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讲多引”阅读教学策略的应用

2021-07-06庄夏

广西教育·A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教学

【摘要】本文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为例,论述“少讲多引”策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建议教师通过预设阅读任务、渗透阅读思路、以问题导读等具体方式,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少讲多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阅读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13-0070-02

阅读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阅读中能够习得语文知识,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提升语用能力。课标要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语文阅读活动中,教师应当更多地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减少主观的“讲”对学生的影响,而是“引”学生自行研读和领悟文章,改变传统阅读教学中答案机械而统一的弊端,充分发挥学生在阅读中的主观能动性。以下,笔者以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为例,探讨“少讲多引”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他从儿童的视角表现生活,以儿童的口吻叙述事物,所描述的百草园四季都充满童真童趣,整篇文章无论是谋篇布局还是细致描写,都有较高的教学价值。阅读该文能够唤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并使其产生情感的共鸣。教学该课重点在于引导学生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借鉴其中景物描写的抓重点、按顺序、多角度等写作技巧,并将它们运用在日常写作和交流之中。同时,阅读该文能够帮助学生消除与经典作品之间的陌生感,激励学生继续拓展阅读本篇所属的《朝花夕拾》作品集,增加语文阅读量。

二、学情分析

本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鲁迅先生的作品。由于文章的时代距离稍远,部分内容相对含蓄难懂,学生阅读起来存在一定的难度。但本文所叙述的是贴近学生实际的童年生活,教学时容易找到切入口。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经历入手,也可以从学生认知心理出发,抓住这一年龄段学生乐于交流、好奇心强、喜欢新鲜事物等特点,引导学生联系自身感受,积极展开探究、讨论、交流,将课堂的听说读写与实践模仿相结合,让学生在体验中充分理解本文蕴含的丰富情感。

三、“少讲多引”阅读教学策略

(一)预设任务,激发兴趣

初中生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已经有较大的提升,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知识面也逐渐扩大,并有了更强烈的求知欲望。因此,在开展阅读教学前,采取预设任务的形式,针对写作背景、文章大意、生字词等内容,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提前预习,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要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写作背景进行自主探究,增进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带给他们更好的阅读体验。在传统的教学中,写作背景是教师容易忽略的内容,笔者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课时,便着重针对文章的写作背景预设了学习任务:学生自行查找与本章有关的背景知识,在开始本课学习前进行交流讨论。

有了明确的目标,学生对这项任务投入极大的热情,通过网络或者书籍寻找到许多相关内容。交流时,有学生介绍这篇散文是写于1926年9月18日,当时鲁迅先生被北洋军阀列入北京文教界被通缉的五十人名单,被迫离开北京,应厦门大学的要求前往任教。但当时尚在暑假期间,鲁迅先生未能马上入职,在这样流离颠沛的状态中,他内心苦闷,经常回忆起少年往事,于是写了这篇回忆童年时代的散文,并发表于《莽原》杂志,发表时还加有副标题“旧事重提之六”。

随后有学生补充说,《莽原》是1926年创刊的进步杂志,鲁迅先生是主编,而且这是鲁迅先生编辑过的最早的一种刊物。这些背景资料的加入,让学生对文章看似轻松有趣的基调有了不同的感受,更进一步体会作者在艰难险恶的现实中对无忧无虑的童年的怀念情绪。

有的学生则考据了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正如作者文中所说,百草园是浙江绍兴新台门周家的菜园,占地近2000平方米,西边正是梁家后园,二者之间有一道44米长、约1米高的泥墙。周家衰败以后,百草园连同房产一起卖给了东邻朱阆仙。而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内有名的私塾,距离鲁迅故居约100米左右,那位私塾老先生名叫“寿怀鉴”,字“镜吾”,确实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这些背景资料不但佐证了作者笔下“但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无限趣味”“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我的先生的家”等记叙,也使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形象更加真实立体,激发学生以更大的热情通读全文,了解当时的生活情境和历史风貌,为阅读教学的展开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渗透思路,把握整体

通过预设任务,学生预先通读了课文,为正式开始阅读扫清了一部分障碍。但在预设的阅读任务中,侧重对课文背景知识的讨论,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只对课文某个部分形成印象,对文章深层含义和整体性的理解仍欠缺。对此,正式进行本文的阅读教学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先把握文章的整體脉络,对文章形成一个总体印象,再读时才能够在文章的合理框架之内分析和体会其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鉴于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叙事散文,笔者首先帮助学生厘清文章中的时间线和故事发生地点的转换,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在这个步骤中,教师不应“包揽”梳理的工作,让学生盲目跟随,而应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用自己的理解概括分析,得出结论。因此,笔者采取了适时渗透思路的方式,帮助学生寻找方向、检验结论。例如,笔者提醒学生思考这篇文章是以什么内容为记叙顺序,文章一共可以分为几部分;提示学生从分析文章的结构入手,勾画本文的整体轮廓。循着这些思路,学生结合标题的格式和文中空间的变化迅速得到答案:本文是以空间变换为记叙顺序,全文可以根据地点的不同分为两部分,第1~8段写的是“百草园”,记叙了作者在百草园的童年生活,第9段作为过渡,承接上下文,地点从百草园转换到“三味书屋”,记叙了作者年龄渐长之后的读书生活。

