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茵陈蒿汤应用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效果观察

2021-07-30杨庆宇赵松伟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21年10期
关键词:肝血胞外基质肝功能

杨庆宇 赵松伟

(1河南省鹤壁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 鹤壁458030;2河南省鹤壁市中医院门诊部 鹤壁458030)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系HBV持续感染引起的肝脏慢性炎症坏死性疾病,是我国传播最为广泛、危害最为严重的传染病之一,临床主要表现为肝区不适、腹胀、乏力、尿黄、厌油等症状[1]。随着CHB的不断进展,持续HBV感染能让肝脏结缔组织增生,使细胞外基质合成增加而降解不足,逐渐发生沉积,从而发展成肝纤维化,肝纤维化是可逆性病变,是CHB向肝硬化发展的必经阶段,因此,早期诊断肝纤维化,及时阻止肝纤维化的发展对肝硬化防治具有现实意义[2]。但目前临床缺乏防止肝纤维化发生,逆转肝纤维化进程的有效措施,如何防止、逆转肝纤维化仍是当前亟待解决难题之一。近年来,中医药在肝纤维化的治疗中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本研究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茵陈蒿汤治疗CHB患者,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125例CHB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62例,男34例,女28例;年龄38~62岁,平均(48.82±2.34)岁;病程2~15年,平均(7.71±0.95)年。观察组63例,男37例,女26例;年龄35~66岁,平均(49.09±2.06)岁;病程4~12年,平均(7.59±1.08)年。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委员会批准。

1.2 诊断标准 经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结合临床症状体征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3]中CHB诊断标准,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内科学》[4]中胁痛之湿热中阻证。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CHB的中医、西医诊断,年龄18~70岁,肝功能指标高于正常值,肝脏硬度高于正常值,患者乙肝表面抗原(HBsAg)呈阳性表达,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协议书。排除标准:排除其他类型CHB者,排除合并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肝癌、肝硬化者,对本研究所用中药、西药存在明显禁忌者等。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国药准字H20100019)口服,1片/次,1片/d;并参照《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中防治方案给予患者保肝降酶治疗,如甘草酸二胺胶囊(国药准字H20093846)口服,3粒/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以茵陈蒿汤治疗。组方:茵陈18 g、龙胆9 g、栀子12 g、大黄6 g、白芍12 g、柴胡10 g、当归10 g、熟地10 g、炙甘草10 g,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两组均持续治疗12周。

1.5 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肝功能检查,比较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及白蛋白(ALB)水平。(2)两组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后进行肝纤四项检查,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肝脏硬度检测,比较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水平及肝脏硬度。(3)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依据湿热中阻证证候严重程度计分,主症依据轻度、中度、重度计2、4、6分,次症依据轻度、中度、重度计1、2、3分,得分越低提示证候越轻。

1.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经SPSS21.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肝功能级中医证候积分 观察组治疗后AST、ALT、TBiL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s)

注:与组内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组别 n 时间 AST(U/L) ALT(U/L) TBiL(μmol/L) ALB(g/L) 中医证候积分(分)对照组观察组62 63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124.06±11.81 69.15±6.94*123.85±11.97 41.36±4.11*#166.32±13.15 75.67±7.89*165.79±12.68 53.30±5.15*#49.86±4.88 27.89±2.91*50.11±4.59 17.33±1.82*#37.88±3.66 44.03±4.24*38.07±3.51 51.21±5.20*#24.89±2.54 16.97±1.75*25.11±2.29 8.66±0.81*#

2.2 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硬度值 治疗前两组HA、LN、PCⅢ、Ⅳ-C、肝脏硬度值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HA、LN、PCⅢ、Ⅳ-C及肝脏硬度值较对照组更低(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硬度值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硬度值比较(±s)

