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力肌群锻炼对脊柱疼痛、功能康复的改善作用

2021-05-28许科铭靳清徐峰

系统医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肌群重力脊柱

许科铭,靳清,徐峰

桂林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广西桂林 541004

脊柱关节疼痛属于临床常见症状,多见于青壮年男性群体[1]。目前,临床尚未完全揭示脊柱关节疼痛原因,但与过度劳累、免疫异常、遗传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2-3]。药物、功能训练是治疗脊柱疼痛主要方法,但现有治疗药物较为有限,且治疗药物的长期应用易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4]。功能训练是康复医学重要组成内容,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等优势,现阶段临床已普遍认可该种疗法在改善脊柱关节疼痛方面的效用[5]。重力肌群为一种对人体姿势具有维持作用的肌肉系统,通过对其实施有效锻炼,可改善机体活动能力[6]。鉴于此,为验证在脊柱关节疼痛治疗中重力肌群锻炼的实施价值,现对该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200例脊柱关节疼痛患者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该院接收的脊柱关节疼痛患者200例,按照随机分组法分成A、B两组,各100例。纳入标准:经临床症状、病史分析及血常规、实验室、X线、超声等辅助检查手段确诊为脊柱关节疼痛;入院前1个月,未接受免疫、抗感染、激素等治疗;年龄18~60岁;患者或家属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脊柱关节畸形、残疾等实施手术治疗者;有重要器质性疾病者;合并全身感染、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急性心血管疾病者;沟通障碍、残疾、精神疾病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A组:男女之比64:36;平 均 年 龄(37.52±3.49)岁;平 均 病 程(3.51±0.74)年。B组:男女之比65:35;平均年龄(37.54±3.51)岁;平均病程(3.54±0.76)年。两组以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A组实行常规治疗干预:给予患者抗炎及非甾体类等药物治疗,待其病情稳定后,嘱咐其卧硬板床,不用枕头或采用低枕头,尽量选取仰卧位。指导患者开展颈部转动与伸展、斜撑、俯卧撑、屈腰、屈膝等训练,训练时间控制在30~40 min/次,每天早晚各1次。

B组在A组基础上,实施重力肌群训练:脊柱有关重力肌群包括脊柱前部与后部重力肌群、骨盆周围重力肌群,其中,前部重力肌群实施伸展与强化训练,脊柱后部重力肌群实施间接拉长肩胛带周围肌训练及伸展和强化训练,骨盆周围重力肌群实施内旋、屈曲、强化训练,30~40 min/次,每天早晚各1次。两组均持续治疗干预1个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脊柱功能、疼痛程度、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治疗效果评定标准[7]:优:经治疗后1个月,日本骨科协会(JOA)脊柱腰椎评分改善>75%;良:JOA脊柱腰椎评分改善50%~75%;中:JOA脊柱腰椎功能评分改善25%~59%;差:JOA脊柱腰椎功能评分改善<25%。治疗优良率=优率+良率+中率。通过枕墙与指地试验、Schober试验[8],评价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1、3个月腰椎功能。枕墙与指地试验:嘱咐患者靠墙站立,足跟紧贴墙面,通过测量枕部和墙面水平距离,获取枕墙距。提醒患者双脚并拢、直立向下,俯身弯腰,双手并拢向下伸展,记录双手指尖距地面距离,即为指地距,反复开展3次,取3次平均值。Schober试验:直立姿态下,将患者背部正中髂后嵴水平标记为A,朝上10 cm标记为B,双膝伸直,向下弯腰,测量两个标记点的距离,将其作为Schober试验距。借助视觉模拟评分法(VAS)[9],判断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疼痛程度。VAS总分10分,分值越高,提示患者疼痛程度越严重。通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10]与生活质量量表(SF-36)[11],评价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以上两项量表评分总分均为100分,分值越高,代表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两组治疗优良率相比,B组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n(%)]

2.2 两组患者脊柱功能对比

两组治疗前枕墙距离、指地距离、Schober试验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1、3个月以上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

治疗前,两组VAS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两组VAS评分相比,B组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疼痛程度对比[(±s),分]

?

