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国家校协议制度的实践及启示

2021-07-27潘安琪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6期
关键词:家校合作英国

潘安琪

[摘   要]家校合作是各国学校教育改革的一个重点课题。英国有关家校合作的研究由来已久,并在家校协议方面取得了实践成果。研究通过梳理英国家校协议的形成背景和发展过程,并以英国怀特岛的巴顿小学为例对家校协议作具体分析,得出对我国推进家校合作的启示:兼顾家长、学生和学校的利益;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重视教师培训和家长教育。

[关键词]英国;家校协议;家校合作;巴顿小学

英国是世界上较早认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学校教育重要性的国家之一。自20世纪中期以来,英国在家校合作方面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及法规。家校协议(Home School Agreement, HSA)是英国改进家校合作的一项实践成果,目的是在明确家校关系和家校责任的基础上,鼓励家长参与儿童的学习生活,增强家校合力,促进儿童发展。经过长期的努力,英国的家校合作已形成一套独具特色的模式,其中家校协议的推行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有了制度上的保障。而我国的家校合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并在相关理论和实践领域已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現实难题。鉴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分析英国家校协议制度的实践成果,以期为我国家校合作的开展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一、英国家校协议制度的形成背景

英国作为一个有着精英教育传统的国家,其教育均衡问题长期存在。为缩小贫富阶层教育的差距,英国在教育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改革举措。20世纪90年代,英国试图通过扩大家长和学生的选择权来改革公立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1]。得益于此,家庭和学校的联系趋向紧密。然而,随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深入,教师和家长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矛盾。为有效解决家校合作中产生的问题,英国的全国班主任协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Head Teachers,NAHT)经过讨论拟出了《基于伙伴关系的家庭-学校合同》(Home-School Contract of Partnership)文本,以合同或协议的形式明确了家校双方的责任[2],也为探讨改善家校合作关系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1997年,在布莱尔(Tony Blair)任英国首相后,英国教育部出台了教育白皮书《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Excellence in Schools),将文法学校入学政策的调整权转交给地方学生家长,并规定家长与学校应当签订协议书,加强双方的合作关系[3]。此后,英国教育与就业部(Department for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DfEE)拟定了《1998年学校标准与框架法》(School Standards and Framework Act 1998),并于1999年启动了学校与家长签订协议书的教育政策。时任英国教育部部长的杰奎·史密斯(Jacqui Smith)在发起该倡议时解释说:“父母们将更好地意识到在学校帮助他们孩子的重要性……在签署这些协议时,父母们将承认他们与学校的伙伴关系,以帮助教育他们的孩子。”英国在新的社会经济状况下实施的家校协议制度,成为了加强家校合作关系的有效工具。自此,英国开始在各地中小学推广和发展家校协议制度。

二、英国家校协议制度的发展

家校协议的主要作用是“告知”,有效的家校协议对于推动家长、学生和学校履行各自职责,以及建立积极的协作关系非常重要。自1999年以来,英格兰要求地区所属中小学必须落实家校协议制度,而实际情况却是家校协议的约束导致家校关系更加紧张,不少家长漠视协议并拒绝签订协议。也有一部分家长和教师坦言,他们不知道也不了解家校协议。可见,英国在推行家校协议制度的进程中面临重重困难。

为了改变这种情况,英国教育与就业部专门设立了一个“家长参与”的门户网站,并在2005年出版了两份供家长和学生使用的小册子,详细介绍了家校协议制度的基本内容。2006年,苏格兰通过了《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法》(Parental Involvement Act),明确了家长有参与子女教育的权利,并赋予政府部长、地方官员和学校提倡和支持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职责[4]。

步入21世纪后,英国为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变化,以及实现打造世界一流学校教育体系的目标,不断完善国家的政策和法规。2009年6月,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事务部(Department for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 DCSF)出台了教育白皮书《你的孩子、你的学校、我们的未来:建立21世纪的学校制度》(Your Child, Your Schools, Our Future: Building a 21st Century Schools System)。白皮书指出,家长与学校签订家校协议,对家长来说,便于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和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对学校来说,则有权对不遵守协议的家长采取相关措施,违反协议的家长将因此受到法律制裁。值得一提的是,白皮书在前言中指明家长和学校每年都应签署一次家校协议[5]。

