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隋唐五代时期的“拿类词”

2021-07-16彭泽芳

读书文摘(下半月) 2021年4期
关键词:词义

[摘  要:文章对隋唐五代时期的“拿类词”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这一阶段“拿类词”的种类、词义、使用频率与搭配对象进行分析,发现隋唐五代时期的“拿类词”种类非常丰富。从词义来看,“执”、“秉”等是概括性的“拿类词”,“提”、“捧”、“撮”等词则更加具体,强调拿的方式。从使用频率来看,各个“拿类词”的使用频率不平衡;从组合能力来看,使用频率高的词语其搭配能力更强。

关键词:拿类词;隋唐五代;词义;使用频率;组合能力]

语言是不断发生变化的,在汉语的发展史上,词汇的变化最快,语音次之,语法最慢。由于词汇变化较快,难以把握和学者们的研究偏向等原因,导致了在这三者中对词汇的研究最薄弱。在词汇中,常用词占据着核心地位,要研究词汇的演变历史,一定离不开对常用词演变的研究。对常用词演变的研究有重大意义,正如汪维辉先生所说:“如果我们能把一批常用词在历史上更替演变的来龙去脉描写得清清楚楚,不但对词汇史的建设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贡献,于辞书编撰、古籍整理特别是疑伪古籍的鉴别和断代等也将达有帮助。”本文就选取了常用词里的“拿类词”作为探讨对象,希望能对词汇的演变历史研究有所裨益。

“拿”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个动作,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其在语言层面上,通过一系列与之相关的词语表现出来。文章通过对隋唐五代时期“拿类词”词义、使用频率和组合能力的分析,进而了解这一阶段“拿类词”的使用情况。

一、隋唐五代时期的“拿类词”

隋唐五代时期的“拿类词”有“捧(奉)”、“执”、“举”、“秉”、“握”、“持”、“提”、“捉”、“扛”、“撮”、“搦”、“擎”、“托”这十三个。

1.捧

(1)《隋书·列传第四十七》:“每门图画飞仙、仙人、菩萨之像,县金花铃毦,妇女数十人,或奏乐,或捧金花。”

(2)《南史·列传第三十七》:“长沙王晃捉华盖,临川王映执雉尾扇,闻喜公子良持酒枪,南郡王行酒,武帝与豫章王嶷及敬则自捧肴馔。”

(3)唐·柳宗元《谢李夷简启》:“过蒙存问,捧读喜欢惧,浪然流涕。”

(4)《南史·列传第六十八》:“有讼者,先斋三日,乃烧斧极赤,令讼者捧行七步。”

“捧”表示用双手托着物体,含有恭敬之意,因此“奉”的宾语都是主语所珍视的,如例(1)中的“或捧金花”,表示妇女非常珍视这些金花。“捧”也常与其他动词连用,在句中作状语,如例(4)中的“令讼者捧行”是指令诉讼的人捧着行走之义,且在本句中承前省略了宾语“极赤之斧”。“捧”在先秦时期常写作“奉”,而到了隋唐五代时期则常写作“捧”,作“奉”的亦有,如颜师古《匡谬正俗》卷三:“奉者,皆谓恭而持之。”“捧”的使用频率较高,在《南史》、《北史》、《旧唐书》等均有涉及,如《旧唐书》中意为“用双手托着物体”的“捧”共有13处用例,其组合能力也较强。

2.执

(1)《梁书·武帝本纪》:“丙辰,诏曰:“夫钦若昊天,历象无违,躬执耒耜,尽力致敬,上协星鸟,俯训民时,平秩东作,义不在南。前代因袭,有乖礼制,可于震方,简求沃野,具兹千亩,庶允旧章。”

(2)《陈书·高祖本纪》:“景与百余骑弃矟执刀,左右冲阵,阵不动,景众大溃,逐北至西明门。”

(3)《北齐书·列传第九》:“军次定陇,周将张掖公宇文桀、中州刺史梁士彦、开府司水大夫梁景兴等又屯鹿卢交道,光擐甲执锐,身先士卒,锋刃才交,桀众大溃,斩首二千余级。”

