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教学环境下小学整本书导读设计策略探微

2021-06-01顾燕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前导皮皮袜子

顾燕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各地延迟开学。伴随教育部“停课不停学” 的政策,线上教学發挥了极其重要的维持正常教学的作用。教育部规定“各门学科线上课程时间一般不能超过20分钟”,整本书的阅读指导也不例外。花20分钟帮助学生了解一本课外书不难,但在短时间内让学生爱读“这本书”、读好“这本书”并不容易。笔者以县域统一的线上授课为背景,以读前导读课为实践样态,谈谈线上课堂环境下整本书的“导读”设计策略。

一、课前导读设计:把握适切的度

“导读”,顾名思义,指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实现“自主读”。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学生课前适度先学都能有效促进学习的优化。整本书的线上导读同样也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适切的“导读单”。县域层面的线上课堂,授课对象面广量大,层次复杂,导读单的设计需把握适切的度。

1. 要把握学时长度

笔者曾对一至六年级共1080名家长做了关于家长对线上教学认知的问卷调查,其中有50%的家长家中有两个孩子,家长能陪同孩子学习的只占41%。小学生自控力和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强,加上线上教学环境下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与管理作用受限,家长陪伴学习也不能很好实现,因此,线上教学整本书的课前导读设计任务不宜多,时间不宜长。根据小学生注意力稳定性比较差、集中于某一事物或活动上的时间较短的特点,一般导学单预设完成时间建议不超过20分钟。

2. 要把握学习效度

阅读指导最大的价值就是让阅读兴趣与习惯陪伴学生终生。据笔者统计了解,课前导读设计通常指向认知层面的学习为多,如对作者的了解、整本书梗概的了解、难点处的理解帮助等,而指向学生学习兴趣与思维发展的较少。建构主义教学设计原理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如果和大任务或问题相结合,并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法来驱动,就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因此,课前导读设计要挖掘书中的趣味点,要根据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原理,设计有思维挑战的任务,引导学生跨进有兴趣阅读“这本书”的门槛儿,使学生产生愿意继续深入阅读的渴望,从而给线上导读的有效性提供可能性。例如,线上导读《一千零一夜》时,我选取了让学生产生好奇的《魔鬼的井》这一故事,通过“博诺姆和费龙去埃及开罗时经过了哪些地方,遇到了谁,发生了什么事情?博诺姆和费龙为什么有不同的命运?读了故事你有什么感悟?”这几个有思维挑战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收效甚好。

二、课中导读设计:促进探究性阅读

线上导读旨在促进学生线下探究性阅读,让阅读真发生。指向探究性阅读的导读设计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教学手段的辅助、问题的启发、方法的指引等手段,激活学生线下阅读的内在动机,推动学生在探究中阅读,在阅读中获得真知,实现自我成长。

1.关注内驱,促进学生好读

好读,即喜欢读,是学生发自内心的主动阅读愿望。喜欢读是探究性阅读的前提。线上课堂中,学生获得信息的主要途径是视觉和听觉。听觉,主要来自教师的语言;视觉,主要来自教师的课件。短短20分钟,如何设计才能引导学生喜欢读一本书呢?第一,用直观的画面吸引视觉。可以将书中的插图充分利用,或把与书相关的视频剪辑插入,在课件中展示。如我导读《长袜子皮皮》时,将长袜子皮皮的相貌、走钢丝、举大力士等图穿插在导读中,学生兴致高,对长袜子皮皮性格特点的了解也更加直观。第二,以动人的故事引入情境。爱听故事是儿童的天性,线上导读课不乏理性的指导,但不能缺失故事情境。在有限的时间内讲述一段小小故事对激发学生阅读期待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我导读《一千零一夜》时,选取了曲折离奇的书名来历的故事,加上生动的语言讲述,学生兴趣盎然,意犹未尽。第三,借故事的疑窦产生好奇。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激发好奇心是引起探究兴趣的高级状态。书籍总是借助情节或人物的矛盾冲突使读者产生疑窦,从而在充满好奇中产生阅读冲动。因此,善于挖掘书中的疑窦点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成为教师导读设计重要的专业能力。如设计《长袜子皮皮》导读课,要引导学生发现长袜子皮皮的诸多缺点,从而设计引发学生疑惑并愿意主动探究的问题:为什么长袜子皮皮这么多缺点,最后却得到了那么多人的喜欢,她身上究竟有怎样的魔力?

2.设计方法,促进学生会读

线上教会学生阅读方法,线下学生才可能会阅读。怎样才能设计出最佳的阅读方法呢?首先,与学生共读是根本。与学生共读须做到两点:一是站在成人的角度把书读透;二是站在学生的角度作阅读预估,预估学生哪些地方能读懂,哪些地方可能读不懂。相同的一本书,站在不同学段的角度作预估,其结果也不同。其次,选择阅读难点是关键。阅读难点的设计与学生已有阅读经验相关,不同学段的导读,其阅读难点的选择也不同。阅读难点的选择要与书的核心内容或核心人物关联。如《一千零一夜》这本书,故事多,难点多,但故事的核心内容就是善与恶的对峙,因此引导学生读懂故事中人物的善与恶的表现,并甄别正确的价值立场是阅读难点。再次,方法设计是难点。好的阅读方法既能帮助学生解决阅读难点,又便于每个学生理解与运用;好的阅读方法不囿于方法的知道,同时又提供使用方法的步骤或路径。比如,为解决《一千零一夜》导读难点,我设计引导学生“读懂”与“读透”两种阅读方法。前者通过梳理每个故事中代表善与恶的人物、表现与原因来达成。后者,让学生在“想明白”上下功夫。先想明白“书中人”,再想明白“生活中人”,最后想明白“自己”,从甄别书中人物的丑恶,到联系生活中的丑恶,最后反思自己身上的丑恶,由此达到阅读的最高境界,即自我教育。

三、课后导读设计:指向学生自我评价

笔者阅读了县域内线上整本书导读的46份教学设计后发现,几乎所有教师的导读设计都是“作业类”的任务。有推荐阅读整本书,说写读后感受的;有推荐精读片段,感受人物形象的;有推荐阅读其他读物,扩大学生阅读面的……笔者认为这些任务与线下导读一样都是必要的,但需强调的是,这只完成了教者的上课任务,却没有直面线上导读的课后效果。在教师“鞭长莫及”的尴尬局面下,线上教学质量,更多依靠的是学生自己的力量。如何让学生发挥自我的力量优化课外阅读效果呢?教者该做的主要服务就是为学生设计自我阅读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自我评价,从而在评价与反思中更好地达成阅读目标。

线上教学环境下整本书导读设计不同于常规课堂的导读设计。从表面看,以教师单向输入为主的传授方式让设计显得更简单了,而实际上,学生脱离了教师的视野对教师的教学挑战更大。导读设计的清晰度、合理性、生动性、艺术性等众多因素决定了学生是否愿意倾听,教师很有可能一不小心就会步入“徒劳无功”的尴尬局面。因此,线上教学环境下的整本书的导读设计,教师除了要拥有一定的前瞻性教学理念与教学基本功,更要拥有专业的教育学、儿童心理学知识,懂得儿童学习原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简介:江苏省太仓市高新区第四小学校长。

猜你喜欢

前导皮皮袜子
袜子少年
不一样的袜子
基于“三思而行”的数学章前导学课设计——以《数的开方》(导学课)为例
一种S模式ADS-B前导脉冲检测方法
袜子
LTE随机接入过程研究*
提高WIAN前导码检测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