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记叙文语言表达效果的思考和实践

2021-06-06杨强劲吴丽丽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21年4期
关键词:语言表达

杨强劲 吴丽丽

摘 要 作文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核心所在,而作文语言又是学生语用能力的显性体现。针对当前作文教学常处于无序的状况以及学生作文尤其是记叙文语言无色、无文、无味的现状,教师应着力于实现语言运用从实用表达到审美表达的转变,通过增强语感、具体描写、想象联想等方法,优化中学生记叙文写作语言表达的效果。

关键词 语言表达;实用表达;审美表达;表达效果

作文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困扰着许多中学师生,出现教师不知道如何教、学生不知道如何写的窘境。作文教学也出现了被边缘化的倾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应该透过现象深思其问题的症结所在,从而探寻更加有效的作文教学路径。

众所周知,语文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以及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这四者之间呈现一种从低阶到高阶、从一元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的逻辑层进性,将语文学科包蕴的概念、内涵、价值作了全面而深刻的阐释。而作文教学则贯穿语文核心素养的整个层次,无论是语言、思维,还是审美和文化,无不在作文的教与学中得以完整而集中的体现和渗透,从这个角度看,能否形成良好的“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则是能否突围作文教学“关隘”的紧要所在。而记叙文写作作为作文教学的重头戏,能够较全面地反映出学生的语用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中学生记叙文写作语言表达的现状

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写作水平是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表现。当下,在“立德树人”的大背景下,学生的记叙文写作在立意及价值观择取上不太会出现本质上的偏差或认识上的问题,其主要弊病首先体现在语言表达上。古人说“言为心声”,高尔基说“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表达上出现的问题又反过来影响了学生对文中有关思想的阐发和情感的抒发,使作文教学陷入“源头式”的教学泥沼,难以自拔。这一现象在记叙文写作中尤为突出。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语言苍白贫乏。在这个方面,最突出的表现是大量口语化字词夹杂在作文中,使得作文因整体上的平铺直叙干瘪无味,而无法使人产生愉悦的阅读体验,更遑论情感共鸣了。例如:写开心总要用到“笑疯了”,写难过总要用到“烦死了”,写激动就是“非常激动”,写紧张就是“心跳加快”,这样下来,一篇作文不免深陷于大量口语字词的夹缝中,作文如同一堆“口水”,让读者读来味同嚼蜡,昏昏欲睡。

2.充斥套话空话。这是中学生作文语言表达上的另一个痛点。著名作家张炜曾猛烈抨击中小学生的作文空洞、华而不实。这种“空洞、华而不实”体现在作文里就是空话套话的泛滥。诸如“郁闷的一塌糊涂”“对这种事,我只能呵呵了”“我晕”“仰望星空”“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在这个基础上……”“我呼吁”等等句子,在作文中也是屡见不鲜。还有的作文直接使用各类媒体上出现的高频词汇,自认为与时俱进。殊不知,这样的作文语言以他人的思想代替了个体的认知和思考,以他人的语言表达习惯掩盖了个性化的语言习得,导致作文出现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现象,根本谈不上个体对世界的真实观照。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寫作的具体要求是“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但充斥套话空话的作文显然不能体现这种“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语言运用失范。汉语作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使用时间最长且从未中断的文字,在漫长的运用和衍变过程中,形成了基本的语用规范。这种规范是汉语语言运用的根本准则。但近20年来,语用失范现象屡屡发生且延伸到了学生作文当中。“我”变成了“偶”,“支持”变成了“顶”,“拥趸”变成了“粉丝”。还有将数字、图像植入作文中,或者不时夹杂几个英语词汇,作为作文语言表达形式的一种,并以之为时髦,引以为傲。这些字词或许在某个特定的语境下具有它的独特含义,但毕竟是小众化且不可复制的特殊现象。虽说青少年思维活跃,易于接受、尝试新鲜事物,但诸如以上在作文中出现的语用失范现象,显然对汉语的语法规范造成了冲击,应该予以及时的纠正。

以上仅是中学生记叙文写作中语言表达上较突出的三个问题。究其原因,除了作文教学本身可能存在的问题之外,还与整个社会的语言环境有关,游戏至上的语言态度,导致学生对语言缺乏必备的重视、尊重和敬畏,纠正这种认识的偏差自然需要依靠语文教师的努力。

二、实用表达与审美表达的概念界定

作文教学是一个庞杂的系统的教学活动。撇开其他可能存在关联的方面,要优化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在语言表达上的效果,应该厘清两个概念——实用表达与审美表达。

1.实用表达。实用表达是以概念的准确传递为目的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注重表达的完整性、正确性和客观性。“实用”——顾名思义,是指实际功用。这种表达方式侧重对事物的客观属性、事理的基本性质的诠释,比较常见于说明文、议论文中。

但在实际作文中,许多学生在记叙文写作时也常习惯于实用表达的运用,致使作文语言出现诸如上文中所概括的问题。

2.审美表达。以语言运用主体的体验、情感、想象为依托,基于表达对象客观性的基础上,进行语言表达的方式,称为审美表达。这一概念是对艺术创作领域中“审美表现”的文学化解读,是结合文学创作及特定表达方式所可能产生的影响与效果而言的,这种表达方式是语言表达主体对语言的能动性运用。