在白皮书发布后,虽然家校协议制度得以顺利实施,但是家长和学生的权益尚未得到足够的保障。为了维护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事务部于2010年颁布了《儿童、学校和家庭法案》(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 Act),进一步提高了对家校协议制度的要求。此举通过立法的变化,关注到学生个体,要求根据学生的需要对家校协议做出个性化的调整[6]。

随后不久,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事务部大臣埃德·鲍尔斯(Ed Balls)在曼彻斯特会议上公开了阿兰·斯蒂尔爵士(Sir Alan Steer)撰写的报告《行为与家校协议的作用》(Behaviour Home-School Agreements),就成功实施《儿童、学校和家庭法案》中规定的家校协议变更所需的行为标准提出了建议。阿兰爵士在报告中强调:“家校协议不能被视为一个简单化、法律化的问题解决方案。[7]”由此可见,学校要在相互信任、尊重和致力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果的基础上,与家长发展双向关系,唯有如此,家校协议才能发挥应有的效用。

三、英国家校协议制度的实践

在英国,各学校所制定的家校协议在理念和内容上基本一致,同时会根据该校的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下主要介绍和分析巴顿小学(Barton Primary School)实施家校协议的情况。

1.学校概况

巴顿小学是英国怀特岛综合教育体系内的一所社区学校,主要招收3~11岁儿童,目前在校儿童约288名,教职人员16名。培养儿童成长为有雄心和创造力的人是巴顿小学的主要教育目标。学校以归属感、享受、创造力、挑战、独立、反思、尊重等七个价值观为基础,实施以儿童为中心的先进课程,并通过与家长、社区建立牢固的伙伴关系,努力培养全面发展、负责任的公民。

近年来,英国教育标准局(Office for Standards in Education, Ofsted)对巴顿小学的教育质量进行了例行检查。从2002年至2019年的调查报告可知,巴顿小学的检查结果大多为“良好”。学校的突出领域包括家校合作、领导力和课程开发。2019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学校保持了较高水平的教育质量,与学生、家长联系紧密,创造了一种开放和包容的氛围。在英国教育标准局的在线调查问卷中,家长大都表示他们的孩子在学校很开心,也很安全。学生则反馈,他们在校内会学习如何保护自己,遇到问题时知道该向谁求助,并且相信学校的教职工会及时解决问题。一位参与调查的家长表示:“巴顿小学在过去的五年里进步很大,我的孩子在学校所教的各个领域都做得很好。我非常愿意向我的亲友推荐这所学校。[8]”

2.家校协议制度

家长对巴顿小学的信任,很大一部分是建立在家校协议制度的基础上。巴顿小学将所有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都看作学校的一分子,给予他们与学生同样的重视。该校坚信,学校与家庭开展合作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成长的,而家校协议能为学生发展提供最好的支持。

(1)签订家校协议的目的

签订家校协议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并力求实现以下目标:支持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者;优化所有学生的学习体验;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学习;建立家校伙伴关系,努力确保家长感受到欢迎和重视;确保最大限度地利用成人特长来扩展学生的学习机会。

(2)家校协议的内容

参与学校生活。具体分为线下参与和线上参与:在线下,学校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学校定期组织的校园活动和庆祝仪式,既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也让家长见证学生取得的成就;在线上,学校官网每周会发布时事通讯,内容包括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校园大事记,脸书页面上也附有链接,家长可以通过官网、脸书查看这些信息。

