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学专业大学生野外实践能力培养路径

2021-06-30樊云龙罗绪强罗光杰

科教导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研学考核专业

樊云龙 罗绪强 罗光杰

摘 要 野外实践是地理学专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过程。在整个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核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学管理部门则应该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为提升野外实践教学质量而提供政策支持。文章认为提升地理学专业大学生野外实践能力需遵循以下路径:一、教师要实现“兴趣、科研、教学”三结合;二、就近发掘野外实践资源;三、严格实践环节考核;四、教学管理部门要重视实践教学,增加实践工作成效考核;五、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胜任中学“研学”课程等。

关键词 地理学 野外实践 地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2021.10.015

Abstract Field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eography education and a key process to impro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innovation ability. In the whole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process, teachers are the core, students are the main body of learning, and the teaching management department should play a good role as a baton to provide policy support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field practice teaching. The paper thinks that to improve the field practice ability of geography majors, we should follow the following paths: First, teachers should realize the three combinations of "interest,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aching"; Second, explore the field practice resources nearby; Third, strictly assess the practice links; Fourth, teaching management departments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practical teaching and increase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al work; Fifth, improve students' self-learning ability and be competent for middle school Learning "study tour" courses.

Keywords geography; field practice; geomorphology

地理学是以地球表层系统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具体针对地球表层的多个圈层开展学习和研究,包括岩石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等。[1]因此对于地理学专业的学生,必须要真正深入到自然圈层中去才能切实了解和感受研究对象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差异,如果进一步深入到科学研究则更是如此。大学阶段的地理学教育培养的合格人才应该是能在地球表层的各个圈层中能发现问题、认识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知道如何去解决问题。所以野外实践是地理学专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学习环节,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过程。[2]甚至,近年来,中学教育阶段也开始重视“野外研学”,[3]目的是让中学生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去实践、探索,并获得知识。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需求,对中学地理教师的野外实践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总而言之,不管是地理学师范专业还是非师范专业,对学生的地理学野外实践能力培养都极为重要。但是,当前地理学专业大学的野外实践教育并不够理想,有必要对实践教学工作开展深入研究,以提升学生的野外实践能力。

1 當前地理学专业学生野外实践现状

1.1 院校对开展地理野外实践的动力不足

1.1.1 投入经费不足

野外实践是将教学过程由室内转变到室外来进行,这个过程中差旅费用是一笔巨大的开支,除了交通费、住宿费、保险费,某些野外实习点还会产生门票费用。多数院校由于经费紧张给予每个学生的实习补助较少,往往需要学生自己承担部分费用,[4]所以导致了院校层面对于开展地理学野外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经济负担。在国内也只有少部分重点大学有充足的经费,在不增加学生经济负担的情况下开展了较为丰富的地理学野外实习活动。但是大多数学校,尤其是地方师范类高校受经费所限,野外实践活动开展非常有限。即使是国内几所地理学理科基地班高校开展的跨区域联合实习也同样受到经费的制约,由最初的5所地理学基地班的高校,后来增加到24所国内高校,但每个学校参加的学生也仅仅是个位数,而非地理学基地班高校甚至才有2-3名学生加入。[5]很显然,参与学生人数非常有限,对于绝大多数未能参与进来的学生来说也未显教育公平,但这种野外联合实习模式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尝试和探索。

1.1.2 办学资源分散

除了经费制约之外,地理学野外实践难以开展的另一个原因是院校层面对于开展野外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目前,国内高校的教学机构普通都是多专业办学,二级院系开办专业数量较多,少则2-3个,多则6-7个。有些以地理学专业为主体的二级学院不仅仅有地理学相关专业,还包括了其他学科的专业,[6]甚至某些二级学院囊括了多个一级学科,这样势必导致资源分散,在针对某一个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上显现力不从心的状态。在这种多学科布局、多专业办学的情况下能兼顾到地理专业的野外实践教学环节确实是非常困难的。