注:与组内治疗前对比,*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P<0.05。

组别 n 时间 HA(μg/L) LN(μg/L) PCⅢ(μg/L) Ⅳ-C(μg/L) 肝脏硬度值(kPa)对照组观察组62 63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358.96±32.12 249.85±24.07*360.16±31.04 115.22±11.36*#208.94±19.45 179.81±17.64*210.07±18.36 107.55±9.80*#263.75±25.89 207.46±19.63*260.94±28.81 118.12±10.60*#147.25±15.04 109.88±10.12*145.96±16.31 81.59±8.04*#9.89±1.36 7.56±0.79*9.68±1.54 5.60±0.51*#

3 讨论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病发展成肝硬化必不可少的病理过程,而CHB发展成肝纤维化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目前认为肝星状细胞激活引发的细胞外基质堆积是形成肝纤维化的核心机制,由于持续HBV感染,使静息状态下的肝星状细胞被激活成为成纤维细胞和肌成纤维细胞样细胞,活化的肝星状细胞能够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从而打破细胞外基质合成、降解动态平衡,即合成增加而降解减少,过多的细胞外基质无法及时降解,在肝内聚集、沉积,从而形成肝纤维化[5]。

CHB属中医学“胁痛、黄疸”等范畴,中医学认为该病的发生主要是由外感湿热虫毒而致,湿热之邪侵袭人体,郁结于少阳,而致少阳枢机不利,肝胆经气失于疏泄,而致胁痛;胁痛有不通则痛和不荣者痛两端,病证有虚实之分,实证多以湿热、瘀血为主,湿热、瘀血蕴结日久而致脉络不通,不通则痛;而虚证则以阴血不足、脉络失养而致,肝血不足、脉络失养则无以荣养肝脏,不荣则痛。湿热中阻、肝血不足贯穿疾病发生过程,治疗应以清热利湿、柔肝止痛、滋阴养血为主。茵陈蒿汤中茵陈苦寒清利,善清理湿热而退黄,龙胆苦寒清泄而燥,善清下焦湿热,又能泻肝胆实火,两者合为君药,以清泄肝胆湿热;栀子苦寒降泄,善清三焦之火导湿热之邪随尿排出,又能清利湿热而利尿退黄,大黄苦寒清泄,善泻热通肠导滞,两者合为臣药,以清泄湿热,导湿热之邪从大便而出;佐以白芍、柴胡以滋养肝血、柔肝止痛、疏肝解郁,佐以当归、熟地以滋阴养血、活血化瘀;甘草为使,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利湿、滋养肝血、柔肝止痛之功。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AST、ALT、TBiL及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ALB高于对照组,HA、LN、PCⅢ、Ⅳ-C及肝脏硬度值低于对照组,表明茵陈蒿汤能够有效改善CHB患者肝功能指标,缓解患者临床症状,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分析认为是由于茵陈蒿汤具有清热、利湿、退黄等作用,其中茵陈的主要化学成分为香豆素类、黄酮类及挥发油等,能够保护肝细胞膜不受损害,减轻HBV造成的肝细胞坏死,促进CHB患者肝细胞再生,改善肝脏局部循环,从而逆转肝脏纤维化损伤[6]。龙胆中的化学成分主要是三萜类、黄酮类及生物碱类等,能够通过降低p-JNK与pERK表达,降低肝衰竭小鼠模型的ALT、AST等肝功能水平,从而抑制肝组织细胞变性和坏死,缓解肝脏纤维化损伤,改善肝脏功能[7]。

综上所述,茵陈蒿汤能够显著改善CHB患者肝功能,缓解临床症状,减轻肝脏纤维化损伤,逆转肝纤维化进展,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肝血胞外基质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基于“土爰稼穑”探讨健脾方药修复干细胞“土壤”细胞外基质紊乱防治胃癌变的科学内涵
脱细胞外基质制备与应用的研究现状
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的首次肝功能指标的差异性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这些信号提示肝不好
肝之气血理论在桥本氏甲状腺炎中医诊疗中的作用探讨
运动对衰老的骨骼肌中MMPs及TIMPs的影响
漫话中医之十二经络的值班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