization on primary liver cancer in patients
Fuzheng Kang' ai decoction (扶正抗癌方) inhibits cell proliferation,migration and invasion by modulating mir-21-5p/human 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y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in lung cancer cells
寻常型银屑病主症量表反应度测评研究
个体化健康教育在小儿厌食症患者中的应用
不寐常见方证与药证辑要
探讨中医保健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小儿厌食症的疗效
治幽螺,中医分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