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初中化学育人元素的挖掘

2021-07-20王锋李硕硕郭鸿旭

教育界·A 2021年6期
关键词:五育二氧化碳初中化学

王锋 李硕硕 郭鸿旭

【摘要】“五育”融入学科教学,即在讲授学科知识的同时挖掘教材中的育人元素,既丰富了课堂内容,又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文章以初中化学“二氧化碳综合利用”主题为例,探讨挖掘育人元素,旨在探索“五育”的内涵、现状以及初中化学“课程育人”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初中化学;五育;二氧化碳

一、引言

2019年6月2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出“五育并举”的指导方针,要求“突出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1],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对于“五育”内涵的理解以及如何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五育”是学校教师培养人才的关键。本文以初中化学关于二氧化碳的知识为主题,探索“五育”的内涵、现状以及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育人元素。

二、“五育融合”现状分析

目前,“五育融合”的意识虽日益彰显,但还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有的教师认为德智体美劳各司其职,往往将各育看作彼此相互独立的教学活动。比如说,德育工作在思想政治课或者在班会活动中进行;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在体育课上跑跑步就是进行体育了;学校通过开展主题活动进行劳动教育或将劳动教育简单等同于体育。

还有的教师将“五育融合”只是看作各育的简单叠加,没有意识到“五育”之间是彼此联系、相互渗透的。例如,多数人仅看到体育有锻炼身体的作用而忽视,殊不知体育还有维护大脑神经系统强劲的思维和记忆的功能,对智商的高低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在体育中可以通过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说:“生活中从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2]因此,还可以通过健身体操让学生感受协调美和韵律美。针对学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初三化学为例,分析探索如何在教学中渗透“五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初中化学挖掘育人元素的实践路径

化学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中学阶段是学生最叛逆的时期,也是其成才发展的关键阶段。育人如同食盐,是每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需求。将育人元素融入化学教学中将使化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使学生更加健康成长。

(一)德育内涵及融合教学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3],“树人”是核心,“立德”是根本。道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内在修养。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德育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辩证意识,使学生树立绿色化学的理念,结合化学史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例如,结合化学史对二氧化碳进行介绍:从海尔蒙特发现CO2的一个多世纪后到布莱克制取并检验CO2,让学生学习科学家坚持不懈、不畏艰辛甚至为此而献身的决心和行动的探索精神。 另外,二氧化碳可以供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做灭火剂,用来制纯碱,合成尿素、汽水,固态干冰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等用途,但是二氧化碳太多容易引起人窒息,过量会产生温室效应。通过对二氧化碳的用途及危害进行了解,使学生意识到事物具有两面性,要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事物的利弊。在讲解“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留下的废液如何处理”中,教师展示前一节课“二氧化碳制取与性质实验”所产生的废液:废液应当如何处理呢?直接丢弃还是回收利用呢?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环境恶化的后果与美丽的家园进行对比,从而激起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使其深刻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二)智育内涵及融合教学探索

“智育是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指的是对青年进行科学与知识的教育,启迪青年的智慧和思想,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使其具有科学的头脑和服务社会的本领。”[4]一直以来,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教师用分数、升学、文凭来衡量学生智育是否得到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因此“高分低能”的现象普遍存在。陶行知先生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5]初中化学的智育功能就是通过对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教育,教会学生独立思考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地应用化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留下的废液如何处理”中,教师若直接将实验方案告知学生,不利于学生思考,导致学生的思维能力难以得到提升。对此环节,可以这样处理:

【问题线】将这瓶废液变废为宝,你处理的思路是什么?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废液中溶质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呢?这些物质又会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呢?如何验证废液中是否含有HCl以及是否含有Ca(OH)2?

【活动线】处理的思路可以是先确定废液中有什么物质,然后利用化学方法把这些物质转化成为我们想要的物质,最后进行分离提纯;通过情景再现思考在二氧化碳制取实验过程中涉及的物质;书写化学方程式,对溶质成分进行猜想;结合猜想进行分组实验探究。

在以上教学环节中,教师通过问题驱动,步步引导,使学生“够一够就能摘到桃子”,通过猜想环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发散思维能力。对于“如何验证废液中是否含有HCl以及是否含有Ca(OH)2”这一问题,通过设计对HCl和Ca(OH)2的探究方案引出酸碱的化学性质,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汇报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重要的是,化学本身就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于实验探究的一般方法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三)体育内涵及融合教学探索

体育运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身体成长和发展,而且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学生的骨骼发育,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而且集体活动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