参与学生学习。一是非正式會谈与公开讨论日。家长可以在课前、课后与教师进行非正式会谈,由学校提供专门的会谈办公室;学校每年也会为家长统一安排一次公开讨论日。二是家长观摩课。学校定期举办课程参观日,鼓励家长参与现场观摩课。三是学生情况反馈。学校每年把学生的个人发展年度报告发给家长,并随时向家长反馈国家课程评估结果以及学生的进步和成就记录。四是学习支持计划。学校官网在每学期开始前公布课程表,详细说明学生在本学期的学习内容,为家庭支持学生学习提供参考。此外,学校官网也会及时发布教育政策文件、早期学习目标、工作计划和国家课程指南等,供家长查阅。

(3)家校协议的保障

一方面,家校协议的落实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学校通过正式或非正式的会谈,与家长就学校生活、学生学习和教育新举措交流看法、交换意见。比如,通过年度调查、主题问卷等方式征求家长的建议。同时,学校也重视定期反馈。如每年学校在接受英国教育标准局评估后,会给家长分发一份调查报告和一份针对该报告编写的行动计划摘要。另一方面,学校设立保障组织和机构以监督家校协议制度的实施。如果学校要在某一学期试行新的培养方案,校长和高级领导小组将监测该方案的执行情况,并向校理事机构提交关于新方案实施有效性的定期评估报告。

3.家校协议书

巴顿小学与学生及家长签订的家校协议书包括三部分:一是学校对家长、学生的承诺;二是家长对学校的承诺;三是学生做出的承诺(见表1)。该协议具有法律效力。但与一般的“家校协议”不同的是,巴顿小学现在将家校协议书称为“家校期望”,这在某种程度上减弱了“协议”的压迫感。

四、英国家校协议对我国家校合作的启示

1.兼顾家长、学生和学校的利益

从名称上看,“家校协议”容易给人一种被束缚和管教的感觉,加之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倘若在家长不了解这一协议的情况下去签订,无疑会使他们对其产生质疑并加深抗拒的心理。拉姆斯伯格(Ramsburg)认为,家长是否参与家校合作一般受到三个因素的影响:一是家长对“自己与子女一起做什么是重要的、必要的和允许的”的信念;二是家长认为自己可以对孩子的教育产生积极影响的程度;三是家长能感受到自己的参与受到孩子和学校的欢迎,如校门口张贴欢迎标语,教师与家长使用“非行话”,乐于为家长提供帮助并尊重其意见,以及与他们分享学生的信息[10]。鉴于此,每一所学校在拟定“家校协议”时,要充分考虑家校双方的立场和利益,让家长明白协议书是明确学校与家长职责的保障,尤其可以避免后期家校合作中矛盾和误解的发生。简言之,要使学校与家庭共同建立一种“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共同愿景。

目前,国内一些中小学已经启用了家校协议,以保证学校与家庭的联合教育作用。然而,部分学校在组织家长签署协议时,往往忽略了学生个体,协议中直接省略了学生所需签名认可的那部分内容。事实上,对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受教育既是一项义务,也是一项权利。因此,家校协议内容也应当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校可以与家长、学生共同商议家校协议内容,特别是要清晰罗列出学生在校应承担的责任,培养学生对自己负责的意识,重视校内的学生行为守则并对自己严格要求。

2.鼓励家长参与学校教育

“家校协议”不只是一份协议书,协议的制定是要保障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权利。从巴顿小学的个例可以看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方式多种多样。除了线上公开学校教育信息,巴顿小学还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家长走进校园”活动。比如,每学期组织家长代表观摩学生上课,邀请家长参与学生的“庆祝典礼”,以及学校定期举办的其他活动等。这些活动为家长提供了走进校园的机会,包括可以亲身感受学校环境,了解课程形式以及孩子的学习过程等,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家校之间的隔阂。