2.4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生活质量对比

两组治疗前ADL、SF-36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以上评分相比,B组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两组患者脊柱功能对比[(±s),cm]

表2 两组患者脊柱功能对比[(±s),cm]

?

表4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对比[(±s),分]

表4 两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对比[(±s),分]

?

3 讨论

脊柱由多个椎骨块构成,其周边存在着具有连接作用的韧带,内容纳脊神经、脊髓与相关动静脉沿着其周边走行。跟随交通行业的快速发展与生活、工作方式的改变,脊柱疾病发生率逐年增高,而脊柱关节疼痛为临床最常见症状之一,在多种疾病中均较为常见,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增生、颈椎间盘突出症等[12]。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导致脊柱功能与结构损伤,甚至会造成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因此,如何有效防治脊柱关节疼痛已成为临床研究热点。

目前,临床主要采用药物及手术疗法治疗脊柱关节疼痛,但前者仅能短期内缓解患者疼痛症状,长期应用可引发诸多不良反应,而后者易损伤到脊柱原有生物力学,仅适用于急性发作、严重性脊柱疼痛患者。近年来,随着临床对脊柱关节疼痛的深入研究发现,功能训练在患者脊柱关节疼痛缓解方面可发挥良好作用。通过脊柱周围肌肉力量训练,不仅可有效强化脊柱周边肌肉功能,还可促进患者脊柱平衡稳定性的恢复。重力肌群属于脊柱外平衡系统主要组成部分,由多块肌肉构成的肌肉系统,其主要功能为保持人体姿势。脊柱疼痛有关疾病内重力肌群功能异常既为发病原因又为发病结果。而通过脊柱重力肌群锻炼,可增加机体活动能力,强化脊柱功能,促进脊柱平衡性的重建,从而缓解患者疼痛症状。除此之外,脊柱重力肌群训练,还可为患者正常脊柱活动提供支撑,提高各体内的稳定性与协调性。强化重力肌群训练,可有效维持人体姿态平衡,牵引处于短缩状态的肌肉,促进突出或弯曲的脊柱恢复至脊柱中心上,从而促进脊柱生理弯曲活动度的改善,帮助脊柱恢复正常状态。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开展脊柱重力肌群锻炼时,应充分考虑到患者状况,客观评估其是否适宜实施重力肌群训练干预。后期锻炼进行过程中,应根据患者个体耐受性,合理调整训练干预时间及进度,以保证临床干预的可行性。该研究中,B组治疗优良率与A组相比,显著较高(P<0.05),提示重力肌群锻炼可强化临床治疗效果。B组治疗后枕墙距离、指地距离和A组相比,均明显较低,Schober试验距离和A组相比,显著较高(P<0.05),说明重力肌群锻炼能促进患者脊柱功能的恢复。房体义[13]对重力肌群训练对脊柱关节疼痛患者的作用展开探讨,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前VAS评分(6.82±1.15)分与对照组的(6.89±1.19)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3个月后VAS评分(2.11±0.31)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49±0.95)分(P<0.05)。该研究中,B组治疗前VAS评分(5.46±1.04)分与A组(5.43±1.06)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后3个月VAS评分(0.56±0.15)分和A组(0.65±0.21)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项研究均说明重力肌群锻炼能减轻脊柱关节疼痛患者疼痛程度。B治疗后ADL、SF-36评分和A组相比,均显著较高(P<0.05),可见重力肌群锻炼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在脊柱关节疼痛患者中重力肌群锻炼的实施,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增强患者脊柱功能,缓解其疼痛,促进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的改善。

猜你喜欢

肌群重力脊柱
重力消失计划
肩袖肌群训练联合电针对肩袖损伤的疗效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锻炼核心肌群 这四种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重力之谜
三级跳远亚洲纪录保持者李延熙小肌群力量训练的负荷变化特征
运动解剖学动作分析理论剖析武术套路中的跳跃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