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IVE轻动词结构分析

2021-05-27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语料界定介词

张 坤

(黑龙江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对于轻动词(light verb)系统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Jespersen。①在现代英语中,有六个最常见的轻动词,分别为“have”“do”“get”“take”“make”和“give”。轻动词与相应的名词词组以及限定词组合构成相应的轻动词结构。之所以使用“轻动词结构”这一携带标记的术语对此进行界定,原因在于:在此类结构中,处于谓语位置的动词意义轻化,其对于所要表达的事件所涉及的动作或过程,由其结构中的“动转名词”(deverbal noun)所承担,处于谓语位置的轻动词则更多地只承担人称、时态、数等句法功能。[1]近些年,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轻动词结构,并从不同的视角加以分析。但是,很少有学者对于GIVE轻动词结构的界定、所包含的结构变体以及该结构的句法特征予以明确且系统的研究。因而,本文将分三部分对此进行论述:GIVE轻动词结构的界定、GIVE轻动词结构的句法特征,以及“give a Gerund”结构与“give a N(v)”结构的对比。

一、GIVE轻动词结构的界定

GIVE轻动词结构,首先就其结构成分而言,不同的学者对其界定也不尽相同,但绝大多数的研究皆认可,GIVE轻动词结构主要包括四个成分,即轻动词“give”+限定词成分+直接宾语+间接宾语。学者们的分歧则更多地体现在对GIVE轻动词结构这四个成分看法和界定的差异上。

(一)轻动词GIVE的界定

轻动词结构是现代英语中常见的一种多词结构,如“give a look”“give a touch”等。在这一结构中,轻动词“give”的意义轻化,处于谓语位置的轻动词则更多地只承担人称、时态、数等句法功能,而短语中的动词意义主要由处于直接宾语位置的动转名词所承担。对于GIVE轻动词结构中的“give”而言,学者们对此的看法趋于一致,即轻动词“give”在其所处的句子中必须为谓语动词,其形式可接受时态和人称的变化。根据笔者所掌握的语料而言 ,在时态上GIVE轻动词结构主要用于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占到总语料的85%以上。同时,需要说明的是,一些语料中出现轻动词“give”的非谓语形式。

例1 Giving him a look of disgust, she walked away.

例2 Lambert knows we are simply giving him a glimpse of what he should be aiming for.

在例1中,虽然“Giving him a look”派生于轻动词结构“give him a look”,但“giving”并非是谓语动词,也不存在时态和人称的变化,其形式只受到其与句中主语的语义关系限制。因而,此类用法不被归纳入GIVE轻动词结构之中,亦不被纳入本文的研究对象之内。

(二)GIVE短语中的限定词

对于该结构中限定词成分的界定,学者之间的看法存在一定分歧。首先,对该结构的形式要求极为严格的学者,只承认不定冠词“a”或“an”可作为GIVE轻动词结构的限定词成分,并以此作为对于该结构的界定条件,如Nickel等。[2]同时,这一观点也在语料上得到了显性的体现,尤其是在英式英语中。同时,根据对英国国家语料库(British National Corpus,BNC)中轻动词“give”结构的语料分析,对于限定词使用的严格程度在不同体裁中,亦存在一定的差异。在相对正式的体裁文本中,如学术体裁中,对于限定词使用的要求便较为苛刻;但在口语体裁中,对于限定词使用的要求则相对较为宽松一些,出现了一些除“a/an”这两个高频使用之外的限定词。但这也只是相对而言,就语料的总量而言,在GIVE轻动词结构中,限定词“a/an”的使用占据着绝对的频率优势。

另外一些学者,对此的界定则相对宽松,如将定冠词“the”也纳入其中,或接受无限定词修饰,如例3、例4所示。

例3 Peterson suggested strongly his hope that Jones would not give the talk.

例4 You can use the Options in class whenever you need additional activities, games, and puzzles to keep some of the class busy and happy while you give help to the students who need it most.

甚至一些学者提出可复数化(Pluralization)的表重复的事件,接受“some”“several”等词的进入,如Trousdale等。[3]对此,根据BNC中轻动词的语料分布而言,这些皆为低频率用法。对于限定词使用的界定,不仅反映着学者们对于轻动词“give”甚至其他轻动词结构界定的严格程度,亦反映着不同学者对于轻动词结构中动转名词是否可以复数化的不同态度,甚至是对于动转名词的名词属性强弱的不同看法。轻动词结构中,处于直接宾语位置上的动转名词,其出现的位置使得其必须以名词的形式出现,但其所表达却为事件化的动词意义。因而,有些学者将其完全等同于一般名词看待,认为其可实现复数化的操作。但这一观点存在明显的问题,原因在于其提出动转名词可复数化的操作,允许“some”等词的修饰,便等同于将GIVE轻动词结构中的限定词“a/an”视为量词,表示单次发生的动作。这一观点忽略了限定词“a/an”可为主观小量的用法,即表达相应动作重复次数少、施力小、持续时间短的特性。[4]本文根据语料分析,沿用多数学者对此的界定,认为GIVE轻动词结构的限定成分为“a/an”。

