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文化作用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研究

2021-07-01杨湘文

中国市场 2021年18期
关键词:高质量发展企业文化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发展转型,从“量”向“质”发展。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企业文化的建设。文章分析了企业文化作用于高质量发展的机理与途径,详细解析了日本企业文化内涵,并研究文化落实到高质量发展中的具体路径,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在新时代竞争环境下实现高质量发展将有积极的启示。

[关键词]企业文化;高质量发展;日本企业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8.102

1 企業文化与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研究

1.1 企业文化内涵及其特征

企业文化即企业全体职工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培育形成并共同遵守的最高目标、价值体系、基本信念及行为规范。包含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行为文化和企业形象物质文化三大层次。在企业发展中有凝聚、导向、激励等多重作用。

层次一:精神层主要是企业理念,包括企业最高目标、企业哲学、企业风气、企业道德、企业宗旨等,此层次企业文化反映和影响着企业发展的基本方向,是企业员工共同价值观形成的基础,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前提。通过企业管理载体实质后,对企业员工施以影响,形成最基础的企业内部共同价值观。

层次二:制度层是企业文化的支撑,包括:一般制度、特殊制度、企业惯例(风俗),这一层次的企业文化影响企业内所有成员的行事准则以及奉行的目标。

层次三:企业物质形象。包括:名称、标识、标准字、标准色、建筑风格等硬件感觉、产品特色、工艺特色、文化设施、服饰、纪念品、文化宣传栏等。这一层次的企业文化,将企业的产品形象、组织形象、人员形象、文化形象、环境形象、社区形象等多重要素结合统一,通过企业的各种标志,建立社会对企业的总体印象,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外在表现,也是企业文化的最终目的。

1.2 企业文化作用于质量的机理

质量管理是企业运营管理的重要领域,是一个实体性非常强的管理领域,相对质量管理,企业文化是抽象的。但质量管理离不开企业文化作为基础。由于企业文化是在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共同价值观,它具有稳定性,对企业发展有凝聚、导向、激励的多重作用,而质量管理是企业文化落实的重要载体,没有质量的文化是不可持续的文化。但目前企业文化作用于质量的途径并不清晰。借助于麦肯锡7S模型,阐释企业文化作用于质量管理的具体关系和途径。

1.2.1 核心价值观落实为质量战略和质量观念

“企业战略是企业对外部环境、目标、优势的假设的基础上的具体经营思路的安排,是在变化的环境下求得持续发展的总体性谋划。”以实现企业理念为目标,受外部环境影响,具有可变性。企业价值观影响企业战略目标的假设,尤其是质量战略的建设,核心价值观需要落实为质量战略,并且在企业实施运营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不断进行质量改革与创新。企业质量战略只有通过导向、激励作用落实到企业员工的质量观,企业的质量战略才能得以实施;反之如果价值观中缺乏质量观念,质量管理不能落实为员工的质量行为和作用,那么企业要高质量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企业价值观首先影响质量战略的制定与落实,注重质量的企业战略才能具有持续竞争力。

1.2.2 制度文化夯实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决定企业精益求精的风格

企业制度是企业全体员工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须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是企业价值观的具体化,既是适应物质文化的固定形式,又是塑造企业文化核心的主要机制和载体”。企业建设质量标准和标准的执行制度是推进企业质量观塑造、完善和落实的重要步骤。例如,企业引入ISO 9000质量认证、现场6S质量管理模式、质量管理流程再造等,都是质量观的制度落实。

1.2.3 行为文化促进产品结构的升级

顾客的多样性与时代性,决定了企业产品不能一成不变,需不断创新与升级。质量管理是一个结构优化的过程,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包括企业的产品结构升级、工序流程再造、管理结构升级、组织结构调整等,企业结构升级是适应客户的必备流程。企业价值观落实到制度行为,实现各种结构的演进和升级,因此,质量行为将是改造企业结构的实践步骤,而行为文化则激励质量行为,抑制劣质行为,防止“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的出现,保证质量行为的循序渐进、新旧更替。