在化学教学中挖掘体育元素,可以从生命安全教育、人体健康以及体育精神等方面来研究。例如,初中学生怀着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首次步入化学实验室,在进入实验室之前或者在進行实验探究的时候,教师需对相关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以及药品的危害、正确取用做详细的说明,重视安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的实验态度。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教学中着重挖掘体育中的健康教育元素。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不仅导致全球变暖,而且使人类的健康受到威胁。有研究表示,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将大大降低粮食作物的营养价值,随着其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含量的降低,人类患相关疾病的风险将逐渐升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讨论二氧化碳的来源及应用,在探究如何控制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中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

(四)美育内涵及融合教学探索

美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2020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提出:“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6]2021年3月4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在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新闻中心网络采访中表示,按照硬指标、硬任务的方法,促进学校美育上一个新的台阶,到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这说明美育在整个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越来越被重视。

中华美学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藤守尧认为,“美学要与各学科的教学融合在一起,把以往死板的课堂教学转变为即席的具有美学趣味的对话、歌舞、戏剧表演、诗歌朗诵、艺术设计和绘画等活动。”[7]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挖掘美育元素,让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实验现象之美,认识到这些不经意的美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教师在“二氧化碳综合利用”这一专题授课中,要经过“艺术感受→艺术构思→艺术表现”才能构成一节课。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倾注全部情感,对教材内容进行再创造,课堂上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言、令人舒适的教态,引导学生从未知到已知,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感受艺术美;课堂上通过播放干冰制造的舞台表演效果片段以及干冰用于蔬菜、瓜果保鲜时视觉上给人雾蒙蒙的感觉,联系日常亲眼所见,无不让学生感受化学的梦幻美。

(五)劳动教育内涵及融合教学探索

马卡连柯认为,“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生活幸福和文明的基础,在教育工作中,劳动也应当是最基本的因素之一。”[8]但是,劳动教育在学校中曾一度缺席,导致学生出现不爱劳动、不会劳动的情况。为了改变劳动教育不被重视的现状,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强调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9]。

在理解劳动教育意义的同时,还要明确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四重属性:第一是价值属性,劳动教育要帮助学生理解劳动是一切财富和幸福的源泉,鼓励他们用创新性劳动去创造新生活;第二是社会属性,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劳动教育需要家庭、学校、政府和社会的多方协作,形成教育的合力;第三是历史属性,一代又一代人的担当和使命,不同时期劳动教育的理念、目标及内容被打上历史烙印,需要保持与时代发展同向同行、同频共振的创新追求;第四是审美属性,在劳动教育中不断地培养审美观念,提升审美旨趣,充实审美体验,达到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劳动教育蕴含着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时代内涵,而化学学科又是与生活及工农业生产紧密联系的学科,将劳动教育渗透到化学教学中,是化学学科的内在需求,也是教学方式创新的一种途径。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中可以让学生在“准备实验→做实验→整理实验”的过程中,培养手脑并用的劳动习惯。在介绍二氧化碳的回收过程,用于合成肥料以及粮食、蔬菜储藏的过程中,通过讲解原理与操作步骤,让学生明白劳动的伟大以及化学知识可用于工农业生产实践,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劳动素养。

四、结语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育人元素不仅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而且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的关注点不再只是课本知识本身,而是关注到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实现从“书本育人”到“生活育人”。因此,在教育评价改革中要改变“重教书,轻育人”“重分数,轻素质”的变量办学行为,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情感体验,真正将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刘登珲,李华.“五育融合”的内涵、框架与实现[J].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2020,3(05):85-91.

张晓萍.化学学科美育渗透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9,6(18):171-173.

吕迅喜.全面创新班级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十)[J].中国德育,2019(07):7-9.

习晓敏.“智育、体育、群育”——早期周恩来的青年教育理论[J].才智,2017(35):3.

陆裕新.运用行知思想进行化学有效教学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7(20):86.

郭声健.《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一部新时代学校美育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J].美育學刊,2021,12(01):1-7.

徐立堂.初中化学教学与审美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7(51):178.

马卡连柯,吴式颖.儿童集体的力量——节选自《马卡连柯教育文集》[J].内蒙古教育,2011(01):33-35.

本刊编辑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梳理[J].平安校园,2020(06):6-8.

猜你喜欢

五育二氧化碳初中化学
坚持五育并举,引领学校未来发展
五育并举 德润童心
“五育并举”,学校交出智慧答卷
“五育互育”:高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知识归纳
科学家成功把二氧化碳变成石头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