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策探析

2021-06-15杨勇张远

高教学刊 2021年10期
关键词:融媒体思想政治高校

杨勇 张远

摘  要:農村青年是高校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和改进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农村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非常具有必要性,需要从进一步完善高校农村青年思想政治的教育体制机制、建强思想政治教师队伍、提升高校青年学生的综合媒介素养、强化思政工作信息化水平和科学化水平等几个层面提出应对措施和实施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高校;农村青年;思想政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10-0171-05

Abstract: Rural youth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 It is necessary to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rural yout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a integration.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implementation paths from several aspects: further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ystem and mechanism of rural youth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rengthen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enhancing the comprehensive media literacy of young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strengthening the information level and scientific level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keywords: financial media; college; rural you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高度关注并持续加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理念、新举措,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农村青年也已经逐步成为高校学生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院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主要阵地,对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在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深化。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方案》也对如何全面有效推进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发挥好每门课的育人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1]。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持续开拓创新,网络更加通畅,人们的生活也更趋智能化,网络惠民利民效应更加凸显,不断完善的大数据政策环境,在有效提高了思政工作效能的同时,也对高校、教师、青年学生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如何加强和改进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农村青年的思想政治工作,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一、融媒体视域下加强和改进高校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一)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之需要

21世纪,国家之间的竞争力,实质上是以经济实力和科技能力为衡量标准的综合国力之间的较量,作为提升综合国力的主要实施者,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是推动新时代前进发展的生力军,而高等学校正是这支力量的重要培养教育平台。还未走向社会的青年人,他们的思想观念往往还没有完全形成固化模式,在不同的成长环境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而农村青年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教育成长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对于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渴求性会更加强烈,学习也会更加刻苦努力,这期间需要教育工作者的正向引导和精心栽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面向不同生源地、不同年龄段、不同民族、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所开展的分类教育引导。面对融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只有顺应时代和潮流的发展,才能够更好地为国家综合国力的稳固提升提供人力保障和智力支撑。

(二)是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之需要

科教兴国等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和全面实施,不仅需要高等教育继续发挥在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等领域的基本性作用,还需要在科学研究、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与合作等领域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农村青年学生获得了同等受教育的权利,是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得益者,也是教育现代化的参与者,时代的发展需要更好将教育现代化的成果融入成长成才的过程。在融媒体背景下,高校可以借助“线上平台+线下平台”的模式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这将对于加快推进高校高等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三)是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需要

要想实现高等教育的现代化发展,首先要确保高等教育治理的现代化发展。融媒体时代,更要特别重视推广和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教育治理方式的变革。根据国家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统计结果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现有的网民规模已经达到9.04亿,互联网的普及率也已经达到了64.5%,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初,全国大中小学校推迟开学,2.65亿在校生普遍转向线上课程,用户需求得到充分释放,在线教育应用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高校要想实现顶层设计之下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除了自上而下的教育引导,还需要管理服务对象自下而上的积极配合。高校青年学生受到了高等教育的系统培训,接受各类文化思潮的速度和能力较一般群众更快,对青年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可使其在思想认识领域得到正向提升,形成强大的内生动力,更加积极有效地配合高校开展各项工作,进而有效推进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步伐。

(四)是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撑之需要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贫困人口还有551万人,贫困县还有52个,无论是已脱贫摘帽的地区,还是最后攻关的贫困地区,都面临着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同全国人民一起迈入全面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加强和改进高校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发展区域地方经济特别是贫困地区经济具有较强的指导性意义。从主观意愿来看,农村青年在经过高等教育的系统训练后,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水平,能够更清晰地看到自己家乡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差距,对于建设发展家乡具有更大的积极性和更为深厚的情怀,返乡工作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家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机融合,聚合成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具有一定的科技推广服务能力的人才队伍,成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生力军。

二、融媒体视域下高校农村青年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融媒体的交互性对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体制

机制提出更高标准

在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可以呈现出多元化的方式,高校农村青年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信息传播的系统链之中,呈现出较明显的网络交互性。一些高校在育人的过程中对于青年学生们的信息需求重视程度还不够,没有针对学生的成长特性和年龄结构进行深入研究,特别是没有深入思考、专门研究制定相关的制度办法和规章制度来推进融媒体背景下的思政教育,工作的体系性还不强,时代性特征还不明显。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进行课程建设以及学科、平台建设缺少良好的环境氛围以及条件保障。思想政治领域人才引进特别是高层次人才引进还较为困难,专职教师数量不够、兼职教师能力不足、专兼职教师队伍的构成还不尽合理的现象还较为明显,总体来看,思想政治教师的学历层次、年龄梯队、学缘结构都有待于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二)融媒体的资源共享性对教师提出更严要求