(三)GIVE轻动词结构中的直接宾语成分

对于直接宾语“N(v)”而言,学者们对此争议主要集中于“N(v)”的形式界定上。首先,学者们全都认可的是动词直接转名词的形式,但一些学者将通过添加词缀(如“-ion/-ance”)的方式转化来的名词(如“suggestion”“performance”),也划入到了“N(v)”之中,认为只是名词化形式的差异,不存在明显的区别。但这些通过添加词缀而转化来的名词,其本身词性已然被界定为名词,所表达的意义也非事件化的动词义,如例5。这一类用法,就本文看来已然不能归结到GIVE轻动词结构之中,而更像是“give”实义动词的用法。

例5 If I give a commitment, I like to stick to it.

此外,还存在一类“N(v)”的形式,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即动名词(Gerund)形式,在这里我们将其称为“give a Gerund”结构,[3]如例6。

例6 “People can give me a kicking one last time on my way out of the door”,he [Tony Blair: GT] said.

虽然在此类结构中,出现在直接宾语位置动转名词也并非如典型的“give a N(v)”结构中的“N(v)”直接由动词原型转化而来,但与添加词缀而实现动转名的情况相比,动名词的形式包含着明显的动词义,这一点亦符合对于轻动词结构的定义。但其所表达的语义以及在体态方面,与典型的“give a N(v)”结构是存在一定差异的,这两者的对比将在第三部分详细论述。同时,这一用法,与“give a N(v)”结构以及“give X a N(v)”结构相比,亦是一个低频用法,能够收集到的语料相对较少。因而,本文将其划定为GIVE轻动词结构的边缘用法。

(四)GIVE轻动词结构中的间接宾语成分

对于轻动词“give”而言,在轻动词结构中,其语义虽然有所轻化,但其句法用法与实义动词“give”是一致的。作为双及物动词,其后至多可携带三个论元。在句法结构中,亦表现为其存在主语、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主语类型过于复杂,但根据语料的观察而言,其绝大多数均为现实世界中的生命个体,原因在于“give”所表达语义可归纳为一个传递的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存在实体物体作为具体传递的内容,如“he gave me a book”;亦可能以心理内容的形式进行传递,如“I give a look”。但也存在一些隐喻的例子,使得开启传递过程的主体可以是非生命个体,如例7。

例7 The new system is an IBM ES/9000-820 which gives a boost of over 40 percent in processing capacity over the previous machine.

对于GIVE轻动词结构乃至实义动词“give”双及物用法中,省略间接宾语的问题主要源于若在要表达的命题中直接宾语与主语同为一人,即两者动作发出者一致,出于经济性表达的需要,则可以省略掉间接宾语,避免出现如例8般冗杂式的表达。

例8 I give myself a walk.

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则是GIVE轻动词结构中最为常见且典型的“give a N(v)”结构,这一用法也与其他轻动词用法一致。若所表达的内容涉及另外一个参与者,即在相应命题中,主语与间接宾语并非为同一人或客体,则出现“give”所特有的双及物结构变体——“give X a N(v)”结构 。这一用法也是GIVE轻动词结构中特别常见的用法,它的出现是源于轻动词“give”继承和保留了双及物动词的语义和用法。同时,当出现间接宾语时,GIVE轻动词结构还存在一个出现频率较低的结构形式,即“give a N(v) to X”结构。虽然这一结构与“give X a N(v)”结构所要表达的基本意义是相近的,但由于介词“to”的使用,会使得该结构携带强调传递路径的意义。Dixon认为,对于轻动词“give”而言,存在这样的表达需要时,只能采取“give X a N(v)”的形式,[5]这一想法在BNC语料中,亦得到明显的体现。

二、GIVE轻动词结构的句法特征

以往的轻动词结构研究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将轻动词结构看作习语性质的短语,在这一观点下,轻动词结构被看作固定式的表达。[6]在此观点的影响下,相关学者并不重视对轻动词结构句法的属性研究,而将重心更多地放在了轻动词结构的语义和语用上;另一类则提倡以“非习语观”的思想去研究轻动词结构,认为轻动词结构是一个能产的短语结构,通过对轻动词结构的句法意义分析,可归纳总结出其用法,并提出相应轻动词结构的准入规则。

本文通过BNC通用赋码集,按照上文所论述的对于GIVE轻动词结构的界定,共收集到3 618条相关语料。通过对语料的观察分析,以及以往学者对于轻动词结构的研究,特别是“非习语观”思想指导下的相关研究,将着重从三个方面论述GIVE轻动词结构的句法特征:允许添加修饰语、接受被动和主题化、体态特征。