要体会百草园给作者带来的乐趣,需先了解百草园的全貌,以景见情。因此,笔者启发学生从总结概括园中景物描写的顺序入手,循着文章的描写看一遍整个百草园。在教师的阅读引导下,有的学生提出本文是从远到近描写百草园的,例如先描写远望看到的、大规模的景物,如“菜畦”“高大的皂荚树”“石井栏”等;随后镜头推近,出现了更具体、更细小的景物,如树上结的“桑葚”,树叶间长吟的“鸣蝉”,伏在菜花上的“黄蜂”,从草间窜出来的“叫天子”,以及那些小昆虫、植物的块根果实等。有的学生认为文章采用了从静到动的描写顺序,先写静止的石井栏、碧绿的菜畦等,然后再写动态的各种生灵:会喷烟雾的斑蝥、飞蹿的叫天子,以及长吟低唱的昆虫们。有的学生表示文章是按照时间顺序,即从夏到冬来展开记叙的,先写了生机勃勃的夏天,再写了充满雪趣的冬天。

当学生循着科学合理的阅读思路,以自主探究的方式分析、概括全文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后,再以交流分享的形式相互补充完善,便完成了较为精准的全文梳理,对文本的结构产生完整的印象,在此基础上进行文章细节分析,便会取得出其不意的效果。

(三)以问导读,加深理解

对文章细节进行研读和分析,是加深對文章内容及内涵理解的过程,在这个环节,教师应当避免将现成答案灌输给学生,而是通过一些方法启发学生深入思考,再形成观点。本文属回忆性的叙事散文,真实记叙了许多日常生活细节,隐含了较深的情感情绪。进行本课教学时,为了各个击破理解难点,笔者采用以问导读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每个知识点进行研读分析,进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例如,对文中提到的“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提问学生:“‘似乎与‘确凿是不是矛盾?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述?”问题一出,学生陷入思考,一时间谁也回答不上来。于是笔者让学生多读几遍课文。读后,有学生表示,这两种说法并不矛盾,在大人眼里,这真的只是一个荒废的、杂草丛生的园子,但在孩子眼里,这些“野草”却各有神奇之处,碧绿菜畦、光滑井栏、紫红桑葚、如珊瑚珠的覆盆子、臃肿的何首乌、缠络的藤条,还有野草里藏着的飞鸟鸣虫,它们一起构成了乐趣无穷的风景。这句话里,实际隐藏了两代人的视觉,表明园子确实只有野草,但这些野草又不仅仅是“野草”,还是孩子眼中的风景和乐园。笔者肯定了该生的回答:“你能透过表面的文字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从不同人的视觉去理解,说明你对文章进行了细读和思考,做得不错!”

关于百草园的描述还有多处,如对文中提到的“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笔者提问:“这和百草园有什么联系?”这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解读,一学生说:“因赤链蛇引出的美女蛇的故事,使孩子又害怕又向往,给百草园增添了一丝神话色彩。”一学生说:“长妈妈怕孩子在园子里玩遇到蛇、虫咬人之类的事情,就用讲故事的方式告知危险之处。通常故事讲得越可怕,孩子就会越信服,所以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与百草园有密切的联系。”

阅读理解了文章前半部分描写的百草园,学生对百草园普遍形成这样的印象:这是一个无忧无虑、趣味无穷、可以无拘无束地玩耍的儿童乐园。接着进入文章后半部分的阅读,笔者也是通过问题引导学生阅读:“三味书屋里的生活又是什么样的呢?”对这部分内容的解读,学生的意见开始出现分歧,有人认为作者在三味书屋里只能读一些深奥难懂的书,先生也很古板,除了刻板的古书内容不许提其他的问题。私塾里还备有戒尺,也有罚跪的规矩,所以这是一个充满束缚的、死气沉沉的地方。也有人认为,虽然读书生活枯燥乏味,但在三味书屋里却不乏乐趣,例如学生可以偷偷溜到私塾的小园子里折花、捉虫,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学生可以悄悄地玩耍。而看似迂腐封建的老先生,其实并不太严厉,还有真性情的一面,当学生朗读的声音逐渐低下去以后,他还在摇头晃脑地大声读书。作者对这位老先生虽有调侃,但实则很恭敬。持有不同意见的学生经过交流后,形成了统一的意见,认为三味书屋确实是“最严厉的书塾”,但这并非作者表述的重点,他其实想要表达的是,无论何时何地,儿童喜爱玩乐和美好事物的天性都是不可抑制的,他们善于发现乐趣、创造乐趣、享受乐趣。虽然三味书屋中的读书生活和百草园的生活截然不同,但也是童真童趣的一部分。

阅读是开放性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扮演引路人的角色,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知识基础等来审视、体会文章,对文章内容做个性解读。这样的阅读效率更高、理解更透彻,同时也是对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一种锤炼。

语文阅读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升的过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当摒弃传统“多讲少引、学而不思”的方式,采取多种做法引导学生自主参与阅读、主动走进课文,加强与文本的对话、与作者的对话、与自己的对话,通过“思考”“研究”“探讨”等途径,让学生真正理解课文、读有所获,从而切实提高语文素养。

【作者简介】庄夏(1974—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责编 黄健清)

猜你喜欢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再思再教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谈语文趣味教学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学方法分析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探寻鲁迅生活轨迹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中要加强读与写的结合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