融媒体的迅猛发展,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缺陷,使得教育的过程更加立体化、多元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高校2020年春季学期都无法正常开学,根据实际情况普遍采取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方式来保障学生的课业进程,大大降低了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为进一步了解疫情期间教师网络授课情况和学生在线学习的效果,针对新疆某高校以不记名方式向学生和教师分别发放《在线教学情况调查问卷》,共收到学生有效问卷10808份,教师有效问卷907份。问卷主要内容涉及课堂师生互动、线上作业布置、学生课堂出勤、教师对线上教学的兴趣、学生自我管理等具体情况。根据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教师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掌握在线教学技能,其中,4.3%的教师原本就能较为熟练地掌握在线教学技术,33.96%的教师通过自学、32.19%的教师通过学校培训的方式掌握了在线教育技术,其余的教师通过学校组建的技术咨询保障群组等进行学习后掌握了网络授课技能。在教师开展网络授课的过程中,有42.23%的教师使用了自己制作的课程资源,32.86%的教师引用了网上的慕课资源,有近一半教师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了再开发。67.25%的教师按照课表进行网络直播授课,仅有16.1%的教师采用学生自主学习网上资源、课上进行答疑或讲授重难点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通过对比分析,在一定程度说明大部分教师网络教学仍延袭原有面授教学思路,16.1%的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已经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和尝试。由于思想政治课程覆盖高校学生面广、涉及课头多,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课程量往往较其他专业课程教师较为饱满,一些教师疲于应付日常教学,缺乏对课程思政育人工作的深入思考和积极探索,一些教师注重理论探讨,研究成果偏向于理论研究,还习惯于用“面对面”说教的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教育引导工作“不接地气”,对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要求落实在行动上还存在不到位的现象,特别是对于学生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关注度不够,还不能够较为深入地了解当代青年学生的所思所想,更没有能够通过心理学、伦理学、政治学等多学科交叉的方式全面开展育人工作,致使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融媒体的开放性对高校农村青年学生的媒介素养提出更高要求

融媒体的迅猛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传递快速、便捷的信息资源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条件,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能够在多种形式下沟通交流,但如何更好地灵活运用融媒体开展工作,也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更大的考验。随着高校智慧校园的发展,基础网络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效,畅通的网络在给学生学习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对于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产生了较大的依赖性,甚至很多学生无法有效将网络中的虚拟事务与现实生活予以区分,在没有手机和网络的时候,会显示出焦躁和不安。但总体来看,高校学生的媒介参与和运用能力还有所欠缺,部分大学生往往只懂得运用专业搜索引擎来获取知识,对于网络的参与度不高,特别是农村青年学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有限,计算机运用、实操等方面的能力相对较弱,对于网络的理性辨析能力还存在很大差异。部分大学生相对缺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坚强的意志力,心智上还不够成熟,思想观念很容易被蛊惑和蒙骗,理想信念也往往被一些消极文化所占领[3]。面对融媒体盛行的时代,高校农村青年学生媒介素养能力水平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往往关注和自己的学业、消费相关的内容,对于政治、哲学、法律、艺术等方面的内容关注度不够,一些高校学生由于媒介素养能力不高、甄别能力不强、法律意识欠缺,出现了个人信息外泄、账号密码被盗、电子设备中毒、受到网络欺诈等困扰,还有一些学生在参与网络活动的过程中甚至不辨真假、未经论证就撰写或转发一些被夸大、歪曲的危害社会稳定的虚假信息,并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中进行转发传播扩散,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不良网络信息的滋生和传播。

(四)融媒体的信息传播性对发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育人合力提出更好要求

高校普遍能够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教育的育人优势,积极推进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工作一般由马克思主义学院、宣传部、学生工作处、团委等部门具体落实,这些部门各司其职,可以有序推进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但在面临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时,有时缺乏高效运行的统筹协调机制,还会出现各自为政,以致出现空白、盲区的现象,缺乏工作整体合力,“三全”育人的要求有时无法及时有效地落实在具体实际工作中。

思想政治课程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已经受到绝大多数高校的认可,专职思政课教师对教学基本环节已可以较好把控,对教材基本内容能够熟练掌握,较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学生实际结合,较好地实现了教育教学效果。但在课程思政的推广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困难,不少老师没有能够认真思考并梳理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没有能够有效地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有效融合起来,对于社会上的热点、学生们关心的焦点问题不会讲、不敢讲、不愿讲,甚至机械性地在课前花几分钟时间给学生念念文件、报告,所涉思政内容与所授专业课程关联度不高,严重背离了设置课程思政的初衷,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出现明显断层,存在“两张皮”的问题,协同推进的教育效果还不够明显。此外,班主任、辅导员等兼职思想政治教师缺乏系统性培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性水平不高、能力不强,对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在于放假、开学前后的集中教育、主题班会、主题团日等活动,学习内容基本是根据某一个阶段的时政热点或重点文件、通知精神进行简单宣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呈现碎片化现象。

三、加强和改进融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育人工程,思政体系建设也面临着新挑战、新任务、新使命,融媒体时代,如何提质增效地做好高校农村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让思想政治工作更加深入人心,如何还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好工作:

