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在乳腺癌根治术后的临床应用对比分析

2021-07-19符李达简立智王静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1年5期
关键词:剂量学靶区患侧

符李达 简立智 王静

(信阳市中心医院放疗科,河南 信阳 464000)

乳腺癌癌细胞极易脱落并通过淋巴和血液转移到身体的其他部位[1]。三维调强放疗是在三维适形放疗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目前在临床中的应用也较广泛[2-3]。本研究通过分别使用三维调强放疗与三维适形放疗治疗乳腺癌根治术后对两种放疗方式的应用价值进行对比分析,现将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乳腺癌根治术后的患者。根据放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三维调强放疗43例)和B组(三维适形放疗43例)。A组: 平均年龄40.13±4.20岁,根据病灶部位分为:左侧20例,右侧23例。B组: 平均(年龄40.52±4.09岁,根据病灶部位分为:左侧21例,右侧22例。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无差异,有可比性(P>0.05)。

纳入标准:(1)均符合乳腺癌的相关诊断标准[4]且术后病理活检确诊;(2)未出现远处转移。排除标准:(1)放疗不耐受;(2)依从性低。

1.2 方法

所有患者皆使用CT进行模拟扫描,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 volume,CTV)主要包括胸肌间淋巴结、胸壁淋巴引流区以及乳腺腺体,在CTV基础上向外扩展1cm左右即为计划靶区(Planned targe volume,PTV)。

A组进行三维调强放疗:选择6MV-X线进行4野照射,照射的靶区为患侧的瘤床、乳房以及部分瘤床胸壁。照射剂量:乳腺1.8 Gy,照射28次;瘤床2.1 Gy,照射次数为26~30次。

B组进行三维适形放疗:选择6MV-X线进行4野照射,照射的靶区为患侧的乳房、部分胸壁;照射次数为25次左右,照射剂量为51 Gy左右;依据术前肿瘤部位,在瘤床进行电子线加量,所加剂量在10 Gy以内,照射次数为5次。

两组均治疗4周[4]。

1.3 观察指标

1.3.1 靶区剂量学指标

观察计划靶区(PVT)剂量分布情况并记录,指标包括V90%、V105%、V110%、V115%。

1.3.2 非靶区剂量学指标

观察肺接受≥20 Gy、30 Gy、40 Gy、50 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20、V30、V40、V50和左侧患者心脏接受≥30 Gy、40 Gy、50 Gy照射的体积百分比V30、V40、V50及对侧乳腺的平均剂量和肝脏的平均剂量。

1.3.3 肿瘤标志物

所有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采集空腹静脉血5 mL,常规离心后取上层血清,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患者血清中的糖类抗原153(Carbohydrate Antigen 153,CA153)以及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等乳腺癌肿瘤标志物的含量。

1.3.4 不良反应

包括皮肤损伤、骨髓抑制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SD)描述,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率或构成比描述,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靶区剂量学指标

两组V90%比较无差异(P>0.05);A组V105%、V110%、V115%均明显低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靶区剂量分布情况(±SD,n=43)

表1 两组靶区剂量分布情况(±SD,n=43)

注:与B组比较,△P<0.05。

组别 V90% V105% V110% V115% A组 96.23±2.16 8.76±3.04△ 2.33±0.96△ 1.03±0.54△ B组 96.41±2.09 26.59±6.87 7.02±2.25 2.46±1.87

2.2 非靶区剂量学指标

A组患侧肺、左侧患者心脏、对侧乳腺及肝脏平均剂量显著少于B组(P<0.05),见表2。

表2 非靶区剂量学指标(±SD,n=43)

表2 非靶区剂量学指标(±SD,n=43)

注:与B组比较,△P<0.05。

组别 患侧肺 V20(%) 患侧肺 V30(%) 患侧肺 V40(%) 患侧肺 V50(%) 左侧患者心 脏V30(%) 左侧患者心 脏V40(%) 左侧患者心 脏V50(%) 对侧乳腺平 均剂量(Gy) 肝脏平均 剂量(Gy) A组 15.26±2.30△ 10.11±2.61△ 1.35±0.36△ 0.58±0.06△ 2.36±0.64△ 0.44±0.09△ -△ 3.54±0.97△ 1.09±0.17△ B组 20.36±4.02 14.98±2.99 6.49±1.39 2.98±0.34 5.98±1.20 4.36±1.02 2.64±0.33 6.01±1.06 5.67±1.36

2.3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

两组治疗后CA153、CEA等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两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见表3。

表3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SD,n=43)

表3 两组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SD,n=43)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CA153(U·mL-1) CEA(ng·mL-1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A组 18.36±2.24 11.87±1.83△ 5.48±0.77 3.06±0.74△ B组 18.50±2.19 12.06±1.52△ 5.42±0.80 3.09±0.69△

2.4 不良反应

A组不良反应较B组低(P<0.05),表4。

表4 不良反应(例(%),n=43)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将放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CA153及CEA等能够反映肿瘤活性与生存情况的乳腺癌肿瘤标志物水平均有明显的下降,这表明两种治疗方式皆能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三维调强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三维调强与三维适形放疗技术靶区剂量V90的百分比基本一致,说明两者均能较好地覆盖PTV,但三维调强放疗的靶区放射分布剂量低,且患侧肺、左侧患者心脏、对侧乳腺及肝脏平均剂量显著较三维适形放疗减少,更有利于保护患者的心脏、肺部及肝脏等正常组织器官,与訾滢洁等研究结果一致[5],且可调节辐射剂量的轻度,使靶区的剂量分布更均匀,从而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使周围组织受到的损伤减少。研究表明三维调强放疗对计划靶区剂量的均匀部分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同时减少对患者周围邻近正常组织器官的损伤。

综上所述,三维调强放疗应用于乳腺癌根治术后治疗效果好,且剂量分布均匀,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临床应用价值更高。

猜你喜欢

剂量学靶区患侧
18F-FDG PET/MR融合图像对宫颈癌大体肿瘤靶区的影响
直肠癌患者术前放射治疗应用Tomo和Monaco计划系统的剂量学差异及Gamma通过率对比
放疗中CT管电流值对放疗胸部患者勾画靶区的影响
放疗中小机头角度对MLC及多靶区患者正常组织剂量的影响
更 正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4D-CT在肺转移瘤个体化精准放疗中的研究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三种计划方案对比分析
宫颈癌螺旋断层和容积旋转调强治疗剂量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