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课教学问题链的层次递进设计策略

2021-06-21林江平

基础教育论坛·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问题链设计策略生本理念

林江平

摘  要: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历史教学,要求教师要把学生放在课堂的首要位置,围绕学生的认知和思维,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能力和素养。层次递进设置问题链,在让学生思维得到持续发展的同时,也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因此,教师要将问题链的设置引入生本课堂,给学生长足的生长空间。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本理念;问题链;层次递进;设计策略

当前初中历史教学还存在着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这是与生本课堂相对立的。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以机械记忆为主,相关能力得不到培养与提升。当教师设置一系列与学生认知水平相适应的问题后,学生能够自然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问题链与学习过程相随,素养自然随着课堂生成。由此可见,教师要巧设问题链,层层递进,抵达历史本真。文章以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历史》八年级下册“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为例,探讨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层次递进地设计问题链。

一、问题链先行,课前试学

课前试学是学生自行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以学生的自学为主,教师可以适当做一些引导。教师的引导主要体现在问题的设置上,教师可以依据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设置一定的问题链,将学生引入具体的教学内容中。

例如,在教学“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节课时,对于学生来说,他们对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因此,在问题链的设置上教师就要与一定的情境结合起来,让试学顺利地开展。教师在让学生大致浏览文本后,为学生播放了一段音乐视频——《七子之歌》,学生的注意力立刻就被音乐吸引住了。教师抛出第一个问题:歌词中的“MACAU”指的是什么地方?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对照歌词、对照文本获得的认知很快就能找到答案,这是试学中的一次成功体验。接着,教师又抛出第二个问题:歌词中“母亲”又指的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在第一个问题基础上的递进,学生需要转一个弯来回答,即——“母亲与儿子”对应的应该是“祖国与澳门”。教师接着又抛出第三个问题:“MACAU”什么时候回到“母亲”的怀抱?这其实是一道预热题,让学生将思维集中到有关澳门的认知上,也集中到第四个问题上,即它的回归得益于什么政策?教师设置的问题链有一定的坡度,为学生思维的迸发做了很好的铺垫。试学过程中的问题链要让学生有参与的期待,要让学生有学习的渴望。

二、问题链引领,课中探学

探学的过程就是学生交流在试学过程中发现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在交流与讨论中发现新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样是以问题链的形式出现的,只不过这次提问题的主体可以是学生,教师可以在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追加问题,以让思维进一步深化,让历史的真相进一步明朗。

例如,在“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节课的试学过程中,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既然标题是回归,那说明香港和澳门是被别人“拿走”了,那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被别人“拿走”的呢?学生发现的问题其实就是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只是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提出了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已经学过,只是当时没做进一步的阐述,在本节课上也沒做进一步的引申,只是在课后活动中有蜻蜓点水式的涉及。但是,生本课堂就要尊重学生,教师要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去探学这段历史。学生发现1842年签订的《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规定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在探学中,学生将这个问题一步步地完善。有学生在上述两点之上又加了这样一点,1898年英国租借新界99年。教师针对学生的这个问题又提出一个相关的问题,以让他们的思维不停息,以让探学进入新的境遇。教师提问:假如你是香港人民,在经历了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后,你最大的憧憬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是让学生的思维从理性转为感性,让学生进入历史的长河中进行具体的问题搜索,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历史情怀。大部分学生都说:最大的憧憬是想回家,想回到祖国的怀抱。学生在回答了这样的问题之后,又产生了新的问题:要让香港回归的途径和方式有哪些呢?明显地,学生在将问题的链条不断地伸长。这个生长的过程,不仅是探学的过程,也是教师施以引领的过程。

三、问题链转化,课尾展学

学生参与了问题的提出、讨论与回答,对学生来说都是生长,所有的生长都是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成果。问题链的转化其实就是将问题用起来,将认知转化为真正的历史素养。生本课堂要给学生充分运用认知的机会,不能让教师的讲解将课堂填满,填满课堂的应该是学生参与的各式活动。

例如,在教学“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这节课时,在讨论了有关香港回归的相关问题之后,学生自然就转向了“一国两制”的学习。这其实是问题链:香港回来的途径和方式中的一次延伸,即对这个问题的深入思考。首先,学生对“一国两制”展开了一次头脑风暴,将能想到的相关内容呈现出来,也是学生的一次自我展示,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参与的可能,都有获得认可的机会。首先,他们会想到“一国两制”的倡导者是谁?对我国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它的内涵是什么?其次,他们又在想“一国两制”对香港的影响是什么?即哪些地方发生了变化,哪些地方没有变化?这是一个需要学生深度思考的问题,也是学生消化问题链的环节。对于“不变”,学生想到了教材上说的,如现行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学生还想到我们对香港人民的情感不变,香港人的生活习惯不变。对问题链深化的同时,学生的思维也在不断深化。明显地,学生的推断思维、分析思维等得到了锻炼。

总之,问题链的设计要有一定的层次,要能对接学生当时的认知水平,又要能让他们有一定的不适应,进而才能迸发探究的热情。问题与问题之间要有一定的递进性,能让学生将前一个问题当成后一个问题的铺垫,又要能让学生逐步感知历史的本真。

参考文献:

[1]赵红梅,王辉. 基于审辩性思维的初中历史问题教学实践探究[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20(3).

[2]李碧珍. 促进深度学习的初中历史教学实践[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2).

猜你喜欢

问题链设计策略生本理念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基于微视频与问题链相融合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设计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以学生为中心的小学数学教学漫谈
“问题链”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巧设问题链预约精彩课堂研究
解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问题链的设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