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方法论思考

2021-07-15吴春艳

科技资讯 2021年9期
关键词:方法论思想政治课

吴春艳

摘  要:中国抗疫故事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教学素材,思政教师应采用有效的方法讲好抗疫故事,引领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讲好中国抗疫故事要从4个方法论维度进行把握:以实服人,讲事实,引发学生思考;以形动人,讲形象,助力学生实现价值塑造;以情感人,讲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理共鸣;以理化人,讲道理,增强学生“四个自信”。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  中国抗疫故事  方法论  以实服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3(c)-0250-03

On the Methodology of Telling Chinese Anti Epidemic Stories Well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WU Chunyan

(Teach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Hebei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 Cangzhou, Hebei Province, 061000  China)

Abstract: Chinese anti epidemic stories provide vivid teaching materials fo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should use effective methods to tell anti epidemic stories and lead students to contribute their youth to realize the Chinese dream. To tell Chinese anti epidemic stories well, we should grasp them from four methodological dimensions: convincing people with facts and arousing students' thinking; moving students with figures and images to help students realize value shaping; moving people with feelings and emotions to achieve psychological resonance with students; rationalizing people and reasoning to enhance students' four self-confidence.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Chinese anti epidemic story; Methodology; Convincing people with facts

思想政治课是助力学生形成科学“三观”、树立“四个自信”主阵地,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任。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生动实践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诸多现实、鲜活的例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广泛宣传一线医务工作者、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的感人事迹。”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增强学生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是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师提高课堂生命力的关键所在。讲好中国抗疫故事需要运用好科学的方法论,需从以下4个方法论维度进行把握。

1  以实服人:讲事实,引发学生思考

以实服人是思政教师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基础。《说文解字》将事实解释为事情的真实情况。从这个角度来说,思政课中讲述的抗疫故事必须是真实、全面的。只有真实、全面、完整的事实才更具有穿透人心、震撼心灵的力量[1]。

“真实”的事实是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思政教师要讲清楚事情的真相,真实、准确地反映事实。新媒体时代为虚假故事、虚假信息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当前西方国家的某些政客编造各种谣言“甩锅”中国,国内某些自媒体人也蹭着疫情的热度炮制出一些虚假新闻、虚假故事。思政课教师在选择抗疫故事时,必须强化政治责任,站稳政治立场,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基础上,选择那些经过知名媒体公开报道并经过多方验证的权威信息,做好疫情信息链条传递中的把关人,确保抗疫故事的真实性、准确性。

“全面”的事实,要求思政课教师运用系统性思维方法讲清事实的全面真相,既讲成就也讲不足,既讲经验又讲教训。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这要求人们既要看到积极方面,又要看到消极方面。思政课教师在讲述抗疫故事时,要引导学生从对立统一两个方面完整把握抗疫故事。一方面,要讲述中国在抗疫中彰显出来的制度优势、展示出来的中国精神、涌现出来的凡人壮举。例如:火神山、雷神山从无到有横空出世的故事;4.2万医护人员“不计报酬、无论生死”驰援武汉的故事;广大志愿者、基层工作人员、普通群众在疫情防控期間恪尽职守、默默奉献、舍生忘死的故事。抗疫中出现的生动故事、卓有成效的经验办法是思政课教师要传递给学生的战疫正能量。另一方面,也要回应学生的质疑和关切,对抗疫中暴露的短板和缺陷进行实事求是的评述、分析,并以此为契机启发学生思考。思政课教师讲述抗疫故事,启发学生思考抗疫中存在的短板与问题是在课程学习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直接有效方法[2]。

2  以形动人:讲形象,助力学生实现价值塑造

以形动人是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具象表达。在形象学中,形象被定义为“一种文化现实的描述,是情感与思想的混合物”,即通过有效生动的语言文字表达,建立起来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总体感知。以讲故事的方式建立起来的形象是客观性与主观性的统一。所谓客观性是指人物或事件的形象要以本身固有的“形态、面貌”为依据塑造,不能随意捏造;所谓主观性是人物或事件形象的形成受人们主观感受、感知结果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思政中“抗疫故事”的讲述,不仅是对故事本身的挖掘和语言文字的构思,更是通过情与理的抉择、精神与信仰的传达,实现讲、受双方的心灵契合与情感认同[3]。

抗疫故事中形象的展现由个人形象和集体形象共同描绘而成。讲形象,就是要讲好抗疫中的个人形象和集体形象。首先,讲好勇于担当的个人形象,助力学生塑造“爱国、奉献”的家国情怀。对于青年学生而言,他们喜欢接受与自己社会阶层、态度、年龄相似的人物故事。一个个青年人勇赴国难的形象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冯秀军教授在讲授《战“疫”里的最美青春——谈中国青年的责任与担当》时,展示了一系列“90后”“00后”抗疫形象。“小人物、小细节、小故事”更容易展现抗疫英雄鲜活、具体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觉得可亲、可学、可做,自觉地将个人命运和国家命紧密相连。在讲好个人形象时,思政课教师不应对一个人物进行“长篇大论”式的讲述而应精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细节,展现抗疫英雄的精神面貌和个性特征。另外,在人物选择上,要避免“千篇一律”,应挖掘医护人员、志愿者、普通群众等不同职业青年的抗疫故事,丰富人物形象[4]。