1.2 教师对野外实践不重视

地理野外实践对于教师的要求比较高,在学生进入野外实践环节之前需要教师先要熟悉调研区域所展示地理现象的科学内涵。这不仅要靠教师自身已有的知识,还需要深入开展野外调研和科学研究以提高野外认识,而这一认识过程必然需要一定的时间积累。所以野外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需要长期的科研积淀和经验总结,对于习惯于教室中授课的老师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教师不愿在完成自身教学工作任务之外再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野外实践的研究中去,也就没有了为学生开发野外实习点的动力。加之受教师数量不足的影响,多数院校存在教师一人上多门课的情况,结果就是教师自身科研方向很难与讲授课程保持一致,在这种情况下要让老师专心研究讲授课程的野外实践教学是非常困难的。

1.3 考核方式单一,对学生学习主动性刺激不够

学生对于野外实践充满了好奇和兴趣,但是他们的好奇并非出于对自然界未知科学现象的好奇,而是基于“出野外”这一行为的热衷。长期以来,野外实习需要学生简单完成一份实验报告或者调研报告,对学习的过程考察不够严格。学生在野外实践过程中不需要动脑去发现问题,不需要花时间思考问题,也不需要查阅资料去解决问题,而仅仅是简单机械地接受老师提出的问题,等待老师的答案,最后依葫芦画瓢写完实习报告完成野外实践考核。但这并不是现在的学习,虽然有了教学过程的最终“成果”,但并没有体现学生学习的过程。如何能真正对“学习行为”这一过程来进行考核,而不是仅仅针对“作业”这一结果的评判,一直是回归教育根本的永恒课题。由于学生在野外实践过程中求知欲不足,缺乏主动思考,更没有掌握主动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地理专业师范毕业生在未来中学工作中必定无法胜任“野外研学”教学任务。

2 地理专业学生野外实践能力提升路径

2.1 教师要实现“兴趣、科研、教学”三结合

地理学专业大学生野外实践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教师在野外实践的区域先开展了扎实的科学研究工作,只有教师在深入研究区域科学问题的过程中才能深刻认识和理解地理现象的形成和演化规律,真正揭示其科学内涵。因此,建议地理学教师结合科研方向,在区域地理科学研究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思考:哪些地理现象可以作为融入课程教学素材当中?哪些科研成果可以应用到课程教学当中?哪些科学发现可以提升学生对地理科学规律的认知?要实现以上目标,最理想的状态就是实现教师个人的“研究兴趣”、从事的“科研方向”、教授的“课程”三结合。教师若能达到“三结合”就可以实现以“最大的积极性”来从事“最感兴趣的研究”并将“最新的发现分享给学生”。

2.2 就近发掘野外实践资源

相比于课堂教学,野外实践对经费投入要求高,但是在缺乏充足经费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开展野外实践教学,就近开发野外实践资源就是个非常好的选择。因为距离近就可以当天返回学校,减少了住宿、差旅等野外实践的成本。以笔者讲授的“地貌学”为例,结合自身的地貌学科研工作,在贵阳市周边开发设计了“天河潭水洞旱洞实习”“南江大峡谷实习”“乌当盆地河流阶地实习”等地貌学野外实践线路,不仅节约时间,实现当天往返,而且极大地节约了经费开支。就近开展野外实践可以有效化解远距离导致的高成本问题,利于学生全员参与并提高学习水平。除了减小开支之外,另一个好处就是在特殊时期依然可以正常开始野外实践。比如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疫情,在全国各地普遍采取减少人员流动等疫情防控措施,人员流动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多数地区都有限制“出省”“出市”的要求。受此影响,多数学生正常的野外實践活动都无法开展,但是如果在学校周边设计了野外实践路线的话将会大大减小特殊时期对野外教学工作的影响。

2.3学生应接受严格的实践环节考核

以往野外实践教学效果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学生的考核没有足够的重视。如果仅仅是跟随老师走马观花式地完成野外实践,最终靠完成一份实践报告或者研究报告是不能很好地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也不能全面地判断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成绩评定方面要多元、多方位地开展,不仅考核学习结果,更要考核学生的学习过程。比如实习前的准备情况、区域背景的研究情况、提出问题的能力、讨论发言情况、动手能力、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7]等方面相结合。要设置有足够比例的平时成绩,改变学生只重视期末考试,忽视平时考核,彻底扭转学生靠“期末突击”来实现考试过关的思想。在笔者的教学过程中,尝试设置课程平时成绩占综合成绩50%的比例,来提升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这样的成绩设置让学生不再有“期末焦虑”,学生会更加认真对待平时作业,不会仅仅满足于完成,而是高质量地完成,来取得更高的平时成绩。野外实践环节正好就是一次非常有效的平时成绩考核过程,对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有极大的提升作用。