1.2.4 精神文化促进人员培养技能、夯实质量的微观基础

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根本是人才的高质量发展。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的价值观,对企业员工有着无形的约束力和能动促进力。约束企业员工不违背企业理念,注重自身形象,团结合作,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能动促进企业员工,在企业策划实施过程中主动学习,不断提高技能,夯实质量提升的微观基础。

2 日本企业文化的特点

2.1 “恩”是日本企业精神层面的基本理念

相比西方的“罪感文化”而言,日本文化可以称为“耻感文化”。耻感文化最高德行是“知耻”,因知耻而知重义、知感恩。这种知恩图报的观念,被日本人严格信守,不仅是日常行事的准则,也是自身信仰的基础。这种受佛教思想和我国儒家文化影响而形成的 “恩”是日本文化的基本理念。

日本企业内,员工—企业—顾客三者围绕“恩情”来塑造关系。企业雇佣员工,对于员工来说是一种“恩情”的给予,认真工作、终身服务企业是员工对企业的一种“还恩”。谈话涉及自己时必定介绍说:我是某某公司的某某。这细微之处就体现了日本人因感恩而忠诚企业。员工对企业忠诚,心怀感恩,这是日本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前提。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向顾客销售有形或是无形的产品而获取经济利益,使得顾客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在日本企业看来,顾客的“购买”是对企业“恩情”的给予,从“还恩”的角度来说,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质量服务,都是还恩的表现。同时高质量产品与服务,又促进顾客对企业的情感归属,提高对企业的忠诚度。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恩情”关系进一步加深,形成良性循环。

企业对员工负责、对顾客负责是日本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中间环节。在日本企业面试及个人求职简历填写中都会涉及抚养义务人员数量、通勤时长的问题。这是企业结合自身所能给的薪资待遇和员工生活负担是否对等来决定是否录用。企业对于员工及员工家人负责,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同时对顾客负责,为顾客提供高质量产品,高品质服务,赢得顾客对企业的忠诚,这是日本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企业对员工施恩,员工对企业还恩,员工积极认真工作,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为顾客提供更高的品质服务,赢得顾客信赖。员工—企业—顾客三者间因“恩情”形成良性循环,为日本企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恩”是日本企业文化的精神层次,因为“恩”形成企业员工最基础的共同价值观,直接反映了日本企业基础理念和发展方向。基于“恩”的哲学思想,形成的终身雇佣制,为日本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日本企业内基于“恩情”塑造的人情关系,维系了企业—员工—顾客三者间的良好、牢固关系网。

2.2 “和”是日本企业制度行为的核心价值观

我国的儒家思想传到日本后,结合日本民族文化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儒家文化,强调“忠、和、信”,形成独特的“和”文化。“和”文化影响了日本人的人生价值观。无论是从生活中还是学习中或是工作中都体现“和”的文化。在企业里这种“和”文化表现得更加突出。“和”是日本企业管理范畴中的哲学概念和行动指南。其内涵是指爱人、仁慈、和谐、互助、团结、合作、忍让。它是日本企业文化“三大神器之一的集体主义”的具体表现,也是日本高效能团队精神的基础。

日本企业有一起加班,下班后一起小聚的习惯。从电视剧或是影视、漫画等相关作品中都可以看到日本企业员工外出跑业务也是团队合作。这些都是日本企业“和”文化的具体表现。“和”的精神深入每一个日本人心里,使得他们注重共同活动中与他人合作,并时刻约束自己,所有的日本企业都依循着“和”的理念行事。“和”的观念使日本企业上下一体,全员对企业有着强烈的归属和主人公感,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促使每位员工的潜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了坚厚的基础。

“和”文化的具体表现是集体主义,是日本企业制度行为的核心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对企业员工有着精神层次的约束力和凝聚力,可以强化集体团队意识,与团员和谐相处,不允许个人的行为影响集体的荣誉。这种“和”的意识,还促使企业与企业之间和谐相处,基于“和”的竞争,完善行业规则,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和谐发展。

