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题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

2021-06-28李清生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倍数深度学习

李清生

[摘 要]问题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把问题作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法宝”。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认知冲突,通过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设置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进一步明晰并建构概念;善于设计问题,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

[关键词]问题导向;深度学习;倍数

[中图分类号] G623.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9068(2021)17-0094-02

深度学习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而问题导向则是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有效策略。问题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究意识,以问题为导向,让学生积极思考、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因此,教师应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抓准数学本质设计问题,把问题作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法宝”,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知识主线转向问题主线,通过设计大问题下的数学思考,让学生在富有启发性、趣味性、探究性的问题引领下,进行深度思考、体验、理解、拓展,有效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获得良好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拓宽多元化的思维视觉,实现深度学习。下面结合“倍的认识”一课的教学,谈谈如何利用问题引领学生深度学习数学知识。

一、以问启思,促进学生深度思考

好问题是数学教学的灵魂。教师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设置认知冲突,以问导思,通过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在探究新知时,引导学生充分感悟、深入思考,促使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变成“现实发展点”,拉近数学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储备等之间的距离,让数学问题更具指向性,让学生的思考更具数学味。例如,在“倍的认识”一课的导入环节中,教师借助情境图提问启发学生思考: “3块巧克力和6塊饼干之间有什么特殊关系?用你喜欢的方法表达它们之间这种特殊的关系。”在这一问题的引导下,学生有以下回答:①3+3=6;②2个3是6;③饼干的数量是巧克力的2倍……接着教师以“饼干的数量是巧克力的2倍”为切入口,提出富有启发性的问题:“‘2倍在这幅图中是怎么表现的?为什么要将3块饼干圈一圈?明明是3块巧克力,为什么又要说成是1份呢?”像这样在学生认知的生长点设置疑问,能有效促进课堂的推进,通过两个问题启发学生的数学思考:第一个问题指向学生的前经验,让学生在圈、数中明确‘2倍指的是2个3;第二个问题指向思维发展,利用学生的思维基础,让学生明确倍是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是6块饼干跟3块巧克力之间的比,所以要3个为一圈,并明确3块巧克力为1份。正是这两个问题,有效沟通了知识与经验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数学思考,开发了学生的认知潜力,帮助学生清晰地找到自己认知的生长点和拐弯点,帮助学生建立起“倍”的雏形,沟通“倍”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初步理解了“倍”。

二、以问促导,促进学生深度体验

罗杰斯指出:“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亲自体验各种经验,形成正确的自我概念和独立自主的个性。”深度学习注重学生的主动思考和自我反思,重视学生的经验与体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在知识的关键处发问,以问促导,通过设置大问题促进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帮助学生进入深度思维,促进学生深度体验,促使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内涵,进一步明晰并建构概念。

例如,在初步理解“倍”的基础上,为了让学生深入体验、感悟“倍”的内涵,教师可以通过摆出或画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等操作活动,加深学生的感知和理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以问促导,如在摆倍时,提出类似“怎么摆能让人一眼就看出巧克力与饼干之间的倍数关系”的问题,引导学生在摆的时候思考它们的倍数关系。在“画倍”时,进一步提出问题“每份的份数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饼干的块数是巧克力的2倍来表示?”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得出结论:如果画2块巧克力,就得画4块饼干;如果画4块巧克力,就得画8块饼干……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画法,但都可以说饼干的数量是巧克力的2倍。教师可以继续追问:“如果用这两条线段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应该怎么画?”让学生带着问题在“摆倍”和“画倍”等操作活动中理解“倍”,从实物到图形,从数量到线段,从具体到抽象,一步步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以问题促思考,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发现、归纳,通过“摆倍”和“画倍”加深对“只要明确标准量以几个为1份,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几倍”的理解。

正是以问题促引导,使学生的操作更有目标指向性,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理解,在理解中深化。有了问题指向,学生的操作有导向,思考有方向,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有深度,内化对倍的认识,在提升思维深度的同时,逐步建构“倍”的模型。

三、以问导学,促进学生深度理解

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认为教育的本质是生命教育,核心是教育理念。他指出:“生命教育要遵循儿童的认知经验,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与实践,并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其中很关键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善于引导激发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因此,教师要善于设计问题,以问导学,通过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有效的问题引导能启发学生的心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自主发展。教学时,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找准知识的联结点,用联系的观点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深度学习,掌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深化。例如在“倍的认识”一课的探究环节中,为了加深学生对“倍”的理解,沟通知识间的联系,教师可以设计以下三个问题。①“同样是跟3块巧克力比,为什么倍数就不一样了?”让学生体会几倍数变了,它们的倍数也发生变化。②“饼干的数量一直没有变化,为什么巧克力与饼干的倍数关系一直发生变化?”让学生体会1倍数变化,它们的倍数也会发生变化。③“仔细观察这几幅图,它们有什么相同点?”让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弄清“只要含有几个这样的1份,就是几倍”的道理,同时进一步明确“谁为标准”的重要性,并概括出“以较小的数为标准,把它看作1份,较大的数正好有这样的几份,就说较大的数是较小的数的几倍”这一本质属性。这样的问题设计,符合学生的思考习惯,三个富有层次性的问题指向数学的本质属性,沟通学生数学理解与知识经验的联系,促进学生深入思考,并在同伴交流、启发下,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出“倍”的本质属性,做到了以问导学、学思结合,使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深刻,提升对倍的认识。

总之,在问题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深度学习中,要求教师做好“问”的设计,要有大问题观,努力通过问题引领、带动、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探究。因此,教师首先要有问题意识,以问题为主线引领学生深度思考、体验、理解和拓展;其次,要有主动意识,要以教师的主动带动学生行动,让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探究过程;最后,还要有思辨意识,要以问题为载体激发学生思考与反思,让学生不仅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思辨能力,提升数学素养,收获学习的快乐,形成自主、协同、灵性的数学课堂。

[ 参 考 文 献 ]

[1] 郭华.深度学习及其意义[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 马宇.让儿童在问题情境中建构概念[J].小学数学教与学,2019(5).

[3] 陈水德.回归老子自然本真教育辨义[J].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4) .

【本文是莆田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对深度学习的影响及其价值研究》(课题编号:PTGFKT20049)的研究成果。】

(责编 杨偲培)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倍数深度学习
说说“倍数”
巧用“倍数的和”
同样是倍数,为啥还不同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如何表达常用的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