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炼字”为指向的文本解读

2021-07-28李鹏鹏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0期
关键词:炼字

李鹏鹏

摘 要:辛词以豪放著称,意象多为豪壮之物,多写豪壮之语。《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为辛弃疾经典之作,全词紧紧围绕“壮”字来写,前九句分别描写军营生活之“壮”、战争场面之“壮”、功成名就之“壮”。当情感到达最高潮时,结句突然语势陡落,看似与“壮”字无关,实则有紧密联系,使豪壮化为悲壮。

关键词:辛词;豪壮;悲壮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词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之一,词的意象多选豪壮之物,其为词境的开拓做出了重要贡献。《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其经典代表作之一,对于《破阵子》这首经典之词,词的题目中已出现“壮词”两字,词的上阕与下阕之中虽未出现壮字,读时却字字铿锵有力,句句体现壮景豪情。全词以“醉”“梦”两字起势,由“醉”入“梦”,紧紧围绕“壮”字展开,描绘了一幅军营豪迈壮阔之景,以“可怜白发生!”为结拍,流露出了诗人对现实不受重用的悲愤与无奈,也更能凸显词人保家卫国之渴望,“了却君王天下事”之急切。一片赤诚卫国之心在词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军营生活之“壮”

词的上阕,前两句以“醉”“梦”两字为首。“挑灯”“看剑”两个连续动作,可想到英雄拔剑瞬间之豪壮,杀敌之渴望。由“醉”入“梦”,词人仿佛听到“吹角连营”,想象众多营垒响起号角声之壮观景象。

上阕中两句对仗工整,意象选用独特。“八百里”和“五十弦”都有渲染夸张之意。前者极写边塞广阔,兵将众多;后者极写军乐悲壮。 这两句是词人情感的表现。“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八百里”现在一般理解为化用典故,指牛,这里泛指洒食。这一句描写将军分给士兵烤肉,能想象出篝火燃起,数万将士们喝酒吃肉时粗犷、豪爽之壮景。紧接着“五十弦翻塞外声”,军营中弹奏着响彻云霄的军歌,豪壮之景跃然纸上。

上阕之结句,“沙场秋点兵。”先看“秋”字,“秋”字点明了时间,把“秋”字放置五字之中,有强调“秋”字之意味。“秋”字给人秋卷黄沙之景、萧瑟凄凉之感,可以想象军营环境之恶劣,更衬托出将士们的坚毅品格,战场杀敌之决心;由“秋”字还能联想到“秋高马壮”,兵强马壮,将士们已准备好上场杀敌,也预示着这是一场必胜之战。从整句来看,五个字栩栩如生地刻画出雄壮威武的阵容,能想象出将军立马阵前,点兵授令的威武形象,上阕整幅画面给人以豪壮之势。

二、战争场面之“壮”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两句连用比喻,战马像的卢一样飞快冲向战场,箭出弦上发出如霹雳之响声。“词人在‘马和‘弓上做文章,依然从形声两方面入手,写得更有动势。‘马显示速度之快,‘弓突出威力之猛,‘的卢和‘霹雳的精确比喻,益生风采;‘快‘惊的词语选用,倍为动人。” [1]两个意象的选择与两个形容词的选用,把将士们冲锋陷阵、战场厮杀之壮观景象表现得淋漓尽致。“弓如霹雳弦惊”一句尤为出彩,“霹雳”和“惊”两词把将士们拉弓之景描写得有声有色,虽有夸张之意,但更能表现出将士们力量之壮,弓箭威力之猛,战争必将取得胜利的豪壮之感。下阕前两句描写出战争场面之壮观。

三、功成名就之“壯”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替君王完成收复失地的大业,取得世代相传的美名。由军营生活之豪壮,到战争场面之壮烈,再到赢得载入青史之美名,感情层层递进,以收复失地、青史留名为情感最高点,诗人最高理想仿佛得以实现,自然写得大气磅礴,此刻词人心情之豪壮不言而喻。一个“赢”字可以体现出自己愿意冲锋陷阵、收复失地,也表明一切靠自己努力所得,更能表现出征战沙场之豪壮气势。

四、现实生活之“壮”

以“可怜白发生!”为结句,回到现实生活,却看到自己两鬓斑白!最后一句有“以一挡百”之气势,一句话足矣窥探词人内心世界。《南宋词史》有这样一段描写:“结拍‘可怜白发生一句,将希望击得粉碎,毁灭无遗。雄壮与悲婉并存,寓悲婉于雄豪,雄豪涵盖悲婉,雄豪化为悲凉。”[2]前后隐含着强烈的对比,前九句幻想有多美好,此句表现就有多残酷。前九句以“醉”“梦”起势,时空发生转换,感情层层递进,以“赢得生前身后名”为情感最高峰,在那一刻词人的人生价值仿佛得以实现。但一句“可怜白发生”,把词人打回原形,剑依旧在手,却没了吹角之声,也没有了金戈铁马,能想象出此刻词人的心情跌落谷底。结合写作背景可知,辛弃疾一直渴望北上抗金,收复失地,怎奈受小人排挤,被贬谪上饶,一直未受重用。最后一句是说自己真的老了吗?六十六岁的词人写出词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表明自己老当益壮,报国之心仍在。四十九岁的词人怎能服老?

由此看出,前九句是词人壮志满存,愿意冲锋陷阵,报效国家的政治理想。而最后一句则流露出词人对不被统治者所重用的无奈与悲愤之情。最后一句“以一抵九”,一切豪壮之幻想化为虚无,此词更是悲壮。

参考文献:

[1]吴功正.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1978.

[2]刘敬圻,陶尔夫.南宋词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炼字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语感训练
谈古代诗歌鉴赏中的炼字
忧国忧民沉雄博大
真实、大众化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一字一词总关情
整合语文生成性资源,引导学生“炼字”喜作文
辨别词性,分类作答——例谈如何解答“炼字”题
长凭剑气舒联韵 不吝琴心炼字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