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2021-07-28吕雪艳

理论观察 2021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吕雪艳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拔尖创新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1 — 0161 — 03

11年前,“钱学森之问”成为教育界同仁们共同关注和开始深入思考的一个主题,当年,教育部积极响应,出台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中再次明确要着力“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适应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需要的必行之举,也是积极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和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主阵地的高校,能否担负起立德树人的根本职责、深入开展高校政治工作,能否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成长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拔尖人才,是检验高校是否具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直接体现。

一、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

自“拔尖创新人才”概念提出以来,拔尖创新人才的内涵,经历了逐渐完善的过程,主要有三种类型,共同点就是围绕人才的品行、学识、能力等综合素质,尤其注重人才的创新才能。第一类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应具备广博的知识基础、创造性的思维方式、合作意识与健全人格,善于团结协作,勇于应对复杂困难的局面,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等;第二类强调对国家发展、社会和谐、人类进步的贡献度。认为拔尖创新人才具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爱国情怀,能够将国家的需要和自身的成才结合起来;第三类侧重人才自身素质和成长过程的动态监测,认为成为拔尖创新人才最重要的是自身要具有强烈的获取新知、探索未知的迫切愿望,具有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极高的学习探索能力,并且注重自身其他素质的自我提升,能够将专业知识积累与综合素质提升结合起来。

综合上述观点,我们认为拔尖创新人才:是指具有求知的渴望、渊博的知识,崇高的品行、创新的潜质,同时具有明确的目标、长期的优势积累,以及突出的业绩成果,在学术、技术、企业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具有国际竞争力,成为真正的学术精英、管理奇才、国之栋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之间的关联

(一)拔尖创新人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培养对象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指出,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的基本要义,要求各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程全面贯穿思想政治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和全国教育大会上,反复明确“培养什么人”是教育所要关注和回答的首要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不仅关系到人才培养质量,更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共产主义教育的终极目标,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人的体力和脑力得到发展;人的个性得到发展;人的才能得到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核心内容,其目标必须反映人的自由、全面、协调发展,培养出能够有所创造、有所发展的人才。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得到长足发展和全面推进。互联网+时代、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时代与我们不期而遇,社会的变化与发展,打破了人们的一些陈旧思想观念,迫切要求人们重新树立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观念。如强烈的探索欲望、不懈的创新精神,以及团队意识等,这些均是拔尖创新人才所具备的观念,这些理念作为时代需求,理应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的目标追求。

(二)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断向前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是指这项工作的工作理念和思路、工作载体和方法、工作具体内容等方面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学生自身成长需求。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要义之一,既受益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又在工作理念和思路、工作载体和方法、工作具体内容等方面反作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首先是理念:面对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调整实施新的任务观、教育观。其次是方法:高校思政要不断丰富思政教育载体,拓展思政教育方式方法,培养一批思想观念灵活、创新意识强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最后是内容,包括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的世界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培养爱国主义情怀,开展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教育。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发挥作用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有效地引导拔尖创新人才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德育视野中的创新人才培养》一书中明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其本质而言,最重要的是对成才主体的价值关怀。

创新是一把独具锋芒的宝剑,它既可以帮助人类披荆斩棘,推开天堂之门,也可以刀光血影,將人类引入地域之底。专业知识教育教会人们寻找或者掌握创新这把宝剑,而这把宝剑是用来帮助人类开启天堂之门还是将人类引入地狱之底,则要依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引导。很多诸如核技术、克隆技术等创新科技,如运用得当,则会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反之,则有可能将人类引向自我毁灭。为了避免由于滥用科学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危害,法律的约束是必要的,但是最长久、最有效的还是运用思想道德的力量加以教育和引导。原因在于,个体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人的政治立场、道德品行和情绪个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今高科技时代,思想道德的约束比法律的约束更为重要和普遍。因此,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创新研究或者说创新实践应用的方向和目标需要思想政治教育来引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导人们积极的去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并将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到有价值的创造中去,做能够使国家变的更强大、使世界变得更美好的事情。

