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阶段护理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康复与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1-05-28王芳

系统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患侧肩关节上肢

王芳

山东省淄博市妇幼保健院外科,山东淄博 255000

乳腺癌是危害女性健康与生命安全的严重疾病,现主要采用根治性手术治疗。然而,根治性手术操作对于患者机体的创伤性较大,术后极易出现上肢功能障碍,继而影响生活质量[1]。有研究发现[2-3],乳腺癌患者术后易发生患侧疼痛、淋巴水肿、肩关节受损等症状,其中50%的患者在术后4~5年可以出现至少1种上身机能损伤。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护理手段保障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患侧的上肢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已成为临床护理学者研究的焦点。康复护理是乳腺癌术后主要的促康复手段,然而传统康复护理过程中重点强调康复训练方法,缺少对训练内容与频率的合理性规划,致使整体开展效果有所欠缺[4]。分阶段护理则对传统康复护理进行了有效的完善,根据患者的康复需求对于术后训练内容进行规划,进一步提高了护理工作的合理性、规范性、严谨性。2019年5月—2020年4月该院对49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应用了分阶段护理措施,收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该院行乳腺癌根治术的9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影像学与病理检查证实为原发性乳腺癌;首次实施乳腺癌根治术;肿瘤直径<3 cm;患者具有良好的沟通与认识能力;预计生存期>6个月;研究内容已向患者进行充分的告知;该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严重脏器功能障碍,无法耐受手术;癌细胞已发生远处转移;非原位癌;术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有精神疾病史。98例患者以随机数表法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均为女性,年龄29~70岁,平均(45.6±5.6)岁;发病部位为左侧乳腺25例,右侧乳腺24例;婚姻状况为已婚41例,未婚8例;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原发肿瘤局部淋巴结远处转移(TNM)分期为Ⅰ期21例,Ⅱ期23例,Ⅲa期5例;体质量指数(BMI)为18~25 kg/m2,平均(22.0±2.6)kg/m2。研究组均为女性,年龄29~70岁,平均(45.8±4.2)岁;发病部位为左侧乳腺24例,右侧乳腺25例;婚姻状况为已婚42例,未婚7例;TNM分期为Ⅰ期22例,Ⅱ期22例,Ⅲa期5例;BMI为18~25 kg/m2,平均(22.1±2.3)kg/m2。两组患者在年龄、发病部位、婚姻状况、TNM分期构成对比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与生命体征;向患者进行疾病知识健康宣教,使其了解疾病的发生原因、治疗方法、预后情况、注意事项、康复护理的重要性等;合理调整饮食结构,为术后机体功能康复提供有利的支持。同时,指导患者正确进行上肢功能锻炼的方法,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自行控制运动量与运动时间,包括手指活动、肩部环绕运动、前臂伸展运动、爬墙训练等。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分阶段护理,具体方法如下。

1.2.1 第1阶段 术后第1天,即卧床期。当患者手术后回到病房,协助其取仰卧体位,在患侧上肢下放置软枕,保证肘关节与腕关节处于同一个平面上,且高于肩关节。患侧上肢与身体呈叉腰姿势,避免患肢肿瘤与肩关节内收。同时,用健肢托住患肢肘关节进行伸指、握拳、转手腕等训练,15组/次,3~4次/d。训练时注意内收肩关节,避免上臂外展。

1.2.2 第2阶段 术后2~5 d,即引流管拔除期。使用健侧上肢托住患肢关节,使前臂与上臂呈90°,之后再收至最小角度,15~30组/次,3~4次/d。拔除引流管后,若患侧皮瓣贴合情况较佳,则用健侧上肢托住患肢关节,与身体呈90°后曲屈肘部,活动前臂至180°,15~30组/次,3~4次/d。需要注意的是,此阶段下床活动时应佩戴吊带,以免腋窝皮瓣滑动对愈合造成不良影响。

1.2.3 第3阶段 术后6~15 d,即强化训练阶段。指导患者使用健侧手部握住患肢手指,伸直上肢并下垂,之后抬高至最大角度再复原,15~30组/次,4~5次/d。放松双肩,由前至后转动肩关节,20组/次,4~5次/d。嘱患者面向墙壁,使用患肢由肩部向上进行爬高训练,直至最高点,10组/次,3~4次/d。在此阶段训练期间,若患者存在腋下积液、皮瓣漂浮、引流量>60 mL,以及大面积的皮瓣坏死等情况,应延迟肩关节活动,并适当减少活动量。

1.2.4 第4阶段 术后16~30 d,即出院后训练阶段。使用健侧在背部拉患肢,抬高至最大幅度,20组/次,3~4次/d。同时,指导患者进行轻度护胸训练,首先双手同抱在后颈部,低头触胸,缓慢抬头挺胸,10组/次,3~4次/d。训练时切不可操之过急,应以循序渐进为原则,以免撕裂切口。强化日常生活锻炼,例如:取坐位或站位,保持身体平衡,用患侧手梳头;患者自行摄食、穿衣等。

