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战争消亡与文明融合: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考

2021-07-28许振宇

理论观察 2021年1期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

许振宇

关键词:战争消亡;文明融合;人类命运共同体;修昔底德陷阱;金德尔伯格陷阱

中图分类号:D068;D8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1)01 — 0005 — 05

一、战争的起源与消亡

战争,意味着暴力;战争,意味着破坏;战争,意味着冲突。战争不是从来都有的,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产生的,也必然随着生产力发展而消亡的〔1〕。如果某个星球或某个区域还存在战争的话,说明那里的生产力还不够发达,意味着那里的文明还不够先进。

据考古资料推测,人类的战争最早发生在中石器时代初期,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2〕。当时的战争,是氏族部落之间为了争夺土地、水源、牲口等生产生存资源而产生的原始性冲突。当时的战争不同于后期的阶级战争,是局部的战争,不具有政治性,不是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冲突所致,本质是物质资料不足。

进入奴隶社会,技术不断进步,出现剩余产品,产生私有制,诞生奴隶制国家,战争成为了政治的工具〔3〕。战争的投入规模不断增大,战争的残酷程度不断攀升,战争的破坏程度不断加深。国家成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国家之间的战争,表现为不同奴隶主阶层之间资源掠夺;国家内部的战争,主要表现为奴隶主阶级镇压奴隶阶级的反抗。

进入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刀剑冷兵器争斗转变为枪炮火器攻击,武力级别不断提升,受害的百姓不断增加。引发战争的因素也多种多样,如领土争端、边界纠纷、市场控制、宗教冲突、民族矛盾、文明冲撞、文化排斥、意识形态斗争、战略资源掠夺等。

私有财产所有制、统治阶级压迫、经济利益冲突是战争产生的根源〔4〕。在人类历史进程中,到目前为止,有文字记录的战争达一万五千余次,其中规模巨大且影响深远的世界战争也不少,如元朝铁骑灭西夏、北辽、金国、宋朝,1219年西征中亚(花剌子模),突入东欧(伏尔加河流域),横扫亚欧大陆〔5〕。

工业革命之后的人类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于20世纪20年代。当时,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出现严重的不平衡,帝国主义阵营围绕区域霸权和殖民地,展开激烈的战斗。1914-1918年同盟国(德、奥、意)与协约国(英、法、俄)共计投入6500万左右兵力参战〔6〕。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冲击全球,部分帝国主义国家为了缓解国内经济压力,走上了向外领土扩张的道路,以缓解国内压力。1939-1945年法西斯轴心国(德、日、意等)与反法西斯同盟国(苏、中、英、法、美等)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范围2200万平方公里,跨越大西洋、太平洋,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据不完全统计,财富损伤5万多亿美元,军民伤亡9000多万〔7〕。

战争除了给人民带来破坏之外,也会促进军事技术的飞速发展,如人类制造了大量火炮、导弹、战舰、飞机、坦克、原子弹、氢弹等,航空航天、原子能领域不断进步与发展。

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后,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不断发展和壮大,资本主义国家之间利益冲突和资源瓜分,总会伴随着大规模的战争。例如,英国在15世纪只是一个边缘化的岛国,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和工业的崛起,先后与西班牙、荷兰、法国发动了三次霸权之争,成为一个覆盖非洲南端、南亚、大洋洲、北美洲的庞大殖民帝国〔8〕。

帝国主义的扩张、霸权主义的猖獗、军火集团的推动,这是现代战争产生的外因。苏联、美国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迅速崛起,演变成为全球两个超级大国,分别形成华沙军事政治集团和北约军事政治集团。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博弈和争斗,导致了全球大量局部战争,当然联合国的存在和原子能武器的巨大破坏性,使之不敢贸然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但暗斗式的冷战连绵不断,形式有军备竞赛、军火推销、亲信培植、政治控制等〔9〕。

战争能否消亡?列宁指出:“私有制引起战争,并且永远引起战争!”〔10〕有产阶级政治统治与无产阶级奋起反抗的经济基础是私有制生产关系。压迫和反压迫、掠夺和反掠夺、扩张和反扩张、争霸和反争霸、侵略和反侵略等是阶级社会必然现象,抑制戰争或许成为可能,但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土壤决定彻底消除战争是不可能的。唯有全球建立公有制生产关系,实现财富全民所有或集体所有,阶级斗争消亡,所有冲突转化成劳动者内部矛盾,战争才可以真正消亡〔11〕。

