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驱动下STEM主题活动中教师的“三进”与“三退”

2021-07-26陈育芬

辽宁教育·管理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问题驱动主题活动三进

陈育芬

摘要:以问题为导向的STEM主题活动立足幼儿本位,围绕幼儿的学习经验组织教育教学,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符合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要求。教师要进一步筛选幼儿有价值的探究问题、拓展确定STEM主题框架、有效推进主题活动的学科整合;教师的问题预设要“退一步”,教师要“退一步”观察,教师的评价要“退一步”。在“进”“退”之前找到平衡点,激发幼儿探究兴趣,鼓励幼儿自主探究,促进幼儿各项能力发展。

关键词:问题驱动;STEM;主题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指出:“让每个孩子都获得全面且富有个性的发展。”《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在科学活动指导过程中应提出具有启发性、趣味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以满足幼儿探究欲望并保持探究的新鲜度,激发其持续不断地探究。”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的跨学科整合。STEM主题活动是依据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特点,以有教育价值的、幼儿熟悉和感兴趣的内容为对象,以工程活动为主线,整合科学活动的学习经验,运用技术和数学创造性的解决问题,鼓励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建构,用STEM核心素养进行探究的综合性实践活动。在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提高各项能力,必要时给予支持和引导。在问题驱动下的STEM主题活动中,教师要采取科学的指导策略,把握好“进”和“退”的尺度。

一、问题驱动下的STEM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三进”

(一)进一步筛选有价值的探究问题

正如瑞吉欧教育倡导的“让眼睛越过围墙”,教师的眼睛也要穿过教室的围墙,从幼儿一日生活中,如游戏、区域、户外等活动,发现教育资源、抓住教育契机。问题驱动的关键在于在问题情境中寻找有价值的驱动性问题,它能带给幼儿探究的动力和激情。在幼儿遇到的诸多问题中,如何筛选有价值的问题并生成主题活动,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教育理论基础。首先,针对幼儿感兴趣或提出的问题精心筛选,分析幼儿前期经验,理性判断发展价值。其次,对筛选后的探究内容提前实践,包括对前期资料的收集,与STEM元素的融合情况分析,是否有形成STEM主题探究的价值等。最后,对幼儿已有经验预先剖析,根据幼儿的科学发展经验和班级幼儿的发展情况进行剖析,了解该主题活动的开展是否能促进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否符合本班幼儿的探究能力。这些都是在问题驱动下STEM主题活动开展前,教师需要进一步思考的。

以STEM主题活动“鸽子的新房子”为例。一名幼儿从家里带来两只鸽子放在自然角,班里的其他孩子对这两只鸽子很感兴趣,经常讨论关于鸽子的话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及探究,幼儿话题的关注点持续在“鸽子为什么不爱动了”,对于“给鸽子建个新家“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看到幼儿们热情高涨,教师首先进一步查阅了关于鸽子的相关资料,结合本班幼儿发展情况,分析了STEM元素的可融合性。科学(S)方面:运用科学探究能力进行观察、推论、预测、做实验、比较等;建构科学概念,包括认识房子的结构、了解支撑力的作用等。技术(T)方面:合理使用方法或技术,如利用夹、绑、顶、借助外力等方法让物体稳固不会倒。工程(E)方面:绘图设计鸽子的房子;深入思考并寻找材料、借助辅助工具建构鸽子的房子,让房子稳固不会倒;进行改良与优化,多次改进选材,让鸽子的房子更稳固、更美观。数学(M)方面:在空间与数量上,探索立体图形、对称、空间、数量的累加等;运用自然测量知识,了解标准测量。

综上确定了该活动是有教育价值的,于是基于幼儿本位,制定探究目标,生成了“鸽子的新房子”STEM主题活动。幼儿围绕“鸽子的房子要选择什么材料,要建在哪里,鸽子的房子要怎么设计,怎么固定房子,房子摇摇晃晃怎么办,怎么给房子建一个灵活的门”等问题,从画设计图开始,经选材、测量、搭建到稳固粘合完成鸽子的新房子,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并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合作协作、沟通交流、创造性思维等STEM核心素养。

(二)进一步推动主题活动的学科整合

《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教育活动要能够充分注重综合性、生活性和趣味性”。”STEM主题活动与常规的主题活动主要的不同之处是注重跨学科的整合,而不是几个学科的简单叠加。在STEM主题活动中,幼儿从真实问题出发,教师以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理念为指导。幼儿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灵活运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知识,使学习和实际生活密切相關。满足了幼儿的认知需要,培养幼儿领域间的融合及知识迁移的能力。所以,学科整合的学习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

在STEM主题活动中进行学科整合时,首先,教师要对不同学科的知识具备较强的敏感性。不仅包括数学和科学知识,还要提高对技术和工程相关知识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其次,教师要多形式介入并有效指导,可以平行介入、交叉介入和垂直介入。在指导过程中能够掌握一些创新提问方法,能根据幼儿探究的不同时期,采用有效的追问方式,包括启发式追问、补充式追问、验证式追问和质疑式追问。最后,教师要经常反思,以参与者身份认真思考学到了什么,对于学到的东西有什么看法,对新学到的东西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教师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才能促进自身能力的提升,才能更有效地培养幼儿的STEM素养。