(一)允许添加修饰语

对于GIVE轻动词结构而言,它是允许添加修饰语对结构内成分进行修饰的,主要表现为处于直接宾语位置的动转名词允许形容词以及介词短语修饰。

1.允许形容词修饰

通过BNC语料库检索,本文共得到694条包含形容词修饰处于直接宾语位置的动转名词的语料。由于语料数量过于庞大,且本部分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展示修饰GIVE轻动词结构中动转名词的形容词类别和频率,因而在频率统计中,只呈现GIVE轻动词结构中出现的形容词,且只列举出现频率5次及其以上的形容词,见表1。

表1 GIVE轻动词结构中修饰动转名词的形容词频率统计表

根据对语料的统计分析,本文发现进入该结构的形容词以动态形容词为主,即出现在该结构中的形容词,为易受主观判断影响的形容词, 意义中携带动态特性,用于强调行为或活动的短暂状况,或者暂时的情感变化的形容词。而静态形容词则为多表示人或事物所固有的、持久性质的形容词。同时,在GIVE轻动词结构中,很多典型的静态形容词,也被赋予了动态的特性,如例9、例10所示。

例9 Suddenly he rose from his chair, gave a quick look round the office, then went across to the window, where he stood looking down into the courtyard.

例10 The nun stopped, jumped, and gave a small cry, her fingers fluttering to her mouth.

在例9中,“quick”是一个很明显的动态形容词,用来修饰男人眼睛快速掠过整个办公室这个动作。而“small”通常用来表达事物的尺寸大小,是一个典型的静态形容词,但在例10中,其被用来修饰“cry”,用以表达修女哭泣的程度,而获得了动态形容词的含义。因而,在GIVE轻动词结构中,动转名词多接受动态形容词的修饰,也常赋予一些静态形容词动态的意义。

2.允许介词短语修饰

允许介词短语后置修饰也是GIVE轻动词结构一个非常明显的句法特征。本文通过BNC语料库检索,共得到520条介词短语后置修饰处于直接宾语位置的动转名词的相关语料,根据介词出现的频率,列出GIVE轻动词结构中可后置修饰动转名词的频率表。由于篇幅限制,本列表只呈现出现频率3次以上的介词,见表2。

表2 GIVE轻动词结构后置修饰动转名词的介词频率统计表

根据表2所示,出现频率最高的介词为“of”,这一点与其他轻动词也是一致的。同时“of”也是名词非常惯用的介词搭配,通常用来表示所属、包含等关系。GIVE轻动词结构动转名词后的介词搭配,更多的是根据相应命题所要表达的语义来选择的,主要受名词本身的句法特点影响,承接“of”短语的情况较多,受到原本动词惯常介词搭配的影响较少,如例11、例12。

例11 As to the general point, we give a guarantee of a training place for all 16 or 17-year-olds who are not in full-time employment or education.

例12 But when he uncovered the picture, he gave a cry of pain.

在上述两个例子中,均包含“of”引导的介词短语,但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些差异。在GIVE轻动词结构中,介词“of”的修饰通常有两种释义:一种如例11所示,表达其所修饰的动转名词的具体内容,即“guarantee”的具体内容指的是“a training place for all 16 or 17-year-olds who are not in full-time employment or education”;另一种则如例12所示,表达引发其所修饰动转名词这一事件化动作的原因,即引发“cry”的原因在于“pain”。

(二)接受被动和主题化

主题化(Topicalization)通常指的是将句子中的某一成分置于句首来强调句子的主题或者是焦点。对应到结构中,则具体表现为可将间接宾语提前,置于句首以被动句的形式出现,如例13。

例13 He was given a great welcome by the waiters and Jane was introduced to the Matre in person.

如例13所示,对于轻动词结构而言,被动和主题化的操作通常仅限于间接宾语成分,而直接宾语的主题化操作通常不被接受。其中一个原因在于,GIVE轻动词结构中,使用“a/an”作为限定词成分是为了表达主观小量的效果,而并非要特定强调动转名词所要表达的信息,或出于礼貌,或出于委婉,或单纯地表达相应动作重复次数少、施力小、持续时间短的特性。因而,这一结构本身就不凸显直接宾语成分地位,因而也就使得其不能实现被动和主题化的操作。

(三)体态特征

体态是动词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用于揭示动词语境化后所示情景的内部时间构成上的各种观察方法,例如动作的开始、重复、持续等。[7]Vendler主张将动词分为“状态”(state)、“活动”(activity)、“完结”(accomplishment)和“达成”(achievement)四大类。[8]Comrie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 概括出了动词的三对内在体性:静态的(static)与动态的(dynamic);持续的(durative)与瞬间的(punctual);有界的(telic)与无界的(atelic)。状态类动词的内在体性是静态的;活动类动词的内在体性是动态的、持续的、无界的;完结类动词的内在体性是动态的、持续的、有界的;达成类动词的内在体性是动态的、瞬间的、有界的。试比较例14和例15。

例14 He looks at the blackboard.

