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探索

2021-07-14吴丙英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21年10期
关键词:探索新课程学习兴趣

吴丙英

摘要:结合我国教育现况,可以发现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拿中小学语文学习举例,在教师的教育和引导下,学生形成了与之相应的浓厚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积极地进行语文学习、探索思考,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和资料查找。然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普遍注重兴趣的手段功能,忽视了其目标功能。本文将探讨在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培养存在的误区和出现的原因。

关键词:探索;新课程;语文;学习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21)10-0022

兴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最好的教师。新课程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灵活性、趣味性和知识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一线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十分重视。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出现间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法的情况,而不是直接对学生进行兴趣激发。这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对其日后的学习和发展是不利的;对于中小学语文教师而言,也不利于其开展高效的教学课堂和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习兴趣激而不发,培而不养情况的出现是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的。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难点

1.理念滞后

小学生处于学习奠基阶段,如何让学生扎实学习并记忆语文知识,成为教师教学实践进程中关注的重点,与之相比学生学习兴趣则容易被教师轻视,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教改要求开展育人工作,未能在教学规划中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视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综合成效。

2.方法陈旧

教学方法是知识输出渠道,该渠道是否与学生顺利对接,保障知识入心入脑,成为评定教学方法优劣因素之一。然而,多数教师在长年累月的教学活动中形成较为固定的育人模式,教学方法相对有效,适应小学语文教学实践大环境,同时存在学生学习状态被动,在单一、僵化教学活动中无法主动思考、积极参与问题,教学方法陈旧不利于教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体系欠佳

小学语文课堂若想持续变革、高效创新,需赋予教学体系发展性、实效性,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习惯以大纲为基准,加之教师教育理念滞后且教学方法陈旧,无法在育人体系中贯穿趣味因子,不利于培育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略

1.教师在教育引导过程中,重视兴趣的手段功能

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往往注重兴趣的手段功能,而忽视了兴趣的目标功能。其含义是指注重创新教学方式,而忽略了学生是否养成正确的学习兴趣。兴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具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比如可以根据兴趣的稳定表现程度大体分为个性化兴趣和情境性兴趣。个性化兴趣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持久性的特点。情境性兴趣的特点是学生在某节语文课的学习中,在教师的良好引导下,外在地表现出个性化兴趣,从而进行高效的学习。由此可见,个性化兴趣和情境性兴趣犹如人类情感和情绪的体现。教师通过高质量的教学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情境性兴趣。久而久之,会使学生在情境性兴趣的影响下,形成个性化兴趣。个性化兴趣的具体表现不仅是在语文课堂上能够进行高度的学习理解,同时还是对课外或者是与语文有关系的内容都会产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要通过观察发现,中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产生了情境性兴趣还是已经养成了个性化兴趣。

例如,在教导学生《落花生》一课时,教师通过结合新课改后的教学方式,运用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学生进行有效的互动,能够激发学生的情境性兴趣。这个时候,教师需要进行必要的课本内容延展,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使学生进行课后的学习和资料查询,逐渐地帮助学生养成个性化兴趣。

2.间接学习兴趣和直接学习兴趣不能够有效结合

对于处于中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教师在教导过程中往往通过运用多媒体播放课件、设置学习小组、课本内容导读朗读、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等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学习兴趣的含义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要学习的内容直接产生的兴趣,愿意自主地探索和思考。间接学习兴趣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受教师的教育引导赞美、同学的学习情绪感染或者是家长的奖励承诺等,而产生的间接学习兴趣。二者之间所有不同,但是对于促进中小学生的学习和增加教师的教学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日常教學过程中,可以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都是属于间接兴趣。例如:在教师教导学生《将相和》一课时,本文具有叙事性和故事性,通过教师组织课堂角色扮演等新课改后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间接的学习兴趣,也更能理解这篇古文所表述的内容。

3.优化教改背景下语文课堂趣味教学体系

首先,教师需明确趣味教学目标,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来讲以引导学生进入语文知识世界为目标,高年级学生则以能力提升及树立终身语文学习意识为目标,使教师通过践行差异化目标找准教学实践方向;其次,教师需加大教评力度,除根据学习成绩反观趣味教学成果外,还需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动态明晰教学实践优势、劣势,例如多数学生创新能力有待增强,教师可积极开展“读后创写”活动,鼓励学生创编文章结局、人物关系等方面,同时赋予文章内容合理性,使学生可在提升创新能力的同时感到学习乐趣;最后,教师需不断教研,持续改进语文教学实践对策,解决趣味教学难题,优化教学体系,达到有效培育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总而言之,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由于过于注重课堂教学创新方法的应用,而忽视了学生是否能够真正地融入课堂学习,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兴趣。我国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在激发、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方面做了很多的探索,但是由于教师本身对兴趣的认识比较模糊不清,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够得以正确的养成。针对这种情况的出现,教师可以通过树立正确的兴趣观念,从而帮助学生不仅能够学会课本知识内容,形成正确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为日后的学习生活和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艳萍.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推动力[J].黑河教育,2020(6).

(作者单位: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第三中学233300)

猜你喜欢

探索新课程学习兴趣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