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监测评价赋能教育督导方式变革

2021-07-27宋一丹

基础教育参考 2021年6期
关键词:教育治理教育督导

宋一丹

[摘   要]教育督导是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评估监测是教育治理环境变迁赋予教育督导的新使命。江苏省苏州市在以监测评价赋能教育督导方式、助推教育治理变革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初步构建了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教育督导体系,对实现教育管理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教育督导;教育治理;评估监测

教育督导是现代教育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教育部发布的《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首次提出了教育督导的一项重要职能——评估监测,要求建立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这既是教育治理环境变迁赋予教育督导的新使命,也是教育治理现代化对教育督导提出的新要求。

一、教育督导现代化面临的新挑战

1.“管办评”分离倡导教育督导职能一体化

“评估监测”职能提出于新时期,它使得教育督导的职能更加完备,但同时也对教育督导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广泛性和权威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的教育督导工作都是以“督政”为主,存在着重监督轻指导、重验收轻监测的现象。然而,我国的教育发展正逐步从原有的“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发展”,教育发展的内外环境更加复杂,教育决策的复杂性也在增大,教育督导原有的“监督”“验收”职能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的需求。因此,教育治理体系需要快速建立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除了兼顾原有的“监督”“验收”职能外,还要适当加大评估监测和指导职能,以纠正政策执行偏差,实现科学决策,进而保障教育目标的达成,同时不断提高督导工作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保驾护航。

2.大数据治理赋能教育督导评估科学化

提升督导工作的权威性,最根本的是既要给督导赋权,也要给督导赋能。2012年,美国发布了《通过教育数据挖掘和学习分析改进教与学:问题简介》,开始挖掘和应用教育大数据。近几年来,随着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报告发布,多个国家也以此为依据开展了一系列的教育教学改革。例如,加拿大在2010年实施了“泛加拿大评估项目”,收集学生在数学、阅读和科学方面的周期性信息;芬兰在2017年启动了LUMA国家发展计划,指导儿童和青少年朝着“快乐学习”的目标前进等。可见,大数据已经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制定教育方针、政策,开展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依据,大数据治理时代已经来临。

鉴于大数据早已应用于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中,其与教育督导的融合是必然趋势,也是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必然要求。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教育者通常以简单、粗糙、经验化的方式去“管理”教育,而非“治理”教育。而大数据则为教育治理和教育督导科学化提供了可能,它使得教育督导从少量的“样本数据”转变为海量的“多维数据”,可实现基于数据的科学决策,推动政府教育治理转型。但是,大数据治理也使得教育督导的覆盖面越来越广,对督导人员专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对督导结果反馈时间的要求也越来越紧。因此,如何在大数据治理时代抓住机遇,攻坚克难,探索出一条基于大数据的教育督导新路径,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高品质建设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新路径

无论是“管办评”分离还是“大数据”治理,都迫切需要教育督导发挥好评估监测职能。以监测评价改革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也将是未来教育督导现代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加快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督導评估监测体系,是区域教育督导部门的当务之急和应尽职责。

1.高瞻远瞩,科学谋划区域教育质量监测发展思路

在教育部发布的《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意见》中,对教育督导的评估监测职能提出了三点要求:教育督导部门归口管理、专业机构提供服务和社会组织多方参与。同年9月,苏州市积极响应,成立了江苏省首家独立建制、全员配置的教育质量监测的专业机构——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率先在机构设置上实现了督政、督学和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现代化教育督导体系,也为教育督导发挥评估监测职能奠定了基础。在认真研究国务院教育督导办、教育部发布的政策文件的基础上,苏州市构建了区域教育质量监测的总体框架,即把“用大数据撬动教育现代化”作为光荣使命,力争用10年左右的时间,构建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有话语权、责任感和影响力的区域教育绿色智库。具体来说,依照“建设基于大数据的区域教育智库”的目标定位,坚持“依法监测,科学评价”和“小机构,大服务”两大原则,探索“跨地域联动合作”“跨学科集体攻关”“跨领域协同创新”三大路径,逐步完成价值理念、指标标准、流程实施和结果运用的教育质量监测四大体系构建工作。

