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发性肾性低尿酸血症相关的急性肾衰竭一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21-06-21徐丽梨王伟铭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1年2期
关键词:肾衰肾小管血尿酸

徐丽梨,王伟铭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部院区)肾内科,上海 201800]

特发性肾性低尿酸血症 (idiopathic renal hypouricemia,iRHUC)又称家族性肾性低尿酸血症,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该病是因编码肾小管尿酸转运子的基因(SLCC2A12 或SLC2A9)出现失活突变,造成肾小管对尿酸的转运功能受损,尿酸重吸收和(或)排泄增多,从而导致低尿酸血症。iRHUC 可导致运动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衰)及泌尿系统结石等并发症,临床上较罕见,且部分临床医师对其认知不足,易导致误诊、漏诊。本文报道1 例SLC22A12 基因突变的iRHUC 患者运动后诱发急性肾衰的病例,并结合相关文献报道进行复习。

病例:患者为男性,27 岁,因“运动后恶心、呕吐5 d,血肌酐水平升高2 d”,收治入我院。患者5 d 前在外地登山运动后出现恶心、呕吐,伴右上腹疼痛,无腹泻,无发热,无尿色改变,无少尿或无尿,无肌肉酸痛。因症状未缓解,2 d 前患者至当地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示血尿素为14.1 mmol/L,血肌酐为409 μmol/L,肌酸激酶为363 IU/L,肌红蛋白为58 μg/L,尿红细胞(+),尿蛋白(+)。上腹部CT 检查结果未见明显异常。患者立即返沪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门诊就诊,复查血肌酐为388 μmol/L,血尿酸为188 μmol/L。因患者居住地离我院较近,1 d 前至我院门诊就诊。询问病史,患者7 个月前体检血肌酐60 μmol/L,血尿酸水平不详。考虑患者为“急性肾衰可能”,将其收入病房。

患者自称平素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肝炎、结核病等病史,否认手术、外伤史,否认药物过敏史等;患者否认疫区居住史,否认特殊药物、毒物及重金属等接触史,无吸烟及饮酒史。患者为独子,父母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中有相同疾病,否认家族性遗传病史。

入院后,患者行体格检查,结果示生命体征平稳,无特殊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示,血肌酐为300 μmol/L,血尿酸为153.6 μmol/L,血白蛋白为43 g/L;肌酸激酶为185 IU/L,肌红蛋白为阴性;血红蛋白为149 g/L;血电解质正常;血糖正常;尿常规阴性。泌尿系统B 超检查,结果示右肾大小为112 mm×53 mm,左肾大小为106 mm×54 mm,未见明显异常;筛查肿瘤、感染、免疫指标等未见明显异常。

结合患者为青年男性,运动后出现急性肾衰,积极完善辅助检查的同时暂予以补液支持治疗。4 d 后复查,患者肾功能好转(血肌酐181 μmol/L),但血尿酸进一步下降(血尿酸95.3 μmo/L)至低尿酸血症水平(血尿酸<120 μmol/L)。计算尿尿酸排泄率高达46.6%(参考范围5.5%~11.1%),初步诊断为运动后诱发急性肾衰,肾性低尿酸血症,急性肾损伤3 期。患者因个人原因,后未进一步治疗,要求自动出院。嘱咐患者出院后多饮水。7 个月后电话随访,患者自诉无特殊不适,外院复查血肌酐60~80 μmol/L,血尿酸20~30 μmol/L。

该患者由其他原因引起肾性低尿酸血症的依据不足,进一步拟诊为iRHUC。这是一种遗传性异质性疾病,因此笔者随后对该患者进行基因检查。全外显子基因测序结果发现,患者SLC22A12 基因(编码尿酸转运蛋白)存在2 个杂合突变,c.626C>T 突变 (3 号外显子编码区626 号核苷酸由胞嘧啶变成胸腺嘧啶)导致第209 个氨基酸由丙氨酸变为缬氨酸(p.A209V);c.1372G>A 突变(8 号外显子编码区1372 号核苷酸由鸟嘌呤变成腺嘌呤) 导致第458 个氨基酸由谷氨酸变为赖氨酸(pE458K)(见图1)。