例如,在STEM主题活动“有趣的斜坡”中,涉及数学的测量、对称知识。科学活动中的稳定性,斜坡高度与物体远近的关系;技术活动搭建斜坡,设计搭建围栏让斜坡上的物体不会滚下来,制作轮子让物体在斜坡上滚下来……这些都涉及到了学科整合知识。教师采用推动STEM主题活动发展的多种提问方式:当幼儿开始自由探究时,教师验证式追问“斜坡是什么样子的?”“你在玩斜坡的时候发现了什么?”;当幼儿探究出现偏差时,教师启发式追问“怎样让不会滚得物体在斜坡上滚下去?”“怎样让物体在斜坡上滚得更远?你有什么办法?”;当幼儿的答案出现错误时,教师补充式追问:“你设计的斜坡是什么样子的?搭建出来的斜坡跟你设计的一样吗?”“在不同材质上的斜坡滚得一样远吗?你再试试看。”当幼儿的答案看似正确时,教师质疑式追问:“你说小汽车在斜坡上滑下来有1米,你是用什么工具进行测量的呢?”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应该掌握科学的提问方法,以帮助幼儿在主题活动推进过程中发现、解决关键问题。同时,应在幼儿提出想法或疑问时能言简意赅地加以回应,帮助他们了解问题的本质。

(三)进一步利用思维导图引导幼儿学会思考

思维导图应用到问题驱动下的STEM主题活动,能起到重要连接作用,呈现主题框架与进展。教师要善用图文并茂的思维导图,在主题活动各项内容之间建构简单高效的支架,体现主题活动的教育进程;教师要善用思维导图丰富预设主题内容,制订主题活动计划,并融入STEM元素,使整个主题活动脉络更加清晰;教师要善用思维导图提高幼儿的理解力,促使幼儿能宏观把握主题活动的进展情况,拓展幼儿认知范围,帮助幼儿梳理问题,从单层思维导图到多层思维导图的尝试,引导幼儿思考,培养幼儿思维,推动幼儿核心素养的提升,从而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例如,在开展STEM主题活动“皮影戏”中,教师以问题为导向,根据幼儿探究中出现的问题共同商定主题内容,借助思维导图建构STEM主题框架(见图1)。教师及幼儿对主题活动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促进主题活动有效开展。

二、问题驱动下的STEM主题活动中教师要做到“三退”

(一)主题预设“退一步”,激发幼儿探究兴趣

《指南》中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更多的是要追随孩子的兴趣生成STEM主题活动,鼓励幼儿在自然、自主的状态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经验,从而萌发幼儿探究的兴趣以及敢于实践的科学品质,而不是以教师的课程需要预设主题。

比如,STEM主题活动“鸽子的新房子”,本来教师围绕主题预设了三个子主题分别是“鸽子欢迎会”“鸽子的习性”“我会照顾小鸽子”。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没有在教师预设的三个子主题里,依然是在给鸽子建一个大房子上,这时候教师尊重幼儿的兴趣,把原本预设的主题内容改成了为鸽子建一个新房子;并放手让幼儿根据兴趣寻找答案,通过假日小分队家长带着孩子去公园寻找鸽子的家,观察鸽子房子的建构;引导幼儿和家长一起从网络、书本中查阅知识,幼儿查阅、记录回来后,让幼儿自由、自主分享交流。

(二)观察“退一步”,鼓励幼儿自主探索

美国哲学家雅思贝尔斯曾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我们倡导教师的角色从强势的规划者,转为“催化剂”,以点燃、唤醒、激发、推动的方式,引导幼儿进行探索。教师与幼儿是一对相互依存的关系,教师角色的膨胀会导致幼儿角色的萎缩,教师的过度主导会导致幼儿的依赖。因此,当幼儿在投入探究过程中,不需要教师的支持时,教师要及时地从活动现场抽离和隐退,以以为观察者、合作者、参与者的身份加入幼儿的探究活动中。

(三)评价“退一步”,发现幼儿探究的差异性

由于幼儿的个体差异,对主题活动探究的结果会有所不同,教师要尊重幼儿探究过程和探究成果的差异性,重视幼儿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发挥形成性评价的激励作用,把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进步,而不是以统一标准衡量每一位幼儿,要看到幼儿成果的创造性、闪光点,认真对待幼儿的想法,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实验和探索自己的想法,支持并促进幼儿无限可能性的发展。

比如,在STEM主题活动“鸽子的新房子”中,幼儿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努力,解决了无数个问题,有的幼儿很完美地给鸽子建了一个大房子,有的幼儿搭建了不同形状的房子,而有的只是学会了辅助材料的应用和辅助工具的使用,但大部分幼儿都是在自己的原有水平和通过教师、同伴的支持下已经有所发展。所以,在评价的时候,教师并不是评价最终鸽子的房子的好坏,而是通过让幼儿互相观察作品、交流分享、再实验的方式,让幼儿互相学习,发现别人的好方法、闪光点和自身的不足,再通过教师的总结梳理,形成有效经验。

总之,问题驱动下的STEM主题活动,教师的角色定位要随着主题活动开展的进程和幼儿探究的情况进行调整和转变。教师要遵循幼儿的兴趣,而不是一味的追随,要在幼儿的兴趣中提取有价值的探究内容。教师要鼓励幼儿自主探究,而不是一味放纵,要把握整个STEM主题框架和有效介入指导。教师要客观评价幼儿的探究想法和探究成果,在分析中促进每位幼儿在原有发展水平下有所成長。与此同时,教师要结合STEM教育理念,在“进”与“退”之间找到平衡点,采取有效策略,促进幼儿STEM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海英.儿童事业的幼儿园环境创设[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2]吴丹丹,初探思维导图在幼儿园教学中的运用[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7(12).

[3]余胜泉,胡翔.STEM教育理念与跨学科整合模式[J].开放教育研究,2015,21(4).

(责任编辑:赵春艳)

猜你喜欢

问题驱动主题活动三进
棋乐
藏垢纳污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以问题驱动改进随机变量分布的教学
以计算思维为中心的数据结构教学方法探讨
“问题驱动式”生物高效课堂打造的做法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问题驱动+能力提升”卓越课程建设与实践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博弈名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