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问”出高效数学课堂

2021-06-11陈仁华

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高效课堂高中数学

陈仁华

【摘 要】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设问,能够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效数学课堂的目标。本文阐述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设问的意义,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设问的策略,以期有效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数学;有效设问;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437(2021)10-0146-02

有效设问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师生交流的常用技能,也是教学中的重要转换“关节”,能够让师生在相互作用中拓展思维,有效巩固所学知识,真正达到提升高中生数学水平的目标。

1   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设问的意义

1.1  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高中学生已经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他们在日常学习中常常对事物具有独特的看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取有效设问的策略,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1]。

1.2  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一些学生因数学知识储备不足,解题经验较缺乏,思考问题时始终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取有效设问的策略,通过巧妙设问打破思维定势,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

1.3  有利于提升数学的教学效率

一些学生的学习压力较大,面对较难的数学问题时会感到力不从心,甚至容易产生厌倦的情绪,这不利于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设问,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积极思考,能有效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2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设问策略

2.1  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动力源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要采取有效设问策略,构建有趣的问题情境,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为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数列”的教学为例,如果教师设计枯燥的问题,如“求1+2+4+8+16+...+263=?”,则难以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充分激发出来,不利于学生的数学素养提升。为了切实保证高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设问的效果,教师可在数学课堂中营造良好的问题情境[2]。其中,可向学生讲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据说国际象棋是由西萨·班·达依尔发明的,并以进贡的形式将这个有趣的娱乐品呈给了国王。国王非常喜欢这个奇妙的发明,并问西萨想要什么样的赏赐。西萨提出的赏赐并未涉及金银财宝,而是对着面前的棋盘说道:‘请陛下赏赐我一些麦子吧,按照第一格放1颗,第二格放2颗,第三格放4颗,而后的每一个格子都较前一个格子里的麦粒增加一倍。圣明的国王啊,只要按照这样的要求将摆在棋盘上的麦粒赏赐给我,我就心满意足了。国王听了之后认为‘他的要求不算过分,于是非常慷慨地答应了。可是,在放麦子工作开始不久之后,国王便在心理默默叫苦,开始意识到即便将国内全部的粮食都拿来,也无法满足西萨的要求。”学生听了故事后便将注意力全部集中到课堂中。这时教师让学生按照要求列出算式进行计算:1+2+4+8+16...=?学生在列出算式后,会很快得到答案。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被充分调动起来,为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立足于数学基础知识,巧妙進行数学课堂设问

部分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提出问题后会很快将答案给出,未给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这样的教学过程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也难以真正得到提高。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教师需要在数学教学中灵活应用设问策略,紧密依托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巧妙进行课堂设问,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思考,充分凸显出学生的主体地位[3]。

如在“集合”这节内容的教学中,部分学生会从字面去理解集合的分类,如有限集、无限集和空集。教师可让学生试着回答什么是有限集?什么是无限集?同时,在指导学生学习集合运算时,紧密结合学生原有的认知对相关知识进行设问,这样不但能够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而且能拓展学生的视野,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

2.3  采取启发性的提问方式,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对学生而言,数学知识具有抽象和逻辑性强的特点,他们易在学习中出现畏惧情绪。对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取设问策略时,教师必须全面关注数学问题的深度和难度,坚持由浅入深的原则,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挖掘数学知识点的本质,让学生的思维层层推进,全面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启发式设问是高中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即通过在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环节设计环环相扣的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跟进教学线索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学水平[4]。

如在“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这节内容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包括“实物平面和教材中几何部分所说的平面区别在哪里?我们定义平面时可使用何种方法呢?”,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平面无限延伸的特性。然后,教师引领学生在纸上画出直线,使学生在自我感悟的过程中采取同类迁移的方法画出平面。同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自主进行平面基本性质的研究,让学生将笔放在讲桌上,再观察这支笔的整个边缘是否贴在平面上。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采取类比的方法说出直线在平面内的定理,有效促使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锻炼。

再如在“集合的含义与表示”的教学中,因“集合”这个概念知识点较抽象,部分学生在之前对其了解较少,为了帮助学生攻破教学难点,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教师可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制作Flash动画,将集合的形成过程直观展示,然后向学生提出问题:“动画中蓝色的元素属于哪一个集合呢?”为学生预留一定的思考空间,再一边播放视频一边采取提问的形式进行教学:“A、B这两个集合之间是否有关联呢?这种关联的形式是怎么样的呢?”引导学生从最简单的问题着手,逐步加深对集合的认识。采取层层设问的方式,不但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与集合相关的知识点,降低学生学习集合的难度,而且能够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切实增强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5]。

2.4  设计探究性的问题,增强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采取设问策略时,教师可紧密结合数学课程内容设计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主动进行数学知识探究,在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点的同时,增强学习能力。

如在教学“空间几何体的结构”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下列几个问题:“你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几何体?这些几何体主要是由几个平面围成的?”将学生的探究欲望充分调动起来。之后,教师顺势拿出球体、粉笔盒、水杯等实物,引导学生根据所学内容进行对比,初步感知各种图形的特点。让学生会积极发挥自身的空间想象力,在理性思考中总结出长方体由长方形围成和圆柱由长方形旋转形成。最后,教师再引入教学内容,让学生在不断探究中增强数学学习能力。

2.5  紧密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生活化的问题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应该将所学的知识和实际生活密切结合起来,以便在熟悉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知识。在高中数学课堂中设计生活化的问题,能使学生在逐步学习的过程中增强数学应用能力。如在“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的教学中引入银行利率的计算,合理融入单利和复利等内容,合理设计生活化的问题情境,逐步强化学生的数学水平,真正实现“问”出高效课堂的目标。

总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合理采取设问策略,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思考力和探究力在不断思考中得到全方面发展,切实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才能够真正实现“问”出高效课堂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廖辉.素养导向下的高中数学课堂“设问”策略分析——以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一课为例[J].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2020(1).

[2]沈红梅.在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运用设问渗透数学核心素养[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3).

[3]刘洪山.探析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如何把握“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2).

[4]张兰兰.高中数学教学中设问,追问与点拨的实践思考[J].數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19(20).

[5]王义霞.怎样做好高中数学教学中的设问、追问与点拨[J].语数外学习:数学教育,2019(4).

猜你喜欢

高效课堂高中数学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分层教学在高中数学中的研究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新课改下构建高效课堂的研究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