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2021-07-19吴晨兰

当代家庭教育 2021年18期
关键词:应用思考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吴晨兰

摘  要:目前,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热潮,国外的孔子学院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并且因其独特的魅力逐渐发展壮大。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更应该重视中华传统文化在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初中时期是传统文化启蒙的重要阶段。所以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与初中语文教学相结合的呼声越来越高。在知识方面,传统文化主要渗透在写作知识和历史知识上,每一篇文学作品都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反映了鲜明的人物特征。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透过作品,反观那段历史,会对作品产生更深刻的理解,也会让学生对历史有着更加深刻的认知。

关键词: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应用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877(2021)18-0005-02

On the application of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in junior middle school Chinese Teaching

WU Chenlan  (Yucai School,Baiyin City,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stud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has been set off in the world. Confucius Institutes abroad appear in front of people like a spring rain,and gradually develop and grow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charm. As the Chinese descendants,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t rol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n education. The junior high school is an important stage of the Enlightenment of traditional culture. So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nto the campus,with the combination of Chinese teaching in junior high school is more and more high. In terms of knowledge,traditional culture mainly permeates in writing knowledge and historical knowledge. Each literary work has its own special background of the times,reflecting the distinctive character characteristics. Therefore,students will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k and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history through their works and looking back on that history.

【Keywords】Traditional culture;Chinese teaching;Application thinking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其独特的魅力代代相传,然而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增加,外来文化不断地冲击着传统文化的地位。一味的学习外来文化,忽视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现象层出不穷。媒体行业繁荣发展,宣传着其他文化的优越,这给价值观尚未形成的初中学生带来极大影响。当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初中语文教学的结合,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教师仅从教材表面出发,不能深层次的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髓,因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也仅仅是停留在表面,此种现象需要一线教师们共同努力,和学生紧密配合,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兴趣不高

毋庸置疑,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使下才能长久的对学习保持热情,由于所处的时代不同,即使教师交代了文章的背景、出处,学生也很难理解那些年代久远的人物开疆扩土、治国安邦的壮举和壮志难酬的无奈。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动机并不是源于自身兴趣,而是为了取得良好的学业成绩,不辜负家长的期待。研究表明,在内驱力作用下的学习效果要远远优于外驱力作用下的,兴趣就是内驱力,而学业压力、父母的期待都属于外驱力。学生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不高,很难用内驱力带动外驱力进行学习,因此提升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提升语文学科素养在语文教学中就显得尤为重要。

(2)教师教学观念落后

受应试主义教育思想影响,优秀传统文化在与初中语文教学融合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大多数教师只是为了考试而教,学生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教师占据整个班级的主导地位,支配着每个同学。尤其在最能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论语》的学习上,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教师更侧重于采取灌输式的手法进行教学,通过朗读、背诵,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学生机械地朗诵“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不能获得学习的乐趣,由于时代不同,学生也很难理解当时写作的手法和含义,更难理解作为我国极具影响力的《论语》的内在意蕴。

教师墨守成规,一味的“教教材”,不能深入挖掘教材背后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意蕴。长久的教学实践经验告诉我们,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教传统文化往往容易事倍功半,长期采用灌输式教学的手法,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3)学校文化氛围不浓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各个学校争先加大力度投资建设现代化学校,伟岸的建筑、明亮的教室、盘踞的跑道、现代的实验室,校园的每一处风景似乎都在向人们诉说着自己的现代化程度。然而,在建设现代化校园的同时,很多学校却忽视了学校的内涵建设。学校弘扬传统文化的意识不足,把这一任务全都交给教师,教师由于课业压力和教学任务繁重,也只能按照学校的要求和家长的预期,用应试的方法教学生。学校是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学校的教育方向会直接影响家长的教育理念。学生的教育是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学生四个方面紧密配合的,如果在弘扬传统文化这一问题上,只有学生和老师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因

(1)教师教学压力繁重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所需要承担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具体包括课前备课;课中授课,并且及时根据学生的反馈,对教学计划进行灵活的调整;课后批改作业;及时关注到学生的困惑。这只是最基本的工作,除此之外,良好的科研能力也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教师在教学中的困惑可以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而将这一过程创造性的加以总结,就迈出了科研的第一步。教师需要积极探索适合当代学生的教学方法,并且将实践经验转化为理论成果。科研工作是一场马拉松,需要教师几年如一日的积淀,这也挤占了教师日常教学时间。由于上述工作占用了教师绝大部分时间,导致教师没有更多的精力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在日常语文教学当中。