2.3 “关爱”是日本企业的形象表现

“关爱”在日本企业文化里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运用于企业与顾客之间,一是运用于企业与员工之间。“关爱”定下企业与顾客之间的服务宗旨。企业产品从使用性、实用性、外观性以及其他各方面都会以顾客的需求心理为导向,坚持顾客至上的原则,为顾客提供热情、周到、贴心的服务。公交车到站的微微侧斜停车,方便顾客上下车,这细微之处就体现了企业对顾客以人为本的关怀。“关爱”同时也表现在企业与员工之间。日本是一个等级观念相对较严的国家。上下级之间,前辈晚辈之间的阶级性非常明确。上级对下级严格约束的同时也会对下级进行认真的传教和指导。下级对上级毕恭毕敬的同时也会对上级提出自己的意见。上级与下级一起共餐最后买单的往往是上级。这里既体现了上级对下级的关爱性与负责性,同时也体现了下级对上级的尊重性和竞争性。上下级之间,员工与企业之间形成了一种命运共同体。产生于关爱环境中的竞争是良性的,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中,员工与员工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既有激烈的竞争,又能相互包容,协力合作,相互理解与尊重,相互关心与帮助。这是“关爱理念在日本企业管理中的实际运用。“关爱”文化是在“恩”“和”文化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恩”与“和”的文化,就不会有“关爱”文化的产生。基于感恩,才能心和,因为心和,才会主动体谅与关爱他人。日本企业所有形象最终通过“关爱”表现出来。

3 日本企业文化作用于质量的具体途径

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主要体现在高效益、以人为本的高服务,能动创新等五个方面。人才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通过对人才资源的优化,促使企业向高质量发展。

3.1 “恩”文化奠定了日本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基石

基于感恩价值观的质量战略作用于日本企业发展的所有阶段,以“恩”为绳将员工、企业二者紧密捆绑在一起,为日本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石。

心怀感恩、事于和睦,力于团结可以说是日本企业管理的精髓。同一部门一般实行相同办公制度。和谐统一,无论是部门领导还是部门员工,拥有相同的办公场所,办公设备。日本企业中层管理者一般实行由下而上的上升体制,所以同一部门往往官兵一起形动。发现和培养顶替自身的人才是自身上升的前提。这种上升体制,就会要求一个部门管理者需要尊重每一位下属,尽可能去培养及提高下属的能力。因为目的一致,造就一个部门的和睦与团结,同时又为企业培养人才,提高员工的能力。所以我们经常会在一些文学作品或是影视作品中看到发现部下有问题时,许多上司会约部下下班喝酒,喝酒时会婉转引出话题,帮助部下解决问题。在日本企业看来,领导者培养自身部下,提高部下的能力,发现和挖掘人才也是领导的责任和义务。

杨壮在《日本企业生产管理的价值何在——访问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有感》一文中提到:“丰田公司的文化认为,企业的核心力量是企业的员工,特别是一线工人。无论采用如何先进的现代化工艺技术,没有员工的能力和热情以及对工作内容的熟悉和把握,都不可能完成生产任务。”所以说企业发展的本质是人才的培养。企业高质量的发展就是对人才高质量的培养。以部门为单位,以部门领导上升体制为基础,不断发现和挖掘有潜力有能力的人才,上下一致,整个部门得到搞高的同时,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動力。丰田公司的高层领导对一线员工表达他们的敬意和感恩:“你们做得好,辛苦了。”这或许就是日本企业与美国式生产管理产生巨大差异的微妙因素所在。

感恩的价值观,决定了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因此心怀感恩,而主动地工作回报企业。企业领导因为感恩员工,从而企业上下一体,形成共同命运体,加深企业的凝聚力。企业对顾客感恩,便决定了企业产品的高质量。

