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中卫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转型升级策略研究

2021-07-01施永贵周涛唐加福

中国市场 2021年18期
关键词:创新人才

施永贵 周涛 唐加福

[摘 要]高新技术开发区是经济发展重要载体,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强大引擎。目前,中卫高新区存在经济规模小、内生动力不足、创新能力不足、管理体制机制不活等发展瓶颈。新常态下高新区应遵守市场经济规律,采用体制机制创新、狠抓产业高端聚集发展、深化科技创新等策略,真正意义上轉型升级为高新技术创新示范区、创新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

[关键词]高新开发区;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创新人才

[DOI]10.13939/j.cnki.zgsc.2021.18.052

1 引言

经济转型的核心是转变经济增长的类型,从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升级,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升级。中卫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2019年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按照“沿黄生态经济带”发展布局,坚持新发展理念,构建以精细化工、冶金工业、云计算为主导,以节能环保、新材料为培育,以现代服务为配套的“3+2+1”产业体系。但同时高新区经济发展也面临更加复杂的宏观形势和经济下行压力日益增大等挑战。新常态下推动高新区经济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策略需要进一步研究。

2 中卫高新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中卫高新技术开发区地处市北部偏西的高鸟墩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北靠宁蒙边界,位于中卫市沙坡头区内。2019年中卫高新技术开发区GDP总量为216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40%;固定资产完成投资33.5亿元,比上年增长41%;在岗职工人数1.48万人,比上年增长7.3%。

3 新常态下转型升级面临的瓶颈

3.1 产业规模偏小,实力不强

2019年中卫高新区还没有百亿规模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中钢铁冶金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为103.68亿元,占高新区全部工业总产值的48%;精细化工完成工业总产值为58.32亿元,占高新区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8%;新能源及制造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为43.2亿元,占高新区全部工业总产值的20%;战略新兴产业中云计算、大数据产业服务器装机能力超过30万台、运营20万台,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32%,对GDP贡献率达21%,产业爆发力不足,增长潜力仍需提升。

3.2 内生动力不足,过度依赖政策红利

中卫高新区增速主要依靠政策优惠对外开放,招商引资,极大地刺激了经济快速发展。但从长期来看,优惠政策趋于同质和逐渐弱化,过度依赖于税收减免、贴息贷款等外部政策红利,内生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开始凸显。同时宏观经济不景气,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压缩利润空间,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产业转型升级的资源不足。

3.3 创新能力不足,氛围不浓

第一,企业科技投入不足。规上企业R&D经费支出偏小,科技创业风险投入机制尚未形成,多数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创新应用。

第二,企业自主创新动力不强。企业创新投资风险大,自主创新热情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三,企业创新缺乏人才智力支持。缺乏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持,产学研合作不够紧密。

第四,市财力有限,支持力度不够大;融资创新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

3.4 管理体制机制不活,行政效率不高

目前,中卫高新区主要采用政府主导型体制,很多管理权限未下放至管委会,“一站式服务”服务目标难以还没有完全实现,影响了服务工作效率。同时开发公司还未做大,投融资机制不够灵活。

4 新常态下转型升级新突破的策略

中卫高新区要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做好新常态下中卫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4.1 创新体制机制,提高高新区建设水平

深化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是中卫高新区转型的核心和关键。按照“精简、效能、统一”和“小政府、大社会”的原则,实行“管委会+公司”运行模式,优化高新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建立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灵活高效的市场化开发运营机制。鼓励引导园区吸引自治区内外有实力、有经验的专业管理团队或机构运用市场化的手段优化配置资源,提高园区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导入多层次激励体系,根据各类人才的特点和价值贡献,实施有效激励。组建专业化招商团队,创新招商方式,搭建招商产业服务平台,推行产业链招商、以商招商和社会化委托招商,主动引导和有序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

4.2 狠抓产业聚集拉动,推动产业高端化发展

坚持园区整合、链群拓展、优势再造、节水优能、配套提升五步产业发展思路,提升传统产业内涵,培育新兴产业动能,突出项目攻坚,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第一,在“点”上抓重大项目落地。围绕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汇聚各类资源,按照建成项目抓扩规、在建项目抓进度、签约项目抓开工、意向项目促落地的方式,重点突破一批规模型项目建设,力争在3年到5年形成一批有一定市场规模和经济社会效益的新兴产业集群。高新区新兴产业发展既要立足现实,更要展望未来,聚焦精细化工、冶金工业、新能源及制造、云计算四大产业集群,加快推进亚马逊、中国联通等6个云计算数据中心、中化锂电池等一批重点产业集群项目建设达产。

第二,在“线”上抓产业链延伸。推动现有产业向两端延链、补链,提高现有产业附加值和技术含量,是促进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比如围绕云计算数据中心两端产业链,着力培育云制造产业,推动云应用建设。在云制造产业方面,加快推进宏芯服务器组装(生产)线,开展信息技术创新应用,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路径和经验。在云应用建设方面,积极推进“云天中卫”建设,推进云计算与旅游、环保、医疗卫生、教育深度融合,加快“城市大脑”、政务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云天中卫”APP等项目建设,以信息化“一片云”带动业态创新的“一片天”,让各种云的应用进入千家万户。

第三,在“面”上抓产城融合发展。高新区转型升级中既要聚焦发展产业,也要发展城市功能,打造园区与城市共融共生的“生态圈”,实现产城融合一体化发展。

一是科学统筹产业和城市规划布局,按照“一心两轴三片”的空间发展布局,促使产业和城市同步发展,避免出现“有产无城”或“有城无产”的状况。

二是加快推进培育产业快速发展。加快推进中国电信数据中心、人民数据中心等项目建设,力争2020年计划运营服务器30万台,服务器装机能力达到50万台。依托煤气、锂镍优势资源,加快推进中化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光敏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化等项目建设。开工建设灵活性调峰改造项目、LNG液化天然气生产调峰储备项目等一批新材料和新能源项目。

