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策略探析

2021-06-30沈红云李俊杰

教师教育论坛(高教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培训策略高校教师课程思政

沈红云 李俊杰

作者简介: 1.沈红云,女,湖北黄梅人,博士在读,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2.李俊杰,女,云南人,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与培训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教师培训研究.

摘 要:“课程思政”对于高校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更是一场课堂教学改革。高校在开展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方面,可着重于促进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观念的转变,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种子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以及做好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培训的跟踪指导和绩效考核等方面的工作。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校教师;培训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995(2021)03-0089-04

“课程思政”是党中央国务院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提出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更是新时代对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提出的新使命和新挑战。高等学校可以围绕“三个着重”,开展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帮助教师树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以应对新时代对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新要求和新挑战。

一、着重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更新

教育改革,理念先行。高校课程要全面实行“思政教育”,就要对全校一线教师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培训。只有教学理念转变了,教学行为才会改变。根据《教育部高教司2020年工作要点》第五条“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求,高校要充分发挥各类课程的育人功能,深入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促进专业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价值引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1]。通过开展全校教职工“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分类分层培训,让学校全体教职员工自上而下树立“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增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意识,并最终形成 “课程思政”教学文化,从而促进教师从思想上真正接受并认可“课程思政”。

(一)开展全校领导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培训

教学并不仅仅是一线教师的工作,也是全校上下各部門整体分工协作的系统工程。在高校里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首先要让领导层认同并实践“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领导层是学校各项工作的决策者,只有他们认同“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才会从政策上、经费上鼓励并支持一线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领导层是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实方案的顶层设计者。因此,领导层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培训内容应主要着重于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关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和基本要求、本科教育全程贯穿“课程思政”的意义、高校“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内涵,以及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落实措施等。

(二)开展全校教辅工作人员“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培训

如前所述,高校的教学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既涉及领导层、一线教师,也涉及许多教学辅助人员,如:教务处教学管理工作者、各教学单位教学秘书、学生助理等。他们在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学校也需要对这些教辅工作人员进行系统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培训,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和理解国家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内涵和学校关于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性、落实政策与措施等,提高“教辅人员”对一线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工作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根据教学辅助人员在教学工作中的工作性质和内容,开展教学辅助人员的“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培训时,培训的内容应着重围绕“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内涵和意义、教育部关于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政策和基本要求、学校关于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意义和重要性、落实政策和办法等,帮助教学辅助人员为一线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工作提供精准服务。

(三)开展全校一线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培训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主体是广大一线教师[2]。一线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认可和接纳程度,决定着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2]。教学理念是教师教学活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3]虽然学校管理层可以通过相关教学管理政策、规定或一些激励机制来强制或吸引一线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但如果一线教师并没有真正认识到“课程思政”的意义、内涵,没有从思想上真正认同、接纳“课程思政”教学理念,教师在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活动时,往往就会局限于教学形式的改变,而不注重教学效果的落实,甚至从心理上抵制“课程思政”并在教学行为上忽视“课程思政”。因此,高校要着重于一线教师“课程思政”教育教学理念的培训,强化教师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认可与接纳。

为促进高校一线教师能在思想上真正认可并接纳“课程思政”教学理念,高校在开展一线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培训时,除了要邀请相关专家给一线教师解读教育部关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相关政策和规定,阐明高校“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内涵、教学改革的意义和目的外,还可以通过“优质‘课程思政教学案例分享”“名师课堂观摩和交流”“典型‘课程思政教学示范”和“‘课程思政教学方法体验”等培训方式,帮助一线教师正确认识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要求,认可改革的目的和意义,掌握“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内涵,从思想上接纳并认可“课程思政”教学理念。

此外,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教学理念的更新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高校也可以通过鼓励并支持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引导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行动,让教师在实践活动中切身感受到“课程思政”教学魅力,领悟“课程思政”教学真谛。

二、着重“种子教师”队伍建设

“课程思政”是围绕立德树人的目标任务,通过开发各门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实现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的一种教育形式[1]。因此,不同的课程,其“课程思政”的教学方式方法不一样。在开展全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的时候,不能全校“一刀切”,更不能采用传统的大班培训模式,要理论联系实际,分学科、分专业进行。因此,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可以着重于“种子教师”队伍的建设,优先开展“种子教师”培训,充分发挥“种子教师”的引领、示范和榜样作用,以“先学帮助后学”的方式来逐步推进全校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培训。

(一)组建“种子教师”队伍

专业不同,高校各门课程的“思政”教育方式也不相同。为保证各个学院和专业都有“课程思政”教学培训者,在遴选“种子教师”的时候,应以各学院专业教师的数量为参考依据,从各个学院一线教师中选取恰当数量的青年骨干教师担任各学院“种子教师”,再对“种子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培训者培训。

首先,“种子教师”的“课程思政”教学培训是“课程思政”教学观念的培训,帮助“种子教师”在“课程思政”教学理念认识上做到价值与情感的统一,思想和行为的统一,真正将“课程思政”教学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其次,“课程思政”教学技能的提升培训,应注重提高“种子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设计能力。因为在诸多教学环节中,课程的教学方案是教师教学行为的指南,在很大程度上引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影响着教师的教学效果。在“课程思政”教学技能培训方面,还要培训“种子”教师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的能力和 “课程思政”教学方法,诸如:“如何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如何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方案”“‘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日常教学中常见的‘课程思政教学问题及注意事项”等。培训的方式可以采取专家报告、案例分享与解析、课堂观摩与研讨、教学诊断与评估、教学咨询与指导、教学实践与体验、名师示范与引导等多种形式的高端培训、名校研修,帮助“种子教师”真正做到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于每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能在日常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完成育人工作。

