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良好习惯,提高幼儿园养成教育有效性探析

2021-07-28刘桂花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2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幼儿

刘桂花

摘 要:幼儿具有极强的可塑性,自我控制能力薄弱。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一方面要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另一方面要防止幼儿沾染不良习惯。因此,要通过榜样示范、细节把握、肯定鼓励、实践运用等教学策略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关键词:幼儿;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习惯是从小开始培养的,在家长和教师的教育下,幼儿的行为逐渐养成,成为习惯,并伴随其终生。笔者在幼儿园教学时发现,大部分幼儿都习惯性地依赖别人,以自我为中心,喜欢逃避问题和责任。在和其他幼儿相处时,不顾及他人感受,从而对他人造成行为或语言上的伤害。因此,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对幼儿进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非常重要。

一、幼儿不良习惯形成的原因

(一)家庭因素

大部分家长在幼儿的教育问题上,方式单一化,且要求严苛。部分家长教育理念守旧,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在教育孩子时,丝毫不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全凭个人主观意识。在幼儿园这个大群体中,受到不良行为和不良心理的共同作用,幼儿极其容易发生矛盾和摩擦,出现偏激行为。

(二)学校因素

如今的教育评价一味地强调学生的考试成绩,从而导致教师在教育上倾向智育,而忽略德育。教师只注重对学生学业上的指导,而不去关注学生养成教育。

(三)社会因素

我国教育家朱庆满提出,儿童在成长中必须经历三个阶段,才算是完全成型。家庭是第一阶段,学校是第二阶段,而社会是第三阶段。抛开幼儿园和家庭不说,幼儿还会加入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历练,完善自我。如在日常生活中,会出现不讲卫生、乱丢垃圾等现象,在幼儿对这些行为还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时,极其容易被带偏,形成各种不良行为习惯。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策略

(一)通过榜样示范,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1.教師的言传身教

在幼儿的成长历程中,幼儿教师是其接触较多的。因此,对于幼儿来说,教师的威信可以和自己的父母持平,甚至要高于父母。笔者在教学中就经常听到幼儿说,“老师不让这样做”“老师说过这样做是错误的”。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对幼儿的影响之深。因此,在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进行培养时,教师要规范自身,为幼儿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2.家长的言行举止

常言道,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作为家长,必须做到言行一致,具有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家长在公共场所购买东西时,告诉幼儿先排队,自己就要做到不插队;带幼儿去走亲戚时,要求幼儿穿戴整齐,家长必须先做到自身穿戴整齐。在到达亲戚家时,要告诉幼儿先敲门,征得主人的同意后才能进去。在家长言行举止的影响下,幼儿能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通过生动、形象、直观的教育形式,引导幼儿对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认知

由于年龄因素,幼儿的思维能力不强,语言理解能力较弱,情绪波动十分明显。因此,作为幼儿教师,在帮助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时,应选择形象化的教育形式来对幼儿进行启迪。如,听儿歌、讲故事,把一些良好行为习惯编成儿歌,来带领幼儿朗读,加强幼儿记忆,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奠定基础。例如,在组织小朋友们玩滑梯时,边玩边朗读儿歌“排好队,滑滑梯,我们不推也不挤,一个一个走上梯,一个一个滑下去,大家玩得真欢喜。”通过朗读,幼儿渐渐懂得排队玩耍的道理,让幼儿逐渐明白互相礼让、遵守规则的道理,继而对良好行为习惯形成正确认知。

(三)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肯定并鼓励

每一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认可和赞赏,幼儿更是如此。因此,在日常教学中,幼儿教师要对幼儿的表现及时肯定,并对其进行鼓励。在幼儿培养计划的实行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行为形成正确的认知,明白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其次,在幼儿做出正确行为时,教师要做到及时鼓励。比如,在午睡时间,有些孩子会出现想要上厕所的情况,下意识地他会大声喊教师。如此一来,便会打扰到其他幼儿休息。面对这一情况,教师要教导幼儿在安静的场合尽量避免大喊大叫。这样幼儿再出现类似情况时,就会下床去跟老师说。对此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

参考文献:

[1]和丽辉.提高幼儿园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有效性策略[J].儿童大世界(教学研究),2019(3).

[2]蔡琼,叶琪.实践以文化人 培养良好习惯:幼儿园本土文化主题课程的开发与实施[J].江苏教育研究,2019(Z5).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行为习惯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高校学生体育素质养成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