从作文写作的角度观照,审美并不是语言本身,而是语言所承载的多重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但远不限于写作者的阅历、性格、“三观”等。正式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人文底蕴中所包含的有关“审美情趣”的阐述,要点有三:一是具有发现、感知、欣赏、评价美的意识和基本能力;二是具有健康的审美价值取向;三是具有艺术表达和创意表现的兴趣和意识,能在生活中拓展和升华美等。回归到记叙文写作教学来看,无审美不作文,审美是引发学生作文写作兴趣的深层诱因。写作的根本动因来自于对某时某地某事某人的审美认知。因此,审美表达应成为记叙文写作语言表达的主要方式。

三、实现从实用表达到审美表达转变的策略

在前文中,我们罗列了在记叙文写作中语言表达上存在的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现象,从微观角度看,这些现象背后或许都从不同程度上折射出学生在语言表达方式运用能力上的欠缺,或者是这方面意识的缺失。

那么,如何有效改变这种现象呢?笔者认为,要实现这种转变,为文本语言增色添彩,從而带动作文整体质量的提升和内涵的深化,需要在策略上做到以下几点。

1.强化阅读个体的理解与生成,增强语感。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如果把阅读当做储蓄,那么,写作就是提取。阅读对写作最大的裨益集中体现在两点:一是积累语言素材;二是增强语言鉴赏能力,提高语感。因此,我们提倡的阅读是沉浸式阅读、个性化阅读。因为,只有在阅读中沉入文本,才能深刻感知其文字的风格、语言运用的技法及语言背后蕴藏的情感;也只有个性化阅读,才能真正激发个体在一定主观因素上对文本的独特理解,获得深层次阅读体验。这样,才能将阅读过程中遇到的语言素材通过品读和思考,真正转化为个体的语言资源,才能逐步增强语感,从而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敏锐感和鉴赏力。

2.避免过多笼统概括,锤炼描写能力。如果说阅读是提升记叙文写作语言素养的方法,那么变笼统概括为具体描写则是能较快实现记叙文语言优化的方法。我们的教材中也有许多这样的范例,如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一段,从荷塘到荷叶,再到荷花,细致入微,依次展开,堪称具体描写的典范之作。

在教学中,例如描写花,学生习惯使用的是类似于“这朵花很美”一类的概括,我们尝试将之通过具体描写进行修改:

“春雨乍来,丝丝落在花圃中,滋养着春天的使者,萌动的花朵,每一枝都透出饱满而带着韧劲的生命力的美。”

再如,描写一个热闹的场景,学生大多会使用“眼前很热闹,人头攒动”一类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词句,我们再将之做描写性表述:

“每到傍晚,这里就成了人的海洋。跳广场舞的大妈扭动着最时尚的舞姿,摆摊的小贩唱起满是人间烟火味的吆喝,还有三三两两跑过的儿童,用天使般的声音点亮了城市的夜空……”

通过这两个实际的例子的对比,不难发现,导致学生记叙文语言失色的直接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此。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立足于此,通过不同情境的设置,以片段写作的形式,不断锤炼学生的描写能力,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延展性与语意的丰富性,切实增强学生记叙文语言的美与韵味。

3.激发生活体验,盘活合理想象和联想。真实的写作要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作文中的“情”外显于语言表达的形式上。所谓“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例如杜甫的“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曾被冠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赞誉。作为一首即景的绝句,见无限风光,纳万里江山,语言的力度入木三分,虚实之间呈现出的即是诗人的想象和联想。

回溯到中学生记叙文语言的现状,不懂得合理运用想象和联想是导致其言而无色、言而无文、言而无味的又一原因。苏联作家裴定曾说:“有结构不完整的好作品,但语言失败而成为好作品的却不曾有过。”但凡让人眼前一亮、回味无穷的文章在语言上总是呈现出通过想象和联想而具备的宽广、深沉。

在具体的语用环境下,想象和联想有多种实现的途径,如相似性、相关性、对比性、因果性、推测性等。比如郭沫若先生的诗歌《天上的街市》中的三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诗人通过浪漫主义的雄奇想象和联想,营造出了一种唯美而引人向往的语言氛围,表达了自己“平和洁净”的向慕。

在一次作文教学中,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条波浪线,让学生据此写一个100字左右的片段。学生很快完成任务,统计后发现,近一半学生将其定义为数学上的波浪线,其他学生还有将其当做跳绳、海浪来写的,但整体过于单调,既缺乏新意,也没有深度。后来,笔者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联想,在第一次的基础上,学生进行二次创作,于是,出现了这样的文字:

“人生如同一条波浪线,总是起起落落。有高峰,也会有低谷;有上升,也会有下沉。而真正的强者总是在低谷中在下沉中看到高峰的景色和上升的趋势,不自怨自艾,不责天尤人……”

在这里,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实现了从形象到抽象、从浅薄到深邃的语言升级和思维进阶。而审美表达的张力便也自然而然蕴含其中。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用开放的精神鼓励学生在记叙文写作中巧妙地运用想象和联想,写出语言耐人咀嚼,文意给人启迪的好作文。

铁杵磨针,滴水石穿。让学生掌握驾驭记叙文写作语言表达的门道显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会具体描写的方法,敢于合理想象和联想,在语言表达上变实用表达为审美表达,从而达到提升记叙文语言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效果,往往能起到以一点撬动全局之效。

[作者通联:杨强劲,上海市松江九峰实验学校;

吴丽丽,上海市茸一中学]

猜你喜欢

语言表达
试析大班幼儿阅读及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初中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策略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与修辞
编写剧本台词 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
语言表达综合训练
训练数学语言表达 点燃思维之花
试析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与语体选择
浅析新闻采访中如何应用语言表达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