3.2 “和”文化保障日本企业高质量发展制度协同

日本企业的“和”式价值观积极塑造企业的协作,形成的集体决策和现场管理的管理制度,是日本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日本企业管理制度最大的特点是“终身雇佣制、集体主义制和年功序列制”。终身雇佣制固然是日本“恩”文化的结果,员工对企业怀有“报恩”而努力工作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日本企业对员工的担当,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日本政府对企业相关税收及养老金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这种支持的结果保障了“终身雇佣制”的实现。终身雇佣制度的实现保证了日本企业人才稳定的同时,也为企业量身制定培养完全符合企业本身发展的人才。“集体主义制”是日本企业“和”文化具体作用于日本企业管理的实质载体。这种载体保证了日本企业内外部的竞争体系的建立。促进员工内部之间竞争的透明性、长期性以及行业之间竞争的稳定性。“年功序列制”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关爱,加深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结合“终身雇佣制”进一步保障人才的稳定。

长期稳定发展是绝大多数日本企业发展的基本理念。因此在日本企业中,所有的人际关系、人事考核、内外部的竞争都是基于长期考虑的。这种长期考虑制度下的管理促进了日本企业文化随着管理制度的发展而能动变化。基于“恩”而“终身回报企业”的日本人不在少数,企业的“终身雇佣”又进一步加深了员工的恩情回报;“集体主义”促进日本企业“和”文化的发展。深受耻感文化影响的日本人,在这种管理制度下,“和与集体,加强团队,共同耻感”是所有日本人的行事准则。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对企业的理念加以理解和深化,并付之实现的是各个层次的领导与员工。日本企业的朝晚会制度,促进了上与下之间的完美沟通和各个平行部门之间的相互合作。朝会是对一天工作的展望与计划,晚会是对一天的工作总结和回顾。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不将问题留给下一负责人。通过集体会议,让所有一线员工参与内部决策,避免个人决定带来危险,同时将企业当前信息及时传递到员工之间,树立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在日本企业中,中层管理者往往是兼职干部。以日本某模具公司的设计科科长为例,领导既作表率落实在行动上,管理整个部门近30名员工,了解各位員工的特点,挖掘员工的潜力,为企业培养人才;同时又要兼具模具设计工作,了解当前最新设计软件,最受欢迎的设计方案,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而不被时代和年轻人淘汰。在丰田公司中,中层管理者又被称为监督者。其职能就是在现场把握种种状况,了解生产的核心,将产品质量控制体现在生产过程中。现场管理,是日本企业中层管理的一大特点。一方面这是日本“和”文化的体现,方便管理者更快更好地了解员工,与员工同甘共苦,上下一心,团结合作。另一方面,现场管理要求管理者及时掌握现场实时情况,自身精通业务,将问题解决在现场一线,以期将产品高质量控制在生产过程中的同时,降低成本。

3.3 “关爱”夯实了日本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动力

日本企业文化中的“关爱”文化是日本企业文化的第三层次文化,其根本是“以人为本”。日本企业管理中的“终身雇佣制”和“集体主义”是其具体实质的表现之一,基于此而产生的竞争风格为日本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驱动力。“关爱”文化是日本企业文化中“以人为本”的体现。这种“关爱”文化对企业的质量管理而言有着一定的约束作用。对外约束企业对顾客实行“顾客至上,关爱服务”的理念,对内实行“领导对部下关爱,部下对领导敬重”的原则。这种无形中的约束来自自身企业长期形成的“关爱”文化,有效地减少员工出现思想及工作上的行为错误,降低有损企业利益的概率,同时对于企业的质量管理提供了先天便利。

“关爱”价值观下的竞争依托与“恩”与“和”文化的同时,又促进“恩”与“和”价值观的塑造。“恩”与“和”的价值观又作用质量管理,保障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3.4 中层管理是连接企业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组织枢纽

企业的中层管理是一家企业质量管理的核心部分。中层管理中的集体决策和现场管理可以说都是“和”文化的实质体现。“和”的理念深入日本企业的所有员工内心深处,使得日本企业在质量管理过程中自然形成以人为本,以“和”为根的管理体系。提高员工对领导的向心力,加深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企业的内部发展动力,促进企业的质量管理不断进步。