例15 He gives a look at the blackboard.

轻动词“give”传达着“给予、给”的意义,而就这个动作本身而言,是一个瞬间性、具有明显完成节点的动作,这就使得进入GIVE轻动词结构的动词,其原本可能并没有很明显的时间界限。例14中的“look”,其本身并没有规定这一动作存在明确的时间界限,是一个无界动词,他可以看一会黑板,也可以一直看下去。而GIVE轻动词结构,则给这个动作一时间界限,如例15,从而改变了相应动词的体态特征,使得进入GIVE轻动词结构的动词可实现从无界到有界的转变。

三、“give a Gerund”结构与“give a N(v)”结构的对比

根据上文的论述,GIVE轻动词结构大致可分为三类,包括较为典型的“give a N(v)”结构,根据GIVE双及物特性衍生出的“give X a N(v)”结构以及“give a Gerund”结构。就这三个结构的差异性而言,典型的“give a N(v)”结构与“give X a N(v)”结构之间的差异较小,两者的差异主要集中于相应动作中所要描述的参与者数量;而“give a N(v)”结构与“give a Gerund”结构之间,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一差别着重体现在语义上。在英语中,动词的进行时形式,通常用来表示某个动作正在进行或在重复发生。因而,与动词的一般现在时形式相比,进行时形式在语义上亦凸显出了这一特性,试比较例16和例17。

例16 I gave him a kick.

例17 I gave him a kicking.

前一句话,可翻译为“我踢了他一脚”,在无语境情况下,可理解为只踢了一脚。而第二句话,其字面意义则可首先翻译为“我在某一较短的时间内连续踢了他好几次”。同时,相较于“give a N(v)”结构而言,“give a Gerund”结构的习语化程度要更高。对于GIVE轻动词结构而言,虽然在上文中提到,本文赞同“非习语观”视角下对于GIVE轻动词结构的研究,但GIVE轻动词结构的习语性,并不是有或者没有的问题,而是相较于其他非常典型的习语结构,其习语性多少的问题,这一点也是“give a Gerund”结构与“give a N(v)”结构之间的差异。“give a Gerund”结构的习语化程度相较于“give a N(v)”结构要高很多,也使得其语义并不像“give a N(v)”结构可进行直观地推导。在具体的使用中,其语义或发生一定的延展,或出现与字面意义完全不同的情况。就以往学者的研究而言,“give a Gerund”结构的语义出现延展的比重要多一些,字面意义完全不同的情况则相对少很多,[3]这也是本文将“give a Gerund”结构归纳到GIVE轻动词结构的原因之一。因而,例17中,其意义亦可翻译为“我打了他一下”,而并不像原型中只能理解为“踢了他一脚”的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Kearns在其研究中,指出“give a Gerund”结构只允许能物理伤害的词进入,如“kicking”“spanking”等。但是,就语料分析来看,这一观点并不全面,如例18。

例18 He gives short shrift to drinkers-‘If they come in drunk, I give them a shouting at and they get chucked out’- but warns against blaming the victims.

根据笔者所掌握的语料而言,“give a Gerund”结构的语义是具有一定攻击性的,这种攻击性不限于Kearns所指出的只包含现实物理性的伤害,也包括言语类的。

四、结语

本文通过梳理总结以往学者对于GIVE轻动词结构的研究,从轻动词“give”、限定词成分、直接宾语成分以及间接宾语成分四个方面提出了对GIVE轻动词结构界定的看法,提出三大类GIVE轻动词结构成员:最常见的“give a/an N(v)”结构、由“give”双及物用法所派生出的“give X a/an N(v)”结构以及处于边缘的“give a/an Gerund”结构,并进一步分析了GIVE轻动词结构的句法特征。在文章的末尾,本文又对比了“give a Gerund”结构与“give a N(v)”结构间的语义差异,主要体现在“give a Gerund”结构可表达持续重复性的动作,同时两者习语化程度的不同也导致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语义差异。

注释:

①对于英语轻动词的研究,先于Jespersen之前的学者也有相关的论述,如Poutsma和Kruisinga,但Jespersen最早地创用术语“light verb”对该结构予以界定。

猜你喜欢

语料界定介词
新《著作权法》视域下视听作品的界定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介词和介词短语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
濒危语言与汉语平行语料库动态构建技术研究
介词不能这样用
高血压界定范围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
英语教学中真实语料的运用
看图填写介词