(4)《周书·武帝本纪》:“平齐之役,见军士有跣行者,帝亲脱靴以赐之。每宴会将士,必自执杯劝酒,或手付赐物。”

(5)《南史·梁本纪下第八》:“手执玉如意,不相分辨。”

“执”在甲骨文中表示逮捕、捉拿之义,后引申表示拿着之义。在这一时期可与其搭配的宾语较多,组合能力较增强,如可以为“执耒耜”、“执刀”、“执锐”、“执杯”、“执玉如意”等。

3.举

(1)唐·李白《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晋书·志第十一》:“百官皆贺,二千石以上上殿称万岁,举觞。”

(3)《北史·齐本纪上第六》:“神武曰:‘方今天子愚弱,太后淫乱,孽宠擅命,朝政不行。以明公雄武,乘时奋发,讨郑俨、徐纥而清帝侧,霸业可举鞭而成。此贺六浑之意也。”

(4)《入唐求法巡礼行记》:“风合相顺,仍举沉石,排比帆布。”

“举”用作“拿”义时表示向上托举,可用作“举杯”、“举觞”、“举沉石”等词当中,搭配能力较强。

4.秉

(1)《陈书·列传第二十二》:“第三皇子伯山,发睿德于龆年,表歧姿于丱日,光昭丹掖,晖暎青闱,而玉圭未秉,金錫靡驾,岂所以敦序维翰,建树藩戚。”

(2)《旧唐书·志第四》:“肃宗冕而朱纮,躬秉耒耜而九推焉。”

(3)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秉”表示“拿着”,可用于“秉耒耜”、“秉烛”等词当中。

5.握

(1)《陈书·本纪第一》:“海口河目,贤圣之表既彰,握旄执钺,君人之状斯伟。”

(2)《隋书·列传第四十一》:“上柱国、太尉、扬州总管、晋王握珪璋之宝,履神明之德,隆化赞杰,藏用显仁。”

(3)《周书·列传第三十三》:“子渊,子渊,长为别矣!握管操觚,声泪俱咽。”

(4)《旧唐书·列传第四》:“或握土置瓮中,用水淘汰,沙石沉下,取其上浮泥,投以米屑,作饼饵而食之,人皆体肿而脚弱,枕倚于道路。”

“握”表示“手指弯曲合拢,执持”之义,与其可搭配的宾语较多,如例(3)的“握管”和例(4)的“握土”等。

6.持

(1)《梁书·列传第四十八》:“俗事天神,天神以铜为像,二面者四手,四面者八手,手各有所持,或小儿,或鸟兽,或日月。”

(2)《晋书·列传第十九》:“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3)《北史·齐本纪下第八》:“持瓢者非止百人,摇树者不唯一手。”

(4)《周书·帝纪第六》:“持杖羣强盗一匹以上,不持杖羣强盗五匹以上,监临主掌自盗二十匹以上,小盗及诈伪请官物三十匹以上,正长隐五户及十丁以上、隐地三顷以上者,至死。”

(5)《北齐书·帝纪第六》:“备禳厌之事,或煑油四洒,或持炬烧逐。”

“持”表示“拿着、握住”,组合能力较强,如可以为以上所举的“持酒杯”、“持蟹螯”、“持瓢”、“持杖”等。

7.提

(1)《梁书·本纪第五》:“莫不覆盾衔威,提斧击众,风飞电耀、志灭凶丑。”

(2)《陳书·本纪第一》:“公枕戈尝胆,提剑拊心,气涌青霄,神飞紫闼。”

(3)《北史·列传第二十二》:“春秋当祭之前,则先求旨酒美膳,将其所知广寗常顺阳、冯翊田文宗、上谷侯法儁,提壶执俎,至郭外空静处,设坐奠拜,尽孝思之敬。”

(4)《晋书·列传第四十八》:“或问奕何以知之,笑曰:‘酒重水轻,提酒者手有轻重之异故耳。”

(5)《南史·宋本纪上第一》:“庚辰,贼方江而下,帝躬提幡鼓,命众军齐力击之,军中多万钧神弩,所至莫不摧陷。”

“提”表示“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可用于“提斧”、“提剑”、“提壶”等词。

8.捉

(1)《北史·列传第十九》:“刘桃枝捉刀不敢下,帝起临陛,切责桃枝,桃枝乃斩足之三指。”