企业文化相对企业管理而言,前者是抽象无实质的,但是企业文化可能通过企业的质量管理来实现实质的转变。日本企业文化的中“恩”“和”“关爱”三种文化哲学思想通过日本企业的质量管理的三大体系:以人为主的“终身雇佣制”、集体决策与现场管理的“集体主义”统建良性竞争的“年功序列制”得以实质地表现出来,并且不断推进企业质量管理的进步。这三大体系着重体现在中层管理中。因此可以说中层管理是连接企业文化与高质量发展的组织枢纽。日本企业文化通过“恩”“和”“关爱”出发,强调人本主义,以企业员工双方利益共同体为导向,来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这种以“恩”“和”“关爱”哲学思想为主的日本企业文化在质量管理中特别是在中层管理中带来的凝聚力、亲合力和创新力是日本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深层原因。

3.5 基于创新的质量竞争意识是高质量发展的环境保障

日本因地理位置的原因,在各种资源方面都比较匮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拿来主义”文化,表现在日本企业中为“二次创新”。这是基于国际竞争的一种产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为经济的快速复苏,日本政府主张通过内部力量来建立完整的产业结构。通过对“拿来文化”的“二次创新”最终使得日本实现经济快速复苏,赢得国际竞争。

日本企业中的竞争分为两种:一是基于终身雇佣制度下的长期竞争:员工的生活长期托付给企业,随着企业的长期发展,员工的成长、评定、升迁都是长期的考量。企业内员工与员工之间自然就形成了良性的长期竞争。这种长期的人事竞争,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同时日本企业坚持的持续性、长期性的经营理念,保证了同行业间的竞争企业固定化,又因为终身雇佣制,同一企业的员工相对固定而使彼此在长期的竞争过程中相互了解,促使彼此不断自我提升。二是基于集体主义产生的集体竞争:集体主义讲究团队合作,重视人与人之间的长期关系,部门与部门之间,形成不同的集团。这些集团之间既有相互合作,又有竞争关系,促进企业发展。深受耻感文化影响的日本人,决不允许因为个人的原因影响到集团,因此来自集团间的竞争压力会促进个人不断向上发展。“关爱”价值观下的竞争风格与其他价值观的下竞争是不一样的。这种竞争本身是建立在“恩”与“和”的文化基础上,这种风格的竞争在内会进一步促进企业员工培养技能的主动性,加深彼此间的和睦与感恩;在外会促进整个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新是竞争意识的终极体现。良性的,完整的竞争体系为日本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创新的动力,推动日本企业质量管理不断循环发展。

4 结论

“恩”“和”“关爱”是日本企业文化的三大特点,“恩”文化是日本企业精神的基本理念;“和”文化是日本企业核心价值观;“关爱”文化是日本企业的形象表现。三者作用于日本企业质量管理,约束和凝聚企业员工,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

日本企业取得高质量发展的成功,基于技术的创新,企业文化的重视,政府的支持,以及以人为本的理念。这些经验对于我国企业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启示,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以文化创新促进质量管理的创新。在企业内构建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注重人才的培养与稳定,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稳定的人才的同时,在企业内与外营造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员工与员工的竞争、部门与部门间的竞争、同行间的竞争,以竞争促进创新,促进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晓华.企业业之魂——谈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J].上海保险,2001(9):20-22.

[2]杨壮.日本生产管理的价值何在——访问日本丰田汽车公司有感[J].商务周刊,2006(20):84-85.

[作者简介]杨湘文(1985—),男,侗族,湖南会同人,广西外国语学院日语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日本社会与文化、中日文化对比。

猜你喜欢

高质量发展企业文化
2018:中国会展业“高质量发展”之年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辽宁省绿色增长水平提升路径及对策分析
中国经济改革“高质量发展”是关键词
开启新时代民航强国建设新征程
我国经济怎样实现“高质量发展”
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综合研究
企业文化与人力资源培训的关联性分析及阐述
浅谈怎样做好企业党建思想文化工作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