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维弹性碰撞二级结论的妙用

2021-07-19郭梦姣林钦朱雨洵

中学理科园地 2021年1期

郭梦姣 林钦 朱雨洵

摘   要:一维弹性碰撞问题是高考的一个热点。在高中阶段解决一维弹性碰撞问题时,常常从动量守恒以及能量守恒方面入手,联立方程进行计算,计算量较大,学生错误率高。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基于能量和动量守恒推导出简单的二级结论,不仅能够快速分析和解决一维弹性碰撞问题,还能有效帮助学生加深对碰撞模型的理解。

关键词:一维弹性碰撞;动量守恒;二级结论

碰撞作为动量守恒定律的一个重要的应用模型,一直是高考考试的热点问题。碰撞模型可分为:弹性碰撞和非弹性碰撞。对于弹性碰撞问题,在高中主要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的角度去解决问题,由于运算过程繁杂,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不仅花费时间较多,而且还容易出错。为解决这个问题,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一维的弹性碰撞,从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方面出发,推导出一个简单实用的二级结论。所谓物理二级结论,通常指依据有关物理概念或者物理规律,通过一定的演绎推理对典型的物理问题进行分析得到的具有通用性、普遍性意义的结论[ 1 ]。

1  理论推导过程

球A和球B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发生一维弹性碰撞,质量分别为m1和m2,碰撞之前两球的速度分别为uA和uB,碰撞之后两球的速度分别为vA和vB(如图1、图2)。

碰撞前:                           碰撞后: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1uA+m2uB=m1vA+m2vB                      ①

即:

m1(uA-vA)=m2(vB-uB)                         ②

由能量守恒定律得:

m1uA2+ m2uB2=m1vA2+ m2vB2   ③

③改写为:m1uA2-m1vA2=m2vB2-m2uB2             ④

即:m1(uA-vA)(uA+vA)=m2(vB-uB) (vB+uB)          ⑤

將⑤/②,得:

uA+vA=vB+uB        ⑥

即:uA-uB=vB-vA  ⑦

对于弹性碰撞,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碰撞之前的相互接近的速度(uA-uB)等于碰撞后的相互远离的速度(vB-vA)。

2  恢复系数e

上面推导出的结论和大学物理的恢复系数e有关。可以将A、B两球的碰撞过程分成压缩(靠近)和恢复(推离)阶段,当压缩阶段结束时,就是A、B两球的速度相等的时刻[ 2 ]。假设碰撞过程中,两球速度相等时的速度为v,则在压缩阶段,由动量定理得:

-I1=m1v-m1uA ①

I1=m2v-m2uB  ②

在恢复阶段,由动量定理得:

-I2=m1vA-m1v ③

I2=m2vB-m2v  ④

牛顿指出,用给定材料做成的两个小球,不管两个小球的速度怎样,恢复冲量I2与压缩冲量I1之比是一个常数,即=e,这个常数e称为这两种给定材料的恢复系数。

由①和②式可得:

I1=(uA-uB)

由③和④式可得:

I2=(vB-vA)

则:e==

恢复系数e的取值介于0和1之间,当e取0时,就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当e取1时,就是完全弹性碰撞,则就得出uA-uB=vB-vA[ 3 ]。

3  结论的应用

【例题1】如图3所示,两个小球的质量分别是m1和m2,m1=4 kg,m2=3 kg,两个小球发生一维弹性碰撞,求碰撞之后的速度?

解析:

设两个物体碰撞之前的速度分别为u1和u2,碰撞之后的速度为v1和v2

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1u1+m2u2=m1v1+m2v2                             ①

又因为碰撞之前相互接近的速度等于碰撞之后相互远离的速度,则:

u1-u2=v2-v1                             ②

联立①和②式,得:

v1=2.4 m/s

v2=5.4 m/s

【例题2】(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一课后习题) 一种未知粒子跟静止的氢原子核正碰,测出碰撞后氢原子核的速度为3.3×107 m/s。该未知粒子跟静止的氮原子核正碰时,测出碰撞后氮原子核的速度是4.4×106  m/s。已知氢原子核的质量是mH,氮原子核的质量是14 mH,上述碰撞都是弹性碰撞,求未知粒子的质量。

解析:与氢核碰撞时,设未知粒子的质量为m,碰撞之前的速度为v0,碰撞之后的速度为v1。

未知粒子与氢原子核发生弹性碰撞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1+mHvH                          ①

又因为碰撞之前相互靠近的速度等于碰撞之后相互远离的速度,则:

v0=vH-v1                                 ②

由①和②式得:

vH=                              ③

与氮核发生弹性碰撞时,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1+mNvN                         ④

又因为碰撞之前相互靠近的速度等于碰撞之后相互远离的速度,则:

v0=vN-v1                                 ⑤

由④和⑤式得:

vN =                             ⑥

则③/⑥得:

=

将题目中的数据代入,得:

m≈1.16 mH

这道试题改编自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实验,若利用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的方程联立求解,一方面计算量很大,另一方面物理量的下脚标注多,在计算时很容易出错,利用弹性碰撞时靠近速度等于远离速度的结论计算则简洁清晰。2020年山东卷压轴题的前面两问也可以用此二级结论简化计算。

【例题3】(2020年新高考全国卷Ⅰ物理第18题)如图4所示,一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的底端安装一弹性挡板,P、Q两物块的质量分别为m和4 m,Q静止于斜面上A处。某时刻,P以沿斜面向上的速度v0与Q发生弹性碰撞。Q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等于tanθ,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P与斜面间无摩擦,与挡板之间的碰撞无动能损失。两物块均可以看作质点,斜面足够长,Q的速度减为零之前P不会与之发生碰撞。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1)求P与Q第一次碰撞后瞬间各自的速度大小vp1、vQ1;

(2)求第n次碰撞使物块Q上升的高度hn。

解析:(1)P与Q的第一次碰撞,取P的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定律得:

mv0=mvp1+4mvQ1                           ①

由碰撞前的相互接近的速度等于碰撞后的相互离开的速度得:

vQ1-vp1=v0-0                                ②

聯立①②式得解得:vQ1=v0, vp1=vQ1-0=-v0

第(2)问的解答也可以利用此二级结论简化计算过程,帮助学生快速得到答案,这里就不再赘述。

4  结束语

通过典型的例题可以看出,应用二级结论解决一维弹性碰撞的问题,不仅公式容易记忆,而且解题过程中计算量大大减少,提高了计算的效率以及准确率。

参考文献:

[1]许文. 从高考物理题的求解谈二级结论的形成与应用[J]. 教学考试, 2018(49): 75-78.

[2]闫彩霞,程敏熙,冯彩仪,等.正弹性碰撞速度关系的研究及其在解题中的应用[J].物理教学,2017,39(11):62-63,67.

[3]梁昆淼. 力学上册[M]. 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