战争何时消亡?战争严格意义上的消亡,除了建立公有制生产关系外,还需高度发达的生产力〔12〕。物质高度丰富,科技高度发达,需求与供给、欲望与财富等基本平衡;按需分配体制基本建立,共产主义逐步实现。此时,国家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其历史使命走向尽头;不同民族、不同种姓平等相待,人类文明由冲突走向融合。

二、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依据考古学最新研究,人类社会历史仅仅出现1万多年。相对于46亿年的地球历史,人类短暂的时段创造了丰富的地域文化、宗教信仰、社会规则、工业技术、民族艺术、人文科学等丰富的文明成果。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文明越来越丰富,人类文明越来越成熟。

军事征服与文明融合相伴相生。在中国历史上,北方草原游牧民族曾多次大规模的入侵南方流域农耕民族,虽然游牧民族军事上曾占领并统治过农耕民族较长时间,但是落后的游牧文明最终却被先进的农耕文明所融合〔13〕。农耕文明在遭受压迫过程中,也不断吸收、整合游牧文明,自身不断壮大和发展。通过移民、通婚、文化交流甚至战争,农耕文明不断向北传播和扩展,影响力渗透全球,农耕文明的生命力得到充分的体现。

二十一世纪初期,欧盟阵营的分裂(如英国脱欧),北约扩张与俄罗斯的矛盾,美国石油控制与伊朗、委内瑞拉的冲突,穆斯林的北进东扩(如北非中东国家大批伊斯兰难民流亡法国等欧洲国家)、法德政局的紊乱(如法德国内百姓因移民问题、就业问题等爆发大规模游行示威),中美贸易大战(美国单方面对中国大规模出口商品增加高关税),石油利益集团的明争暗斗等,美国学者亨廷顿将这一切乱象归结为“文明的冲突”〔14〕。

民族主义抬头,全球化面临严峻挑战。亨廷顿甚至认为中东北非伊斯兰文明将会与东方儒家文明联合起来,直接与西方基督教(天主教)文明对抗〔15〕。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文明冲突的根源是不同文明赖以存在的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16〕。不论亨廷顿的观点是否正确,有效遏制文明冲突的方法,应该是各自发展文明赖以存在的生产力,创新文明交往形式,加强不同文明之间普遍交流,相互吸纳其他文明的精华与优点,促进各自文明的高度发展。

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文明是多彩的,人类文明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文明是平等的,人类文明因平等才有交流互鉴的前提;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17〕习近平总书记随后发表《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等文章,强调不同文明要相互尊重,和谐共处,推动文明之间交流互鉴〔18〕。文明交流互鉴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是世界和平维系的纽带,是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

文明如水,润物无声。人类繁盛、社会进步都离不开文明的滋养。全球有200多个国家,全球有2500多个民族,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差异性决定了区域文化的多样性。人类文明没有优劣之分,多元文明需要共生并进、开放包容、交流互鉴〔19〕。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中华文明向来践行“以和为贵”、“与人为善”的理念〔20〕。中国四大发明、瓷器、丝绸、儒家思想、医药技术、耕作经验、天文历法等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西域、东南亚等世界各地。新中国成立70多年以来,我们不断继承和发展中华文明,不断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目前,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搭建了文明交流互鉴的平台,必将为人类文明融合做出重要贡献,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各国同处一个世界。气候變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疾病流行、恐怖袭击、战争冲突等人类生存安全问题层出不穷,无论你是哪国公民,无论你属于什么民族,无论你信仰如何,无论你是否愿意,人类实际已经处在同一命运共同体中〔21〕。

