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智慧思政”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建设和实践

2021-07-13邓波陈烜严

家庭教育报·教师论坛 2021年2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人工智能互联网+

邓波 陈烜严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高校要更充分地利用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以生态系统理念创新网络思政工作,打造一个“智慧思政”信息化生态系统,达到思政资源的优化和整合,实现思政工作的数字化、信息化、平台化、便捷化,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渗透性、广泛性、便捷性。有效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格局。

【关键词】思想政治工作;智慧思政;人工智能

在当代,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正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已极大的改变和影响了人们的思维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在互联网时代的大背景下,作为教育的重要一环,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遇到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高校要更充分地利用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积极利用各种平台和网络资源优势,搭建网络思政平台,促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网络化、智能化。

一、当前高校网络思政平台建设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在“十三五”期间,很多高校都已经在这批信息化建设浪潮中,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纵观国内高校,高校网络思政平台建设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国内高校的网络思政平台建设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一是缺乏有力的组织机构,建设方向不明确。很多高校并没有设立专门的网络思政管理机构,网络思政建设缺乏统一的规划和设计,导致了校内大量网络思政平台的低水平重复建设,而且由于没有信息标准造成数据不统一,给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麻烦。二是各个平台建设缺乏总体规划,缺乏共享与合作,各应用系统形成信息孤岛。很多高校的网络思政信息化建设多年来尚未制定整体的规划方案,经费投放不足,各职能部门在网络思政方面各自为战。学工、教务、办公、财务等都建立了自己的管理信息系统,由于所采用的软件系统不一致、数据标准不统一,在全校范围内形成了一个个的信息孤岛,各平台之间数据不能共享,缺乏交流和互动,形成不了思政工作的合力。三是对网络思政的认识不到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使用不足,缺乏在互联网+时代开展思政工作的创新意识,网络思政工作开展不充分。很多高校教师仍采取传统灌输式教育的工作机制,过多依赖于传统实体阵地,拓思政工作领域和渠道的意识不足,创新工作方法的能力不够。 高校目前构建的网络思政平台,从使用情况看存在“建的多,用的少”的情况。

在高校展开大规模网络思政平台建设的同时,我们必须解决上述问题,推动改革发展。我们应该认识到,高校的网络思政的各个主体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庞大的生态系统,应该对他们进行资源整合,打破彼此之间的边界和隔阂才能够形成“大思政”的工作合力,提升思想工作的水平和效率。因此,以生态系统理念创新网络思政工作,打造一个“智慧思政”信息化生态系统就显得很有必要。

二、“智慧思政”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定位

首先在体制层面,“智慧思政”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建设是以生态系统理念打通“思想政治工作最后一公里”,整合数据和资源,形成育人合力。其次在技术层面,“智慧思政”信息化生态系统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全媒体技术,突出数据和资源的交互融通和共享,改变以前教育资源的分散的情况,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资源进行整合,建立起数据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网络思政平台,建成一个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的网络思政生态环境。 再次在应用平台层面,创新网络思政的理念和方式,形成资源共享、数据共通、优势互补、相辅相成的网络思政生态圈。最后在教育层面,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泛在式”的学习理念、“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专注校园”的服务理念、“分享与共享”的现代传播理念、“朋辈影响”的教育理念、“实际体验”的实践理念,切实发挥网络育人功效,达到对学生进行思想引领、成长服务的工作目标,更好地完成好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三、“智慧思政”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实现途径和建设思路

(一)做好顶层设计和制度机制建设

1.成立相应的组织和机构。由高校相关领导和相关处室负责人成立网络思政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和发展,落实建设的各项任务。高校宣传部、学工部、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等各个部门形成合力将各项具体任务落实到学院、班级、个人,提供人力、财力、物力和制度保障等有关方面的支持,共同推进“智慧思政”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建设。

2.做好管理制度建设。根据建设的需要,建立分层管理体制,加强“智慧思政”信息化生态系统的领导和管理。建立网络平台建设领导小组、网络平台运营指导小组、网络平台运行维护小组、网络平台教师管理队伍、网络平台学生建设团队。树立责任意识,把权责落实到每一个管理层级。设立专门的“智慧思政”信息化生态系统监督中心,负责监督和反馈网络平台运营中的问题。

3. 做好队伍建设。将辅导员和学生队伍纳入到建设和管理中来,强调辅导员和班主任的作用,辅导员和班主任要积极利用網络平台,同时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大学生参与到“智慧思政”信息化生态系统的建设和管理中去。引导大学生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建立“智慧思政”信息化生态系统的长效运行机制。

(二)建设好“智慧学工”平台

依托智慧校园系统和易班网,结合学生发展实际,集成学生大数据中心、学生管理服务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易班发展建设中心,建成智慧学生工作平台,发挥其教育、管理和服务功能。平台将先进的办公自动化管理思想和大数据理念溶于平台之中,最终达到学生数据共享、学生管理和思政教育自动化、智能化、精准化的目的。

一是建立学生大数据中心,通过对数据资源的科学治理、管理、挖掘、分析等综合利用,从各个维度、各个层面,对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整理,形成高质量的数据展现形式,为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强大支持。努力把大数据理念嵌入管理服务和育人的各个环节,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管理和服务,提升思政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完善现有的智慧校园学生工作系统建设,建成学生管理服务中心,将学生自入学到离校的一系列管理服务工作,包括新生入校、学生资助、评奖评优、违纪处分、日常事务、宿舍管理、学生查询、就业指导、学校离校等,实现网络一站式管理服务,做好学工队伍管理(辅导员、班主任)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管理服务同构,提升学校学生管理和服务水平,从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的角度确保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增强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效果。