此外,英国的家校协议制度体现了鼓励家长主动行使教育管理权的目的。为了促进家长参与学生学习,学校给家长创造了与教师保持沟通的机会和空间。比如,家长可以利用非正式会谈和公开讨论日及时掌握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并有权要求与教师当面讨论与孩子相关的问题。当前,国内中小学的家校沟通大多在线上进行,但诸如“家长退出微信群”的事件频频发生,很值得教育工作者反思。虽然线下面对面沟通相较于线上沟通来说,在时间或地点上不太灵活,但它更容易解决一些难题,如课后作业布置、校服问题、同学矛盾、在校安全与晚点看护等。尤其在后疫情时代,学校有必要加强线下面对面沟通,同时设立相关的保障组织和机构,增进家长们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信任,减少家长们对当前教育问题的焦虑,也让家长们更好地配合学校,共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重视教师培训和家长教育

对于学校而言,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種挑战。由于家校合作是以教师和家长的合作为主,那么改变教师的观念和角色认知就有其必要性。以往教师的在校工作多为独立工作,在分科教学的形势下,也极少与其他教师协作教学。学校和教师要打破这种僵化的格局。首先,教师需要从自我的“舒适圈”中走出来,与家长结成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其次,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要认识到什么是家校合作,为什么与家长合作,以及如何促成合作等;最后,学校需要加强相关的教师培训,帮助教师理性认识家校合作,转变与家长合作的观念。

实际上,在家长受教育水平不高,难以理解家校合作的情况下,即使家长愿意履行家校协议,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对此,英国采取了一系列举措,帮助家长提高培养子女的技能。例如,2007年3月,英国教育与技能部(Deparment for Education and Skills, DfES)倡导“每位家长事务计划”(Every Parent Matters),并为国家级家长学院设计了一套家长课程;同年4月,英国政府投资3000万英镑设立“国家幼儿辅导学院”,采用津贴补助的方式,鼓励家长报名参加家庭教育类培训,以提高家长的育儿技能[11]。

近年来,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事业蓬勃发展,并主要围绕学校和学生展开,往往淡化了家庭因素。家长普遍认为“育人”是学校的职责,学校要承担全部教育之重,这也是现阶段家校合作不理想的原因之一。只注重专业教育而忽略家庭教育,漠视家校合作机制,将阻碍教育事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应不断完善家校协议制度,让家长的智力资源、社会资源走进学校,真正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共责、共情、共育、共建。

参考文献

[1]翟博.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182.

[2][3]杨启光.英国中小学校与家庭签订协议书[J].上海教育科研,2006(8):43-46.

[4]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外国家长教育》课题组,黄河清,傅琳.英国家校合作探微[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8(10):25-30.

[5]DCSF. Your Child, Your Schools, Our Future: Building a 21st Century Schools System[EB/OL].https://dera.ioe.ac.uk/10546/1/01133-2009DOM-EN.pdf.2020-12-12.

[6]TSO. Children, Schools and Families Act 2010: Elizabeth II. Chapter 26[EB/OL].https://dera.ioe.ac.uk/10954/1/ukpga_20100026_en.pdf.

[7]Sir Alan Steer. Behaviour Home-School Agreements[DB/OL].https://dera.ioe.ac.uk/701/7/8710-DCSF-Behaviour%20Home-School%20Agreements-Web_Redacted.pdf.

[8]Ofsted. Activity, reports and ratings-Barton Primary School(Published on June 13,2019)[EB/OL].https://files.ofsted.gov.uk/v1/file/50084907.pdf.

[9]Barton Primary School. Barton Primary Schools Home/School Expectations[EB/OL].https://bartonprimaryschool.co.uk/wp-content/uploads/2019/01/Home-School-Agreement-Appendix-5.pdf.

[10]Mike Coldwell, Kathy Stephenson, Ihsan Fathallah-Caillau and John Coldron. Evaluation of Home School Agreements[EB/OL].https://dera.ioe.ac.uk//6343/.

[11]陈盈.英国巨资建家长学院 走向“保姆国家”[EB/OL].http://news.cctv.com/world/20070426/100343.shtml.

(责任编辑   姚力宁)

猜你喜欢

家校合作英国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When is the festival?
Myths and legends-Polynesia
基于城乡结合部小学家校合作问题的调查研究
关于深化心理危机管理中家校合作的建议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