普遍安全、持久和平、共同繁荣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二十一世纪初期,人类处于一个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明多样化、世界多极化的时代,人类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生态安全、文化安全、信息安全等问题突出。2011年《中国的和平发展》提出:以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寻求人类共同利益与共同价值〔22〕。2013年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讲座中深刻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随后多次被写入联合国重要文件。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每个公民的命运、每个国家的命运、每个民族的命运都紧密捆绑在一起,风雨同舟,和衷共济,生死相依,将我们生活的地球建设成为一个清洁美丽、安全稳定、繁荣昌盛的大家庭〔2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具有一致的价值诉求,都深切关怀人类生存与发展,都深切关怀人类自由与解放,都深切关怀人类命运与安全〔24〕。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明确阐述了自由人联合体:在每个人自由发展的高级社会里,所有劳动者作为社会化的一部分,联合起来从事人地关系和谐的可持续生产〔25〕。

马克思强调共产主义社会“每个人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6〕,呼吁人类应该及早粉碎各种压迫与剥削,从政治的角度指明自由人是自己劳动果实的主人;《共产党宣言》从伦理的角度指明自由人应该是人性的解放〔27〕;《资本论》从经济角度指明自由人应该摆脱货币的束缚〔28〕。需要同时结合政治视角、伦理视角、经济视角才能理解马克思“自由人联合体”的真实内涵。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构筑人类命运的长城,只有人类紧密地团结起来,才有可能粉碎各种压迫与剥削,才有可能实现人性的解放,才有可能摆脱货币的束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设自由人联合体的必要条件。

四、中国如何担当世界和平建设者

《孙子兵法》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36〕。中国传统文化理念追求的是用谋略挫败敌人的战争行为,最下等的最不好的方法是武力攻城直接占领,破坏性极大。美国文化更注重赤裸裸的军事行动,因为高效直接。

“德化四夷,万国来朝,礼尚往来”,中国人更追求不用武力臣服对方,依靠文化德政感化对方,使其前来朝贡,善待他国使节,共赢互利协同发展〔37〕。中国人理想的世界秩序是万国来朝、万国来商的和平景象和共荣局面,世界各国大使临朝友好交流,世界各国商人临朝公平买卖。1953年,周恩来总理首次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8〕,这其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对待世界秩序的准则,目前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所接受。

美国霸权主义认为国家之间的竞争是零和博弈〔39〕,即此消彼长,一方的繁荣意味着另一方的毁损。他们的结论是建立在现有地球资源及开发能力的基础之上,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科技水平的提升,一旦可控核聚变技术、量子传输技术、寿命延长技术、星际开发技术等成为可能,现有人类不再担心资源(能源)问题,人类之间的竞争将会是非零和博弈,可以实现互利互赢的局面。

美国试图在国际环境中打压中国的崛起,未尝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发自己的光,不要吹灭别人的灯!”宇宙的特性是博大包容,世界是多样性的世界。地球是多元化的地球,人类社会绝不是一枝独秀而万马齐喑的存在,应该是共存互荣之景象。

和平共处、互利互赢是人类的崇高目标和共同愿望〔40〕。几千年来,和平元素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刻进了中国文化的基因里。中华人民共和国军队用实际行证明了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自1990年开始,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5名军事观察员,拉开了地球维和行动的序幕。这29年来,中国军人为人类和平做出了重要贡献;这29年来,中国军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个有能力负责任的大国形象〔41〕。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42〕。中国一直坚定不移地维护弱势国家的主权,一直坚定不移地维护被侵略民族的尊严,总是站在人类进步与国际正义的一边。中国刚毅果敢,坚定不移地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中国一直顺应国际社会的期待,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理念,携手各方设法解决国际军事冲突和热点政治问题。

中美如何跨越修昔底德陷阱〔43〕?即新兴大国崛起会挑战原有世界秩序,必然会受到原有世界秩序维护者的抵制而引发冲突甚至战争。2015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美国演讲时说:世界本无修昔底德陷阱,但大国之间一旦发生战略误判,就可能会发生那种所设想的极糟状况〔44〕。如果美国仍然坚持美国优先的思想,仍然坚持零和博弈,那么对中国经济振兴就会产生战略误判,就会想尽一切办法遏制中国,想尽一切办法围堵中国,最终铸成大错。