(2)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

在应试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校和家长变得“唯成绩是从”,绝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提高成绩的机会,争分夺秒地让学生在“题海”中“奋战”。因此,关于教学内容,学校和家长只关注教师讲的是否是考试的内容,而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迫于中考的压力,学生只重视对考试内容的学习,没有时间和精力钻研学习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但是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教育者永远不可能用一张卷子去判别所有学生的好坏。现代教育理念也要求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应试教育思想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步伐,也制约了传统文化在校园中的传承。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增强传统文化底蕴

学生对传统文化中的文言文等作品很难产生兴趣,因为无论是从句式特点、语言结构还是时代背景、文学基础方面来说,文言文的作者都很难与学生产生共鸣。针对这一现实状况,教师可以突破瓶颈,寻求解决策略。首先,在导入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岳阳楼记》时,教师可以将文中涉及的成语如醉翁之意不在酒、水落石出等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这些我们熟悉的成语都出自于《岳阳楼记》,让学生在熟悉的成语的基础上,对作品产生初步认同,培养其学习兴趣。其次,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上举办小型竞赛或文学接龙,例如在课前,教师制定接龙主题“花”,学生按照顺序说出和花有关的古诗词或文言文。竞赛是让人精力集中的最好办法之一,能够让学生的大脑迅速活跃起来,然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等诗句便会一句接一句的出现在课堂上。创新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能促进学生有更强的内驱力去学习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2)营造传统文化氛围,重视传统文化熏陶

环境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产生影响,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必须从两个方面做起,首先,教师以语文课堂作为宣扬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营造“传统文化软氛围”。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基于学生的兴趣开展教学,采用学生喜欢的方式传递知识。以往关于传统文化方面的教学,往往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现在教师可以适当放手,充当“旁观者”的角色,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在经过简单的介绍和讲授之后,和学生共同讨论,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其次,传统节日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缩影,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让传统节日走进课堂,为学生传递文化力量。如端午节时,将《屈原》这篇文章拿出来鉴赏,反复诵读,感受屈原想要冲破黑暗的急切而又果敢的决心。中秋佳节,教师也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合作小组,分别查找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和文学作品,并拿到语文课上与大家共同分享。用这种方法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3)挖掘教材内涵,培养文化认同感

初中语文教材中包含很多传统文化的文章,教师可以从时代背景、人物特征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传统文化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可以供学生品读,例如《最后一课》中饱含着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母语的信仰;《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也让学生从多个方面了解鲁迅;在《背影》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朱自清深沉的爱;《安塞腰鼓》则让学生领略到一种雄浑和酣畅淋漓。

同时,阅读优秀的传统文化书籍也是培养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方式,如四大名著堪称经典中的经典,阅读四大名著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文学修养。读《三国演义》可以让人阅遍世事沧桑;读《西游记》可以让人坚定信念,百折不回;读《水浒传》可以体验世间百态,市井炎凉;读《红楼梦》让人懂得人生的要义。广泛的阅读优秀传统文化作品,可以让学生明理且坚定。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在写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写作不一定是长篇大论的作文,也可以是几行字的小诗或散文,来表达对于传统文化的领悟和理解。语文是一门需要长期积累才能厚积薄发的学科,学生通过不断的积淀,开阔了自己的视野,了解传统文化中写作常用的一些手法。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创作,此时的学生不要为写而写,而是把写作作为抒发心中情感的一种途径,用这种方式来感受和体验传统文化的温度,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传承性,并能在时代的更迭中不断地进步,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我们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基石,也是中华儿女在国际上讲好中国话的底气。初中语文课堂作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应该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教师在“传道受业”中将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给学生,助力其文化底蕴的提升和道德品格的升华。

参考文献

[1]柳旭,王雪.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01).

[2]梁丽斌.初中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探索[J].汉字文化,2019(06).

[3]孟莉.中华优秀傳统文化融入诗词教学的路径[J].文学教育(上),2020(09).

[4]胡国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民族师范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作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16).

猜你喜欢

应用思考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高职综合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开发与应用的思考
高中语文“翻转课堂”之我见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