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活动设计的策略

2021-07-06张运清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学习主体教学活动初中数学

【摘要】本文以《平方差公式》教学为例,论述数学活动设计的策略,提出情境设计启动主体学习思维、精选活动形式建立主体学习意识、增加活动内容加深学生认知、推出训练活动生成主体学习能力等教学建议,以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关键词】初中数学 《平方差公式》 教学活动 学习主体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134-02

数学活动设计要考虑学生的主体诉求,教师要在情境创设、探究设计、互动交流、数学建模等环节进行积极探索,以顺利启动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数学认知,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平方差公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教师要围绕本课内容进行对應设计,引导学生自然进入数学活动中,促进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内化学科认知。

一、创设活动情境,启动主体学习思维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数学活动有明确规定,教师要有效运用数学活动开展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通过投放悬疑问题、展示图片信息、推出数学案例、讲述数学故事、引入数学游戏等,都能给学生造成心理冲击,其情境调动作用明显。学生对直观性教学情境有特殊的敏感性,教师对此要有清晰的了解,精选情境创设方式,对准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设计,其调动效果会更加明显。

课堂导入的方式有很多,教师在具体选择时,需针对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如在教学《平方差公式》时,教师先设计了复习计算活动:

A.(x-1)(x+1)=x2-1

B.(x-3y)(x+3y)=x2-9y2

C.(2x-1)(2x+1)=4x2-1

D.(x-5y)(x+5y)=x2-25y2

学生计算之后,教师提出问题:“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能不能得出一个规律性的结论?请用自己的话归纳结论。”学生很快发现:这些算式的左边是两个数的差乘以这两个数的和,而右边是这两个数的平方的差。教师要求学生用字母的形式呈现出来,学生根据教材相关内容归纳总结,最终得出平方差公式:(a+b)(a-b)=a2-b2。教师对学生的发现和归纳情况进行认定,自然而然地引出课堂教学内容,进入新知探究环节。

教师利用复习活动创设教学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进行对应设计,引导学生自然进入计算观察环节,并在总结探索中形成学习能力。让学生通过复习计算,归纳总结平方差公式,这是比较明智的选择。如果教师直接导入平方差公式,那么学生很难深刻地理解这个概念,其学习思维的启动也不会那么顺利。

二、精选活动形式,建立主体学习意识

数学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教师在具体选择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现实,让学生主动进入活动过程中,在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中探索新知。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对活动形式进行升级处理,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如观察范围的选择、变换实验主体、生活化数学操作、推出数学游戏和竞赛等,都能够给学生带来心理触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证明平方差公式,并给予必要的提示:“在我们已掌握的旧知中,乘法分配律是可以用来证明平方差公式的。我们还可以利用面积法进行证明,不过需要借助一些学习工具来开展。”学生接受这些学习任务后,都能够积极思考和讨论,教师深入课堂,认真观察学生的相关操作,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利用乘法分配律来证明比较简单:(a+b)(a-b)=a2-ab+ab-b2=a2-b2;而用面积法证明时,很多学生都借助画图来进行。(如下图所示)

大正方形面积-小正方形面积,即a2-b2=(a+b)(a-b)。

学生在推导证明中验证了猜想,其学习认知更为深刻。在这个教学环节,教师要求学生自主开展验证性操作,让学生有了更多主动思考和操作的机会,其活动效果是显著的。

三、增加活动内容,加深学生认知

教师是数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需要全程参与其中,对学生的活动表现进行具体检测,并及时做出调整和安排。数学活动带有互动性,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开展探究活动,这样才能准确捕捉活动的生成资源,进而调整活动进程,丰富学生的学习认知。

在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时,教师先为学生示范,如(4+5x)(4-5x)。第一步,认清结构,与平方差公式结构相同,找出a和b,即a=4,b=5x;第二步,运用平方差公式,找出相同的项,以及符号相反的项,即(4+5x)(4-5x)=42-(5x)2。然后教师出示计算题目,要求学生借助公式进行计算:

①102×98;②(x+2)(x-2)-(x-1)(x+1)。

学生借助平方差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因为涉及变式操作,教师在学生遇到困惑时应给予必要的引导,确保学生计算顺利进行。为进一步巩固学习认知,教师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些算式,利用公式进行相关计算,帮助学生获得公式应用经验。

四、推出活动训练,形成主体学习能力

在设计数学活动训练题时,教师要有延伸对接意识,针对学生的生活认知基础进行对应设计。“平方差公式”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要有生活对接意识,根据学生训练的实际情况做出调整,让学生在不断对接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能力。列举生活案例、搜集教学信息、整合学法资源、推出延伸实验、开展数学操作等,都属于数学活动训练形式,教师需要做出整合性设计,确保学生顺利进入训练环节,在不断学习探究中提升学科素养。

教师在设计课堂训练题时,要注意吸收学生的意见,这样才能及时启动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在广泛的认知体验中形成学科认知基础。在《平方差公式》教学中,教师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①问答题:运用平方差公式时需要注意什么呢?

②推演题:利用正方形纸片,推导平方差公式。

③计算题:(a+3b)(a-3b),(3+2a)(3-2a),51×49。

学生进入训练环节,教师跟进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为激发学生训练的主动性,教师要求学生搜集信息,通过对教辅资源的整合处理,找到难度更大的训练题目,集中进行展示,设置解题擂台赛,让其他学生攻擂,看谁能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学生听说要自行搜集难度较大的题目,并且设置了擂台赛,自然是兴趣高涨。在设擂攻擂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形成学科认知。经过多重训练,学生对平方差公式相关内容有了更清晰、更准确的认知。

从题目设置情况能够看出,有问答题、有推演题,还有计算题,学生从不同角度开展思考,自然能够获得不同的训练认知和体验。特别是最后推出的擂台赛活动,成功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管是守擂还是攻擂,都带有游戏特点,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理。

在《平方差公式》教学活动设计时,教师要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为学生投放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推出更多实践训练任务。学生对数学活动有比较高的敏感性,教师针对学生的心理开展对应设计,不仅能够成功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还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活动在学科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教师要有深度发掘的意识,让学生在不断感知体验中提高学科能力。

【参考文献】

[1]马耀辉.平方差公式“变式计算能力”的突破策略[J].现代经济信息,2016(9).

[2]向兴.基于师生语言行为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以初中数学《平方差公式》教学为例[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8).

【作者简介】张运清(1974— ),女,广西北流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初中数学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学习主体教学活动初中数学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浅析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思维导图的数学教学研究
让提问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活动设计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