美国需要与时俱进,转变自己处理国际关系的观念。中美之间的竞争肯定是存在的,但这种竞争应该是谁能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竞争,谁能促进人类进步的竞争。美国需要警惕的不是中国的崛起,应该是国内与国际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各种暴力事件。加强两国战略沟通,加强两国经贸合作,展开重大敏感问题的谈判并达成协议,各自控制国内媒体舆论,不要在意识形态领域激化相关矛盾〔45〕。还有一点要注意,跟美国讲清中国的政治底线,如不能支持台独等势力分裂中国,不能对中国搞政治渗透搞颜色革命,不能搞网络颠覆培植亲信等。这些有助于减少美国战略误判,双方跨越修昔底德陷阱。

中美如何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46〕?即当原有世界秩序维护者因为衰落不能有效领导世界,而新兴国家还未成长到(或不愿意)领导世界,那么世界进入混乱状态。例如,20世纪30年代出现大萧条,英国无力领导世界,而美国还没能力领导世界,故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金德尔伯格认为一个开放和自由的社会需要一个巨无霸的超级大国掌控地球秩序〔47〕。同样,当美国衰退无能力维护世界秩序而中国崛起不愿意充当地球的领导者时,按照金德尔伯格的观点,世界将会进入混战状态。

目前的国际体系是分散和错综复杂的,不是一个国家单独能够承担国际公共产品的。美国并没有全部承担国际公共产品,而只要求其承担与其地位相称的国际义务〔48〕。自特朗普上台,美国相继退出全球气候组织《巴黎协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美国在逃避和转嫁自己的国际责任。反观中国,已成为联合国会费全球第三的国家,已成为联合国维和行动捐款全球第二的国家,已成为五大常任理事国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已成为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已成为全球减贫贡献最大的国家,已成为全球人工绿化面积最大国家,等等。

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不遗余力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进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例如,“一带一路”倡议得到国际100多个国家积极参与,成了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促进国际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让13亿中国人过上小康生活,等等。

如何防止世界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关键还是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49〕。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指出:欢迎任何国家搭乘中国发展快车道,建设创新型、开放型、联动型、包容型世界经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创新发展方式等〔50〕。中国已承担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中国越来越不遗余力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 考 文 献〕

〔1〕李德,郑中伟.马克思主义战争观的当代价值〔J〕.决策探索(下),2019,(07):90-92.

〔2〕王兆贵.刍议中国古代战争的特征〔J〕.军事史林,2019,(04):51-55.

〔3〕赵海月.马克思主义视域下的国际战争问题〔J〕.理论学刊,2008,(05):13-16+127.

〔4〕鞠香远.马克思主义与西方国际关系理论关于战争与和平问题比较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5〕董飞.成吉思汗西征史料:编年与研究〔D〕.南京大学,2013.

〔6〕徐国琦.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亚洲“共有的历史”〔J〕.文史哲,2018,(04):5-19+165.

〔7〕张海鹏.第二次世界大战历史的宏观反思〔J〕.中共党史研究,2015,(08):26-35.

〔8〕杨栋.英荷贸易战,“日不落帝国”的崛起〔J〕.金融博览(财富),2019,(08):72-73.

〔9〕孙学峰.地区安全秩序与大国崛起〔J〕.当代亚太,2018,(06):4-44+158.

〔10〕黄韫宏.列宁对帝国主义战争动机的分析及其现实意义〔J〕.前沿,2010,(18):21-23.

〔11〕方石.让人类拥有共同的蓝天——消除战争的阴云〔J〕.生命与灾祸,1996,(03):14-15.

〔12〕张树德.恩格斯晚年对战争与和平问题的辩证思考〔J〕.军事历史研究,1995,(03):28-42.

〔13〕孙嘉,段飞志.如何理解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冲突〔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6,21(01):93-94.

〔14〕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重建〔M〕.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

〔15〕李翔.差异与共融中的全球正义——兼论阿玛蒂亚·森对亨廷顿“文明冲突论”的批评〔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03):27-32+100.

〔16〕程哲.马克思利益理论视角下世界文明冲突原因探析〔J〕.劳动保障世界,2017,(20):74+78.

〔17〕交流互鑒,使文明充满生命力 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J〕.中国宗教,2014,(04):2.

〔18〕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9,(06):7-9.