2.脚踏实地,积极构建市级教育质量监测体系

苏州市教育督导评估监测体系的建立不是靠宏伟的蓝图,而是靠各个部门脚踏实地走出来的美好画卷。

(1)立足质量,开展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苏州市教育质量监测中心在成立之初就以“苏州市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为重点项目,在市教育局、市政府教育督导室的领导下,在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的指导下,每年对全市初中学生开展学业质量监测,监测内容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家庭环境、学习习惯、师生关系、学业负担等相关因素,从而助推区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多数人对教育质量的认识限定在“学业成绩”上,而苏州市的学业质量监测更加关注“成本性指标”,如睡眠时间、作业时间、近视率等。高质量的教育不应该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提高教育质量的重心就是要解决学业成就背后的关键问题。为此,苏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每年都会将监测结果用于对学校的督导中,从改善教育生态的视角对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全面督导和检查,为学校列出问题清单,到现场去解决问题,而不是传统的“一刀切”。可以说,义务教育学业质量监测已经成为学校督导工作的重要抓手。

(2)服务决策,开展各级各类专项评估监测

在大数据治理时代,教育不再是“拍脑袋”决策,而是基于大数据的证据驱动决策。为此,苏州督导部门会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当前义务教育面临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项评估监测,开展专题式、追踪式研究。近几年来,督导部门主要开展了“苏州市中小学课程开设情况专项调研”“苏州市中小学生近视情况专项监测”“苏州市中小学生电子设备使用情况专项监测”“苏州市初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监测”“苏州市中小学新冠肺炎期间居家学习状况调研”等,共撰写了十余份评估监测报告或决策咨询报告。

在这类评估监测项目中,苏州市充分发挥教育督导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资源优势,由监测中心负责工具的研制和数据分析等专业性工作,深入分析和挖掘监测数据背后的“真问题”“难问题”;督政处和督学处则依据监测中心提供的数据分析报告撰写评估监测报告或决策咨询报告,对问题作出专业回应,为教育决策提供重要依据。通过几年的实践,已经建立起了实证驱动的“目标—监测—分析—改进”的督政评估监测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了督导工作的专业性和权威性,也为科学化的区域教育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3.精准发力,切实推进教育质量监测结果运用

质量监测的最终目的是提升教育管理水平,促进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教育事业的发展。为此,苏州监测开展了如下一系列的工作。

(1)強化监测结果运用的认识

要实现以监测评价改革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首先就是要撬动区域和学校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和行动惯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义务教育体系架构在以中高考为龙头的“严密组织”之中,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成为习惯性认知。同时,由于教育质量监测属于新生事物,区域和学校普遍对其缺乏正确认识和理解,甚至出现抵触、畏惧心理。为此,苏州监测中心多次组织教育质量监测专题培训,邀请北师大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其他省市的教育评价专家为苏州的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开展培训。同时,督导部门也定期派监测中心的专家上门指导。

(2)提升监测结果运用的效能

监测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想运用好监测结果,首先必须读懂抽象的数据,理解数据背后的“人情事理”,找准数据背后的问题,这就需要立足专业的视角、技能和经验。为此,督导室会安排监测中心做好区域和学校的监测结果反馈工作。目前的反馈形式主要包括“反馈+培训”“社会发布”“上门反馈”和“一对一反馈”等,监测中心会根据评估监测项目的特点以及被反馈对象的需求进行调整,为区域和学校开展基于监测结果的运用奠定基础。此外,在每年开展的基于监测结果运用的优秀案例评选活动中,监测中心会邀请部分区域和学校代表分享监测结果运用的经验,为其他区域和教师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三、对教育督导评估监测现代化的思考

苏州教育督导评估监测体系的构建是新时代教育督导现代化建设的展现。从机构建立到工作开展再到结果运用,是苏州教育督导不断优化、不断提升的表现。未来,苏州监测中心将继续在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教育督导体系下,整合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教育专业管理机构等各方力量,优化评估监测和数据分析方法,强化监测结果运用,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评价导向、诊断、激励、改进等功能,建立过程性自我诊断机制,完善自主个性发展机制,逐步建立“一校一策”的学校发展水平提升机制,从而引导学校转变教育教学和管理方式,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发展“全纳、公平、优质、适切”的苏州教育现代化新形态作出贡献。

(责任编辑  姚力宁)

猜你喜欢

教育治理教育督导
怎样看待国家“十三五”教育规划?(上)
质量时代教育治理转型的校本策略
教育治理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对义务教育阶段教育督导评价三个基本职能的分析
管办评分离背景下教育督导评估机制的建构
关于“教育督导”之我见
治理定义下的教育治理引论
自治与问责的平衡:高等教育治理的保证
新课改背景下中外教育督导发展探究启示
信息化时代开展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思路和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