三是进一步加强学校易班建设,发挥易班网的教育和服务功能。运用易班优课和易班学院,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安全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入党积极分子教育等网络课程,尝试思政理论课和专科课程的线上线下课程同构,实现易班网的网络教育功能;运用易班网的轻应用开发功能,建成网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集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课程、心理普测为一体,实现易班网的服务功能;运用易班网络班级功能,进行网上班级管理,实现线上线下班级同构,开展朋辈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三) 打造“思政资源云平台”

思政资源云数据库项目的建设目标是以基于互联网云平台的“思政资源云数据库”为载体,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亲和力为出发点,以推进大学思政教育改革为着力点,以推动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政课教学深度融合为创新点,有效整合教学资源构建思政学习资源云数据库。深入挖掘网络资源,拓展思政资源空间。深入挖掘正面的网络资源,丰富和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结合思政教育内容,开发符合学校特色的思政教育数字化资源。二是整合思政教育全方位资源,建设思政学习资源云数据库,整合更加多元化的数字化资源,比如,慕课、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等。同时,打通线上线下交流渠道。学生可以通过留言、私信、群组等方式进行广泛交流讨论。学校思政课教师、学工队伍、党团干部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与学生们进行日常思想沟通和交流,加强激励和教育,对学生遇到的问题给予沟通和引导。

(四)建设好新媒体+思政平台

2016 年 12 月,在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新媒体+思政”平台是以高校官网、官微、官博、校报、广播电台、宣传栏为平台,输出并加工图片、文字、视频、数据等内容的思政工作模式。通过“加强人才队伍机制建设,吸纳更多熟悉互联网发展规律、新媒体传播规律、党建理论的高素质人才专门运营和维护新媒体矩阵聯盟”,[2]实现校内宣传思想资源互通一体化。“新媒体+思政”平台将改变传统媒体单向度被动接受的传播方式,充分运用新媒体的优势,在宣传渠道、学习内容、沟通交流方式上进行创新,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宣传和沟通交流,将思想政治教育“盐融于水”,融入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使新媒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同时,通过完善学校舆情监控中心建设,加大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引导、收集及分析,完善网络舆情处理机制,加大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引导、收集及分析,牢牢占领网络宣传思想工作主阵地。

(五)搭建智慧学习平台

智慧学习平台是支持学习活动的媒介载体,依托“思政资源云平台”提供的资源,可满足不同学习主体的差异化实景需求。学习主体可以突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通过各种终端便捷地获取学习资源。平台可以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对学习反馈数据进行全面采集和整理分析,并对学习者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智慧学习平台为思政学习提供了多维的服务,通过协同机制融合多方的大学生课外培训、课程辅导以及素质教育的服务机构,整合区域内零散的教育资源,以“协同、开放、智慧、融合”为指导,实现“教、学、服务”于一体的立体化服务云平台,使其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服务业数据存储、数据交换、数据运算、网络管理服务、应用服务的中心和枢纽,支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开展。

(六)做好智慧党建平台建设

智慧党建平台结合基层党建实际工作,在互联网上为全校的各级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提供基层党建工作管理、监督、学习和交流平台,打造成学校各级党组织开展日常党务工作的网络化管理平台,是党员和党组织以及党群之间的信息共享及互动交流的平台。以加强党员干部教育为目的,并且结合各党政机关部门的实际情况,依托互联网、云计算、数据交互等多方式的交流技术建设的“智慧党建平台”,可实现党员学习监督、在线授课、党建信息汇集与共享等功能,进一步规范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为党建事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四、 推动“智慧思政”信息化生态系统建设的价值和意义

“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持久的、系统的合力工程,要科学推进思政教育工作,就必须要整合优质资源、集中优势力量,梳理全域育人的观念,做到‘资源整合’、‘部门循环’,合力推进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开展。”[3]在当代,“智慧+”、“互联网+”这词词汇不断的与不同的行业进行搭配产生新的效益,所以“智慧思政”也将成为新时代思政工作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打造“智慧思政”信息化生态系统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思政工作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升工作效率和质量。“智慧思政”信息化生态系统采用了大数据、云计算和全媒体技术,实现数据和资源的交互融通和共享,这些技术综合使用, 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融通”,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共享”,达到了优势互补,打破了以前单个技术和平台的使用存在的问题,打破“信息孤岛”;把大数据技术嵌入管理服务育人环节,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精准性、渗透性、广泛性、便捷性。

二是通过平台创新推动思想工作的改革发展,形成“大思政”的格局和合力。通过打造智慧学工平台、思政资源平台、新媒体+思政平台、智慧学习平台、智慧党建平台等平台,整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建设的功能定位,让学生在这些平台上十分方便地获取信息,引领学生的思想,充分发挥育人功能、服务功能等,强化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之间的“联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优势的“互补”。以生态理念为统领,用互联网的思维去再造教育,将互联网的规律和教育的规律有机结合和充分发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和“沟通”,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运用互联网思维中的跨界融合理念打破“隔阂”,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三是通过机制创新,大力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和体制的改革和发展,形成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高质量发展的思想政治教育体制机制。集合高校现有资源,创新形式,推进高校党务、宣传、学工、教务、就业、团学、后勤、网络等推动各领域、各环节、各方面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的全面统筹和协同协作,通过建立管理体制、评估机制、监督机制、反馈机制,在此基础上,加强和推进队伍建设,建立网络思政的长效运行机制,有效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良好格局。

参考文献:

[1] 吴俊清,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提出及其特征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3,11(05)

[2] 游敏惠 覃优军,互联网时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8,(24)

[3] 冯刚.新形势下推动高校网络文化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思想教育研究,2015(08)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工作人工智能互联网+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