〔19〕戴圣鹏.文明交往与融合中的文明冲突〔J〕.人文杂志,2017,(07):22-27.

〔20〕陈来.中华文明的文明观和文明态度〔J〕.理论导报,2020,(01):58-59.

〔21〕肖清云.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话语表达〔J〕.汉江师范学院学报,2019,(02):117-122.

〔22〕张维为.和平发展是中国的宝贵经验〔J〕.理论导报,2019,(08):41+43.

〔23〕罗云,金天栋,戴轶.国际话语视角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文化内涵解读〔J〕.广东社会科学,2020,(02):70-76.

〔24〕魏传光.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德观照〔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9,(02):21-28.

〔25〕朱芳菡.《共产党宣言》中的“自由人联合体”思想探析〔J〕.南方论刊,2019,(12):8-10+26.

〔26〕于礼东.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微探《共产党宣言》中的一个观点〔J〕.才智,2013,(13):203.

〔27〕陈明富.自由人联合体思想:马克思对赫斯自由共同体思想的超越与扬弃〔J〕.宁夏社会科学,2015,(02):16-20.

〔28〕李永杰.共同体与个体:马克思观察人类历史的一对重要范畴〔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4,(05):92-98.

〔29〕石斌.美国“黩武主义”探源〔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04):78-106.

〔30〕黄安年.美国的崛起与发展〔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8,(10):109-133.

〔31〕项飞.简析美国南北战争中的经济战〔J〕.军事历史研究,2011,(04):102-105.

〔32〕杨玲玲.美国霸权主义的演变过程〔J〕.理论导报,2014,(12):63-64.

〔33〕李永成.特朗普对美国自由霸权主义的继承与调整〔J〕.现代国际关系,2019,(05):26-33+62-63.

〔34〕仇朝兵.特朗普政府的“印太战略”及其对中国地区安全环境的影响〔J〕.美国研究,2019,(05):9-40+5.

〔35〕张盼盼.美国长臂管辖的霸权本质及应对策略〔J〕.西部学刊,2019,(11):11-13.

〔36〕汤治成.从科学认知与复杂系统思维看“孙子兵法”的谋略〔J〕.系统科学学报,2020,(03):40-44.

〔37〕王鸿生,苏昊.论中西文明中的天下观和世界观〔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01):119-125.

〔38〕尹承德.周恩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意者、发起者、牵头者〔J〕.党史博览,2017,(01):8-12.

〔39〕佚名.公平合作是唯一正确的选择—零和博弈必将失败〔J〕.理论导报,2019,(05):58+60.

〔40〕黄青枫.邓小平国际战略思想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5.

〔41〕朱建荣.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形象及其形象价值〔D〕.陕西师范大学,2015.

〔42〕田杰英.《礼运》社会理想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4.

〔43〕胡宗山,余珍艳.“修昔底德陷阱”与中美关系〔J〕.社会主义研究,2017,(06):143-150.

〔44〕杨庆龙.美国对习近平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倡议的反响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8.

〔45〕黄良奇.习近平的国际观及其时代价值〔J〕.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2019,(02):15-26.

〔46〕杨增岽,杜成敏.“金德尔伯格陷阱”的实质评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8,(07):75-79.

〔47〕原倩.萨缪尔森之忧、金德尔伯格陷阱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J〕.经济学动态,2018,(10):50-59.

〔48〕吴兵.身份与责任:中国国际责任观研究〔D〕.外交学院,2010.

〔49〕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党建与政治研究所  马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方案的鲜明特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04-16(08).

〔50〕徐绍史.以改革创新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增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重要讲话精神〔J〕.中国经贸导刊,2016,(28):4-6.

〔51〕赵万须.毛泽东经略战争与和平的艺术及在当今发展〔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9,(01):99-106.

〔52〕程志敏.文明的沖突与融合〔J〕.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01):3-12.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人类命运共同体
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治理新方案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代表着中国外交未来的方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展现了中国的历史担当
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内容、价值与作用
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科学内涵和重大意义
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的中国外交顶层设计
以“文化多样性”国际机制支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
中国言说的路径与民族国家电影实践及其走向
“人类命运共同体”:马克思主义时代性观照下理想社会的现实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