(2)《南史·列传第十二》:“唯有二小儿捉烛,帝虑朏难之,仍取烛遣儿,朏又无言,帝乃呼左右。”

(3)《晋书·列传第十三》:“而澄左右有二十人,持铁马鞭为卫,澄手尝捉玉枕以自防,故敦未之得发。”

“捉”与“握”的意义相当,可用于“捉刀”、“捉烛”等词,散见于文献中。如《旧唐书》中共出现61次,但表示“拿”义的“捉”只有3例。

9.扛

(1)《隋书·列传第三十二》:“亦有投石扛鼎,超乘挟辀。”

(2)《北齐书·列传第二》:“及长,力能扛鼎,材武绝伦。”

“扛”表示用肩膀扛,只用于“扛鼎”一词当中,在这一时期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晋书》,共6次。

10.撮

(1)《南史·列传第六十二》:“淫痒渭濩,无时恕肉,探揣擭撮,日不替手。”

“撮”,玄应在《一切经音义》卷六引《字林》中释为:“撮,手小取也。”表示用手捏取细碎的东西,这个意义只在《南史》“擭撮”一词中出现。

11.搦

(1)《梁书·列传第四十四》:“于是搦笔和墨,乃始论文。”

(2)《北齐书·帝纪第三》:“昔与盟主,事等琴瑟,谗人间之,翻为雠敌,抚弦搦矢,不觉伤怀,裂帛还书,其何能述。”

“搦”表示“握、持、拿着”,《梁书》中出现2次,《南史》和《北齐书》中各1次,文献用例较少。

12.擎

(1)《游仙窟》:“仆乃咏花曰:‘风吹遍树紫,日照满池丹。若为交暂折, 擎就掌中看。”

(2)《南史·列传第四十一》:“至新淦县岓山村,有一老姥以盘擎鳅鱼,自送舟侧奉上之,童儿数十人入水扳舟,或歌或泣。”

(3)《旧唐书·列传第四十二》:“北齐段孝玄云:‘持大兵者,如擎盘水,倾在俯仰间,一致蹉跌,求止岂得哉!”

“擎”指向上托举,组合能不强,像《游仙窟》中只出现了4次。

13.托

(1)唐·韩偓《咏手》:“怅望昔逢褰绣幔,依稀曾见托金车。”

“托”指用手掌承着东西,这一时期的“托”数量很少,组合能力很弱。

隋唐五代时期的“拿类词”种类非常丰富,从词义上看,“执”、“秉”、“持”、“搦”表示“拿着”,意义较为笼统;“捧”、“举”、“擎”、“托”指用手托着物体,其中“捧”这个动词含有珍视的意味;“握”与“捉”的意义相当,强调手指弯曲合拢拿取;“提”则强调垂手拿取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撮”特指用手捏取细碎的东西;“扛”只用于“扛鼎”一词,表示用肩膀扛着。从使用频率上看,“捧(奉)”、“执”、“举”、“秉”、“握”、“持”、“提”的使用频率明显高于“捉”、“扛”、“撮”、“搦”、“擎”、“托”这几个词。从组合能力上看,使用频率高的其组合能力较强,使用频率低的其组合能力较弱。

参考文献

[1]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5.

[2]汪维辉.常用词历时更替札记[J].语言研究,1998(2)-139.

[3]北京大学.北京大学语料库[DB/OL]. http://ccl.pku.edu.cn:8080/ccl_corpus/.

[4]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台湾中央研究院汉籍电子文献[DB/OL].http://www2.ihp.sinica.edu.tw/,1928.

[5]李荣.汉语方言大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3.

作者简介

彭泽芳(1991.06-),女,山西朔州人,陕西国际商贸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为文字学。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  陕西  西安  712046

猜你喜欢

词义
西行学院成语班
西行学院成语班
西行学院成语班(二)
西行学院成语班
根据认知语义学浅谈英语单词记忆法
用联想的方式复习考纲动词
西行学院成语班(一)
大少不同
浅谈事件域认知模型视角下的英语词义演变
高考文言实词释义的误区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