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比例分配解题技巧探析

2021-07-27马志兰

新课程·上旬 2021年51期
关键词:实际问题小学数学

马志兰

摘 要: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解题过程十分烦琐,但只要灵活运用比例分配知识,就可以使解题变得十分简单。结合具体教学实例,详细阐述如何运用比例分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比例分配;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比的知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它是在继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此,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比例分配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用的。

一、运用比例分配知识,解决最常见的数学应用题

生活中,常见的比例分配问题大致有这样几类:一类是知道几个数量之间的比与它们的和,求其中的各个数量分别是多少;第二类是知道几个数量之间的比与它们的差,求其中的各个数量分别是多少;第三类是知道几个数量之间的比与其中的一个量,求其他数量分别是多少。

例1.一种混凝土是由水泥、石子和沙子按照2∶3∶5的比例搅拌而成的,已知有这样的混凝土共20吨,需要水泥、石子和沙子分别多少吨?解析:从已知条件中可以看出,搅拌而成的这种混凝土水泥占2份,石子占3份,沙子占5份,一共就是2+3+5=10份,10份就是20吨,那每一份就是20÷10=2吨。水泥2份,每份2吨,那水泥就是2×2=4吨,依此类推:石子为6吨,沙子为10吨。即2+3+5=10(份),20÷10=2(吨);水泥:2×2=4(吨);石子:3×2=6(吨);沙子:5×2=10(吨)。答:需要水泥4吨,石子6吨,沙子10吨。

例2.六年级女生比男生多8人,其中男女人数比为3∶5,男生女生各有多少人?解析:从题目中可以看出,男生占3份,女生占5份,女生的份数比男生的份数刚好多5-3=2份,而女生比男生又多8人,则每份为8÷2=

4人,知道每份的人数和男女生的份数,用份数乘每份的人数就可以快速计算出男女生的人数。即5-3=2(份),8÷2=4(人);男生:3×4=12(人);女生:5×4=20(人)。答:男生12人,女生20人。

如果知道两个量的比与其中的一个量,如:甲、乙两数的比为4∶7,已知乙数为21,则甲数为多少?题目中的乙为21,乙的份数为7份,那每份就是21÷7=3,而甲占4份,每分又为3,那甲就为3×4=12。因此,在用比例分配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此类题型时,要灵活运用,做题之前理清头绪,分析计算起来也就轻松容易多了。

二、运用比例分配知识,解决分数乘法应用题

在掌握了比例分配解决问题的技巧后,回过头来再看分数乘法应用题时,几乎所有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型都可以转化为比例分配类题型。

例3.某厂去年收入180万元,今年是去年的4/5,今年收入多少万元?解析: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今年是去年的4/5”可以得出今年占4份,去年占5份,那么今年去年的比就是4∶5,而去年收入180万,去年5份,那每一份就是180÷5=36(万)。则今年就是36×4=144(万)。即180÷5=36(万);36×4=144(万)。答:今年收入144

万元。

例4.学校有杨树50棵,柳树比杨树多1/4,柳树有多少棵?解析:从题目中的“柳树比杨树多1/5”可以得知,如果把杨树就看成1,那柳树就是杨树的1+1/5=6/5,则柳树为6,杨树为5,杨树刚好是50棵,每份则为50÷5=10棵,柳树6份,每份10棵,6份共60棵。即1+1/5=6/5;50÷5=10(棵);柳树:6×10=60(棵)。答:柳树为60棵。

用一点点技巧,就把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变成比例分配题,这样解起来就简单多了。

三、運用比例分配知识,解决分数除法应用题

在教学分数除法应用题时,往往都需要列方程解答,运用比例分配知识,就可以使分数除法应用题变得十分简单。

例5.学校少年宫美术组与合唱组共63人,其中美术组是合唱组的3/4,美术组和合唱组各多少人?解析:从题目当中的“美术组是合唱组的3/4”可以得出:美术组与合唱组的人数比是3∶4,即美术组3份,合唱组4份,一共就是3+4=7(份),一共63人,每份就是63÷7=9(人),这样把一个分数除法应题就又转化成比例分配题。即3+4=7(份);63÷7=9(人)。

美术组:3×9=27(人);音乐组:4×9=36(人)。答:美术组27有,音乐组36人。

总之,比例分配在小学数学分数应用题当中应用十分广泛,教师要结合具体的问题灵活运用,从而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猜你喜欢

实际问题小学数学
建构主义在数学教学中的实践
让数学教学更好地走进生活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四川卷与全国卷试题对比之“解三角形”
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生活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