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趣相融 高效识字

2021-06-01蒋慧钰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音形字理形声字

蒋慧钰

字理识字是依据汉字构字规律运用汉字音形义的关系进行识字教学。通过图示法、点拨法、联想法、歌诀法等,强化儿童对汉字音形义的记忆,减少错别字的出现。

一、象形溯源,理解本义

象形字来源于图画文字,部分演变为偏旁,是认识形声字的基础。

一年级上册将“目”“耳”编在一课,由于字形相似,容易误用混用。笔者将二字的象形字投影,引导孩子们发现眼睛圆圆的,笔画不出头;耳朵有小小的耳垂,就演变成了出头的“丨”。这样就把字形区分开了,大大减少了出错率。

有些象形字不像“日、月”这样一眼能看出来,就更需要溯源,如“子”和“了”,出错率非常高。教学时,出示二者的图形帮助理解。

师:看看“子” ,它像什么?

生1:小宝宝被裹起来了。

生2:他的手露在外面,就像“子”的一横。

师:“了”呢?

生:孩子手被包起来了!

师:“子”古代专指儿子,后来引申指儿女,“了”本指初生的婴儿。古人有把婴儿用被褥包裹的习惯,包裹好了,就有事情做完的意思,所以“了”又指“完结、结束”。

事实上,“了”作为一个虚词,意义难以理解。但是记住了“子”就记住了“了”。只要把“子”字的用法熟记于心,“了”字使用时错误自然会相应减少。

以上,字理识字从音形义入手,据义记形,因形溯义。思维经历了分析、推理的过程。心理学告诉我们,基于对事物本质的理解、分析、推理的理解记忆属于长期记忆,是不容易遗忘的。因此,它可以有效减少错別字的出现。

二、部首归类,掌握一族

据统计,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收录汉字9353个,其中的形声字就占了82%。现代7000个通用汉字中,形声字也占80%以上。可见,现代汉字系统也以形声字为主。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就重点介绍了形声识字法。本册二类字400个,其中形声字占比约73%。更安排了《识字3》《识字4》和《语文园地五》专讲形声字的“青”字族和“包”字族。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共同的部件“青”,再观察不同的部件,由此推断出偏旁表意,声旁示音。

这样,学生不仅认识了生字,还学会了认识形声字的方法。在今后的阅读中,就能举一反三,大胆猜测新字的意思和读音。在语义理念的观照下,有意识地强化汉字音形义的有效联系,提高识字有效性,对于今后阅读速度和能力的提升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歌谜编演,巧辨字义

猜字谜是低年级孩子十分喜爱的一种课堂游戏,能很好地营造课堂氛围。笔者发现在辨析形近字时编歌谜是一种有效的方式。“拔”和“拨”分别出现在一年级下册《识字7 》和第21课《小壁虎借尾巴》中。如此相像的字如何区分呢?

教学时我们可以在熟练掌握前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后者的不同,以此区别记忆。如,“拔”字先学,课上学生编故事来记忆。

生1:一个小朋友去拔牙,太疼了,他都哭了。

生2:我觉得是一个小朋友去拔萝卜,他拔了一个大萝卜,很累,都流汗了。

学习“拨”时,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关注二者的不同。可见,拆解生字编儿歌识记新字十分有效。特别是对于形近字而言,要在教学之初就明确二者的区别,而不是等出现错误了再来纠正。通过编儿歌、猜字谜等方法,把生字变成一个好玩的故事,学生印象深刻。若儿歌是学生自己编的,更能增强儿童的学习成功感和获得感,有趣有效。

四、笔画想象,联想语义

实际教学中,低年级学生除了误用“别字”,还会写“错字”,大多表现为漏笔画、添笔画、结构错等。如“病”漏掉“点提”或者把它写得太大,变成“冫”。“疒”本意为人倚靠在床上的样子,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思考“点提”表示什么。有学生说是人生病了流的汗,有人说是咳嗽的口水,有人说像是靠在床上的头和脚……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形象思维,对这两个笔画加深印象,降低错字率。

“落”字常被学生写成左右结构。问学生“花草树叶”都从哪里落下来呢?学生答从树上。遂总结道:“落”是花草植物从上往下落,所以这个字是草字头,上下结构。通过这样的方法,让学生联想字理,对字形结构把握得更准确。

实践发现,综合运用以上方法能切实提高学生识字的效率,对同音字、形近字和音近字辨析更高效。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将易错字、难辨字进行预防教学。当然,汉字有字理,但决不可在低段进行机械的字理教学,应当充分把握低年级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学情来设计教学。理趣融合,应当是优化低段识字教学的高效途径。

作者简介: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胜浦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音形字理形声字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小议形声字
形声字运动会
巧用儿歌教拼音
“字理识字”与“俗解汉字”两种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
从词形、语音看日语拟声拟态词的特征
字理,风景这边独好
乐音音形的感知与谐和性分析
小学字理识字教学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