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芭蕉香火舞龙文化 让语文教学更精彩

2021-07-23李少莲

速读·中旬 2021年6期
关键词:整合语文教学

李少莲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语文教师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种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芭蕉香火舞龙文化是长塘镇本土的民俗地域文化,是我们语文课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一大源泉。如何将芭蕉香火舞龙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起来,我认为可从四方面着手:芭蕉香火舞龙文化意义;立足课堂,民俗文化渗透;拓宽语文实践活动内容;生活写作。

◆关键词:芭蕉香火舞龙文化;语文教学;整合

芭蕉香火舞龙文化是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三百多年来的文化智慧的结晶,是长塘镇村民文化的根脉所在。将芭蕉香火舞龙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既是对语文教学内容的有益补充,又是增强语文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既能展现长塘镇的人文风俗特色,又有利于本地的舞龙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既能增强学生对自己家乡乃至祖国民俗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又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因此,将芭蕉香火舞龙文化与语文教学有效整合起来,对于本镇中心学校来说,是个很好的契机。

1芭蕉香火舞龙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让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还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及良好的道德品质。”这是时代的要求。在现实教學中,我发现很多教师忽视了传统民俗文化,特别是本地民俗文化的教育,仅对包含有传统文化的课文进行粗略学习,更不用说挖掘与联系本地的民俗文化去发扬与传承教育了,导致了本地民俗文化教育的缺失。

芭蕉香火舞龙文化,是南宁市青秀区长塘镇的民俗地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就应该在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认识:什么是民俗地域文化?芭蕉香火舞龙文化作为本地民俗地域文化是如何产生的?作为本镇子孙,我们该如何去传承与发扬?这些知识的渗透,不仅让学生开拓知识面,提升语文素养;同时有利于增强学生对本镇祖先三百多年来的宝贵文化遗产的理性认同,进而培养学生的民族使命感和自豪感;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2立足课堂,进行民俗文化渗透,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语文教材中总是隐藏着民俗文化。它呈现了中国各地方的民俗文化特色;对学生而言,它是鲜活生动的教材。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材,适时引导学生了解本地的民俗文化,使学生受到民俗文化的熏陶。

如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龙的传人》,就含有民俗龙文化。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龙时,可让学生把收集到的各地的舞龙文化讲讲:如宾阳的“炮龙”,广东的“舞草龙”,隆安县的“稻草龙”等,再结合本镇的芭蕉香火龙进行对比,让学生感受到各地民俗文化的不同,进一步感受到本镇舞龙文化的独特魅力,激发他们对本地民俗文化和家乡的热爱之情。

我校引进“芭蕉香火舞龙文化”的课题研究中,我开展的主题班会《学龙文化,争做龙的传人》、讲《龙的故事》等,让学生知道“芭蕉香火龙”文化是长塘祖先遗留下的文化遗产,树立传承下去的意愿;学生受到龙文化的熏陶与感染,发扬中华龙的精神,树立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培养乐观向上,勇往直前的品格。教师通过这一系列的课堂教育,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一个层次。

3舞龙文化,拓宽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内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芭蕉香火舞龙文化”是我们长塘镇村民发起的,以前为了娱神在传统节日舞龙的文化活动;后来发展为在节日庆典上为活跃气氛而舞龙的文化活动。它不仅能丰富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民间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对研究民族民间宗教信仰、文学艺术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所以本镇教师可利用这一舞龙文化,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实行“大语文”教学。

譬如本镇的“芭蕉香火舞龙文化”就是中华民俗文化的缩影。前两年,我校领导明智地引进了“芭蕉香火舞龙文化”作为学校的大课间活动,达到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强健体魄的作用。而我们语文教师也适时地把它作为语文课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开展了以下实践活动:做芭蕉龙的手抄报、板报;举行舞龙的知识竞赛及龙故事的演讲比赛;芭蕉龙的制作及学舞龙等等。学生在参加这些活动时,虽然感觉累,但快乐又充实,促动了他们以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感受到作为“芭蕉龙传人”的愉悦与自豪;认识到弘扬传统文化的使命感;大大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这就是大语文课堂,真的好精彩!

4生活写作,提升语文能力素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想动笔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那么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应引导学生善于关注生活。让学生走进生活,把看到的、亲身经历的写下来,作文才更有真情实感。

芭蕉香火舞龙文化是长塘镇三百多年来的文化智慧的结晶,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它蕴藏着大量生动的写作素材,教师如能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挖掘,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视野,而且能释放学生的思路,写出优秀的篇章。更重要的是,还能写出学生对民俗文化及家乡的热爱之情。

2018年5月,我校把芭蕉香火舞龙文化引进校园,作为大课间,让全校学生共同参与到舞龙活动中。在操场上,24条龙伴着富于壮族特色的芭蕉龙歌曲忽儿蜿蜒盘旋,忽儿上窜下跳,忽儿勇往直前,那场面真是声势浩大,甚为壮观呀。那震撼人心的场面让学生感触很深。于是我趁势让学生在语文课前3分钟进行口语交际,说说舞龙的真实感受,表露自己作为本镇后代的自豪之情。然后叫学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壮观的场面写出来。写完后,让学生用激情的语调朗读自己的作品,感染班中每一位学生,激发他们内心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对舞龙这传统文化遗产的欣赏与喜爱。这一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有效地加深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也提高了写作与口语表达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语文能力素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渗透“芭蕉香火舞龙文化”,对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具有重要的意义。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对舞龙文化进行深刻的挖掘,了解历史、了解民族,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内容更精彩,让我们的教育走向生活,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出版社,2001年7月版.

[2]蒋红梅.民俗文化与语文教学.2008年07期.

[3]周洁.民俗文化作为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研究[J].广西师范大学,2014.

猜你喜欢

整合语文教学
谈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浅析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整合
记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一次归类、整合改革及反思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