马克思早在青少年时代,就对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理想信念等问题进行思考,在其思想深处已经产生了高度自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突出表现在他于1835年所写的中学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之中,他认为未来的理想职业就是要选择最能够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他写道:“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①所以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首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崇高的理想引领和指导创造性实践活动,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甚而整个人类的进步与发展。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型人格发挥着积极作用

当我们谈到拔尖创新人才时,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他的智力超群,把研究分析的重点放在其智力因素上,而容易忽视情商、人格等非智力因素在创新活动中的作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②。可见,良好的性格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孵化器,对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激发、创新实践完成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从心理学角度看,人格是指个体在环境因素、遗传属性、后天习得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倾向和相对系统、独立的行为方式,它由个体的兴趣爱好、气质品格、情感需求、意志信念等内容组成,与人的创造能力密切相关。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创新人格形成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价值导向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崇高的理想有助于成才个体将祖国和社会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成才相结合,进而激发和深化创新动机;借助于人生态度的教育,引导和帮助拔尖创新人才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创造意识。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为形成和巩固拔尖创新人才的认知、态度、行为、情感,组织了大量的、富有实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换言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传递社会价值准则、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个体树立行为规范等方式,使拔尖创新人才养成社会所需要的思想品德、心理素质,为其能够承担国家民族的责任,推动社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价值导向,使拔尖创新人才为振兴国家和民族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激发创新欲望,逐渐养成独立思考和勇于追求真理的勇气。源源不断地造就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突出的贡献。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拔尖创新人才创造性思维的养成

创造性思维是发现、挖掘和形成创造力的前提和关键,是拔尖创新人才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基础要件。恩格斯曾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立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①创新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最重要的实践活动,创造性思维则是一切创造性实践活动的前提。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把需要通过抽象符合的学习来培养的理性分析和需要依赖真实体验去获得的感性直觉结合起来的、能够开拓全新领域的一种思维模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方面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

首先,高校思政教育为创造性思维的养成提供了理论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拔尖创新人才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方向引导和潜移默化的活动熏陶,养成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逐步建立起科学的思维方法。第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理论依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其在开发、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思维敏捷性、行为灵活性、观察问题角度独特性等创造性思维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用马哲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启发、引导并挖掘拔尖创新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在理论和实践的差异中,引导拔尖创新人才发现问题,探索真理;探索新领域,指引拔尖创新人才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解决新问题,充分拓展思维空间。

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对拔尖创新人才开阔眼界、打开心界、提升境界发挥着积极作用。充分利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的方式的多样性、信息内容的丰富性,刺激学生的多重感官,将声音、动作与图形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尽情畅想,激发创新潜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问题、从不同层面解决问题,用不同的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营造创新的文化环境以助于拔尖创新人才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

著名思想政治教育学专家张耀灿在其文章中曾明确指出“文化环境是指由社会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观念形态支配下所构成的客观要素的总和。”校园文化环境则是指以师生员工和学校教育活动为中心所构成的文化要素的总和,环境影响着个体的成长成才。

校园文化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资源,是一种潜在的教育力量,它通过不教之教的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人类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写道:“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浓厚的创新氛围是创造性人才潜能发挥的助推力,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营造一种热爱国家、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大学使命和大学精神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营造一种相互协作的团队文化,如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国际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创新型实验计划,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活动,为学生们提供互相协作的竞赛项目,以形成团队协作的文化氛围。另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分析不同时期的时代发展背景和社会主要矛盾、结合不同时期学生的发展特点和针对不同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不断的进行内容、方式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为学生个性发展和潜力发挥提供更广阔空间,引领和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四、结语

伴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稳步推进和实施。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直接推动者和主要实施者。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镇,积极承担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历史使命。这一历史使命的核心要义是培养一批批具有创新意识,主动学习并掌握核心技术、具备创新能力的德才兼备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正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拔尖人才价值观的引导、创新型人格的培育、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創新环境的营造等方面正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助力拔尖创新人才的培育。

〔参 考 文 献〕

〔1〕郝克明.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与高等教育改革〔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

〔2〕冯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与加强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10).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7.

〔4〕爱因斯坦.中外著名演讲辞赏析〔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5:134.

〔5〕张亚梅.高校德育与创新人才培养〔J〕.前沿,2002,(02).

〔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4.

〔7〕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14.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高校
优化国有企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研究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