其次,讲好“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集体形象,助力学生塑造顽强拼搏、不屈奋斗的精神品质。中国是一个拥有集体主义传统的国家,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以爱国为核心的集体主义精神。面对疫情,中国不同群体彰显了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体现了时代特征,反映了社会大众普遍的心理状态。鲁迅曾说:“一个国家的兴衰不仅仅是靠士大夫和知识分子,民众才是决定国家兴衰的关键。”抗疫集体形象从一般性和普遍性角度展现了中国精神和中国面貌,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感受不同行业、不同职业民众的勇毅和坚韧,在从众心理作用下,保持与集体一致的选择。讲好抗疫集体形象要求思政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搜集—归纳—总结—提炼”材料的能力。一方面,思政教师要从报纸、杂志、互联网等不同渠道搜集大量相关信息,按职业、行业等标准整理归纳;另一方面,还要从庞杂的信息中筛选出体现中国精神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素材,提炼出其中蕴含的集体形象。

3  以情感人:讲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理共鸣

以情感人是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感性力量。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让学生感受精神感染和情感浸润是思政课讲好抗疫故事的重要目标。随着生理和心理不断成熟,青年学生的情感日益丰富且具有强烈的情感需要,因此思政课教师应把握学生这一情感特点,提升情感教育的实效性。以情感人,可以采用以讲育情和以情育情两种方法。

以讲育情即通过把握语言的“运动性”感染学生。“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抗疫中不同的人物演绎着不同的故事,展现着不同的心理和境遇,因此,思政教师在语言表述上要灌注真情,练就话语直抵人心的能力。要灵活自然地运用好语气与语调。语音的轻重缓急、音节的长短轻重、语调的抑扬顿挫都要依据人物、情节不同做出改变,让学生在教师声音、语言的连续变化中,寻找到生活中的熟悉感,产生与抗疫英雄“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体验。要处理好语言细节。有声语言的有效传递离不开对细节的准确处理,对动词和语句间逻辑关系的恰当把握是细节处理的重点;要注意分析语句之间的关联,找到词语指向的不同行动特征和行为目的,从而确定语气关系与停连处理,使学生产生身处其中、感同身受的体验。

以情育情即通过情感的投入影响学生。移情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从他人角度去体验别人的情感活动是人类得以协作生活的基础,也是以情育情的心理基础。要做到以情育情,思政课教师需在情感表达上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情感定位“情理合一”。从情感认知上要理解人物行为,接受人物思想,接纳人物性格,融入人物情感,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人物内心,表达出平凡人舍生取义、爱国奉献的壮举。二是情感认识“感同身受”。感同身受是一种能力和技巧,是对不同人、不同生命状态的感知与共鸣。教师要有对抗疫人物感同身受的情感认知,有了这样的情感认识,就会在情感表达时更加真实细腻,凸显出普通人身上伟大的精神力量[5]。

4  以理化人:讲道理,增强学生“四个自信”

以理化人,增强学生“四个自信”是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理性升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讲道理,要讲“抗疫战争”取得重大阶段性成就的“中国道理”,为青年学生了解中国、认识中国、读懂中国打开舆论场,提升思政课话语权。通过挖掘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和灵魂,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6]。

以理化人,要讲好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最大优势。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的领导是我国能在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的“定盘星”。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对全国疫情防控进行缜密布局、高位统筹。正是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下,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成效显著。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总结、对比深挖、细挖抗疫故事中展现出来党集中统一领导的政治优势,使学生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获得积极体验,产生深刻认同。

以理化人,要讲好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遵循。同西方政党竭力维护资本家利益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党对疫情的防控和治理显示出为了人民、依靠人民的基本价值立场。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思政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发挥主渠道优势,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特点精心挑选抗疫故事,引导学生挖掘故事背后的道理。

参考文献

[1] 张小锋.讲好中国抗疫故事对全球抗疫意义重大[J].北京教育(德育),2020(6):43-45.

[2] 王汉平.运用影像式叙事对外讲好中国抗疫故事[J].对外传播,2020(8):29-31.

[3] 李媛媛.跨文化背景下用英语讲好中国抗疫故事的实践研究[J].佳木斯職业学院学报,2020,36(12):

118-120.

[4] 杨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主要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9.

[5] 林龙.习近平关于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论述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20.

[6] 刘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创新路径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31):92-94.

猜你喜欢

方法论思想政治课
如何构建系统的方法体系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的建构
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起源及发展探究
A Literature Review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浅谈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方法论构建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