三是完善城市配套基础设施。在完善水、电、路、气、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同时,加强公交、休闲娱乐、科技孵化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动流动人口市民化。同时,积极动员民营企业和组织加入公共服务领域投资建设,适当给予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

四是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包括规划土地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壮大。

4.3 深化科技创新驱动,引领产业技术创新发展

高新区始终坚持要创新要活力,加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建设力度,有效聚集科技创新人才。

第一,强化人才引进培养。大力实施高端成熟人才引进工程;支持宁夏大学亚马逊云计算学院建设,积极推进印度NIIT及国内知名高校的合作,培养云计算、军民融合等战略新兴产业高层次人才;设立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奖励资金,奖励贡献突出的产业人才;组建“云计算、大数据等高新技术产业专家顾问委员会”,采用购买服务方式,开展咨询、交流与公关合作。

第二,建立引领产业技术创新发展的重大技术平台。构建“孵化—加速—产业园”完整体系,积极推动专业化的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把服务入园高新技术企业作为高新区产业生态系统建设过程的关键环节,在基础设施、产业配套、技术支撑等方面统一规划、同步实施,实现不同用户以按需获得多层次保姆式服务,实现科技创新平台与高新区相互支撑、协同发展的良好机制。完善“政府定规划,产业定方向,企业定运营,园区定奖惩”孵化体系,积极推动创业孵化示范园区(基地)建设,推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5G等信息技术与各领域深度融合发展,构建跨界创新服务体系,逐步培育完善产业生态,带动高新区产业转型升级。

第三,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合作。引导和支持高新特色产业与高校院所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壮大企业实力。同时鼓励高新科技企业成立自身研发机构承接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和技术转移,消化吸收再创新,提升产业层次,推动自身转型升级。通过多样化模式组建、市场需求为导向、企业化模式运作,共同将技术、团队、企业以混合所有制形式导入园区,让研发直接面向市场。

第四,加速科技技术转化。构建“产业+企业+平台+人才+项目+金融+政策”高新区创新体系,形成科技创新成果。比如推动宁夏天云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启动自治区重点工程实验室建设,探索形成采用全自然风冷技术的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标准、服务模式,逐步实现从“垒砖头”“装机器”到提供行业标准,提供一体化建设、运营服务转变。

4.4 创新投融资机制,推动产业聚集快速发展

充足的资金对于高新区吸引人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

第一,做强开发公司。加快推进资产优化配置,做大企业规模,并获取政府项目上的支持政策,引入央企等优质信用战略合作伙伴,构建信用平台等方式重塑开发公司信用。

第二,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企业以资金、技术、人才等多种形式入股,国有企业以土地入股和资金引导,组建混合所有制企业,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第三,吸引民间资金,不断优化PPP运行环境,探索建立市场准入的“负面清单”;积极引入民间资本共同开发和承担风险,打破“正面清单”模式,做到“法无禁止皆可为”。

第四,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加大高新技术产业项目和配套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全面助推云计算、军民融合等产业快速聚集规模发展。

第五,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加快推动有实力的企业早日上市。

5 结论

近年来,随着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推动,推动高新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已成为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结合中卫高新技术开发区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开发区经验,分析存在的瓶颈,提出高新区转型升级具体策略,努力将中卫高新技术开发区打造成为高新产业技术创新示范区、绿色发展引领区、开发协调发展先行区、创新政策和体制机制改革的试验区进行了理论上研究,为高新技术开发区转型升级提供了可以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 罗翔,沈洁,赖志勇. 镇级园区转型升级的方向、路径和策略[J].科学发展,2019,3(124):30-36.

[2] 蕲春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委会. 建高新特色园区 展中国艾都风采[J].中国科技产业,2019(8):36-39.

[3] 汪茜,王宇. 江苏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际创新合作的实践与思考[J].江苏科技信息,2019,2(5):1-3.

[4] 张建军,胡登峰,李向东. 新常态下常州高新園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J].江苏理工学报,2017,2(1):46-51.

[5] 耿云明. 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产业迭代发展与园区空间演变关系研究[J].中国高新科技,2019(49):120-122.

[6] 张轲.基于经济转型升级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探讨[J].中国市场,2017(34):216-217.

[7] 李建强.发挥龙头企业在转型升级中的作用探究[J].中国市场,2017(20):213-214.

[8] 朱小燕.我国民营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J].中国市场,2016(24):195,197.

[9] 韩朝亮.新常态下流通产业转型升级与流通规模、结构、效率协同优化研究[J].中国市场,2016(19):32-33.

[10] 于玲燕.试论全球化背景下消费升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基于经济转型的角度[J].中国市场,2020(22):11-12.

[11] 晋江市委党校北京智石经济研究院联合课题组,张文魁,曾清金,等.县域产业转型升级的空间与路径——基于福建省晋江市的调研[J].中国市场,2016(26):77-84.

[12] 朴仁鹤.“十三五”以转型创新为主线的改革攻坚问题研究[J].中国市场,2016(37):197,231.

[作者简介]施永贵(1975—),男,博士,正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网络优化管理与决策、信息化建设、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高新技术开发区开发建设;周涛(1977—),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模式识别、医学图像分析与处理、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发展及政策;唐加福(1965—),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制造系统供应链与物流管理、工程产品设计与管理、商业与服务系统运作管理、决策分析与优化。

猜你喜欢

创新人才
论创新人才和工匠人才培养的可能性
浅谈土木工程材料设计性实验教学实践
提高实验动手能力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电子信息类大学生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