1.2.5 第5阶段 术后31~90 d,即巩固训练期。在坚持实施上述训练的基础上,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进行针对性的抗阻力训练,例如握力器、弹力绳等。同时,每晚进行冷热敷与向心性按摩,时间为15 min,促进淋巴回流。

1.3 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术后3个月时的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包括上臂与前臂周径、上肢运动耐力、肩关节水平外展程度、肩关节向上外展程度;②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包括上肢疼痛、关节僵硬、上肢水肿、肌肉萎缩;③根据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hort form 36 ques tionnaire,SF-36)对比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生活质量的变化,该量表包括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与社会功能4个维度,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对比

研究组术后3个月时上臂与前臂周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上肢运动耐力、肩关节水平外展、肩关节向上外展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6%低于对照组2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n(%)]

2.3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生活质量的变化

术前,两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与社会功能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时,研究组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与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见表3。

3 讨论

乳腺癌属于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女性群体生活方式与生活节奏的变化,该病的发病率也呈攀升趋势[5]。虽然乳腺不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器官,但乳腺癌细胞在失去正常细胞特性后变的更为疏松,极易脱落并随着淋巴液或血液进入到其他身体部位,形成癌转移,继而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6]。目前,根治性手术是乳腺癌患者首选治疗方案,其目的是根除癌灶,延长生存时间[7]。然而,乳腺癌根治术具有较大的创伤性,不仅切除了癌细胞组织,同时为了抑制复发还需要切除胸腺、腋窝淋巴组织,以及腋静脉分支与胸背神经等相关组织,导致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肢疼痛、水肿与活动功能受限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肢体功能与生活质量[8]。

目前,康复护理是改善乳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上肢功能的可靠手段。然而,传统康复护理缺少合理化与系统化的训练指导,部分患者担心影响创口裂开而自行减少训练的时间与强度,或训练幅度过强导致创口愈合不良,这些情况均干扰了术后康复进程,降低患侧上肢的功能恢复效果[9]。分阶段护理对于传统护理措施进行了规范与完善,其根据疾病特点与患者状态制定出阶段性的训练方案,使护理内容更为科学化、合理化与细节化,避免传统护理工作的风险性与盲目性[10-11]。其中第1~2阶段护理主要通过小幅度、低频次的训练内容,促进患者肌肉收缩,强化淋巴与血液循环,继而减少早期肌肉组织粘连,改善水肿[12]。第3~4阶段则以科学的训练方法抑制关节僵硬与胸壁挛缩,强化上肢功能,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恢复。第5阶段要求患者出院后对康复护理内容进行巩固与复习,可以保证训练的持续性,不断强化上肢功能的恢复效果。葛春华学者[13]对30例乳腺癌手术患者应用了阶段性护理措施,结果显示该组患者上臂肿胀、前臂肿胀指标(26.13±5.33)、(20.32±5.09)cm均低于常规护理 组 (31.99±5.72)、(27.26±4.98)cm,且 运 动耐力(13.77±3.56)kg、肩关节水平外展(131.57±12.08)°高于常规护理组(6.45±2.37)kg、(95.56±10.44)°。该文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3个月时上臂与前臂周径(26.22±5.30)、(20.38±4.22)cm低于对照组 (31.54±4.95)、(27.62±5.85)cm (P<0.001),上肢运动耐 力(13.58±3.53)kg、肩关节水平外展(130.65±12.54)°、肩关节向上外展 (182.96±15.20)°优于对照组 (6.84±2.92)kg、(95.45±10.33)°、(128.56±14.02)°(P<0.001),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16%低于对照组26.53%(P<0.05)。可见,分阶段护理能够有效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的上肢功能恢复,进一步预防并发症,确保整体康复效果。吴冰[14]将134例乳腺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阶段性训练措施,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3个月时生活质量评分量表中心理活动(55.20±3.16)分、躯体功能(75.79±5.98)分、社会活动(78.32±5.86)分均高于对照组(50.13±2.47)分、(26.82±5.37)分、(51.04±4.52)分。该文研究结果与此结果相近,研究组术后3个月时角色功能(65.55±5.06)分、躯体功能(60.25±4.33)分、情绪功能(56.64±5.66)分、社会功能(58.68±5.56)分均高于对照组(57.65±4.94)分、(52.07±5.69)分、(45.25±4.81)分、(48.84±4.66)分(P<0.001)。结果说明,在分阶段护理的干预下,患者上肢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进一步强化了日常工作与生活能力,继而提高角色、躯体、情绪与社会等方面的功能,确保整体生活质量。

表1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时上肢功能恢复情况对比(±s)

?

表3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生活质量的变化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3个月时生活质量的变化对比[(±s),分]

?

综上所述,分阶段护理能够促进乳腺癌患者术后患侧上肢功能康复,抑制术后并发症,保障生活质量,适于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患侧肩关节上肢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肩关节习惯性脱位怎么办?
中风康复治疗:最好发病48小时后就开始
双上肢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居家运动
——肩部练习(高级篇)
肩关节为何这么 容易脱位?
两臂血压为何会不同
如何预防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脑卒中康复操患者常做好
偏瘫病人良肢位摆放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