2.4各级院校要重视实践教学,增加实践工作成效考核

教学水平的提高,除了要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之外,教育政策的指挥棒作用非常关键。首先,各级院校管理层要对野外实践这一地理学的专业优势特色有清晰的认识,在政策方面为开展野外实践教学提供源动力,诸如职称评聘,优质课程建设,优秀教师评选等方面将野外实践教学情况纳入考核范围。其次,加大野外实践方面的经费投入,包括壮大野外指导老师队伍,鼓励相关课程老师设计距离近、优质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和路线,编制极具科学内涵和可操作性的野外实践课程教材,增加学生野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开展机会。

2.5 提升自我学习能力,胜任“研学”课程

自我学习是一名合格的大学毕业生应该要具备的能力。面对中学生“野外研学”的现实需求,如何通过野外调研、发掘科学内涵、设计研学课程等一系列规范的步骤来设计开发研学课程,是每一位地理学专业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素养,[8]也应该是高校地理学类专业培养人才的目标之一。以笔者近年来的教学经验,在地貌学教学过程中专门布置了一项介绍“家乡地貌”的平时作业,作业要求学生在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地貌现象、探寻地貌成因、解释地貌发育规律,并允许有足够的时间(通常是一个学期)和修改完善的机会来高质量地完成这次作业,配合高比例的平时成绩(平时成绩占综合成绩的比例为50%),极大地调动学生主动发现、认识地貌现象的的兴趣,教学效果良好。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关注地理环境并分析理解地理现象,因为这样对提升学生自学能力,进而培养能胜任“野外研学”教学工作的中学老师尤为重要。

3 总结

野外实践是地理学专业教育中一个重要环节,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关键过程。但当前地理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效果却由于各级院校和师生的不重视而收效甚微。我们认为在整个野外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核心,在野外实践设计、路线选择、科学内涵、问题设置、解决方法等一系列教育环节中是核心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实践教学中的一切环节均需围绕着学生开展。而教学管理部门则应该发挥好指挥棒的作用,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为开展“货真价实”的野外实践教学而提供政策支持。为提升地理学专业大学生野外实践能力,针对性地设计:(1)教师要实现“兴趣、科研、教学”三结合;(2)就近发掘野外实践资源;(3)严格实践环节考核;(4)各级院校要重视实践教学,增加实践工作成效考核;(5)提升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胜任中学“研学”课程等能力培养路径。

本文获贵州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资助项目(批准号:黔教合KY字[2021]036)、贵州师范学院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项目(贵师院发[2018]100号))共同资助

参考文献

[1] 傅伯杰.地理学综合研究的途径与方法:格局与过程耦合[J].地理学报,2014,69(08):1052-1059.

[2] 秦耀辰,彭剑峰,张广花.基于实践力培养的高校地理学野外實习改革与实践[J].地理教学,2020(20):31-33,49.

[3] 郭剑峰,程锋,孙月飞.高中地理野外研学课程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0,(17):68-70,74.

[4] 杨林,李航飞,陈世发,等.“新师范”背景下地方高校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探索[J].地理教育,2020,(06):52-54.

[5] 郑祥民,周立旻,王辉,等.试行高校联合野外实践教学 探索地理学人才培养新模式[J].中国大学教学,2013(05):86-88.

[6] 顾拓宇.地方本科师范院校专业设置现状、问题与调整——以112所样本院校为例[J].高教探索,2020(12):22-28.

[7] 祝云龙.地理科学专业野外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湖北文理学院学报,2018,039(002):85-88.

[8] 于书娟,王媛,毋慧君.我国研学旅行问题的成因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7(19):11-13.

猜你喜欢

研学考核专业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快乐研学之旅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恩施市 “四变”树考核新风
部分专业介绍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专业修脚店
360度考核的自我校正机制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