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析农村初中学校的新型管理

2021-06-28刘少文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39期
关键词:初中农村

刘少文

【摘要】我国农村初中学校现行传统的管理模式,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之初表现出了极大优势,但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其内在的种种不足逐渐显露出来,对我国目前农村初中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产生制约。本文就我国农村初中学校管理存在的不足以及如何创新我国农村初中学校的管理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对促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农村;初中;新型管理

随着新时代社会文明与经济的进步与发展,尤其是素质教育、现代教育、创新教育的不断兴起,传统的农村初中学校管理对于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并且,在我国不断深入改革教育的过程中,传统管理的弊端逐步地暴露出来,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目前教育教学改革的健康发展。如何创设我国农村初中学校新型管理,成为了当前农村初中学校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农村初中学校传统管理的弊端

我国农村初中学校现行较为专制的初中学校管理,它在我国教育改革发展之初表现出了极大优势,但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传统的农村初中学校管理模式,由于这种模式高度集权,忽视了学生的需要,导致了学生叛逆心理加强,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过于追求行政命令和统一要求,造成了学校在管理运行方面“形式化”,不能够有效解决问题,并且严重打击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传统的农村初中学校管理越来越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学校教育发展求,特别是不能够满足现代教育、素质教育、创新教育的发展要求。

二、创设农村初中学校新型管理的策略

(一)转换管理理念,以学生为本

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开始不断发展,自尊心和人格独立性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而显著增强。进入到初中阶段的青少年,正是他们人生的第二次生长发育高峰期。伴随着生理发育的迅速变化,青春心理也开始萌动起来。他们逐渐打破了儿童模式的束缚,开始体验感受一些自己从未见过的东西,对一些事情或问题也有了自己独特的见解与看法。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日益增强,他们迫切地希望摆脱成年人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以成人自居。当他们感到或者担心外界忽视了自己的独立存在,就会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用各种各样的手段行为来确立“自我”与外界的平等地位。比如,借助抽烟、喝酒等一系列成人化的不良行为来显示自己已经是一位成人。因此,在学校管理模式上,应该做到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的需求,使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地位平等。在日常管理中,要考虑到初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强化以学生为本的管理理念,满足中学生的个体发展规律。例如,针对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学校可以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不同的兴趣社团以及兴趣课程。对于在某方面有着特殊才能的学生,学校应该重视培养其优点与长处。在班级上,如果有数学特别好,但是英语特别差的学生导致其成绩较差,不能够对学生进行过分批评指责,而是鼓励他们发展数学特长,在日常学习中提高英语水平。把学生当作与自己地位平等的成年人来看待,给予学生一定的尊重。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生的叛逆情绪,发挥其优势特长。

此外,为了维持生活,农村初中生许多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一些青少年成为留守儿童,这些都造成了农村初中学校许多学生情绪波动起伏较大,内心较为敏感。许多农村学生在进入初中后,会变得不爱讲话,把自己真实的想法隐藏起来。对于家长的询问,孩子的态度往往十分冷淡,或者不耐烦。在这一阶段,一方面孩子对父母隐藏了自己的内心想法,另一方面又希望父母能理解自己。因此,除了传统的家访活动,学校可以进行家校互联,学生给家长的一封信等系列活动,拉近学生与家长的关系,使家长能够及时了解到孩子在学校的情况,对于学校的管理,提出合适的建议,从而形成家、校、生共同管理。

(二)加强教师团队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

学校教师作为学校管理上重要的一份子,促进教师自身素养的发展,提高教师团队整体水平和能力的发展是学校管理制度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加强对教师队伍的管理,一个优秀的教师自身通常拥有着极高的理论素养,如果一个教师缺乏专业素养,对自己课堂上讲授的内容都不能够充分了解,没有掌握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将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教师要加强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学习,紧跟时代步伐,不断探索了解新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持续不断地提高自身理论素养,不断扩展完善自身原有知识体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此外,教师要加强自身对所学理论的理解运用,在日常教学运用最新的教学理论,从而达到完善课堂效果、提高中学生课堂学习兴趣、增强阅读能力、更好地理解运用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目的。例如,学校可以有目的地开展相关活动,可以是教学方法研讨会、教案大比拼、公开课等等一系列活动,学校也可以定期请教育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通过网络或者是讲座等形式,传授教学理论,更新教育理念。推动教师教学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三)創设和谐校园,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青少年处于身心不断发展阶段,认知和情感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身心要求也在逐步地提高。创设美丽文明的校园环境,可以满足青少年对美好事物的需要,激发想象力。通过美好的校园环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内在心理品质,达到管理的目的。

此外,除了物质上的校园环境建设,也要增强对农村初中生心理环境的净化。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剧烈变化的阶段,但是又缺乏情感体验,不能够很好地排解自己的心理负面情绪。初中生在进入青春期以后,由于思想的不断发展,交友的数量也在逐渐锐减,缺乏朋友的开导会进一步加剧初中生内心的负面情绪。学校可以开展多种多样、积极向上的学生课外活动,创设出乐观向上的校园文化。形成志趣相投的活动群体,在活动过程中初中生可以寻找与自己志同道合的朋友。有了朋友之后,他们会更加积极乐观,富有朝气。在校园活动社交过程中,发展青少年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在校内开设心理咨询室或者设置网上心理问题咨询程序,帮助农村初中生净化心理环境,减少不良情绪的产生。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时代的发展变化,深入展开的新课程改革以及持续推广的素质教育,给传统的农村初中学校管理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为了提高农村初中学校办学的整体水平,就必须创设新型管理方法。不断改革、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初中学校管理,从而促进我国农村基础教育改革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建新.试析农村初中学校的新型管理[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0(7):186-187.

[2]韦善辉.强化初中学校新型管理的策略研究[J].科学导报,2015(12):6.

[3]李学明.初中学校管理的内涵分析和对策探讨[J].新校园(中旬),2018(5):22.

猜你喜欢

初中农村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联系式教学法在历史与社会课教学中的运用
音乐快乐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初中物理“问题—发现”式课堂的实践与思考
共情教学模式在科学课堂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初中教学管理目标研究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