再次,支持并鼓励“种子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创新研究,提升“种子教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创造“思政元素”的意识和能力。“种子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创新与改革研究,一方面可以通过置身于教学创新实践行动中,能更好地理解、领会“课程思政”教育理念的内涵和意义,从而深化对“课程思政”教学理念的认同和接纳;另一方面,通过创新研究,挖掘出更多的课程“思政元素”和更有效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养成“课程思政”的教学习惯和教学思维。

(二)发挥“种子教师”引领、示范和榜样作用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关键在教师,全面开展学校一线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是学校广泛、深入推进“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在全面开展一线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培训的时候,学校可以邀请“种子教师”担任培训者,充分发挥“种子教师”的引领、示范和榜样作用,引导并鼓励全校一线教师积极参与学校“课程思政”教學改革,转变以往专业课程教学理念,努力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专业课程育人能力。同时,学校还可以鼓励“种子教师”打造优质思政课程,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思政精品专业课程。这样做,一方面可以有效引领全校一线教师以“种子教师”为榜样,效仿“种子教师”的教学行为,积极参与并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另一方面,“种子教师”也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成果与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去帮助、指导其他教师提高“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以院系为单位,邀请“种子教师”担任培训授课专家,开展全校一线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培训,可以满足“课程思政”教学培训的学科分类需求,让培训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种子教师”打造的优质精品思政课程又会成为其他教师努力追求的目标,引领更多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三)搭建一线教师“课程思政”教学互助平台

教师教学培训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教师的自我成长。因此,推进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必须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教师潜力,实现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学校要为一线教师搭建“课程思政”教学互助平台,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兴趣和发展需求,参与不同的教学互助平台,并在各类教学互助平台上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和能力、支持与帮助。教学互助平台可以借助教师群体的智力与活力,打破院系、专业界限,实现教师间的互通互助,促进教师间“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传、帮、带。比如,华中师范大学建立了新入职教师教学成长训练营,组建了新入职教师教学成长领航导师队团队,给新入职教师掌握“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帮助;建立了青年教师教学成长社群,为青年骨干教师建设专业思政课程、开展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创新、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研究搭建合作交流平台、提供协同创新的条件,是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三、着重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培训的跟踪指导和绩效考核

各学院对本单位“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培训方案的科学性和落实程度都影响着学校整体“课程思政”培训的效果与质量,进而影响着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成效和进程。因此,着重于各学院“课程思政”培训的跟踪指导与绩效考核,是保障学校“课程思政”培训效果和质量的重要举措[4]。

(一)开展各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培训跟踪指导与服务

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开展各学院教师“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培训方案的设计、制定和具体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是影响培训目标有效实现的关键因素。学校在完成前期各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培训者培训后,还应对各学院具体培训工作给予跟踪指导和服务,帮助学院顺利完成“课程思政”教学培训任务。

各学院在设计、制定本学院“课程思政”培训方案时,学校可以组织相关专家为各学院提供方案设计指导,或对各学院提交的培训方案进行有效评估和优化指导,帮助各学院制定出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培训方案。

在各学院具体实施培训工作期间,学校也应组织相关专家给予及时的指导和服务。如:组织相关专家成立培训咨询团,为各学院提供培训咨询和指导;组织专家成立培训考察团,观摩考察各学院具体培训工作;对于各学院培训工作不到位或不科学之处,及时给予修正和指导,从而保障各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培训方案落到实处。

(二)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绩效评估考核工作

分院系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各学院教师对本单位“课程思政”教学培训工作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和配合程度也是影响学校整体“课程思政”教学培训的效果与质量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绩效考核工作能有效引导、激励各学院教师对培训工作更加重视和积极支持、配合,激发教师参与“课程思政”教学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学校全面推进“课程思政”教学培训保驾护航;另一方面,“课程思政”教学培训绩效考核标准也能成为高校教师探索“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指南和目标,激励青年教师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从而增强教师参加“课程思政”教学培训的动力。

“课程思政”教学培训绩效考核还应包括学院领导对本学院“课程思政”教学培训的重视程度、支持力度和配合程度。只有学院领导重视了,才能引起全院教师对培训工作的重视和参与,才能给予培训工作足够的支持与配合,保障各项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蔡志奇.高校课程思政的研究进展、热点与展望[J].高教论坛,2019(12):1-3+20.

[2]彭曼丽,崔梦飞.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践路径探析[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01):1-4.

[3]洪早清.围绕“三个立足”推进高校教师教学发展[J].中国大学教学,2016(05):81-84.

[4]赵鹤玲.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2020(01):108-110.

猜你喜欢

培训策略高校教师课程思政
幸福从“心”开始
高校教师党建参与的“四度”模型研究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探讨应用意识在中职化学教学中的渗透途径
明确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管理能力构成 实施有针对性的培训策略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中教师培训的策略研究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内化及其促进机制探讨
农村学前教育工作者的培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