图1 患者SLC22A12 基因携带1 个c.626C>T(p.A209V)杂合突变和1 个c.1372G>A(p.E458K)杂合突变

讨论:低尿酸血症临床上较少见,易被忽视。低尿酸血症是指血清尿酸<119 μmol/L(2 mg/dL)。iRHUC 需满足血清尿酸<119 μmol/L,且尿酸排泄率 (参考范围5.5%~11.1%)和(或)尿酸清除率(参考范围7.3~14.7 mL/min)增加,同时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低尿酸血症。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体约2/3 的尿酸由肾脏排泄,约1/3 的尿酸由消化道排泄。所有经肾小球滤过的尿酸可在近端肾小管被重吸收,远端肾小管同时存在分泌尿酸功能,最终8%~12%的滤过尿酸经肾脏排泄。其他原引起的低尿酸血症主要分为尿酸排泄增多(如继发性肾性低尿酸血症、范科尼综合征、抗利尿激素分泌失调综合征、糖尿病、药物、妊娠等以及肠道尿酸排泄增多、霍乱等)和尿酸生成不足(如Ⅰ型或Ⅱ型黄嘌呤尿、钼辅酶缺乏症、肝脏疾病等)。

本例报道的患者发生急性肾衰时尿酸排泄率已高达46.6%,明显高于参考范围(5.5%~11.1%)。随着肾功能恢复,患者血尿酸水平进行性下降(血尿酸<119 μmol/L),由其他原因引起的低尿酸血症依据不足。本例患者因未进一步随诊,无法明确其急性肾损伤好转后尿液中尿酸排泄的确切水平,但考虑肾功能恢复后毒素及其他代谢产物(如尿酸)排泄应增加,因此该病例iRHUC 诊断基本明确。

iRHUC 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疾病,因编码肾小管尿酸转运子的基因出现失活突变,造成肾小管对尿酸重吸收减少,从而引起低尿酸血症[1]。肾小管上皮细胞顶端表达的尿酸盐阴离子交换体1 (urate anion transporter 1,URAT1)、葡萄糖转运蛋白9(glucose transporter 9,GLUT9)和有机阴离子转运蛋白4 在尿酸重吸收中具有重要作用。Ⅰ型iRHUC(>90%病例) 是由SLC22A12 基因失活突变所造成(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220150),该基因编码肾小管上皮细胞顶端URAT1[2]。Ⅱ型iRHUC 是由SLC2A9 基因失活突变所造成(在线人类孟德尔遗传数据库#612076),该基因编码GLUT9[3-4]。Ⅱ型iRHUC 患者较Ⅰ型的尿酸排泄率更高,Ⅰ型iRHUC 患者的尿酸排泄率可高达40%~90%;Ⅱ型iRHUC患者尿酸排泄率则可高达100%~150%。本例报道的患者经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发现SLC22A12 基因存在突变,考虑其突变可导致编码的URAT1 蛋白功能异常,尿酸重吸收减少,因此该患者诊断为Ⅰ型iRHUC。

iRHUC 患者平日可无症状,部分为体检时发现,部分存在泌尿系统结石,部分在剧烈运动或体力活动(或脱水)后出现急性肾衰[5]。既往文献指出,iRHUC 导致运动诱发急性肾衰的可能机制主要有以下2 种。①高尿酸尿合并脱水或运动,导致急性尿酸肾病和(或)急性梗阻性肾衰竭;②运动后引起肾脏缺血改变,又可称为运动后急性肾衰伴腰部疼痛及肾缺血。尿酸是抗氧化剂,在氧化应激时,尿酸可维持血管内皮扩张;运动后氧化应激增加,而iRHUC 患者尿酸低,无法清除氧自由基,最终导致血管收缩,进而发生急性肾损伤。iRHUC 男性患者的急性肾损伤发生率较女性患者高[6-7]。iRHUC 导致的运动诱发急性肾衰需要与运动后横纹肌溶解(肌酸激酶及肌红蛋白明显升高)及肾前性急性肾衰竭等相鉴别。

临床床上值得注意的是,当血尿酸水平在121~180 μmo/L时,若存在iRHUC 相关致病基因突变 (SLC22A12 基因或SLC2A9 基因),或既往运动诱发急性肾衰病史,或存在家族性低尿酸血症史时,需考虑iRHUC 可能。若患者已经发生急性肾损伤时,其低尿酸血症往往会被掩盖,需待其肾功能恢复后复查血尿酸水平。本病例患者在剧烈运动后出现急性肾功能不全,与文献报道相类似,后进一步被诊断为Ⅰ型iRHUC 并发运动诱发急性肾衰。