(一)进一步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的教育体制机制

高校党委要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高度重视并且牢牢把握立德树人这一中心环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等教育、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发展等关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结合学校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纳入党委中心工作,切实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位推动,确保传统意义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融媒体信息技术的现代优势有机融合。整合现阶段学校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划拨专项经费,设立校内课题,鼓励专、兼职教师协同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空间,建成集教育、管理、服务于一体的“大思政”工作格局,切实形成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合力。全面梳理“十三五”以来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形成的经验,通过建章立制,研究制定符合时代特征、高校实际和学生成长特点的制度办法和规章制度,通过制度化的规范运行,切实提升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系统性地推进融媒体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健全完善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课程核心的思政課课程群建设,积极有效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吸引力。注重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力度,进一步优化思想政治教师的学历层次、学缘结构,充分发挥高层次人才在学校育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分层次、分批次地对思想政治教师进行轮训,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和能力。有计划性地在师生中开展思想政治调查,充分了解农村青年的思想动态,增强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二)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师综合素养

要积极发挥马克思主义学院骨干教师的作用,在深化骨干教师自身学养的同时,鼓励他们积极发挥自身作用,带动和帮助中青年教师提升业务水平。注重运用融媒体技术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通过网络教学培训等方式提升集体备课的质量与效果。成立课程思政研究中心,加快课程思政的改革步伐,加强对教师课程思政的系统培训,切实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全面系统地梳理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结合不同的课程特点、思维方法和价值理念,积极挖掘各门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深入研究分析新时期高校农村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生活方式,鼓励教师通过使用启发式、参与式、研讨式、案例式等多元教学方法,有效提升课程思政的亲和力和针对性,让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同向同行,切实做到敢讲、能讲、会讲,通过潜移默化地教育引导,让青年学生切实体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丰硕成果,形成课程思政的育人合力。通过系部层面,有规划性地组织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线上+线下”学习研讨,实现师生之间更为有效的交流,让教师更进一步了解农村青年学生的所思所想,提升育人成效。要强化辅导员建设,明晰辅导员队伍的岗位职责,通过常态化业务培训和校际辅导员交流培训,提升辅导员业务素质,推进辅导员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发展。建立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运行机制,提升辅导员掌握和运用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统筹推动学校领导、党政干部、辅导员、专业思政教师、模范人物等走上思政课讲台,形成专兼结合、层次合理的,以专业学科带头人为中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重要力量、层次合理的教师梯队。

(三)进一步完善高校青年学生的媒介素养

大学期间是当代青年“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生个人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是他们走向社会之前能力素养提升的关键时期,融媒体的发展对高校农村青年学子如何自我定位、自我提升、自我完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针对农村青年学生的特点,把青年学生媒介素养提升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整体推进,建立健全校内外融媒体媒介素养教育实习实践基地,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各类教育实践环节中进行教育引导,帮助学生厘清虚拟世界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区别,逐步培养和提升学生辨析网络信息的能力,形成符合法律法规、道德规范、校纪校规的媒介素养氛围。学生要切实把讲忠诚、讲政治、讲法律镌刻心中、铸入灵魂、融入成长历程。在课堂学习中,配合任课教师,积极参与到“翻转课堂”等课程模式中,充分利用融媒体方式查阅资料、研讨后获取知识,并将所学所感所悟与老师、同学分享,提升学习的效果。在讲座、课外实践等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还应该不断强化自学能力,通过熟悉掌握融媒体的操作技能与方式方法,自主获取更多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知识,并加以辨别区分、筛选分类,熟练运用融媒体的优势来解决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困扰和问题,通过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媒体素养,不断健全完善自己的心智,进而提升学习效率和生活质量。

(四)进一步强化思政工作信息化水平和科学化水平

积极推动思政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分期分批在不同专业中开展培育示范课堂,将教材内容与学术前沿以及最新理论成果有效结合,提升育人工作的时代感和针对性,准确把握农村青年学生的所思所学所想,积极解决他们在学习、生活、思想中存在的各种障碍。要改进思政工作的信息化、科学化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在传统以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的基础上,通过融媒体信息平台融合更多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建设智慧课堂,推进“智慧思政”建设,探索“互联网+思政教育”的教育模式,引导农村青年学生积极融入课堂教学,在灌输与启发的辩证统一中优化课堂效果,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思政教师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能力,避免教师单纯为了运用多媒体而忽略课堂内容的现象。加大法治校园建设力度,改变传统“禁言”“删帖”等方式,通过广泛深入的普法教育、有说服力的分析引导学生理性思考,营造积极正向的舆论氛围,使学生自觉地学法懂法用法护法,形成善用网络、文明用网的内生动力。设置开放课堂,深入各个学院开展广泛调研,结合学院、学科、专业特色,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全体教师深入研究创新课程思政模式,增强全程全员全方位育人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Z].教高〔2020〕3号.2020-05-28.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第45次报告[R].北京,2020.

[3]仇瑛,李明明.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J].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19(02):117-120+139.

基金项目:新疆社科基金项目“南疆典型贫困村青年思想行为调查与分析”(编号:19BZZ01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杨勇(1985-),男,汉族,新疆石河子人,硕士,讲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党委办公室、校长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公共事业管理;张远(1988-),男,汉族,陕西周至人,法学硕士,讲师,继续教育学院党政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融媒体思想政治高校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