本病例缺失患者家属的肾功能、血尿酸及基因突变信息,故无法进一步明确其家系中的基因突变情况,存在不足。相关机制研究发现,SLC22A12 基因有10 个外显子,编码553 或332 个氨基酸组成的跨细胞膜尿酸重吸收转运子(URAT1 蛋白),其主要分布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管腔侧。SLC22A12 基因的点突变、缺失、移码突变等均可造成URAT1 表达量或功能(重吸收尿酸能力)下降,致尿酸重吸收减少,尿液中尿酸排泄增多,进而导致低尿酸血症发生。国外文献报道显示,Ⅰ型iRHUC 患者的常见SLC22A12基因突变为c.774G>A 纯合或杂合突变 (4 号外显子编码区774 号核苷酸由鸟嘌呤变成腺嘌呤)导致p.W258X(258 号氨基酸由色氨酸变成终止密码子)[8]。韩国一项研究从179 381 例普通人群中筛选出31 例极低尿酸血症患者 (血尿酸<1.3 mg/dL)(1L=10 dL) 进行全外显子基因测序分析,结果发现其中24 例患者(77.4%)存在已知的SLC22A12 基因突变 (p.W258X 或p.R90H),同时发现另4 个新的SLC22A12 编码突变(p.N136K、p.T225K、p.R284Q 和p.E429K)[9]。国内有2 项研究报道了3 个iRHUC 的家系,都为运动后诱发急性肾损伤,而对其家系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分别发现SLC22A12 基因的3 个突变(p.A51fsx64 缺失后的移码突变、p.P516T、p.T217M)[10-11]。有学者对Ⅰ型iRHUC 机制进行研究,利用卵母细胞,注射不同突变型的URAT1 的cRNA,在体外观察细胞膜表面URAT1 表达情况,结果提示,突变型可导致URAT1 表达量及表达部位异常[12-13]。近年来,日本学者研究纳入了ToMMo 研究计划中的1 285 例患者,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等方法分析SLC22A12 基因变异及尿酸重吸收间的关系,提出p.R90H、p.A209V、p.Q297X、p.T217M、p.W258X、p.A226V、p.A227T、p.H540Y 突变可明显导致尿酸重吸收减少[14]。本例报道的患者存在SLCCA12 基因的2 个杂合突变 (c.626C>T,p.A209V;c.1372G>A,p.E458K),与新近日本报道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提示SLC22A12 基因发生p.A209V 突变与尿酸重吸收能力下降密切相关。

Ⅱ型iRHUC 是由于SLC2A9 基因突变导致GLUT9 蛋白异常所致,GLUT9 可分为GLUT9a 和GLUT9b,GLUT9b 分布于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管腔侧,作用于URAT1 类似,GLUT9a 分布在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基底侧,可将细胞内尿酸转运至肾间质和血管。有国外文献报道,在2 例iRHUC合并运动诱发急性肾损伤患者中发现SLC2A9 基因的p.G216R 纯合突变及p.G216R/p.N333S 杂合突变[15]。国内有研究发现,1 例iRHUC 合并运动诱发急性肾损伤患者存在SLC2A9 基因的p.W23X 及p.W286X 杂合突变[16]。

iRHUC 患者发生运动诱发急性肾衰时,需去除诱因并予补液支持等对症治疗,通常肾功能可恢复,部分患者需临时接受透析治疗,总体预后可。对于诊断明确的iRHUC 患者,应避免剧烈体力运动及应激状态,以防止急性肾功能不全发生,多饮水或碳酸盐可预防运动诱发急性肾衰发生。对于青少年或年轻人剧烈运动或应激后突发腹痛、恶性、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实验室检查提示急性肾损伤伴血尿酸正常或偏低时,需考虑到iRHUC 并发运动诱发急性肾衰可能。对于体检提示低尿酸血症时(血尿酸<120 μmol/L),需检测肾功能、尿肌酐及尿尿酸水平以计算尿酸排泄率,明确是否存在肾性低尿酸,同时排除其他引起低尿酸血症原因。对于临床疑诊为iRHUC 的患者,都需完善家系及基因筛查。

本文报道了1 例Ⅰ型iRHUC 患者并发运动诱发急性肾衰病例,该病在临床上较少见,常可并发肾结石及运动后急性肾衰竭,易被误诊、漏诊,临床需注意。

猜你喜欢

肾衰肾小管血尿酸
原发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合并肾小管酸中毒一例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低危膜性肾病伴肾小管间质病变临床及病理分析
治痛风不能“见好就收”
肾小管疾病能治好吗?
视黄醇结合蛋白在肾病综合征患儿血清及尿液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肌酐升高就是慢性肾衰吗
综合护理干预在血液净化治疗肾衰竭中的应用分析
痛风治疗血尿酸需持续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